能源经济学史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问题。《能源经济·政策·战略研究》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能源战略选择、能源政策的演变、能源轻型和能源安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朱凯,九三学社社员。2000年获国际商务和会计学双学士学位,同年赴法留学。2002年和2007年分获区域发展规划和国际电子商务硕士学位,200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转型经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先后在中法两国多家世界500强能源公司任职,现从事战略研究工作,涉及能源经济、能源政策、公司战略转型等多个领域。2010年至今,申请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课题1项,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的研究课题共获11项行业部级奖,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应用。
第一章 石油经济
第一节 原油市场中的战略战术
一、短、中、长期分析
二、战略战术思考
第二节 页岩气革命
一、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的经验
二、中国页岩气相关政策及实践
三、中国发展页岩气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第三节 美国油气出口分析
一、美国原油出口政策变化及影响
二、美国天然气出口政策变化及影响
第四节 中国原油供给安全
一、能源安全的概念演变
二、原油供给如何不安全
三、多管齐下确保原油供给
第二章 石油公司
第一节 第一的“悲哀”
一、批评意见的汇总
二、对批评意见的分析
三、从批评中吸取教训
第二节 石油公司的跨国并购
一、传统并购阶段
二、并购新阶段
三、油价暴跌后的并购市场
第三节 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待升级
一、“走出去”20年
二、并购特点分析
三、展望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
四、一个典型案例
第四节 石油公司如何应对减排措施
一、碳交易
二、碳关税
三、碳税
四、三种组合
五、对石油公司的建议
第三章 新能源经济
第一节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一、光伏发电
二、风力发电
三、共性问题
四、进一步思考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归宿分析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回顾
二、电动汽车行业的补贴归宿分析
三、总结建议
第三节 日本核事故不应阻碍核电的发展
一、福岛核事故是人祸
二、中国的核电站是否安全
三、中国必须发展核电
四、中国发展核电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开展新能源业务研究
一、各公司新能源业务总览
二、各公司新能源业务相关战略和措施
三、各公司开展新能源业务的动机
四、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发展新能源业务的支持
五、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发展新能源业务的模式
六、对国内石油公司开展新能源业务的思考
第四章 能源战略
第一节 美国和日本能源战略演变及启示
一、美国能源独立的构想与努力
二、日本能源战略的演变
三、对中国制定能源战略的启示
第二节 对中国“储近用远”的批判性思考
一、美国的“储近用远
二、日本的“用远存远
三、“储近用远”对中国的意义辨析
四、结论及建议
第三节 中国能源转型的关键问题
一、能源转型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的能源转型之路
三、能源转型对中国的挑战
第四节 能源革命目标下的中国石油战略调整
一、革命与合作
二、一带一路
三、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政府监管
五、石油国企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我于2008年在法国里尔科技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虽然所学内容完全未涉及能源行业,但是毕业前后断断续续地在法国核电业内从事了两年多的技术支持和行政管理工作,也算是个正儿八经的核电人士。2010年4月我回到国内,在石油公司从事能源研究、战略研究。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一直努力将经济学理论、方法论与石油、能源行业研究融会贯通,6年里,取得了60项研究成果,涉及能源行业、公司战略管理领域,完成了向石油人的角色转变。在我的小宝宝出生之际,我有了把部分成果整理、融汇成一本书的念头,作为对自己6年工作的回顾,同时也向小宝宝送上一份见面礼,遂成此书。
本书整理、融合了我在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共分为四章,每章四节,各为一个能源专题研究。第一章关于石油经济,主要是与原油相关的专题,分别是油价暴跌中原油市场的战略战术分析、页岩气革命、美国油气出口分析和中国原油供给安全。第二章分析国内石油公司相关的热点问题,包括对国内石油公司全球排名提升的民众心态变化的分析、全球油气上游并购市场发展、国内石油公司“走出去”问题、中国推动的减排措施对石油公司的影响。第三章分析了四个新能源问题。包括以光电和风电为例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归宿分析、日本福岛事故后中国核电发展思路和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开展新能源业务的战略研究。第四章在全球视野下研究中国能源战略问题,包括美国和日本能源战略的演变及启示、对中国能源战略中出现“储近用远”提法的批判性思考、中国能源转型的关键问题和能源革命目标下的中国石油战略调整。
由于我是从经济学理论研究转入能源研究,缺乏系统化的能源知识学习,既不同于能源专业出身的研究员,也缺乏能源业内人士生产经营的实践经验,因此我基本上是干中学,专攻能源经济和战略,以重大时事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尝试以经济学思维和理论分析能源问题,研究视角逐步由业外人士转到业内人士。这些热点问题分析现在看来并不缺乏时效性,且思维方式、方法论而非结论,是经济研究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在部分专题的讨论中,我加入了对过去分析和建议的后评估,判断当年的研究结果是否正确、是否有意义。
由于写作时并没有出书计划,因而在成书过程中感觉到本书内容覆盖面广、研究问题较发散,课题报告、学术论文和散文随笔三种文体的差别较大,篇幅也不一致,导致整体性、连贯性不强。本书作为同行交流的谈资尚可,而对能源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通过本书对一些——并非全部——重要的能源问题有个概括性的了解,但如果能获得某些启发则更好。
第一段评价: 初拿到这本《能源经济·政策·战略研究》时,我本以为会是一部枯燥晦涩的学术专著,然而,翻开第一页,就被其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能源行业老兵,用他独特的视角,将错综复杂的能源领域梳理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书中对全球能源格局的演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从化石能源的崛起,到可再生能源的兴盛,再到未来能源转型的挑战与机遇,无不涵盖其中。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能源政策时,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生动的案例研究,深入剖析了不同国家在能源战略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取得的成就。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场高屋建瓴的能源盛宴,对能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书中关于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论述,都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也让我对能源经济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不仅适合能源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也对任何关心能源未来发展、希望了解全球能源挑战的读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第三段评价: 这是一本真正让我“大开眼界”的书。《能源经济·政策·战略研究》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宏观的能源政策与微观的市场动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之前对能源政策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政策条文的表面,而这本书则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政策背后所蕴含的经济逻辑和战略考量。书中对于不同能源类型的市场分析,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新兴的清洁能源,都做得非常到位,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图表,揭示了它们各自的供需关系、价格波动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能源市场韧性与不确定性分析的部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这部分的洞察显得尤为宝贵。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逻辑链条的梳理,引导读者去理解能源政策是如何影响市场行为,以及市场变化又如何反过来驱动政策调整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能源问题绝非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际关系乃至人类福祉的复杂系统工程。
评分第五段评价: 在阅读《能源经济·政策·战略研究》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碰撞。这本书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当前能源领域最前沿的趋势和最核心的议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关系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细致地剖析了能源资源分布、国际贸易路线以及能源技术竞争如何深刻影响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为我理解当前国际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书中关于能源创新驱动、新兴能源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潜在拉动作用的探讨,也让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充满了期待。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并没有回避争议性话题,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能源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它提醒我,在纷繁复杂的能源世界中,保持战略思维和前瞻性判断至关重要,而这本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
评分第四段评价: 《能源经济·政策·战略研究》一书,以其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分析,让我对能源领域的认知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我一直认为能源经济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但这本书的叙述却充满了哲学思辨和历史纵深感。作者在探讨能源战略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层面,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进程和文明演进的视角下进行审视。书中对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能源的变迁如何塑造文明的走向,进行了精彩的论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能源转型”的解读,他并没有将其视为一个简单的技术革新过程,而是将其看作是人类社会一次深刻的自我重塑。书中关于可持续发展、能源公平、以及能源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的探讨,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也让我对能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优雅,读起来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深刻的启迪。
评分第二段评价: 《能源经济·政策·战略研究》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能源的著作,更像是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将能源发展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维度紧密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整体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中国能源战略的深度解析,作者以一种客观而审慎的态度,探讨了中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书中的分析,既有理论高度,又不乏实践深度,对“双碳”目标、能源结构优化、关键技术突破等议题的探讨,都充满了前瞻性和启发性。读罢全书,我对能源经济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不乏人文关怀,使得阅读过程既富有启发性,又充满乐趣。它鼓励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能源问题,去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可持续、更公平的能源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