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催眠术

心理学与催眠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磊荣,吴青青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催眠术
  • 自我成长
  • 潜意识
  • 行为改变
  • 心理治疗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认知心理学
  • 身心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29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065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70克轻型710*1000
页数:28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你是否偶尔会失眠、自卑或者感到压力很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与自己对话的方式,而催眠恰是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疾病与困扰、帮助人们树立信心,找到使自己更强大的方法。
心理学与催眠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帮助人们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书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催眠方法,让人们在提升自己健康能量的同时,还能够用真诚的心去关爱和帮助他人,从而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温暖而有意义。

目录

上篇 不可思议的催眠术
第01章 催眠是什么——认识催眠的神奇能力 002
什么是催眠 002
催眠例子随处可见 005
妙用心理催眠,就能轻松达成所愿 007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进入催眠状态 010
可能你不知道,你就是这样被人催眠的 013
你了解自己是如何引导他人进入催眠状态的吗 015

第02章 催眠其实并不难——看懂简单实用的心理催眠知识 019
一分钟就能掌握的催眠引导法 019
如何选择和营造好的催眠环境 022
简单易学的催眠敏感度测试法 025
常见的催眠深化技巧 028
睁着眼也能进行催眠吗 031
几分钟就能学会的催眠秀表演 033

第03章 催眠的基本手段——技能的掌握是催眠实践的关键 037
催眠师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以及如何修炼 037
催眠师要掌握的发声技能 039
如何选择对被催眠者最有效的语言风格 041
什么是弥尔顿催眠语言模式 044
对被催眠者的言语跟随和引导技能 047
非言语的跟随和带领技能 049
如何解读和评估求助者的催眠状态 051

第04章 催眠术与心理学——催眠对心理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054
催眠是保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 054
也许你不知道,人的性格可以在瞬间变得开朗 057
试图消灭心理问题并不可取 059
失去灵活性就是自我设限 062
要想成功,就别再内斗了 065
道理都明白,为何总是做不到 067
一切已成为过去,别让过去成为你的包袱 070

第05章 催眠暗示与催眠现象——催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 073
催眠可以提高身体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073
催眠可以唤起无意识 075
催眠可以增强记忆力 077
催眠可以诱导人做梦 079
催眠能使人的触觉发生变化 081
快速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 082
运用年龄倒退法找寻遗失的记忆 083
催眠能带你体验未来的自己 084
让你内心深处感到压抑的是什么 085

第06章 催眠中的身心竟然如此神奇——不可思议的催眠术 087
为何催眠术如此神奇 087
你知道催眠术的神奇功用吗 089
被催眠了我为什么没有感觉 092
人一旦进入催眠状态会不会醒不过来 094
人会不会受催眠师摆布而做出不该做的事 096
好的催眠师该如何挑选 099
为什么有些人很难被催眠 102

中篇 催眠的日常应用
第07章 释放心理压力,解除心灵枷锁——催眠与压力释放 106
让催眠术助你释放内心压力 106
怎样通过催眠术让你摆脱童年阴影 108
律动的音乐,让你获得精神的放松 110
好气味帮你进入催眠状态 112
动起来,运动法助你排解所有压力 114
远离尘嚣,大自然才是最好的催眠场所 116
不良情绪需要宣泄,方能释放沉重的压力 118
冥想法静心,让你的眉头不再紧锁 121

第08章 解除入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催眠与睡眠质量 124
觉醒性催眠与睡眠性催眠 124
催眠是否能够改善睡眠质量 127
梅斯默与磁性睡眠疗法 129
自我催眠能改善睡眠质量 131
普伊赛格对梅斯默疗法的新发现 133
怎样通过心理暗示法来治疗失眠 136

第09章 提升身体自愈能力,催眠助你重获健康——催眠与身体疾病 140
压力太大引起的疾病,催眠能缓解吗 140
催眠术是怎样治好儿童遗尿症的 142
催眠治疗法是高血压患者的希望 144
催眠治疗是怎样让强迫症患者不再紧张的 147
你还在受痔疮之苦吗 150
催眠怎样帮你赶走抑郁症的阴霾 152
催眠治疗能让口吃患者流利发言吗 154

第10章 解除感情惆怅,剔除内心创伤——催眠与心灵创伤 158
通过催眠暗示找出心中痛苦的症结 158
催眠能够使自己忘却内心的痛苦 160
催眠暗示是怎样赶走笼罩在心头的阴影的 163
催眠术让你从突如其来的打击中重获新生 166
催眠深度决定心理治疗的效果 168

第11章 控制肥胖的体重,改变错误的饮食习惯——催眠与减肥 170
肥胖有危险,体重需控制 170
你不知道的事:吃东西也会“上瘾” 173
一味地节食减肥真的有效吗 176
自我催眠暗示法助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78
催眠运动法让你拥有轻盈的身体 181

第12章 自我催眠,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催眠与潜能 183
自我催眠法能改善心理状态 183
自我催眠法调整个人情绪,以最佳状态面对未来 185
积极的催眠或暗示助你挣脱低落情绪 187
提高自信心方能成就美好未来 189
自我催眠法激发人体潜能,能有效抗癌 192

下篇 改善人际关系的催眠法
第13章 最实用最有效的心理催眠技法
     ——社交赢家都在用的催眠心理学 196
使用人格转换法改善人际关系 196
运用间接的心理催眠让他人进入你的“圈套” 198
制造情景氛围也是一种催眠技巧 200
保持高度警惕,绕开他人的催眠“陷阱” 202
积极的心理催眠,让你在人前有更自信的表现 204

第14章 凭谁都能学会的催眠基本技巧
     ——让你成为社交达人的神奇本领 207
将画面植入对方的思维中 207
用“秘密交换法”催眠对方,暗示你们是一类人 209
让“第三者”来干预对方的决策 211
告诉他“大家都这么认为” 213
正话反说的催眠法,对方自会心知肚明 215

第15章 打消对方顾虑疑问的催眠技巧
     ——让别人相信自己的心理策略 218
用真诚的态度催眠对方,表达自己的诚意 218
肯定他人,同时催眠对方认可自己 220
用语言催眠对方,用热情影响对方 222
事事说中,让对方绝对信任你 224
主动说出对方心里的疑虑,赢得信任 226

第16章 能让对手为我所用的催眠技巧
    ——化干戈为玉帛的心理策略 229
催眠对方,双赢才是真正的成功 229
装装糊涂,针锋相对只能两败俱伤 231
传递友善,共同前进 233
感谢对手,尊重对手 235
主动认错,赢得主动 237

第17章 能让他人尽心做事的催眠技巧
     ——轻松获得他人帮助的心理策略 240
称赞对方,让对方获得满足感 240
引导对方作出承诺,让对方不得不履行 242
用示弱法催眠对方,博得对方的同情 244
用“戴高帽法”催眠对方,令其不好意思拒绝你 246
用软磨硬泡法逐渐催眠,对方总会“就范” 248

第18章 打开心灵潜能的心理催眠技巧
     ——用心理催眠达成自我催眠效果 251
“弄假成真”——期望与成就总是成正比 251
自我催眠的作用——你相信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253
建立自信,信念是成功的“助燃剂” 255
努力反向效应——放松自我 257
心态积极的人总能看到希望 259

第19章 改变心态强化自我的催眠技巧
    ——让自己更出色的心理战术 261
催眠自己,我可以做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261
时常催眠自己:我是最棒的 263
在困难面前,用催眠法调整自己 265
肯定自己,改变的力量就在心中 266

第20章 可以调控情绪的色彩催眠技巧
     ——让生活在色彩斑斓中被轻松掌握 269
了解各种色彩的心理催眠作用 269
菲里埃大桥上为什么有那么多自杀者 271
给人带来好心情的绿色 273
恋人们钟爱的紫色约会场景 275
参考文献 278

精彩书摘

什么是催眠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情节:在一间房子内,心理治疗师通过语言对被治疗人进行催眠,助其放松,进而解开心结,使得心理疾病有所缓解甚至痊愈。为此,我们时常感叹:催眠实在是太神奇了。不少读者肯定感到好奇,到底什么是催眠呢?它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
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不同的催眠师对“催眠”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对“催眠”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如果我们一定要对这一名词给出一个说法的话,那么,本书可能更愿意作出这样的诠释:催眠是一种高度专注的意识变动的心理状态,是情境的结果。当然,即便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未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进一步认识它。
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和总结发现,人一旦进入催眠状态,会呈现出以下几种特征:
1. 专注于某种特定的体验甚至不受外界影响
人被催眠以后,注意力会集中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中,甚至处于闹市之中,也能做到不受打扰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之中。偶尔,他们也可能意识到这些打扰的存在,但他们丝毫不理会。
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学生时代你可能经历的场景:你坐在教室里,原本你在听课、做作业或者看书、复习等,此时,疲劳的你看了看窗外,也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突然想起了曾经和儿童玩伴在一起嬉戏的场景,多么快乐,你沉浸其中,再次回味当时的乐趣,偶尔你的嘴角还泛起微笑,此时,你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在做什么,你的同桌向你借支笔,你随手拿给他之后又回到自己的世界中;甚至一只苍蝇从你的眼前飞过、停在你的头上,你也不在乎。你把这样的经历告诉你的朋友或者亲人,他们会对你说:“你真是在做白日梦。”其实,这种“白日梦”就是一种自然产生的催眠状态。
2. 顺其自然发生的一种状态,不是刻意为之
被催眠的人在催眠之前并不需要为了进入状态而做任何准备工作或者努力,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就是这样发生了。我们听到一些读者常称自己总是难以进入催眠的状态,其实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刻意地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希望努力进入催眠,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3. 催眠不是一种概念,而是一种体验
处于催眠状态的人,都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通常来说,我们要想了解到事物最本真的面目,就要将原有的逻辑分析、计算和理解去除。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一盘水果,你也不知道它是酸的、甜的还是苦的,要想知道结果,不能靠我们的想象,而是直接放进嘴里尝一尝,这就是最直接的体验。所以,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的思维和分析过程已不再重要,被催眠者也很少说话,少了很多抽象性,更多的则是画面性的、形象上的,也就是我们所提及的体验上的。
4. 体验的空间和时间都十分灵活,不受限制
进入催眠状态的人,是完全可以与当下脱离开来的,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就好比穿越一样,我们可以进入未来,也可以回到过去,实际时间一小时,在催眠时可以浓缩到一分钟,相反,实际时间一分钟,在催眠时也可以扩展到一小时。我们每个人都坐过公交车。这天早上,你和平时一样准备坐公交车去上班,车子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你望着窗外,迷迷糊糊,好像进入了一种情境之中,你想到了很多往事,或开心的或不开心的,慢慢地,你沉浸其中。公交车依然行驶着,不知不觉,公交车停了,你抬头看看,天哪,已经坐过站了,原本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似乎只过了一分钟而已。在这一催眠过程中,时间和空间都不是与事实相符的。
5. 伴随一些感觉体验上的改变
被催眠后,你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变化,比如身体温暖感、特殊声音的出现、好像灵魂出窍、旋转、隧道灯光等。
6. 催眠是有深浅度的
一个完整的催眠过程中的深度是有起伏的,通常情况下是从轻度到中度、再到深度,再转为轻度……之所以有这样一些起伏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么是催眠师的引导,要么是被催眠者受到了情境的影响。
这里,我要说明的是,不少读者误认为“催眠深度越深越有利于治疗”,事实上,催眠深度是由催眠治疗的要求决定的。
7. 会产生语言或者运动上的抑制
在催眠师的引导下,被催眠者会逐渐进入催眠状态,这一过程我们能从被催眠者的一些语言、行动上的特征进行辨别,被催眠者会逐渐减少肢体活动或者肢体活动逐渐变得节奏化,肌肉变得松弛、呼吸均匀且有规律等。
催眠师应注意这一点,因为这是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重要表现。
8. 时间扭曲
在催眠中,心理时间变得不再重要,自由而不受限,这让它具有许多治疗用途,如加速学习过程。
9. 容易从记忆里消失
被催眠者清醒之后,一般不太记得自己在催眠中的经历,甚至有可能完全忘记。不过这都是暂时性的遗忘。在催眠中,这种遗忘会不会出现并不绝对。至此,我们大致总结出10点关于催眠的特征,不过,我们要特别说明的是,不是所有人在被催眠时都会出现以上10种特征,每个人都会展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比如,有些人会出现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些人则会看到强光灯。所以,在分析具体的催眠案例时,我们要从个体出发,不可统一划定。

前言/序言

现代社会,随着心理学领域的很多问题逐渐被人们认识,也频繁出现这样一个词——催眠,也许你对催眠感到陌生,认为催眠与我们的生活毫无关系,但事实上,不知你是否有过以下体验:在到达某个风景迤逦的地方,你突然产生了错觉,认为眼前的一切恍如梦幻?你是否在公交车上昏昏欲睡,甚至坐过了站?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否通过自我鼓励最终走出失望和沮丧的阴霾,战胜困难呢?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已经亲身经历了催眠。
实际上,催眠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正在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处在了催眠状态中,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
那么,到底什么是催眠呢?
催眠其实是一种变动的心理状态,是情境的结果。一些人对催眠存在误解,他们认为催眠就是“让人们睡觉”,或者“让人们昏昏欲睡”,其实不然,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催眠是让人们的意识集中到某个点上,从而缩小人们注意力的范围。人一旦进入催眠状态,潜意识就会被唤醒,也愿意接受催眠的诱导、暗示,于是,对于催眠师下达的不同指令,也会出现不同的催眠效果。
当然,催眠也绝不仅限于催眠秀,那么,催眠秀是真实的吗?人体钢板的巨大力量从何而来呢?催眠状态下我们会忘记自己是谁吗?手背针扎真的一点也不疼?如果被催眠,我们会不会任由催眠师摆布呢?
对于这些让你感到疑惑和让你感兴趣的问题,你都能从本书中找到答案。阅读本书,你不仅可以系统地学到关于催眠的理论知识,还能学到一些操作技巧。
当然,虽然催眠术已经被应用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最直接的应用范围还是心理治疗,当人们的心理出现疾病的时候,习惯于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忙,但事实上,求人不如求己,这也是我们编写《心理学与催眠术》的初衷,当你阅读完本书,就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关于催眠术的技巧,对于一些小问题你就能通过自我催眠的方法来改善和治疗。我相信本书一定能成为初学催眠术的读者朋友们喜欢的读物!
编著者
2016年10月
《心智的幽径:探索意识的深层秘密》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意识一直是那个最令人着迷,却又最难以捉摸的领域。它构筑了我们的存在,塑造了我们的认知,驱动着我们的行为,然而,它的本质、它的运作机制,以及那些隐藏在其表面之下的广袤空间,至今仍是科学探索的终极前沿。本书《心智的幽径:探索意识的深层秘密》并非要揭开某个特定学科的神秘面纱,而是力图以一种更为宏观、更具启发性的视角,带领读者一同踏上一场关于人类心智的深度探险。 我们的意识,如同汪洋大海,表面波涛汹涌,映射着日常的思考、感知与情绪,但其深邃之处,却潜藏着无数未知的暗流和沉寂的宝藏。这些深层意识,虽然常常不为我们所觉察,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们可能体现在那些突如其来的灵感闪现,那些难以言喻的直觉感受,抑或是那些在梦境中编织出的奇幻叙事。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幽径”,它们如何形成,它们与我们清醒意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微妙联系,以及我们如何能够学习去倾听它们、理解它们,甚至与之共舞。 本书的主旨在于拓展我们对“心智”概念的认知边界。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往往聚焦于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或是对大脑生理机制的探究。而本书则尝试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触及那些涉及哲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甚至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思考。我们将一同审视意识的起源,探讨它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在个体生命的发展中不断演变。 我们将从意识的“觉醒”开始,追溯人类是如何从一种更原始的生命状态,发展出如此复杂精妙的自我意识。这其中,语言的出现扮演了何种角色?社会群体的形成又如何促进了意识的深化?我们还将探讨意识的“多样性”,个体意识的独特性是如何在基因、环境以及过往经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读者去思考“意识的边界”。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意识似乎是连续且统一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在睡眠、恍惚、高度专注、甚至是在特殊体验状态下,我们的意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状态下的心智活动,是否能够为我们理解意识的本质提供新的线索?我们将回顾那些跨越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关于意识异常体验的记载,从古老的冥想传统到现代的心理学研究,尝试从中提炼出关于意识可塑性和潜力的证据。 本书并非一本提供简单“技巧”或“秘诀”的手册,而是旨在引发读者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与探索。我们不会提供“如何改变”的直接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如何理解”。理解的深度,往往比表面的改变更为重要。当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身心智的运作方式,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或许会迎刃而解;那些困扰已久的迷茫,或许会在清晰的认知中消散。 我们将审视“记忆”在意识构建中的关键作用。记忆并非是简单的信息存储,它是一种动态的重构过程,我们的过去如何被选择性地记忆、如何被不断地重新解读,进而影响我们当下的认知和未来的预期。本书将探讨那些被压抑的记忆、被遗忘的经历,以及它们如何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在探索“情感”与“意识”的关系时,我们将看到,情感并非只是生理反应的累积,而是心智对外界和内在信息进行高度整合和解读的结果。从最原始的恐惧到最复杂的情感体验,它们是如何与我们的意识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判断?我们又如何通过理解情感的根源,来更好地管理和转化它们? 本书还将触及“潜意识”的概念,但并非以一种神秘主义的方式,而是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去理解那些不直接进入我们意识层面的信息处理过程。那些自动化的反应、那些直观的判断、那些潜藏的偏见,它们是如何在幕后运作,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模式?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和理解这些潜意识的影响,以便更主动地把握自己的选择。 关于“想象力”与“创造力”,本书将视为意识的强大延伸。它们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对过往经验的整合以及对未知可能性的探索之上。我们将审视想象力如何为意识提供新的视野,创造力又如何将这些新视野转化为实际的成果。 本书的语言风格将力求平实而富有启发性,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的分析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心智世界。每一章节都将是一个引子,激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和对自身心智的探索。 我们不提供“治愈”的承诺,不提供“提升”的捷径。本书的存在,是为了点亮一盏灯,照亮心智幽径中的某些角落,让读者能够带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勇敢地踏上自我理解的旅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所能唤起的读者自身的洞察力。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你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复杂;它也是一扇窗,让你得以窥见意识的无限可能。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或许会发现自己与书中某些观点产生共鸣,或许会产生质疑,或许会引发新的疑问。这正是本书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引发一场持续的自我对话。我们相信,每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每一次对自身心智运作的觉察,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 《心智的幽径:探索意识的深层秘密》是一次关于“认识你自己”的全新旅程。它邀请你放慢脚步,倾听内心深处的低语,理解意识的复杂脉络,并最终,以一种更为清醒和自觉的方式,去体验生命的存在。它是一本关于“你”的书,因为心智的奥秘,最终都关乎于我们每个人。 这本书并非提供某种“终极答案”,而是开启了一系列永无止境的探索。意识的领域浩瀚无垠,我们所能触及的,只是冰山一角。但正是对这一角的探索,足以让我们对生命本身产生全新的敬畏与理解。愿这本书能成为你探索自身心智世界,开启意识深层奥秘之旅的忠实伴侣。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思维边界”的拓宽作用。它不仅仅是教会你一些技术,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你对“人是怎么思考”的传统认知。书中对人类心智模式的剖析,揭示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的内在机制。举例来说,它对“信念系统”的论述,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很多根深蒂固却不合理的想法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想法是如何限制了我的行动力的。这种自我觉察的过程是痛苦但又极其有价值的。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说明书”,让你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心智的运行逻辑,从而找到优化升级的可能性。它促使我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以一种更加批判性、更加开放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认知升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透着一股既古典又神秘的气息。我刚拿到手的时候,还特意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找了找类似风格的书,发现能有这种质感的确实不多。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心思,摸上去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带着一点点细腻的纹理,读起来感觉非常舒服,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太累。从排版上来说,字体的间距和行距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像我这样需要经常查阅和做笔记的读者,也能很轻松地找到重点,不会觉得拥挤。特别是那些章节的标题页,设计师似乎花了不少功夫,每一张图文配合都像是精心挑选过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紧张的理论内容之余,还能得到视觉上的放松和享受。光是摆在书桌上,它都像是一个小小的装饰品,提升了整个阅读环境的格调。我感觉作者或者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远超出了普通大众读物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具书。

评分

我之前对这个领域其实了解得不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这本书,没想到它对初学者的友好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上来就是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公式,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循循善诱地讲解。书中的理论体系构建得很有逻辑性,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你读完前一个概念后,下一个概念的引入就会显得水到渠成,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跳跃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解释抽象的原理。我记得有一处关于记忆重塑的描述,他用了一个“老旧录像带反复播放”的比喻,一下子就把那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给具象化了,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义。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力,绝对是衡量一本好教材的关键标准之一,它真正做到了降低理解的门槛,同时又保证了内容的深度。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篇幅是相当可观的,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比较完整地阅读完一遍。但在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感觉到“拖沓”或者“注水”的内容。每一个部分似乎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要么是构建理论的基石,要么是提供实践的佐证。尤其是在引用外部研究资料或者历史案例的部分,作者的处理非常审慎和严谨,不像有些书籍那样为了显得权威而堆砌大量不知所云的引文。它更像是精心打磨过的信息流,信息密度很高,但又不会让人产生信息过载的焦虑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厚度”和“密度”,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去消化,但回报也绝对是成正比的。对于那些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畏惧厚厚一本书的严肃读者而言,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笔投资,它值得被反复阅读和研习,而不是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实操性部分简直是宝藏,我不是那种只满足于理论探讨的读者,我更看重的是“学了能干什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扎实。它不仅仅停留在“应该如何做”的层面,而是详尽地提供了“具体怎么操作”的步骤指南,甚至细化到了语气、手势和环境布置的建议。我按照书中的某个基础放松练习流程尝试了几次,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后,发现对照书中的描述,我的反馈点和书上预测的反应基本一致,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另外,书中对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场景也做了非常细致的划分,比如如何处理日常压力、如何改善睡眠质量等等。这些场景化的应用,使得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快速定位到相关的章节进行学习和实践。我觉得,对于那些希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条非常清晰且可执行的路径图,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

评分

从纸张来看,感觉便宜没好货,像是非正版的。

评分

次书不好,讲的东西很笼统,有点像传销型成功学,实用价值低,不建议购买

评分

学习学习

评分

还没看,感觉有用

评分

次书不好,讲的东西很笼统,有点像传销型成功学,实用价值低,不建议购买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值得学习和了解。

评分

从纸张来看,感觉便宜没好货,像是非正版的。

评分

从书本质量和内容来说都很@,写这书的人文字能力和催眠理解能力都很渣,low货

评分

不错 有些带过内容不详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