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Contents
绪 论 / 001
古代期(上) 诸子时代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民族信仰 / 002
第二章 孔子 / 008
第三章 孔门的两个学派 / 019
第四章 墨子及其后学 / 029
第五章 老子及其后学 / 036
第六章 稷下之学 / 048
第七章 庄周及其后学 / 070
第八章 论理学的发达 / 076
第九章 荀子及其门下 / 082
第十章 秦代的思想界 / 094
古代期(下) 经学时代
第十一章 前汉的经学 / 104
第十二章 后汉的经学 / 118
第十三章 两汉的诸子 / 125
中古期 三教交涉的时代
第十四章 从儒教到老庄 / 136
第十五章 从老庄到佛教 / 142
第十六章 道教之成立 / 155
第十七章 经学之统一 / 161
第十八章 隋唐之佛教 / 166
第十九章 中古期哲学之概观 / 172
近代期 儒教革新的时代
第二十章 儒学之新倾向 / 176
第二十一章 佛教之新倾向 / 180
第二十二章 宋学之勃兴 / 184
第二十三章 道学——周张二程之学 / 187
第二十四章 春秋学——欧阳修与司马光 / 197
第二十五章 宋学之大成——朱子 / 201
第二十六章 宋学与佛教 / 214
第二十七章 宋学之别流——陆子 / 217
第二十八章 朱陆的门下 / 221
第二十九章 明学——陈白沙与王阳明 / 227
第三十章 清学之演变 / 239
绪?论
武内义雄  作   
汪馥泉  译
研究中国哲学的变迁,区分为三个时期来说明,最是妥适。第一期,从春秋末年到后汉终结,就是从公元前552年孔子诞生到公元183年后汉末年的七百三十五年间,这名为古代期。这个古代期,又可以分为前汉景帝以前与武帝以后的两个时代来研究。前半期,是以孔子的诞生为始,老、庄、杨、墨、孟、荀、韩非等诸子百家陆续地产生,各自成一家言,你驳我,我驳你,竞兰蕙之芳的时代,这称为诸子时代。反之,后半期,是自前汉武帝于即位之初用名儒董仲舒的话,尊崇儒教,压抑诸子以来,只儒教是兴盛了,诸子却衰颓了,儒教的教说,代表了当时的思想,儒教的经典(即五经)之研究又似成了学问的全部。这个时代,称为经学时代。诸子时代与经学时代显示着很不相同的面目;但是,这两者都是在中国的地方,由中国的民族产生的思想学说,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这一点是相同的。综括这两个时代,名为古代期。
其次,第二期,是从三国初年(公元220年)到唐玄宗末年(公元755年)约五百五十年间,这名为中古期。在这中古期的开始,儒教还维系着前期的余势,经学的研究也相当兴盛;但是,支配当时的思潮,实是老、庄的哲学,在当时的经注中用老、庄思想来注释儒教经典的也很多。同时,据说后汉的时候已到了中国的印度思想(即佛教),到进了这中古期,突然增加了它的势力,成了真正为中国人所理解、所信奉的思想;别一方面,刺激了风靡当时的中国固有的思想(即老、庄的思想),确立了称为道教的一种宗教,于是,到了这中古期的后半期,儒、道、佛三教鼎立地兴盛着。即是说,在隋、唐的时候,是儒、道、佛三教鼎立的时代;三教之中,有着深远的哲学的,是佛教,当时第一流的思想家、学者,有许多都是佛教者。
再次,第三期,是从唐玄宗(公元756年)以后到现在约一千二百年间,这名为近代期。近代期,其期间很长,所以,又可以分为四个时代。第一,是从中唐到五代的二百余年间,这是宋学的准备时代。第二,是从北宋初(公元963年)到南宋末(公元1279年)的三百二十年间,这是所谓宋学时代。第三,是元、明两代,就是从公元1280—1661年的约三百八十年间,这个时代的中心在于明代,元代是它的过渡期。第四,是清代,是所谓考证学全盛的时代,但是,在思想方面,却并不发达。近代期,有鉴于第二期中兴盛过的佛教哲学的深远,便以改造中国固有的儒教,构成新的体系,为主要的目的。
总之,古代期中的中国思想,滥觞于孔子,发扬于战国诸子,到汉代,由儒教统一了。到中古期,新增加佛教的力量,促进了道教的成立。儒、道、佛三教便鼎峙了。到近代期,佛教哲学影响到了儒教,儒教便被改造了。这被改造了的儒教的代表思想,是朱子学与阳明学。
作为一名对古典文献有一定接触的读者,我常常在阅读现代解读时感到一种“失真”——总觉得原著的韵味和张力被过度简化了。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它在进行现代阐释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原典精神的敬畏与忠诚。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扎实,偶尔引用原典中的精炼语句,那种古朴的语言张力瞬间将人拉回那个思想激荡的年代。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被引用的原文,然后回看作者的解读,这种对照阅读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它不是在“翻译”思想,而是在“激活”思想,让几千年前的辩论声再次在当代读者的心中回响,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学术对话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考究,那种略带粗粝感的触感,配合着烫金的书名,透露着一种古典而又厚重的气息。我尤其喜欢封面采用的那种留白设计,简约中透着智慧的光芒,让人在匆忙的阅读间隙,也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内页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宽松,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这本书的装订非常结实,翻开时能平铺在桌面上,这对于需要对照阅读或者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细节之处见真章,可以看出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是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诚意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老智慧的对话,那种仪式感,是很多现代出版物所不具备的。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一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总觉得碎片化的知识点难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陷入繁琐的年代考据或者晦涩的术语解释中,而是以一种极为流畅的笔触,将那些看似零散的思潮串联成一条清晰的、具有内在逻辑的脉络。作者高屋建瓴地把握住了不同学派之间的相互继承与批判关系,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脑海中尘封已久的知识节点被一一激活、重新连接。特别是对于那些跨越时空的思想演变,作者的处理手法极为巧妙,既尊重了历史的真实性,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理解需求,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对整个思想图景有了全局性的把握。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通史”类的书籍是抱有一丝警惕的,生怕它们为了追求“全”而牺牲了“深”,最终变成一本平庸的介绍性读物。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在宏观把握的同时,对那些关键的思想概念,比如“仁”、“道”、“太极”等,进行了非常精准且富有洞察力的剖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释这些核心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例证,很多都是从日常生活或者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来的,非常接地气,一下子就击中了要害。那些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哲学命题,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甚至能让人反思当下社会中的一些现实困境。这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知识传递,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震撼,是它那种对“人之为人”的根本关怀。它不仅仅是关于古代士大夫的理论构建,更是关于如何在不完美的尘世中,寻求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阅读过程中,我数次被那些朴素而深刻的生命哲学所触动,它让人思考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心。这种哲学思辨的力量在于其持久的穿透性,读完合上书本,那种沉静的反思并不会立即消散,而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对日常事件的判断和情绪的反应。它提供了一套应对复杂世界的精神盔甲,让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变得更加稳健和从容,这比任何速成的“成功学”都要来得实在和宝贵。
评分很好的书,快递很快,很期待的一本书!
评分嗯嗯嗯还不错
评分是本好书,慢慢的读吧。
评分字迹清晰,外观平整,通俗易懂
评分书友推荐,武内义雄作品《中国哲学小史》,精装16开,书脊锁线纸质优良,排版印刷得体大方,活动期间价格实惠,送货速度快,非常满意。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是正版,印刷挺好的,很喜欢,好评。
评分不错,很好的书,言之有物。一个外国人能把中国古典哲学娓娓道来实属不易,关键是还能有所见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更是难能可贵!
评分还没看 应该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