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宋子文的人生充满了荣耀与争斗,对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日记和档案静静地存放在美国胡佛档案馆里。而那一段段错综复杂的家族恩怨与历史功过,都将随着档案的公开,在历史舞台留下更清晰的痕迹。
宋子文曾经追随孙中山的左右,却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他曾任国民党政府的高官,最后却成为被开除国民党党籍的第二人;他曾与中共密切接触与合作,却在战犯名单上仅列在蒋介石之后。他是金融家,掌握国民政府的经济命脉,却中饱私囊,挂上了“世界首富”的头衔;他是外交家,在抗战期间为中国争取了大量宝贵的外国援助,却在解放战争后遭遇“老朋友”美国的冷遇。他在前半生无比辉煌,却在后半生退隐江湖,留给后人许多未解的疑问。
作者简介
王松,1954年出生,安徽黄山人。教授,大校。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解放军政治学院、解放军高级后勤学校、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任教。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和研究,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被聘为全国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军事历史》《江汉论坛》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孔祥熙大传》《宋子文大传》《蒋介石与丘吉尔》等著作,学术论文和著作获全国、全军多种奖励。
目录
1 家世与教育
2 丘比特之箭
3 崭露头角
4 向左转,向右转
5 筹款理财
6 在九一八事变前后
7 天有不测风云
8 四次辞职
9 出访欧美
10 另辟蹊径
11 同共产党的秘密接触
12 “西安事变”与神秘的宋子文日记
13 “西安事变”与张、杨的交往
14 为抗日奔波
15 “太上大使”
16 在“史蒋风波”中
17 参与联合国的组建
18 赴苏联会谈
19 陷入困境
20 黄金风潮
21 赴粤主政
22 梦幻泡影
23 流亡异国
精彩书摘
《宋子文全传》:
1 家世与教育
宋子文,中国第一代哈佛学子,被称为“国民政府著名的理财家”。在民国政坛上风云一时。
其父宋嘉树具有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和敢于改变自己命运的非凡勇气。他是上海滩上声名显赫的大富翁,以万贯家财资助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由此成为孙中山的坚定支持者和亲密战友。
宋嘉树造就了一个“没有加冕的宋家王朝”,其影响力之深,名气之大,鲜有望其项背。
美国《时代周刊》曾把宋子文作为封面人物。美国《华盛顿邮报》赞叹说:“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30和40年代,这个王朝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声名显赫的。”
宋嘉树对宋子文寄予厚望,而宋子文真的能把“宋家王朝”推上顶峰吗?
上海处于东部海岸线中心部位,长江人海口咽喉。地势平坦,河港纵横。黄浦江、苏州河流贯境内。700年前上海不过是一个海边渔村,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沿海小镇。自1842年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由于它为长江吐纳之口,得海外侨商萃集之利,迅速成为一座国内最大的商业、工业日臻兴旺的繁华都市。
在远离闹市区的中心的朱家木桥一带,有一所平房,四周草木葱茏,门前碧水淙淙。1894年12月4日,这家传出添丁的喜讯。随着“哇”的一声啼哭,一个白胖的男婴在上海同仁医院降临人间。这家主人,男婴的父亲决定:孩子的英文名字叫保罗,中文名字叫宋子文。意思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像圣徒保罗一样在中国弘扬基督教的福音,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文(中山)一样在中国传播西洋富强之学。
宋子文的父亲,是一位不平凡的传奇式人物。他的名字对于当今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肯定是陌生的,但只要一提起他的儿女们,又都感到非常的熟悉。他的女儿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被世界上公认为最不平凡的“宋氏三姊妹”;他的三个儿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人士。更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后来成了他的女婿,蒋介石尊其为“泰山”。他的名字叫宋嘉树。
宋嘉树,字耀如,教名查理·琼斯·宋,老朋友见面叫他查理宋。他于1866年出生在海南岛文昌县一个普通小商人家庭。父亲韩鸿翼,是一位颇有文化修养的商人,当地人唯有见了韩鸿翼不按习惯称谓叫“老板”,而亲切地称“先生”。韩先生的先祖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韩国之君。传说秦灭韩后,一位韩国公子不愿臣秦,便以货殖为业,世代相袭。明代,韩姓商人在山西经商,颇享盛名。1664年清兵入关后,韩姓族人忠于明皇,乃举族南迁,最后渡过雷州海峡,落籍海南文昌。母亲姓王,叫韩王氏,是一位典型的慈母良妻。
一件偶然的事竞改变了宋嘉树的一生命运。1875年,他的舅父(其实是其婶婶宋氏之弟)从美国经商回到家乡招收学徒。父母决定把9岁的他送给舅父作义子,带到美国学做生意。舅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开设了一家茶丝商店。在波士顿城中心的一座中国住宅内,宋嘉树按照中国传统的方式,度过了三年的学徒生涯。开始义父对他寄予很大希望,要他安分守己、专心经商。在义父教导下,宋嘉树也是专心学习做生意的技巧,一天到晚在店里忙个不停,一心只想等到长大以后成为这个店的新店东。茶丝商店以外的世界,他是十分陌生的。然而,又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打破了这个中国少年内心的平静,并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抉择。
宋嘉树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经历严重政治危机的时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在中国屡遭外国“坚船利炮”的打击之后,痛定思痛,允许少数达官贵人的子女到美国、欧洲一些著名大学留学,希冀“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酿成一股“留洋新风潮”,有钱人家纷纷将其子女设法送往牛津、剑桥、哈佛、巴黎等名牌大学。远涉重洋是那时许多青年梦寐以求的理想。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宋子文全传》的书籍,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传记本身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且自然: 《帝国边缘的低语者:二十世纪欧洲秘密社团与权力更迭研究》 一本揭示隐秘秩序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的里程碑式著作 作者: [虚构历史学家姓名,例如:阿诺德·冯·赫尔曼] 出版社: 启明文库 页数: 880页(含罕见文献插图及导读) 内容简介: 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总有阴影在涌动。本书并非聚焦于那些被载入史册的君主或将军,而是深入探究了一个世纪以来,在欧洲权力中枢的幕后,那些由精英、学者、神秘主义者和金融寡头秘密结成的组织,是如何通过其深远的影响力,不动声色地推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周期的起伏,乃至文化思潮的转向。 《帝国边缘的低语者》是一部雄心勃勃的编年史与深度分析的结合体,它将时间轴拉伸至1890年至1975年间,聚焦于解析那些在公开记录中难以寻觅的社团、俱乐部、沙龙以及半官方智库的运作机制、核心信条及其对地缘政治决策的影响力。 第一部分:古典的余晖与新秩序的萌芽(1890-1918)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传统贵族阶层与新兴工业巨头之间日益紧张的权力关系。重点解析了在伦敦、柏林和巴黎的几家历史悠久的绅士俱乐部,它们如何成为信息过滤与意识形态输出的早期中转站。我们详细考察了“赫尔墨斯学派”的复兴,这一分支如何吸引了包括部分外交官和科学先驱在内的成员,他们的哲学基础——基于严格等级制度和“高贵者统治”的信念——如何在无形中为帝国主义扩张提供了道德和理论上的支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首次公开披露了一批从布达佩斯档案中提取的信件,这些信件揭示了某个专注于“跨国资本流动与民族精神塑造”的松散联盟,如何在巴尔干地区冲突爆发前夕,精确地预言了某些关键的政治暗杀事件。我们探讨了这些组织如何利用新兴的报刊审查和文化沙龙,微妙地引导公众舆论,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播下怀疑与对抗的种子。 第二部分:战争机器的润滑剂与战后重建的蓝图(1919-1939) 凡尔赛和会的硝烟散尽后,欧洲陷入了混乱与重塑的阵痛。本书的第二部分深入剖析了两次“超国家性”组织的作用。我们仔细比对了“国际主义金融家集团”与专注于社会工程的“雅典娜学会”之间的互动模式。这些组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秘密警察或间谍网络,而是一个个以“稳定”为最高纲领的思想孵化器。 作者通过对德累斯顿大学图书馆禁书区域的文献整理,重建了“工业自治委员会”的内部运作逻辑。该委员会由来自鲁尔区和西米德兰兹的钢铁大亨与技术官僚组成,他们的目标是将战后欧洲的经济复苏锁定在特定的技术路径上,这直接导致了某些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倾斜,并间接催生了极端主义政治力量的崛起,这些力量被他们视为实现“必要的社会净化”的工具。 在这一时期,本书对意大利和德国境内一些具有原型性质的准军事组织与官方精英之间的渗透关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揭示了他们如何利用民众对社会主义思潮的恐惧,为后续的威权主义转向铺平道路。 第三部分:暗流中的共存与冷战的序曲(1940-1975) 二战的爆发并未终结“低语者”们的活动,反而促使他们进入了更深层次的隐蔽状态。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战争期间的“资产转移”与战后欧洲的“意识形态隔离”。我们详细分析了那些在轴心国崩溃后,迅速将大量智力资源与金融资本导向中立国或新兴大国的操作路径。 书中披露了两个相互对立但偶尔交汇的影子网络:一个是致力于“保存欧洲纯净遗产”的保守派精英网络,他们在瑞士和南美的避风港中秘密维护着战前的社会结构观念;另一个则是深受“系统动力学”影响的技术官僚网络,他们积极参与到战后重建的规划中,力图建立一个更加“理性化”和“去情感化”的欧洲共同体框架。 我们追溯了这些组织如何通过对高等教育机构和媒体巨头的间接控制,影响了冷战初期对历史事件的定性,并试图塑造公众对“自由世界”与“铁幕对峙”的认知框架。书的结尾,作者探讨了这些秘密网络的理念如何在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文化转向中,逐渐瓦解或蜕变为更现代、更去中心化的影响力结构,为当代全球化提供了隐秘的历史注脚。 本书的独特贡献: 《帝国边缘的低语者》摒弃了简单化的阴谋论叙事,它基于跨越五国语种的档案研究、私人回忆录的交叉比对以及未解密的外交电报分析,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权力并非总是通过闪耀的聚光灯下达成,真正的驱动力往往蛰伏于俱乐部深处的低语、未被重视的论文,以及那些被历史学家认为“不重要”的边缘人物的社交圈中。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历史深度、权力运作及其复杂人性抱有好奇心的读者的必备之作。 装帧与附录: 精装,附赠16页高清历史照片及组织结构关系图谱,以及“隐秘组织词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