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甬英等编著的《先进干涉检测技术与应用(高等院校光电类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以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及电磁波理论为基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先进干涉技术及应用。全书内容共分10章。第1章光及光的干涉,阐述了光的特性及光干涉的基本概念;第2章常见干涉仪,介绍了一些基础及常用的干涉仪;第3章共路干涉仪,简要介绍了散射板、剪切干涉及点衍射等共路型的干涉仪;第4章非球面检测技术,系统地介绍了非球面的基本概念、非球面的零位与非零位检测及各种新颖的波前重构算法;第5章精密长度及振动测量干涉体系,全面介绍了激光干涉测长、测振系统的工作原理、外差测长技术及纳米测试技术中的谐振增强技术;第6章干涉相位调制及解调技术,系统介绍了各种新颖的、商用化的干涉仪的相移技术、时间相位调制、空间相位调制及偏振相移技术等;第7章干涉系统应用中的精密扫描与定位系统,介绍了干涉检测中常用的压电晶体及其性质、各种新颖的压电晶体在精密干涉移相、扫描定位及纳米检测中的应用;第8章新型干涉仪,系统介绍了光纤干涉仪、双光子干涉仪、全息干涉仪等新颖干涉仪;第9章干涉光谱技术,介绍了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分类、F-P干涉仪、干涉成像光谱仪、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滤光器等光谱技术;第10章干涉图分析中的关键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典型干涉图及表达方法、干涉图预处理、相位解调、解包裹处理、正交多项式拟合等波前重构的算法。全书理论分析严谨、实例新颖丰富,汇集了作者数十年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
第1章  光及光的干涉
  1.1  光及光的特性
    1.1.1  光学简史
    1.1.2  光的电磁理论
    1.1.3  偏振
    1.1.4  光场叠加及干涉条件
    1.1.5  衍射
  1.2  光的干涉
    1.2.1   干涉条纹对比度与光的相干理论
    1.2.2  实际光波的干涉
    1.2.3  分波前法干涉
    1.2.4  分振幅法干涉
    1.2.5  干涉仪中的瞳和窗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常见干涉仪
  2.1  牛顿干涉仪
    2.1.1  牛顿干涉仪基本原理
    2.1.2  光学车间检验中的牛顿干涉仪应用
  2.2  迈克耳逊干涉仪
    2.2.1  迈克耳逊干涉仪基本原理
    2.2.2  迈克耳逊干涉仪应用
  2.3  菲索干涉仪
    2.3.1  菲索干涉仪基本原理
    2.3.2  Fizeau干涉仪应用实例:ZYGO干涉仪
  2.4  泰曼—格林干涉仪
    2.4.1  泰曼—格林干涉仪基本原理
    2.4.2  Twyman-Green干涉仪应用
2.5  瑞利干涉仪
    2.5.1  瑞利干涉仪基本原理
    2.5.2  瑞利干涉仪测定气体折射率
  2.6  马赫—曾德干涉仪
    2.6.1  马赫曾德干涉仪基本原理
    2.6.2  马赫曾德光纤传感
  2.7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2.7.1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原理
    2.7.2  主要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共路干涉仪
  3.1  散射板干涉仪
    3.1.1  散射板干涉仪基本原理
    3.1.2  散射板干涉仪干涉光强分布
  3.2  剪切干涉仪
    3.2.1  平行平板横向剪切干涉仪
    3.2.2  萨瓦偏振镜干涉仪
    3.2.3  渥拉斯顿棱镜干涉仪
    3.2.4  交叉光栅横向剪切干涉仪
    3.2.5  波带片径向剪切干涉仪
    3.2.6  环形径向剪切干涉仪
  3.3  双焦干涉仪
    3.3.1  双焦干涉仪基本原理
    3.3.2  双焦干涉轮廓仪
  3.4  点衍射干涉仪
    3.4.1  点衍射干涉仪原理
    3.4.2  点衍射干涉仪的应用
  3.5  米勒干涉仪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非球面检测技术
  4.1  非球面的基本概念
    4.1.1  非球面的定义与分类
    4.1.2  非球面的性质
  4.2  非球面零位检测
    4.2.1  无像差点法
    4.2.2  零位补偿镜检测技术
    4.2.3  计算全息零位检测
  4.3  非球面的非零位检测
    4.3.1  非零位检测技术
    4.3.2  部分补偿干涉检测
    4.3.3  子孔径干涉检测
  4.4  组合干涉检测技术
    4.4.1  零位检测与零位检测的组合
    4.4.2  零位检测与子孔径拼接检测的组合
    4.4.3  非零位检测与非零位检测的组合
4.5  面形误差的重构
    4.5.1  基于二倍关系的重构
    4.5.2  基于理论波前的重构
    4.5.3  基于逆向迭代的重构
    4.5.4  误差分析
  4.6  子孔径拼接技术
    4.6.1  拼接算法
    4.6.2  子孔径划分
    4.6.3  子孔径拼接误差分析
    4.6.4  NASSI子孔径拼接与面形重构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精密长度及振动测量干涉体系
  5.1  激光干涉测长技术
    5.1.1  激光干涉测长系统的工作原理
    5.1.2  激光光源的模式选择
    5.1.3  干涉测长的动镜选择
    5.1.4  干涉体系的可逆计数及移相
    5.1.5  白光干涉定位技术
  5.2  激光干涉测振技术
    5.2.1  激光干涉测振系统校准原理
    5.2.2  频率比测振
    5.2.3  贝塞尔函数测振
 5.3  外差技术
    5.3.1  外差测长原理
    5.3.2  外差测长的关键技术
    5.3.3  外差测长的应用
  5.4  纳米测试技术中的谐振增强技术
    5.4.1  AFM直流测量技术
    5.4.2  微弱信号检测的锁相技术
    5.4.3  AFM谐振增强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干涉相位调制及解调技术
  6.1  时间相位调制及解调技术
    6.1.1  基本原理
    6.1.2  时间相位调制的实现方法
    6.1.3  时间相位解调方法
  6.2  空间相位调制及解调技术
    6.2.1  空间线性载波及解调
    6.2.2  频域泄漏效应的影响及处理
    6.2.3  环形径向剪切干涉测量系统
  6.3  偏振相位调制技术
    6.3.1  基本原理
    6.3.2  正交线偏振光相位调制系统
  6.4  同步移相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干涉系统应用中的精密扫描与定位系统
  7.1  压电效应
    7.1.1  压电效应和压电晶体
    7.1.2  压电陶瓷逆压电效应的性质
  7.2  压电叠堆扫描系统
    7.2.1  压电扫描位移模块
    7.2.2  压电扫描控制
  7.3  压电扫描微位移器检测
  7.4  压电扫描微位移器应用举例
7.5  压电直线电机
    7.5.1  蠕动式压电直线电机
    7.5.2  冲击式压电直线电机
  7.6  柔性铰链压电系统
    7.6.1  柔性铰链的基本模型结构
    7.6.2  柔性铰链压电扫描系统
  7.7  各种精密扫描与定位系统的比较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新型干涉仪
  8.1  偏振光干涉仪
    8.1.1  偏振光干涉原理
    8.1.2  偏振光干涉仪及应用
  8.2  光纤干涉仪
    8.2.1  光纤基础知识
    8.2.2  常见光纤干涉仪
    8.2.3  光纤干涉仪的典型应用
  8.3  全息干涉仪
    8.3.1  全息基本原理
    8.3.2  全息干涉技术
    8.3.3  全息干涉仪的典型应用
  8.4  散斑干涉仪
    8.4.1  散斑基础
    8.4.2  散斑干涉测量
    8.4.3  散斑干涉仪的典型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干涉光谱技术
  9.1  光谱仪器常见术语
    9.1.1  自由光谱区
    9.1.2  分辨本领
    9.1.3  光谱仪亮度和聚光本领
9.2  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分类
    9.2.1  色散型光谱仪
    9.2.2  干涉型光谱仪
    9.2.3  其他的新型光谱仪
9.3  干涉光谱技术
    9.3.1  空间分离型干涉光谱技术
    9.3.2  傅里叶变换干涉光谱技术
 9.4  干涉(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技术
    9.4.1  时间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
    9.4.2  基于三角共路(Sagnac)分束器的空间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
    9.4.3  基于偏振器件的空间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
    9.4.4  小结
9.5  基于广角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干涉成像光谱仪
    9.5.1  概述
    9.5.2  广角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9.5.3  被动大气遥感中的广角迈克尔逊干涉仪
9.6  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
    9.6.1  概述
    9.6.2  FP滤光器
     9.6.3  FWMI滤光器
    9.6.4  FPI和FWMI滤光器在HSRL中性能的比较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干涉图分析中的关键技术
10.1  迈克尔逊干涉图及其表示
  10.2  单幅闭合干涉图相位解调技术
    10.2.1  单幅闭合干涉图相位解的不唯一性
    10.2.2  正则化相位跟踪技术
   10.2.3  路径无关正则化相位跟踪技术
    10.2.4  正交多项式相位拟合技术
10.3  两幅随机相移干涉图相位解调技术
  10.4  相位解包裹技术
10.4.1  一维相位解包裹
    10.4.2  二维相位解包裹
10.5  正交多项式波面拟合技术
    10.5.1  Zernike多项式
10.5.2 Zernike多项式在非圆域上的正交化
10.5.3 Zernike多项式波面拟合
习题
  参考文献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堪称完美!它将“先进干涉检测技术”这样一个相对宽泛的领域,梳理得井井有条,层次分明。从基本的光学干涉原理,到各种经典的干涉仪,再到更加前沿的衍射和相位测量技术,整个逻辑链条非常顺畅,让人能够轻松地建立起对整个学科的认知框架。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干涉仪工作原理的详细阐述,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附有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解释,让你不仅知道“是什么”,更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在对各种干涉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了每种技术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纳米测量和超精密加工方面的一些讨论,这些内容在其他教材中并不多见,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优秀教材。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严谨又不失活泼的学术气息。作者在讲解复杂的物理概念时,总能找到最贴切的类比,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我记得在讲到相干性的时候,作者用了“乐队的演奏”来比喻,瞬间就让我理解了同相和不同相的区别,这种生动的讲解方式,比干巴巴的公式和定义要有效得多。而且,这本书对于数学工具的应用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它并没有回避必要的数学推导,但同时也强调了物理意义的理解,不会让读者陷入无休止的符号运算中。此外,书中对现代干涉检测技术的介绍,尤其让我眼前一亮。比如,在谈到相干光技术在通信和传感领域的应用时,作者不仅介绍了原理,还探讨了实际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参与一场前沿的学术对话。这本书让我对光电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我深入研究的动力。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高等院校光电类专业系列规划教材”这个标签有时候意味着枯燥和死板。然而,这本书的实际内容却让我大跌眼镜,而且是惊喜连连!它的叙述方式非常清晰流畅,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推导,作者也能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很少有那种让人看了就想放弃的冗长公式。特别是在讨论高阶干涉和多光束干涉的章节,作者巧妙地引入了一些巧妙的几何解释,使得原本复杂的光程差和相位关系变得直观起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覆盖了常见的干涉仪,还对一些新兴的干涉检测技术做了介绍,比如全息干涉和数字全息技术,这对于紧跟技术前沿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而且,这本书在案例分析部分做得非常出色,它列举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从工业检测到生物医学成像,让我看到了干涉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能力。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教材,它真正地连接了理论与实践,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简直太棒了,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光电领域的学生,我一直对各种干涉现象感到既好奇又头疼。这本书的出现,就像黑夜中的一道曙光,为我指明了方向。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理解干涉现象产生的根源。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还穿插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图示,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比如,在讲解杨氏双缝干涉时,作者用生活中水波的叠加来类比,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对于实际应用的介绍也十分详尽。从经典的麦克尔逊干涉仪到现代的光学测量系统,每一个案例都讲解得十分透彻,让我看到了干涉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巨大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的学习之路上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启发。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学习,探索更多关于干涉的奥秘。
评分作为一名在光电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学生,我一直觉得干涉技术是光学领域中一个既基础又深奥的课题。拿到这本《先进干涉检测技术与应用》后,我感到一种久违的激动。这本书并没有满足于对经典理论的复述,而是深刻地挖掘了各种先进干涉检测技术的核心思想和关键突破。它在对各种干涉测量方法的原理进行深入剖析的同时,也清晰地阐述了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具体应用,从基础物理研究到精密工程制造,再到生物医学成像,每一个案例都经过精心挑选,并且有详细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前沿技术,如数字全息、自适应干涉和多波长干涉等,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介绍,这对于希望在这些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起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并指引方向,而不是仅仅提供现成的答案。它是一本真正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先进”的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