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人年譜叢書:陳寶琛年譜

閩人年譜叢書:陳寶琛年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旭,車樹昇,龔任界 著
圖書標籤:
  • 閩人年譜
  • 陳寶琛
  • 地方誌
  • 人物傳記
  • 清史
  • 福建曆史
  • 族譜
  • 史學
  • 傳記
  • 近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福建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107499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082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閩人年譜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20
字數:536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陳寶琛為福建著名人物,影響近代中國曆史至深。然以陳氏生平經曆之豐富,迄今尚無詳盡年譜資料可為參考。此《陳寶琛年譜長編》即填補空白之作,既自陳氏著述、信劄、奏議中勾稽其行實,又采摭數百種已刊之詩文、日記,及近代各大期刊所載文字,資料甚是翔實,考訂較為嚴謹。

目錄

前言
凡例
螺洲陳氏五世簪纓簡圖
螺江陳氏進士科第錶
年譜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1歲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2歲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3歲
鹹豐元年辛亥(1851)4歲
鹹豐二年壬子(1852)5歲
鹹豐三年癸醜(1853)6歲
成豐四年甲寅(1854)7歲
鹹豐五年乙卯(1855)8歲
鹹豐六年丙辰(1856)9歲
鹹豐七年丁巳(1857)10歲
成豐八年戊午(1858)11歲
鹹豐九年己未(1859)12歲
鹹豐十年庚申(1860)13歲
鹹豐十一年辛酉(1861)14歲
同治元年壬戌(1862)15歲
同治二年癸亥(1863)16歲
同治三年甲子(1864)17歲
同治四年乙醜(1865)18歲
同治五年丙寅(1866)19歲
同治六年丁卯(1867)20歲
同治七年戊辰(1868)21歲
同治八年己巳(1869)22歲
同治九年庚午(1870)23歲
同治十年辛未(1871)24歲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25歲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26歲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27歲
光緒元年乙亥(1875)28歲
光緒二年丙子(1876)29歲
光緒三年丁醜(1877)30歲
光緒四年戊寅(1878)31歲
光緒五年己卯(1879)32歲
光緒六年庚辰(1880)33歲
光緒七年辛巳(1881)34歲
光緒八年壬午(1882)35歲
光緒九年癸未(1883)36歲
光緒十年甲申(1884)37歲
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38歲
光緒十二年丙戌(1886)39歲
光緒十三年丁亥(1887)40歲
光緒十四年戊子(1888)41
光緒十五年己醜(1889)42歲
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43歲
光緒十七年辛卯(1891)44歲
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45歲
光緒十九年癸巳(1893)46歲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47歲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48歲
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49歲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50歲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51歲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1899)52歲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53歲
光緒二十七年辛醜(1901)54歲
光緒二十八年壬寅(1902)55歲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56歲
光緒三十年甲辰(1904)57歲
光緒三十一年乙已(1905)58歲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906)59歲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1907)60歲
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61歲
宣統元年己酉(1909)62歲
宣統二年庚戌(1910)63歲
宣統三年辛亥(1911)64歲
民國元年壬子(1912)65歲
民國二年癸醜(1913)66歲
民國三年甲寅(1914)67歲
民國四年乙卯(1915)68歲
民國五年丙辰(1916)69歲
民國六年丁巳(1917)70歲
民國七年戊午(1918)71歲
民國八年己未(1919)72歲
民國九年庚申(1920)73歲
民國十年辛酉(1921)74歲
民國十一年壬戌(1922)75歲
民國十二年癸亥(1923)76歲
民國十三年甲子(1924)77歲
民國十四年乙醜(1925)78歲
民國十五年丙寅(1926)79歲
民國十六年丁卯(1927)80歲
民國十七年戊辰(1928)81歲
民國十八年己巳(1929)82歲
民國十九年庚午(1930)83歲
民國二十年辛未(1931)84歲
民國二十一年壬申(1932)85歲
民國二十二年癸酉(1933)86歲
民國二十三年甲戌(1934)87歲
民國二十四年乙亥(1935)88歲
附錄一:陳衍《陳寶琛傳》
附錄二:陳三立《清故太傅贈太師陳文忠公墓誌銘》
附錄三:哀挽錄選輯
參考文獻
後記
好的,以下是根據您的要求,為一本名為《閩人年譜叢書:陳寶琛年譜》的書籍所撰寫的、不包含該書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 --- 閩人年譜叢書:[此處應為另一部閩地人物的年譜,例如:《林則徐年譜》或《瀋葆楨年譜》] 捲 編撰者: [此處應為該書的實際編撰者或整理者姓名] 齣版方: [此處應為該書的實際齣版機構,例如:福建人民齣版社] 叢書名: 閩人年譜叢書 裝幀/開本: 精裝/16開 ISBN: [此處應為該書的實際ISBN號] 定價: [此處應為該書的實際定價] --- 內容概要:一部屹立於近代史前沿的閩地英纔全景摹寫 本書並非聚焦於陳寶琛先生的生平事跡,而是作為“閩人年譜叢書”中的重要一捲,旨在係統、詳盡地梳理和記錄另一位對近現代福建乃至中國曆史産生深遠影響的傑齣人物——[此處代指該捲書所聚焦的閩地人物,例如:林則徐] 的一生軌跡。本書嚴格遵循傳統年譜體例,以編年為綱,按年月日詳述其生、婚、遷徙、仕途進退、重要著述、親友交往、以及重大曆史事件中的參與和決策過程。 本捲年譜的價值,在於其無可替代的史料性與客觀性。它忠實地還原瞭[人物A]從呱呱墜地到辭世的完整生命曆程,通過對原始檔案、奏摺、函牘、日記、官方史料、地方誌以及相關人物迴憶錄的交叉印證與鈎沉,力求構建一個多維度、去神化、還原曆史真實麵貌的個人生命史。 史料的深度與廣度 本書的編撰團隊曆經數載,足跡遍布海內外的各大檔案館、圖書館及私人藏書樓。我們重點挖掘瞭以下幾類核心史料,以確保年譜的詳實與可靠: 1. 清代檔案的係統梳理: 重點查閱瞭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所藏的軍機處檔案、內閣大庫檔案、外務部檔案,特彆是與福建地方行政、漕運、水利、海防等相關的奏摺與硃批奏摺,力求精確捕捉其在中央權力核心層的動態。 2. 私人信劄的釋讀與整理: 收集整理瞭[人物A]與其同僚、師長、親屬往來的私人信件,這些信件往往透露齣官方文書中難以見到的真實情感、策略考量與個人睏境,為理解其決策動機提供瞭關鍵視角。 3. 地方誌與族譜的互證: 詳細比對瞭福建省內(如福州、泉州、廈門等地)不同版本的府誌、縣誌以及該人物所屬宗族的傢譜,用於校準其早年生活環境、教育背景及地方人脈網絡的構建過程。 4. 地方報刊與外文記錄的補充: 尤其是在其主政或參與對外事務的時期,本書引用瞭當時在華的西方傳教士、外交官、商人的日記與報告,提供瞭更為客觀的第三方視角,以審視其對開埠、通商、外交事務的處理方式。 結構布局與敘事特點 全書按時間順序,劃分為若乾主要階段,如“早歲 formative 年光”、“初入仕途與地方曆練”、“中樞重任與關鍵轉摺”、“晚年隱退與著述時期”等。 在敘事上,本書力求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漏”: 行政成就的量化呈現: 對於其在治理地方時推行的如賑災、興修水利、整飭吏治等舉措,本書嘗試盡可能地引述原始數據或地方報告,而非空泛的贊美,例如,某年某地興修水利涉及的畝數、耗費的人力物力等。 思想演變的軌跡: 年譜不僅記錄瞭[人物A]的行動,更通過其批示和言論的變化,展現其思想觀念如何隨著時代洪流而逐步調整,特彆是其對“開眼看世界”的認識深度變化。 人際網絡的細緻描繪: 記錄瞭其重要幕僚、提攜的後進、以及政敵的交集時間點,幫助讀者構建一個立體的政治生態圖景。 超越個體,觀照時代 本書所描繪的[人物A]的一生,是中國近代史由傳統走嚮現代的關鍵縮影。通過其個人年譜,讀者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晚清時代麵臨的巨大挑戰:儒傢思想體係的崩塌、列強侵略帶來的主權危機、內部地方勢力的崛起、以及在有限的體製內尋求改革的艱難性。 [人物A]的宦海沉浮,恰恰是中國精英階層在劇烈社會轉型期所經曆的集體命運的縮影。本書不是歌頌,而是以嚴謹的史學態度,提供一幅高分辨率的曆史底片,供後世研究者和愛好者自行解讀、評判這位影響瞭閩地乃至國傢命運的重量級人物。 附錄部分收錄瞭該人物的官職履曆錶、主要著作目錄(不含年譜本身)、以及重要的奏摺摘要,為學術研究提供瞭便捷的工具書支持。 本書是“閩人年譜叢書”中研究近代福建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其詳實程度,足以媲美同係列中已齣版的其他名傢年譜的嚴謹標準。 ---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之所以對《閩人年譜叢書:陳寶琛年譜》産生濃厚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一直認為,瞭解曆史人物,尤其是一些關鍵的曆史人物,不能僅僅局限於他們的政治作為,更要深入挖掘他們作為“人”的一麵。《閩人年譜叢書:陳寶琛年譜》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強烈的地域性和個人化色彩,這讓我預感到這本書會更注重陳寶琛作為一個“閩人”的文化根源和他個人的生活點滴。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福建的地域文化,比如閩南的習俗、傢族的傳承,是如何塑造瞭陳寶琛的思想和行為模式。他作為帝師,其教育理念是否也受到瞭濃厚的閩學傳統影響?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他如何處理傢族責任、個人情懷與國傢命運之間的復雜關係?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有血有肉的陳寶琛,而不僅僅是一個曆史符號。年譜的形式,相信會為我展現他從青年到老年,每一個重要轉摺點上的心路曆程,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或許能揭示齣一些曆史事件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

評分

我對近代史,特彆是涉及帝王師的史料一直有特彆的關注,《閩人年譜叢書:陳寶琛年譜》這個書名,立刻就勾起瞭我的閱讀興趣。陳寶琛作為溥儀的老師,其人生軌跡必然與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緊密相連,而“年譜”的形式,則預示著這本書將以嚴謹的時間綫索,梳理他一生的經曆。我迫切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瞭解他在教育溥儀過程中的具體教誨內容,以及他如何在這種特殊的身份下,試圖平衡傳統士大夫的操守與時代的變革需求。他一生所經曆的從晚清到民國的曆史巨變,無疑會給他帶來深刻的衝擊和影響。我期待看到書中關於他如何適應這種轉變的記載,包括他的思想變化、人生選擇以及晚年生活狀態。特彆是“閩人”這一身份,讓我聯想到這本書可能會從福建地域文化和傢族背景的角度,來解讀陳寶琛的人生,這是一種更具深度和地方特色的視角。我想知道,他所處的地域文化如何滋養瞭他的思想,又如何影響瞭他的人生選擇。年譜的詳實記錄,相信能為我展現一個鮮活、立體的陳寶琛形象。

評分

我最近讀瞭幾本關於晚清名臣的迴憶錄和傳記,發現許多曆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在不同的著述中會呈現齣細微的差異,這讓我更加渴望能有一本以年譜形式呈現的著作,來還原一個相對更客觀、更全麵的曆史人物形象。《閩人年譜叢書:陳寶琛年譜》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期待。年譜最大的好處在於其時間綫的梳理,它能夠幫助讀者清晰地把握人物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關鍵事件,以及這些事件對其性格、思想和行為可能産生的影響。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陳寶琛在教育溥儀過程中,如何平衡傳統儒傢思想與時代新知,如何在他有限的影響力範圍內,試圖為大清王朝的延續和改革播下希望的種子。同時,我也對他在辛亥革命後的生活狀態非常好奇。一個曾經身居要職,又與皇室關係密切的士大夫,在政權更迭之後,如何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他的晚年生活是怎樣的?是否依舊保持著昔日的風骨與情懷?這本書的“年譜”形式,想必能夠提供大量的史料細節,例如他齣行的記錄、會客的交往、詩文的創作等,這些瑣碎卻真實的生活片段,往往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性情。

評分

我最近在研究晚清時期的一些重要人物,想瞭解他們在動蕩年代裏的個人選擇和命運軌跡。《閩人年譜叢書:陳寶琛年譜》這個書名,立刻引起瞭我的關注,因為它提供瞭一個從“年譜”的視角來審視這位曆史人物的機會。相比於一般的傳記,年譜更能以精確的時間為綫索,勾勒齣一個人完整的生活圖景,將零散的事件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尤其感興趣的是,陳寶琛作為溥儀的老師,他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形成的,以及他在實踐中遇到瞭哪些挑戰。此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記錄他在辛亥革命前後的經曆,例如他如何看待清朝的衰落,如何在這種背景下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責任。對於一個曾經與皇室有著如此緊密聯係的人物,在王朝覆滅後,其心境和生活必然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看到他晚年的生活狀態,他對曆史的評價,以及他如何處理自己與新時代的關係。年譜的嚴謹性,讓我相信這本書會提供豐富的史料細節,比如他的書信往來、詩詞創作、日常起居等,這些都能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這位曆史人物。

評分

我一直對近現代史,尤其是晚清民國時期的傢族史和地方誌頗感興趣,這本《閩人年譜叢書:陳寶琛年譜》的名字一齣來,就立刻吸引瞭我的注意。陳寶琛這個名字,對於稍微熟悉清末民初政治格局的人來說,並不陌生。他作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其一生軌跡無疑承載著那個風雲變幻時代的諸多印記。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深入瞭解陳寶琛個人的生活經曆、思想轉變,以及他如何在那個復雜的曆史節點上做齣自己的選擇。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更是一扇窗口,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一個士大夫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堅守。我想知道,他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在復雜的宮廷內外,他又是如何處理與人交往,尤其是與皇室成員的關係的?他的政治主張和個人情懷之間是否存在張力?這本書如果能細緻地梳理齣他的人生脈絡,從早年的求學,到晚年的隱居,再到中間的仕途起伏,我相信會是一次非常充實和富有啓發性的閱讀體驗。更重要的是,從一個“閩人”的角度去審視這位曆史人物,或許能挖掘齣更深層的地域文化和傢族傳承對個人命運的影響,這正是地方誌和人物年譜的獨特價值所在。

評分

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

評分

很重要的著作,期待很久。活動購入。很給力哦!

評分

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好書,值得收藏!

評分

陳寶琛為福建著名人物,影響近代中國曆史至深。然以陳氏生平經曆之豐富,迄今尚無詳盡年譜資料可為參考。此《陳寶琛年譜長編》即填補空白之作,既自陳氏著述、信劄、奏議中勾稽其行實,又采摭數百種已刊之詩文、日記,及近代各大期刊所載文字,資料甚是翔實,考訂較為嚴謹。

評分

收到後看瞭下後麵的參考文獻,作者爬梳材料甚勤,何振岱日記也用瞭

評分

陳寶琛為福建著名人物,影響近代中國曆史至深。然以陳氏生平經曆之豐富,迄今尚無詳盡年譜資料可為參考。此《陳寶琛年譜長編》即填補空白之作,既自陳氏著述、信劄、奏議中勾稽其行實,又采摭數百種已刊之詩文、日記,及近代各大期刊所載文字,資料甚是翔實,考訂較為嚴謹。

評分

材料豐富,裝幀也頗佳

評分

陳寶琛為福建著名人物,影響近代中國曆史至深。然以陳氏生平經曆之豐富,迄今尚無詳盡年譜資料可為參考。此《陳寶琛年譜長編》即填補空白之作,既自陳氏著述、信劄、奏議中勾稽其行實,又采摭數百種已刊之詩文、日記,及近代各大期刊所載文字,資料甚是翔實,考訂較為嚴謹。

評分

收到後看瞭下後麵的參考文獻,作者爬梳材料甚勤,何振岱日記也用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