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终朝采蓝(套装上下册)

新编终朝采蓝(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扬之水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宋诗
  • 宋代文学
  • 古典诗词
  • 文学
  • 文化
  • 历史
  • 传统文化
  • 采蓝记
  • 新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606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5047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套装数量:2
字数:41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对大量古代诗文、史料等文献资料及出土文物进行解读和考证的基础上,以清丽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复原古代名物的形态和功能,不仅开掘器物本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展示了与之相关的古代社会生活图景。

作者简介

扬之水,浙江诸暨人,一九五四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近年专意从事名物研究。著有《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等。

目录


肩宋时代的床和桌
宋代花瓶

文房四土总相依

两宋茶事

四时花信展尽黄金缕

双鬓风袅莲花

物中看画:重读《春游晚归图》

吕师孟夫妇墓出土金银器细读



精彩书摘

  《萧翼赚兰亭图》,是绘画中的名品,旧题唐阎立本作,今多认为出自宋人之手。所见有辽宁省博物馆藏一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幅。两图所绘煎茶情景,笔致细微,难得尤在细节的刻画。如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之幅,图中绘一“具列”,长方形的四足小矮床,上陈圆形器皿一、带托的茶盏一,具列的编竹之迹宛然可见。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幅,具列上面摆放的则是茶碾一、荷叶盖罐一、托盏一副,器为竹编,也表现得很清楚。具列之称,见于陆羽《茶经》,卷中“四之器”:“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法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不过具列之称,在唐宋诗文中却很少见,常见的则是茶床。唐张籍《和陆司业习静寄所知》“山间登竹阁,僧到出茶床” ;宋王珪《宫词》“撮角茶床金钉校”;宋徽宗《宣和宫词》“司珍新奏玉茶床”;又宋陈骙《南宋馆阁续录》卷六《故实》“临幸赐宴”条,录其仪注有:“次看盏人稍前,谢上殿,两拜,次进御茶床。”“酒食毕,作乐讫,举御茶床。”唐诗所云茶床,即《茶经》所谓“具列”,而宋人著作中的茶床却并非陈列茶具所专用,凡看食、看菜、匙箸、盐碟醋樽,亦皆以茶床为陈列之具,见《梦粱录》卷三“皇帝初九日圣节”条。不过出自禁中者,制作更为讲究,故“玉”也,“金钉校”也。论其形制,则与《萧翼赚兰亭图》中的具列或无太大不同,即也是下有四足之案。
  煎茶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摹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
好的,这里有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不包含您提到的《新编终朝采蓝(套装上下册)》的内容。 --- 《汉唐风云:帝国兴衰的权力游戏》 内容简介 《汉唐风云:帝国兴衰的权力游戏》是一部宏大叙事、深入剖析的史学著作,旨在通过对汉朝中后期至唐朝鼎盛时期的历史脉络进行精细梳理与独到解读,揭示这两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王朝在政治结构、社会演变、军事策略及文化塑造等方面所经历的复杂博弈与内在逻辑。本书以时间为经,以制度变迁为纬,构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帝国画卷,尤其侧重于权力更迭背后的深层驱动力。 第一部分:大汉的黄昏与新生的曙光(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 本书首先将目光投向东汉末年的权力真空与社会动荡。不同于传统史书对三国人物的脸谱化描绘,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如何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央集权的根基。我们审视了士族阶层与外戚、宦官之间的微妙制衡与激烈冲突,分析了土地兼并如何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引发了黄巾之乱这一结构性的危机。 重点章节剖析了曹操、刘备、孙权等群雄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但叙事视角着重于他们如何利用或顺应当时的社会结构性矛盾来巩固自身势力。例如,曹魏政权的“屯田制”是如何在战乱中重建经济秩序,以及蜀汉政权在地域限制下如何构建其独特的政治合法性。作者力图展现,三国鼎立并非简单的英雄对决,而是一场基于资源、制度与人才的残酷竞争。 随后,本书过渡至晋代的统一与随后的分裂。西晋短暂的统一,揭示了门阀制度对帝国治理能力的巨大削弱。作者详细分析了“九品中正制”如何从初衷的选才工具异化为维护士族特权的枷锁,并阐述了“八王之乱”的深层政治经济根源。南渡后的东晋,则被视为一个在文化与政治上不断挣扎求存的政权,本书细致描摹了士族与寒门、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复杂的关系演变。 第二部分:隋唐气象:制度的再造与帝国的辉煌(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 隋朝的建立,被视为对汉末以来长期分裂状态的终结与制度的强力重塑。本部分着重分析了隋文帝杨坚如何通过一系列强硬的改革措施,试图打破既有的门阀格局,重建一个更具中央集权色彩的官僚体系。隋炀帝的功过,则被置于大工程建设与对外扩张的宏大背景下考察,尤其关注大运河的修建对南北经济整合的深远影响,以及其过度集权对社会稳定的反噬。 历史的聚光灯随后投向了唐代的开创与奠基。本书认为,唐朝的成功,是建立在对前朝教训的深刻吸收之上的。重点分析了唐初的“三省六部制”如何精妙地分散和制约了相权,确保了皇权的稳固性。科举制度的初步发展,虽然在初唐尚未完全成熟,但已显露出打破士族垄断、吸纳新兴人才的趋势。 在军事层面,唐初的“府兵制”被视为维系帝国早期扩张与内部稳定的关键机制。作者通过详细的军事部署图解,展示了唐军如何有效整合骑兵与步兵,击败四方强敌,奠定了“天可汗”的国际地位。 第三部分:盛唐的顶峰与转折的伏笔(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 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唐朝的黄金时代,即“开元盛世”。通过对唐玄宗早期政治的细致描摹,本书探讨了完善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如何共同构筑了一个经济繁荣的物质基础。作者强调,这一时期的社会活力,来源于相对公平的资源分配与开放的文化环境。 然而,盛世的背后,危机已然潜伏。本书深入剖析了“安史之乱”爆发的结构性原因,而非仅仅归咎于杨贵妃或奸臣。重点分析了节度使制度的异化、土地兼并的重新加剧、以及均田制的瓦解对国家财政和兵源的致命打击。作者认为,藩镇割据的种子早在安史之乱前便已埋下,玄宗晚年对边疆的过度放权,是导致帝国由盛转衰的直接诱因。 最后,本书简要概述了中晚唐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以及“牛李党争”等内部矛盾,这些都标志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衰弱。通过比较汉唐两朝的兴衰轨迹,本书试图提炼出古代大一统王朝在权力结构、土地制度与军事体制上共有的“周期性陷阱”,为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循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分析框架。 全书语言严谨,论证扎实,辅以大量一手史料的交叉印证,旨在为专业史学研究者和对中国古代政治史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且富有洞察力的解读视角。本书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力求还原其复杂性,避免简单的道德评判,专注于权力运行的内在机制。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塑造了一批令人难忘的角色群像。他们不是扁平化的符号,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的动机、他们的软弱、他们的光辉,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关注其中几位女性角色的命运轨迹,她们在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下所经历的压抑与抗争,被描绘得极为深刻和真实。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暗面有着深刻的洞察力,没有美化任何一方,但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物足够的同情和理解。这种复杂性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思辨的乐趣,你很难简单地去评判谁对谁错,只能跟随他们的脚步,去感受命运的无常与人性的挣扎。即便是配角,也有其独立的生命力,他们的几句台词、一个眼神,都可能成为连接主线故事的重要情感锚点,足见作者构建人物体系的精妙之处。

评分

这本《新编终朝采蓝》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在对传统故事的挖掘与重塑上,展现了极高的文学造诣。它并非简单地复述旧事,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腻和现代的视角,去剖析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幽微。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氛围的描绘,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以及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淡淡的忧伤,都让人沉浸其中,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特定的时代。情节的推进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却又绝不落入俗套,每一次转折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却又出乎意料。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部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每一个章节的布局、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透露出创作者的匠心独运。初读时可能会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感到些许吃力,但一旦沉入其中,便会发现其内涵之丰富,值得反复咀嚼,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本书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尤其是在视角切换和时间线处理上的灵活运用,都体现了当代文学探索的勇气与深度。

评分

阅读体验上,我必须赞扬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它古雅而不失灵动,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没有让人产生距离感。作者的遣词造句极有分寸,像是在用音符编织一幅锦绣画卷。尤其是一些关于情感纠葛和命运无常的段落,那文字的张力几乎能穿透纸面,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品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排比,它们不仅仅是修饰,更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人物性格的关键所在。相较于一些追求快节奏和直接表达的作品,这本书更像是慢炖的汤品,需要耐心去品味其层次感和回甘。它成功地避开了许多历史题材作品中常见的说教腔调,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挣扎与选择,自然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这种含蓄而有力的表达方式,是真正考验作者功力的,而《新编终朝采蓝》无疑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精力去消化。它所涉及的文化典故和历史背景,如果事先没有一定的了解,可能会在初读时感觉信息量过载。然而,正是这种对知识的“索求”,让阅读过程变得富有挑战性和回报性。它不像快餐文学那样提供即时的满足,而是提供了一种长期的精神滋养。我建议初次接触的读者可以备一本笔记本,记录下那些触动心弦的句子,或者那些需要进一步查阅的背景资料。完成整部作品的阅读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边界和对人情世故的理解都有了潜移默化的拓宽。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关于时间、关于选择、关于传承与革新,这些宏大主题都被巧妙地编织在曲折的故事线中,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

从装帧设计和排版来看,这套书的用心程度也可见一斑。纸张的选择触感温润,装帧设计典雅大气,与内容气质高度契合,这在当今出版市场中已属难得。内页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处理得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的疲劳感也相对较低,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对于我这种偏爱实体书的读者来说,拥有一套如此精美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只是知识或故事的载体,更具备了收藏价值。出版社在细节上做出的努力,让读者在翻开书页的瞬间,就能感受到对作品本身的尊重,这种尊重最终反馈到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上,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每当翻开它,都有种仪式感油然而生。

评分

这个能抢到实在太得意了,双十一最大的收获

评分

对本次购买十分满意,期待下次购买。建议大家阅读。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这本书。是杨之水的名物研究经典之作。

评分

印刷精美,好看的书。

评分

很喜欢这样的书,内容不错。

评分

比老版本价格高了不少,什么都在涨价啊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喜欢喜欢特别喜欢,十个字的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