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的内阁首辅,作为大明王朝实际的掌舵人,权力的风口浪尖处,众臣无不各展手段,想方设法也要坐上首辅这把椅子,以期能够掌权握国。有的追求权力,如严嵩;有的追求荣耀,如徐阶;有的追求抱负,如张居正。
在首辅之位频繁更迭的明朝,这三位却能够长久坐于其上,这其中的本事,这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本书便着重描绘了严嵩父子独霸朝堂二十载,屹立不倒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揭秘明朝中期凌驾于六部之上的权力机构——内阁,映射出明朝官场的生存之道、一代宰辅的多彩人生。
亮点分析:
l 细致描述明朝中后期几位名臣、重臣的宦海沉浮。
l 揭开明朝地位超然的权力机构——内阁的层层面纱。
l 揭秘你所不知的大明宰相的故事。
明朝中期,嘉靖帝沉迷修道,不理朝事。
内阁首辅夏言因拒写祭天的靑词而逐渐失宠,时为礼部尚书又善写靑词的严嵩,趁机向嘉靖谄媚,一步步上位,最终坐上了内阁首辅之位。
大权在握,严嵩开始铲除异己,并与其子严世蕃一起横霸朝堂二十载,谋夺名画、污蔑忠良、败坏朝纲、祸国殃民……
与严嵩斗法失败的夏言,提携并推荐徐阶进入内阁。奉行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善于韬光养晦的徐阶,能否扳倒权势滔天的严氏父子?
文茜,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女性杂志主编,在全国各类杂志均有作品发表,出版有两性类《做爱情的操盘手》,长篇小说《婚姻处方》《重组》《行政总监》《被诅咒的蝴蝶胸针》《苏麻喇姑》《太平生死轮》等。
引 子 耻于谄媚写青词,夏言三度被革职 / 1
第一章 嘉靖帝一心修道,无视俺答犯国土 / 8
第二章 严嵩朝堂戴香叶,龙颜大悦受宠信 / 28
第三章 不堪忍受折与辱,宫女密谋杀皇帝 / 44
第四章 许勉仁攀上赵文华,聂豹成功抗俺答 / 59
第五章 祖传《清明上河图》,无端惹来杀身祸 / 92
第六章 查秉彝耿直谏言,严嵩惊出一身汗 / 129
第七章 帝王把玩平衡术,夏言复职首辅位 / 163
第八章 徐推官韬光养晦,夏首辅慧眼识人 / 180
第九章 夏言搜贪腐证据,严次辅举步维艰 / 197
第十章 严嵩为苟且偷生,忍屈辱跪求夏言 / 215
第十一章 陆指挥使遭弹劾,阁老们各怀心思 / 234
第十二章 夏阁老死不瞑目,严首辅小人得志 / 247
引子耻于谄媚写青词,夏言三度被革职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狂风夹杂着雷电,像是要将黑夜撕成碎片。京城里,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早关上门窗睡觉。而乾清宫里却乱成一团,所有人都处在惊恐中。
乾清宫中,一排排红灯笼在狂风中打着秋千,火烛不断被吹灭,又被点亮,明明灭灭,像极了野外坟头上那跳动的鬼火,诡异至极。而那殿宇,在一道道雷电声中则如同高高矗立的巨魔,不时发出狞笑。殿内,嘉靖帝朱厚熜头梳道髻,身穿道袍,盘腿闭目,坐在蒲团上默念祷词,似乎处在三界之外。其实,他的内心如那滚烫的开水,焦躁着、沸腾着。
嘉靖帝有些害怕。
难道是自己祭天时诚意不足,惹怒了上天,要遭天谴?抑或是自己“议大礼”惹怒了天上的神仙?
“议大礼”过去了四年,但始终是嘉靖帝的一块心病。四年前,嘉靖帝为了让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祐杬进入皇帝世系,拥有皇帝庙号,他先将永乐帝庙号从太宗改为太祖,又不顾群臣“声震阙庭”的阻止,用“廷杖”取得了“议大礼”的胜利。确定生父朱祐杬的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蒋氏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最后,嘉靖帝终于让亲生父亲以睿宗的身份,进入九庙。能进九庙的,必是帝王。不等嘉靖帝享受艰难得到的这份荣耀,他就为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怪事惴惴不安起来。先是亲生母亲蒋氏去世,接着四省闹蝗灾饿死很多人,而后又是旱涝灾害……天灾不断,民怨沸腾。
这还不算什么,真正让嘉靖帝惊恐不安的,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初五发生的那件事。
那天的天气和此时一样,狂风夹杂着雷电。不同的是,那天是白天,天空却像蒙上了一块黑布,整个京城都陷入黑暗之中,犹如末日来临。
“出大事了!老天发怒了!老天要降罪于我们了!”百姓们神色惊慌,议论纷纷。
“一定是皇上违背正统,惹怒了上天!”那些曾因反对“议大礼”而被嘉靖帝廷杖的大臣悄悄议论着。他们惊中带着怕,悲中带着喜,“九庙岂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入的?皇上不听我等谏言,这下出事了吧!”
面对如此“异象”,嘉靖帝不可能不害怕,而更令他害怕的是,伴随着刺耳的雷声,九庙着火了!大火从仁宗庙开始烧起,一直蔓延到祖庙和太庙。不久,群庙全都处在了火海中。天空犹如着了火。
那场雷火烧毁了九庙中的八庙,唯独嘉靖帝的亲生父亲—睿宗的庙宇得以幸免。
有人说,这场天火是大明祖先们不愿和没当过天子的睿宗共同被祭祀,情愿用雷火自毁。嘉靖帝也有过这种念头,可他不愿将亲生父亲移出九庙。为了得到上天原谅,他不断用祭天的方式,祈求上天接受他父亲为睿宗。
四年过去了,在嘉靖帝以为自己祭天已经取得成效时,“异象”再次出现!如果说四年前,上天用雷电击毁九庙,以此警示他违背了正统,那四年后的今天,上天会击毁什么来警示他呢?会不会是他的乾清宫?
嘉靖帝想到这里,嘴唇微微颤抖,端坐的身体也开始摇晃……
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简直可以用“雕琢”来形容。每一段描写,甚至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古典的韵味和力量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氛围上的能力。当描绘朝堂之上剑拔弩张的气氛时,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让人屏住呼吸;而转到私下密谋时,那种低语的压抑感又扑面而来。这种对情绪的精准捕捉和传达,是很多历史小说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本书不是在堆砌历史名词,而是在用优美的语言重新构建一个过去的场景,让历史“活”了起来。对于我这种对文字有一定追求的读者来说,光是阅读那些精妙的排比和对比,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只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进行一场文字的艺术表演,让人读完后回味无穷,甚至会忍不住把某些句子反复品味。
评分我通常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在处理复杂历史人物时展现出的克制与深刻,让我非常赞赏。它没有简单地将人物标签化,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行为背后的时代局限性和个人动机。你看待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角度,往往会因为读到一本好书而被彻底颠覆。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如果我是他,我该怎么办”,而不是简单地站在后世的道德高地上指手画脚。这种多维度的审视,使得整个叙事充满了张力和深度。它成功地将人物的“宿命感”与他们的“能动性”结合起来,让你既能理解他们的无奈,又能看到他们为求生存和权势所做的挣扎。读罢,我发现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扁平化形象,而是变得更加立体和复杂了。
评分说实话,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有点担心会是一部枯燥的“正史”读物,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新颖,他似乎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既能满足历史爱好者对细节的苛求,又能吸引普通读者沉浸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古代官僚体系运作机制的解构。那些繁复的礼仪、潜规则、派系斗争,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可见,仿佛我正坐在他身边,听他娓娓道来。特别是一些关于奏折撰写、上书言事的细节,处理得极其考究,体现出作者在史料上下了极大的功夫。这不是那种宏大叙事下的人物剪影,而是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置于历史洪流之中,观察他们如何利用制度的漏洞,或被制度所裹挟。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阅读体验却异常轻松愉悦,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老先生讲那段陈年往事。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我向来对明朝中后期的官场斗争抱有浓厚兴趣,而作者在描绘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生态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功力。首先,角色的塑造非常立体,没有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那种在权力漩涡中挣扎、权衡利弊的心理描写,真实到让人不寒而栗。比如,书中对主角在重大决策前后的内心挣扎,那种既想力挽狂澜又深陷泥淖的矛盾感,我读来感同身受。历史事件的梳理更是严谨细致,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权力逻辑和人际网络。读完后,我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加深了不止一个层次,感觉自己仿佛也参与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朝堂博弈。文笔流畅自然,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又不乏细腻入微的日常生活刻画,让人欲罢不能,一口气就能读完好几章。
评分坦白讲,我很少对一本书的细节布局如此折服。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像一个精密的八音盒,每一个小小的齿轮——无论是侧面的小插曲、人物的对白,还是场景的转换——都紧密地服务于主线故事的推进和主题的升华。作者的叙事线索看似繁多,但实际上都收束得干净利落,没有遗漏或多余的感觉。尤其是对时间线的处理,时而快进,时而慢放,根据叙事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调动,既保持了历史的宏大感,又锁定了关键的冲突点。这种精妙的节奏控制,使得阅读过程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度的专注力。对于我来说,一本好的历史读物,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在结构上展现出匠心独运。这本书无疑做到了,它像一幅精心绘制的长卷,每展开一部分,都有新的惊喜和豁然开朗的感觉。
评分大明宰相不一般,研读。
评分正版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内阁首辅,双面宰相徐阶的隐忍、智斗。
评分不错,好书,京东买书放心,慢慢看
评分京东京东,质量正宗,多买多送,欢乐不同,你我与共!
评分书质量很好,是正版,发货也很快
评分质量好,字迹清晰,物流速度赞!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 整个系列都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