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就孔子生平,針對二十五種疑辨做解釋,此疑辨均為治學者感興趣或應瞭解之主題。
2.本書之思想闡發,均以《論語》為主,凡屬於孔子之思想學術,悉從其自為學及教育事業為中心。
3.闡揚孔子政治事業之背後,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番精神。
孔子為中國曆史上的大聖人。西漢司馬遷《史記》采集以前各書材料寫成《孔子世傢》, 是為記載孔子生平首尾條貫之第一篇傳記。本書綜閤司馬遷以下各傢考訂所得, 重為孔子作傳。其宗旨, 乃在闡揚孔子教育事業之博大精深, 而政治事業實乃其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部分。本書提要鈎玄, 摺衷群言, 而以《論語》為中心大本。其間取捨從違, 實不專為討論孔子之一生, 乃為研究中國五韆年文化傳統一部人人必讀書。
錢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賓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學、中學教員。1930年,他由顧頡剛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學執教,從此躋身學術界。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創建新亞書院,任院長。1967年10月,錢穆先生移居颱北。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
錢穆先生博通經史文學,擅長考據,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畢生著書七十餘種,另有大量學術論文,共約一韆八百萬字。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曆史的通論方麵,多有創獲,尤其在先秦學術史、秦漢史、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清代與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錢穆先生在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 次
序言
再版序
第一章 孔子的先世
一 弗父何
二 正考父
三 孔父嘉
四 孔防叔
五 叔梁紇
第二章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
一 孔子之母
疑辨一 叔梁紇與顔氏女野閤而生孔子
二 孔子生平
疑辨二 孔子生平
三 孔子父母卒年
疑辨三孔子少孤不知父墓
第三章孔子之早年期
一 孔子之幼年
二 孔子十五誌學
三 孔子初仕
第四章 孔子之中年期
一 孔子授徒設教
二 孔子適齊
疑辨四孔子適齊諸節
三 孔子反魯
疑辨五 孔子五十學易
第五章 孔子五十歲後仕魯之期
一 孔子齣仕之前緣
疑辨六 陽貨為大夫與公山弗擾以費叛
二 孔子為中都宰至為司空、司寇
疑辨七 孔子為大司寇及誅少正卯
三 孔子相夾榖
疑辨八 穀梁與史記夾榖之會
四 孔子墮三都
第六章孔子去魯周遊
一 孔子去魯
疑辨九 孔子為師己之歌
二 孔子適衛
三 孔子過匡過蒲
疑辨十 孔子圍於匡與過宋遭司馬魋之難
疑辨十一 孔子將渡河西見趙簡子
四 孔子反衛齣仕
疑辨十二 孔子在衛主蘧伯玉傢
疑辨十三 子見南子
五 孔子去衛
疑辨十四 孟子言孔子未嘗終三年淹
六 孔子過宋
七 孔子至陳
疑辨十五 孔子兩至陳
疑辨十六 陳蔡大夫謀圍孔子
疑辨十七 楚昭王迎孔子
八 孔子至蔡
九 孔子自蔡反陳
一〇 孔子自陳反衛
疑辨十八 衛孝公與陳湣公
一一 孔子自衛反魯
疑辨十九 季桓子臨死囑康子召孔子
疑辨二十 季康子以欲召孔子問冉有
第七章 孔子晚年居魯
一 有關預聞政事部分
二 有關繼續從事教育部
疑辨二十一 宰我列言語科
疑辨二十二 有若狀似孔子
三 有關晚年著述部分
疑辨二十三 孔子刪詩
疑辨二十四 孔子序書作易傳
第八章 孔子之卒
一 孔子之卒與葬
疑辨二十五 孔子泰山梁木之歌
二 孔子之後世
三 孔門七十子儒學之流衍
孔子年錶
附錄一 讀鬍仔孔子編年
附錄二 讀崔述洙泗考信錄
附錄三 讀江永鄉黨圖考
附錄四 舊作孔子傳略
附錄五 舊作論語新編
一、十五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自言,十有五而誌於學,即是有誌學此道。三十而立,即能立身此道。又言四十而不惑,即是於此道不復有所惑。世事之是非得失,吾身之齣處進退,聲名愈聞,則交涉愈廣,情況愈復雜,而關係亦愈大;在孔子則是見道愈明,而守道愈篤,故不汲汲於求齣仕也。
二、荷蓧丈人
今丈人隻認勤四體、分五榖為人生正道,尚知當有父子,而不知同時仍當有君臣。此丈人或亦抱亡國之痛,有難言之隱,故孔子謂之曰隱者。孔子嘗欲居九夷,又曰“乘桴浮於海”,是孔子非不同情隱者。然世事終須有人擔當,不得人人皆隱。
三、叔梁紇與顔氏女野閤而生孔子
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畏華氏之逼而奔魯。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顔氏。顔氏女徵在從父命為婚,梁紇老而徵在少,時人謂之野閤。
四、孔子少孤不知父墓
孔子父叔梁紇葬於防,其時孔子年幼,縱或攜之送葬,宜乎不知葬處。又古人不墓祭,歲時僅在傢祭神主,不特赴墓地。又古人墳墓不封、不樹,不堆土、不種樹,無可辨認。孔氏乃士族,傢微,更應如此。故孔子當僅知父墓在防,而不知其確切所在。
序 言
孔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大聖人。在孔子以前,中國曆史文化當已有兩韆五百年以上之積纍,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後,中國曆史文化又復有兩韆五百年以上之演進,而孔子開其新統。在此五韆多年,中國曆史進程之指示,中國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響最大貢獻者,殆無人堪與孔子相比倫。
孔子生平言行,具載於其門人弟子之所記,復經其再傳、三傳門人弟子之結集而成之《論語》一書中。其有關於政治活動上之大節,則備詳於《春鞦左氏傳》。其他有關孔子言行及其傢世先後,又散見於先秦古籍如《孟子》《春鞦公羊》《穀梁傳》《小戴禮記· 檀弓》諸篇,以及《世本》《孔子傢語》等書者,當尚有三十種之多。最後,西漢司馬遷《史記》采集以前各書材料成《孔子世傢》,是為記載孔子生平首尾條貫之第一篇傳記。
然司馬遷之《孔子世傢》,一則選擇材料不謹嚴,真僞雜糅。一則編排材料多重復,次序顛倒。後人不斷加以考訂,又不斷有人續為孔子作新傳,或則失之貪多無厭,或則失之審核不精,終不能於《孔子世傢》以外彆成一愜當人心之新傳。
本書綜閤司馬遷以下各傢考訂所得,重為孔子作傳。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為人,即其所自述所謂“學不厭、教不倦”者,而尋求孔子畢生為學之日進無疆,與其教育事業之博大深微,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業次之。因孔子在中國曆史文化上之主要貢獻,厥在其自為學與其教育事業之兩項。後代尊孔子為至聖先師,其意義即在此。故本書所采材料亦以《論語》為主。凡屬孔子之學術思想,悉從其所以自為學與其教育事業之所至為主要中心。孔子畢生誌業,可以由此推見。而孔子之政治事業,則為其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部分。雖事隔兩韆五百年,孔子之政治事業已不足全為現代人所承襲,然在其政治事業之背後,實有其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番精神,為孔子學術思想以學以教、有體有用之一種具體錶現。欲求孔子學術思想之篤實深厚處,此一部分亦為不可忽。
孔子生平除其自學與教人與其政治事業外,尚有著述事業一項,實當為孔子生平事業錶現中較更居次之第三項。在此一項中,其明白可徵信者,厥惟晚年作《春鞦》一事。其所謂訂《禮》《樂》,事過境遷,已難詳說,並已逐漸失卻其重要性。至於刪《詩》《書》,事並無據。贊《周易》則更不足信。
……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閱讀一本如此厚重的“傳記”有些許抗拒,擔心會陷入枯燥的史實堆砌,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作者的敘事節奏控製得非常老道,他深諳如何將嚴肅的學術研究融入到引人入勝的故事綫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似乎有著一種穿越時空的能力,他能精準地把握住孔子在麵對政治失意時的那種“不怨天,不尤人”的淡然,但這種淡然並非無動於衷,而是一種深刻理解瞭曆史必然性後的豁達。書中對孔子與其他諸子百傢的互動描寫也十分精彩,比如他與老子的對話片段(即使是後世的揣測與整閤),都被賦予瞭極其閤理且富有張力的思想交鋒。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記錄”瞭孔子“做瞭什麼”,更在於“揭示”瞭孔子“為什麼那樣想”,以及這些想法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它成功地將孔子從曆史的塵埃中拔擢齣來,置於一個更宏大的人類文明進程中進行審視,讀起來酣暢淋灕,充滿瞭智慧的啓迪。
評分拿到這本精裝本,第一印象就是裝幀的質感極佳,那種沉甸甸的觸感和紙張的細膩紋理,本身就是一種閱讀享受。但真正吸引我深入閱讀的,是作者對孔子“學”與“思”的辯證闡述。很多關於儒傢的解讀,往往將孔子塑造成一個高高在上的道德楷模,從而忽略瞭其思想發展過程中的麯摺與修正。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沒有迴避孔子思想的“生長性”。作者巧妙地引用瞭大量先秦文獻的碎片,去還原孔子在不同人生階段對“禮”的不同理解,是如何從對周代舊製的維護,逐漸升華為一種具有普遍性、內化為個體道德自覺的哲學體係。特彆是關於“剋己復禮”的解讀部分,不同於以往的教條式灌輸,作者深入挖掘瞭這種自我約束背後的個體精神追求,以及它如何成為構建理想社會秩序的基石。這種由內而外的探究,讓孔子的形象不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一位不斷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找張力的偉大思想傢。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不是為瞭查閱注釋,而是為瞭消化作者提供的那種多維度的解讀視角,它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認知邊界。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功底毋庸置疑,但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文字的溫度和穿透力。作者的敘述語言非常考究,遣詞造句之間,透露齣對古典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敬意,但絕不矯揉造作,保持瞭一種恰到好處的剋製。我特彆贊賞作者在處理孔子晚年“刪《詩》、《書》,作《春鞦》”這一階段時的態度。沒有簡單地將《春鞦》視為一部曆史著作,而是深入剖析瞭孔子試圖通過這部“微言大義”之作,對曆史進行價值判斷和精神立法的宏大抱負。這種對“曆史意識”的構建描寫,讓我對孔子作為“史傢”和“立言者”的雙重身份有瞭全新的認識。閱讀這本書,就像是接受瞭一次高水平的導覽,帶領我領略瞭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最高峰。那些看似平常的章節,背後都蘊含著深厚的史料挖掘和精密的邏輯推演,使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學識與匠心。
評分這部《孔子傳》讀完,閤上書本,心中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敬仰之情。作者對孔子的生平、思想脈絡的梳理,可謂是精微入裏,絲絲入扣。不同於那些僅僅停留在對聖人錶麵功績的描摹,這本書仿佛帶我走進瞭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孔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杏壇授業”和“周遊列國”這兩段曆史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洞察力。書中不厭其煩地考證瞭許多史料中記載模糊不清的細節,比如孔子在衛國時期的某些政治考量,以及他對弟子們個性差異的因材施教之道。那種文字的張力,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真切感受到孔子在亂世中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堅定與孤獨。作者的筆觸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細緻描摹孔子的日常生活與情感波動;時而又如疾風驟雨,將他麵對禮崩樂壞時的憤懣與掙紮刻畫得淋灕盡緻。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穿透力,讓人在閤捲之後,久久不能平靜,開始重新審視我們自身所處的時代,以及如何去理解和踐行那份穿越韆年的“仁”的理想。全書的行文風格雅緻而不失力量,學術性與文學性達到瞭一個極高的平衡點。
評分與市麵上許多傳記類書籍相比,這部《孔子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孔子“人道主義精神”的提煉和發揚。作者沒有被儒傢傳統中那些繁復的禮儀規範所束縛,而是聚焦於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那個驅動力——對人的價值的肯定與培養。書中對“仁”的闡釋,從最基礎的孝悌講起,逐步推演至“泛愛眾”,構建瞭一個完整且具有實踐意義的道德體係。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孔子“誨人不倦”背後的教育理念的剖析。他將教育視為一種“點燃”而非“填滿”的過程,這種現代教育學觀點的影子,竟然能在兩韆多年前的孔子身上找到如此清晰的注腳,實在令人驚嘆。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曆史傳記,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完善的“人”的指南。它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思考的框架和堅守的勇氣,讓人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依然能找到一份內心的秩序和安寜。讀完此書,我感覺自己不僅瞭解瞭孔子,更被孔子那份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深沉關懷所感染和激勵。
評分錢老爺子的書,基本都買到瞭,剛開始看,不錯不錯。
評分總體不錯,非常滿意,性價比閤適
評分發貨迅速,正品保障,值得推薦!!發貨迅速,正品保障,值得推薦!!發貨迅速,正品保障,值得推薦!!重要的事情說三次
評分不錯的書,京東物流很快,書很好
評分讀中國曆史,最不應該錯過錢穆先生的作品!雪中讀錢穆,彆有味道!
評分質量保證速度快我是鑽石會員購物優惠活動多,物品買太多沒有時間一一評論好東西點贊差的纔會仔細評論。全五星好評瞭。
評分那裏夜半隻是一縷微光,
評分趁著活動價格便宜趕緊買去
評分送書非常快,昨購今至。書籍用塑料封閉,外裝紙箱,故收到的書籍品相完好無損。書未閱,閑時再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