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行政法学的角度,以国家担保责任为中心,依照“给付行政民营化后国家责任的变迁及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国家担保责任的基本理论——国家担保责任在域外的立法实践及其经验——国家担保责任在我国的引入及其制度障碍——我国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的构建”的逻辑思路,运用行政法学的理论工具,着重对国家担保责任的基础理论、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五、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一章给付行政民营化与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
第一节给付行政民营化概述
一、给付行政民营化的缘起
二、给付行政民营化的概念、种类与界限
三、给付行政民营化的理论依据
四、给付行政民营化的宪法容许性与法律保留
第二节给付行政民营化的制度保障: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
一、国家责任的概念
二、国家责任的发展与变迁
三、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
本章小结
第二章国家担保责任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国家担保责任的界定
一、国家担保责任的概念
二、国家担保责任的性质
三、国家担保责任的特征
四、国家担保责任的地位
五、国家担保责任与相关范畴的辨析
第二节国家担保责任的理论依据
一、担保国家理论
二、辅助性理论
三、基本权保护义务理论
四、国家与社会合作理论
第三节国家担保责任的基本类型
一、管制责任
二、监督责任
三、接管责任
第四节国家担保责任的主要内容
一、公平竞争秩序的担保
二、竞争者合法权益的担保
三、私人机构内部员工基本权益的担保
四、给付持续不中断的担保
五、给付质量和数量的担保
六、给付价格的担保
七、给付服务普及化、均等化的担保
第五节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嬗变
二、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三、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关系的属性
四、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国家担保责任在域外的立法实践及其经验
第一节国家担保责任在德国的立法实践
一、国家担保责任在《联邦基本法》中的立法实践
二、国家担保责任在《电信法》中的立法实践
三、国家担保责任在《行政程序法》修正草案中的立法实践
四、国家担保责任在《公私合作制促进法》中的立法实践
第二节国家担保责任在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实践
一、国家担保责任在“促参法”中的立法实践
二、国家担保责任在“公共设施接管营运办法”中的立法实践
第三节国家担保责任在域外的立法经验
一、担保责任立法坚持担保公众权益和促进竞争并举
二、担保责任立法坚持从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三、担保责任立法可以采取单独制定或修改现行法律的方式
四、担保责任立法应该与时俱进
本章小结
第四章国家担保责任理论的引入及其制度障碍
第一节国家担保责任理论的引入
一、国家担保责任理论引入的必要性
二、国家担保责任理论引入的可行性
三、国家担保责任理论引入的意义
第二节国家担保责任理论引入的制度障碍
一、法律缺位
二、法律缺陷
本章小结
第五章我国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我国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效率原则
二、合作原则
三、公平竞争原则
四、公益维持原则
五、受管制的自我管制原则
第二节国家管制责任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
一、民营化前的效益评估机制
二、合格民间机构的评选机制
三、确立不对称管制机制
四、价格管制机制
第三节国家监督责任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
一、对私人机构使用国家补贴费用的监督机制
二、强制私人机构披露信息机制
三、确立问讯和查看机制
四、建立事后的监督评估机制
五、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监督机制
第四节国家接管责任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
一、兴建营运过程中的国家接管法律机制
二、特殊情况下的国家接管法律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国家担保责任是行政任务民营化后国家所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研究国家担保责任理论,明确国家和政府的担保责任和义务,构建科学的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对于推动给付行政民营化的顺利进行,以及对公众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担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书从行政法学的角度,以国家担保责任为中心,依照“给付行政民营化后国家责任的变迁及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国家担保责任的基本理论——国家担保责任在域外的立法实践及其经验——国家担保责任在我国的引入及其制度障碍——我国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的构建”的逻辑思路,运用行政法学的理论工具,着重对国家担保责任的基础理论、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五大部分。
引言主要交代了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对有关国家担保责任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综述,简单阐述了研究国家担保责任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并对本书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等予以说明。
第一章是给付行政民营化与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本章首先阐述了给付行政民营化的概念、分类、界限以及给付行政民营化的理论基础和宪法容许性。其次,阐述了给付行政任务民营化后国家应该承担担保责任,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是新自由主义思想、行政任务民营化以及法学界各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第二章是国家担保责任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论述了国家担保责任的概念、性质、特征、地位及其与相关范畴的辨析;国家担保责任的理论依据;国家担保责任的主要类型;国家担保责任的主要内容;担保责任的法律关系等内容。具体而言,首先,本章就国家担保责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国家担保责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指的是狭义的国家担保责任,即行政任务民营化后,为了防止私部门履行公共任务的标准降低、质量减损,损害公民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立于公法上担保人的地位,负有采取公权力手段、契约或者其他手段,排除和预防不正当竞争因素和市场缺陷,对私部门履行公共任务的行为过程和行为后果进行持续性的引导、监督、管制、调控和影响的义务,其目的就是积极促进私部门按质、按量地实现行政任务。国家担保责任既具有公法责任和预期责任两种属性,又具有持续性、法定性、主动性和全方位性的特征,其在行政法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论述了国家担保责任的理论依据为担保国家理论、辅助性理论、基本权的保护义务功能及国家与社会的合作理论。再次,论述了国家担保责任可以分为国家管制责任、国家监督责任和国家接管责任等三种基本类型;国家担保责任的内容主要是公平竞争秩序的担保以及给付产品和服务的担保。最后,论述了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面性的、具有公私混合属性的法律关系,且具体分析了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权力)与所承担的义务。
第三章是国家担保责任在域外的立法实践及其经验。本章主要阐述了国家担保责任理论在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实践与经验。在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立法机关制定和修改了《联邦基本法》“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将国家担保责任理论予以立法实践化和具体化。域外国家担保责任理论的立法经验主要是:担保责任立法坚持担保公众权益和促进竞争并举;担保责任立法坚持从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担保责任立法可以采取单独制定或修改现行法律的方式;担保责任立法应该与时俱进。
第四章是国家担保责任理论的引入及其制度障碍。本章简要论述了我国引入国家担保责任理论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意义,并分析了国家担保责任引入面临的制度障碍。认为我国亟需引入国家担保责任理论,但引入国家担保责任理论会遇到法律缺位、法律缺陷等制度障碍,并对这些制度障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第五章是我国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的构建。本章首先论述了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建构的基本原则;其次,从国家的管制责任、监督责任以及接管责任三个方面分别构建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具体来说,国家管制责任法律制度构建的重点主要是民营化前的效益评估机制、合格私人机构的评选机制、不对称的管制机制和价格管制机制等方面。国家监督责任法律制度构建的重点主要是:对使用国家补贴费用的监督机制、强制私人机构披露信息机制、确立问讯和查看机制、事后的监督评估机制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国家接管责任法律制度构建的重点是兴建、营运过程中接管的条件、阶段与时限以及程序法律机制、终止特许契约时的国家接管法律机制以及融资机构和保证人的接管法律机制等方面。
这本书的书名,在我看来,指向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将“后民营化时代”与“国家担保责任”这两个概念并置,本身就充满了张力。民营化往往被视为减少国家干预、提升效率的手段,但其过程及其后续影响,却可能使得国家在某些领域不得不重新介入,并承担起相应的担保责任。我好奇作者将如何剖析这种“介入”的逻辑和必要性。是出于对市场失灵的应对,还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抑或是为了保障社会基本需求?更进一步,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国家担保责任的各种可能形式的深入分析,比如财政补贴、政策性贷款、风险兜付、以及在法律和监管层面提供的保障等等。这些担保机制的有效性如何衡量?它们又会对市场竞争、投资行为以及创新活动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我对这些问题充满了探究的欲望。
评分读罢这本书的题目,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我对公共部门角色演变的好奇心。民营化无疑是过去几十年来全球经济改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带来了效率提升,也伴随着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而“后民营化时代”,在我看来,便是一个对前述变革进行反思、调整和再规划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担保责任”的研究,显得尤为关键。这意味着,即使在市场力量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国家仍然需要承担某种形式的责任,以维护社会福祉和经济秩序。这种担保责任的具体边界在哪里?它又会以何种形式体现?是直接的财政支持,还是通过监管、法律框架的构建?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当民营化实体在经营中遇到困境时,国家担保责任的启动机制是怎样的,以及这种担保是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市场本身的活力和创新能力。这本书似乎触及了当前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其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国家在现代经济中的定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当我第一次瞥见这本书的书名时,便被“国家担保责任”这个概念深深吸引。在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边界日益模糊,公共与私营领域的界限也越来越难以清晰划分。民营化浪潮席卷全球,但其后的影响,尤其是关于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却是一个常常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议题。这本书的标题点明了这一点,它似乎旨在探讨在民营化进程告一段落,或者说进入一个更为成熟、复杂阶段之后,国家所承担的担保责任将如何被界定和理解。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来阐述在不同国家或不同行业中,国家是如何在幕后发挥其担保作用的。例如,在金融危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或者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国家担保责任的触发条件和具体实施方式,都可能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这不仅关乎经济的稳定,更关乎社会公平和长远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初初看到时,便在心中激起了一阵涟漪。 “后民营化时代”,这个词组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转型期的重要节点。民营化进程在许多国家和社会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当这个进程进入“后”阶段,其带来的影响和后续的演变,无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更何况,它还将目光聚焦在“国家担保责任”这一核心议题上。责任,在任何一个社会治理体系中都至关重要,而当国家作为担保者,其责任的界定、承担方式以及潜在的风险,更是牵动着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的神经。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勾勒出这个复杂时代的图景?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又将如何变化?民营化留下的遗产,是否会在国家担保责任的框架下得到妥善的安置,抑或是衍生出新的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出隐藏在这些宏大叙事之下的具体机制和深刻洞察,让我对国家与市场、责任与风险之间的微妙平衡关系,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评分“后民营化时代的国家担保责任研究”——单看这个书名,就足以激发我浓厚的阅读兴趣。它巧妙地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语境(后民营化时代)与一个核心的政策性议题(国家担保责任)相结合,勾勒出一种深入探索的学术前景。在我看来,民营化进程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更为复杂和动态的起点,它催生了新的治理模式和责任分配格局。特别是“国家担保责任”这一概念,它预示着即便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国家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而必须在关键时刻发挥其兜底和保障的作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解析,在后民营化语境下,国家担保责任的内涵、外延及其存在的逻辑依据。例如,它是否与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或者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有关?书中对这些责任的界定、实施机制以及潜在的风险和收益的探讨,无疑将为理解当代国家治理的演进提供宝贵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