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天线的经典著作,全面覆盖了有关天线的各方面内容。为了适应国内教学的需要,翻译版根据各章内容深浅层次的不同,分为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为前12章,介绍了天线的各种基础知识。下册为后12章,详细展开了这些内容。上、下册的内容分别针对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进行组织。书中包括大量实例和习题,便于读者实践掌握。全书图文并茂,更有助于读者的直观理解。书中加入了包括无线革命在内的许多全新的现代应用,对参考文献列表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本书概念清晰,层次分明。无论读者需要的是仅介绍天线基础知识的一学期的课程,还是计划更深入地进一步学习,本书都能够提供切实的帮助。
John D. Kraus,国际上著名的天线界元老级人物,已于2004年过世。所著天线教材侧重实践,是工程技术人员推崇的好书。译者章文勋,东南大学教授,同样是国际知名的天线界元老级人物。
第1章引论
1.1引言
1.2量纲和单位
1.3基本单位和派生单位
1.4如何阅读符号和记号
1.5公式和习题的编号
1.6量纲分析
1.7电磁频谱与无线电频段
参考文献第2章天线基础
2.1引言
2.2基本天线参量
2.3波瓣图
2.4波束范围或波束立体角ΩA
2.5辐射强度
2.6波束效率
2.7定向性D和增益G
2.8定向性与分辨率
2.9天线口径
2.10有效高度
2.11无线电通信线路
2.12振荡偶极子产生的场
2.13天线的场区
2.14形状-阻抗的讨论
2.15线极化、椭圆极化和圆极化
2.16椭圆和圆极化波的坡印廷矢量
2.17极化椭圆和庞加莱球
参考文献
习题第3章天线家族
3.1引言
3.2环形、偶极子和缝隙天线
3.3张开的同轴线天线
3.4张开的双导线天线
3.5张开的波导天线(口径类)
3.6平板反射器天线
3.7抛物面和介质透镜天线
3.8端射天线
3.9宽频带天线:圆锥螺蜷和对数周期
3.10贴片天线、贴片阵列和栅格阵列
参考文献
习题第4章点源
4.1引言:点源的定义
4.2功率波瓣图
4.3功率定理及其应用于个别各向同性源
4.4辐射强度
4.5功率波瓣图举例
4.6场波瓣图
4.7相位波瓣图
习题
①本书章节编号与原英文版保持一致。第5章(上)点源阵
5.1引言
5.2两个各向同性点源的阵
5.3非各向同性的相似点源和波瓣图乘法原理
5.4用图乘法综合波瓣图举例
5.5非各向同性的非相似点源
5.6n个各向同性点源的等幅等间距直线阵
5.7n个各向同性点源的等幅等间距阵的零方向
习题第5章(下)点源阵
5.8非均匀幅度分布的直线边射阵的一般性讨论
5.9非均匀幅度分布的直线阵与道尔夫-切比雪夫最优分布
5.10道尔夫-切比雪夫分布的八源阵举例
5.11八源阵幅度分布的比较
5.12连续阵
5.13惠更斯原理
5.14惠更斯原理应用于平面波投射到平板的绕射与物理光学
5.15矩形面积的边射阵
5.16缺源阵和随机阵
5.17边射-端射阵与环圈-偶极子的三维阵
5.18n个各向同性点源的等幅等间距阵的最(极)大方向
参考文献
习题第6章电偶极子和细直天线
6.1短电偶极子
6.2短电偶极子的场
6.3短电偶极子的辐射电阻
6.4细直天线
6.5半波天线的辐射电阻
6.6非电流最大点的辐射电阻
6.7两个半波偶极子:边射和端射
6.8载有均匀行波的细直天线的场
参考文献
习题第7章环天线
7.1电小环
7.2小环与短偶极子的远场比较
7.3环天线的一般情况
7.4载有均匀电流的圆环天线的远场波瓣图
7.5作为特例的电小环
7.6环的辐射电阻
7.7载有均匀电流的圆环天线的定向性
7.8环的公式列表
7.9方环
7.10辐射效率、品质因数、频带宽度和信噪比
参考文献
习题第8章(上)端射天线:螺旋聚束天线和八木-宇田天线
8.1螺旋聚束天线的故事
8.2螺旋的几何表示
8.3单绕轴向模螺旋天线的实际设计考虑
8.4用环取代接地平面的螺旋聚束天线
8.5含有寄生单元的偶极子阵
8.6八木-宇田阵的故事
习题第8章(下)螺旋天线:轴向模和其他模
8.7引言
8.8轴向模波瓣图和波沿单绕螺旋的传播相速
8.9单绕轴向模单圈方螺旋的波瓣图
8.10单绕螺旋的完整轴向模波瓣图
8.11单绕轴向模螺旋天线的轴比和圆极化条件
8.12单绕螺旋天线轴向模辐射的宽频带特性
8.13波瓣图、频带宽度、增益、阻抗和轴比公式列表
8.14载有行波的线形周期性结构的辐射,将螺旋视为周期性结构天线
8.15单绕轴向模螺旋天线阵
8.16单绕轴向模螺旋用做寄生单元和极化器
8.17单绕轴向模螺旋天线用做移相器和移频器
8.18单绕轴向模螺旋天线形成线极化
8.19单绕轴向模螺旋天线用做馈源
8.20渐变及其他形式的轴向模螺旋天线
8.21多绕轴向模螺旋天线
8.22单绕和多绕法向模螺旋天线
8.23轴向模螺旋终端
8.24天线旋转实验
8.25双绕和四绕轴向模螺旋
8.26五直线段螺旋逼近圆螺旋的遗传算法
参考文献
螺旋天线的附加参考资料
习题第9章缝隙天线、贴片天线和喇叭天线
9.1缝隙天线
9.2平板缝隙天线的波瓣图和边缘绕射
9.3巴比涅原理和互补天线
9.4互补屏的阻抗
9.5缝隙天线的阻抗
9.6柱面缝隙天线
9.7贴片或微带天线
9.8喇叭天线
9.9矩形喇叭天线
9.10波束宽度的比较
9.11圆锥喇叭天线
9.12加脊喇叭
9.13隔膜喇叭
9.14皱纹喇叭
9.15口径匹配喇叭
参考文献
习题第10章平板和夹角反射器、抛物面反射镜天线
10.1引言
10.2平板反射器
10.3夹角反射器
10.4无源(返回式)夹角反射器
10.5抛物线的一般性质
10.6抛物面反射镜与夹角反射器的比较
10.7旋转抛物面反射镜
10.8均匀照射大型圆口径的波瓣图
参考文献
习题第11章宽频带和非频变天线
11.1宽频带基础
11.2无限长和有限长的双锥天线
11.3定向的双锥、圆锥、盘锥和领结天线
11.4非频变概念:拉姆塞原理
11.5a伊利诺伊的故事
11.5b非频变平面对数螺蜷天线
11.6非频变圆锥螺蜷天线
11.7对数周期天线
11.8YUCOLP复合阵
参考文献
习题第12章天线温度、遥感和雷达截面
12.1天线温度
12.2系统温度
12.3信噪比
12.4被动遥感
12.5雷达和雷达截面
参考文献
习题
附录A参考表格
附录B参考书、录像带和文章
附录C计算机程序(代码)
附录D吸波材料
附录E测量误差
附录F带*号习题的答案(上册)
术语表
符号、词头和缩写词
常数和换算
在矩形、圆柱、圆球坐标系中的梯度、散度和旋度
后记
下 册 简 目
第13章阻抗与互阻抗
第14章柱形天线和矩量法
第15章口径分布与远场波瓣图之间的傅里叶变换关系
第16章偶极子阵和口径阵
第17章透镜天线
第18章频率选择表面和周期结构
第19章实用大型口径天线的设计考虑
第20章大型或独特的天线实例
第21章特殊用途的天线
第22章太赫频率的天线
第23章平衡-非平衡转换器等
第24章天线测量
本书特色
●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内容分别针对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进行组织
● 概念清晰,层次分明。无论读者需要的是仅介绍天线基础知识的一个学期的课程,还是更深入的进一步学习,本书都能够提供切实的帮助
● 包括大量实例和习题,便于读者实践掌握
● 全书图文并茂,更有助于读者的直观理解
● 书中加入了包括无线革命在内的许多全新的现代应用
本书配套网站:www.mhhe.com/kraus
译者序
天线作为国内高校的一门专业课程,其自编教材始于原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的前身)陆钟祚教授所撰的《实用无线电天线》(中国科学技术仪器公司,1951年)。此后不久,国内全面仿效前苏联的教学体系,谢处方先生在南京工学院开设了“电波与天线”课程,随后出版了同名教材上、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即被众多高校所采用。与此同时,若干俄文的天线教材和参考书被陆续译成中文,多种非公开出版的国内自编教材或讲义也担当过重要角色。在此时期引进的少数英文的天线教材中,就有John D. Kraus的 “Antennas”(McGraw�睭ill, 1950)一书。该书以作者所发明的螺旋天线和夹角反射器天线为特色而有别于其他教材,可惜未能被当时的教材体系所接受。
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动乱的停顿,高校复课迎来了百废俱兴的繁荣局面。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的教材编审委员会曾拟定了各种层次的教材出版计划,有适用于本科用多学时或少学时天线课程的基础教材;也有适用于研究生的专题性天线教学参考书。其中不乏叙述清楚、结构严谨的佳作,对普及天线教学、提高天线人才的培养质量功不可没。可是,本科教材的大纲基本沿循了前苏联教材的严谨而不够生动、详尽而缺少启发的模式;研究生参考书虽则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但仍似本科教材模式在较高层次的复现,不便于用做单门天线课程的教材。其间,流传较广的有谢处方、丘文杰合编的本科教材《天线原理与设计》(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5年)和任朗教授的专著《天线理论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1980年)等。
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也迎来了天线教材出版的高峰时期。相继面市的有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兼用的教材:W.L.Stutzman & G.A.Thiele的“Antenna Theory and Design”(John Wiley & Sons, 1981),R.S�� Elliott的“Antenna Theory and Design”(Prentice Hall, 1981),C.A.Balanis的“Antenna Theory:Analysis and Design”(John Wiley & Sons, 1982),R.E.Collin的“Antennas and Radiowave Propagation”(McGraw�睭ill, 1984) 等;以及本科教材K.F.Lee的“Principles of Antenna Theory”(John Wiley & Sons, 1984) 等。这些教材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的教学实践,尤其是C.A.Balanis 著作的第二版(1997) 在国内外备受推崇,堪称国际流行的优秀教材。然而,所有这些教材都带有侧重理论、原理的“学院式”倾向。
最近, John D.Kraus & Ronald J.Marhefka 合著的“Antennas”(Third Edition,2002) ,其书名加有副标题“For All Applications”(适合所有的应用)。确实,本书以其丰富的内容涵盖、广泛的应用联系,以及逾千幅图释、数百道例题和习题,提供了原理论述与工程实例相结合的典范。它为天线课程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兼有工程技术人员进修参考书的功能。
电子工业出版社致力于引进国外优秀教材,慧眼优选出了本书的原版样书。译者承编辑部之约请,盛情难却,更受本书内容特色之吸引而欣然从命,执笔译成中文版。
译者虽从教四十五载,积有多年天线教学和研发之经验,但面对如此内容浩瀚的巨著,顿感力不从心、才疏学浅,只能勉力而为之。故此,书中译词失当、疏误之处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章文勋于南京
前言
本书新版较前两版更好地陈述了天线的基本要点,并扩充了最新的无线通信应用的内容。全书结构可按前12章和后12章分成两门课程,具有多种选配组合的灵活性。
第1章介绍有关符号和记号的知识,并附列了一些有用的图表。第2章包含基本的天线概念和天线语言。在第3章中将简述从偶极子到贴片等20余种天线。第4章介绍点源及其场强、功率、相位的波瓣图。点源的边射阵和端射阵则在第5章(上)中介绍。接着,第6章讨论了电偶极子和细直天线及其阵列。各种环天线及其特性在第7章中叙述。第8章(上)是螺旋聚束天线和八木-宇田天线的引论,第8章(下)则是对螺旋天线的详细讨论。第9章介绍缝隙天线、贴片天线和喇叭天线。第10章阐述平板和夹角反射器以及抛物面反射镜天线。第11章讨论宽频带和非频变天线。第12章介绍天线温度、遥感和雷达截面。以上是第一门天线课程的建议章节。
第二门天线课程的建议章节可包含第5章(下)对点源阵内容的拓展,第8章(下)对螺旋天线的深入理解,以及第9章对缝隙天线和喇叭天线的更多知识。然后顺序介绍自阻抗与互阻抗(第13章全书中提及第13章至第24章的相关内容,均指《天线(第三版)(下册)》中的内容。——编者注)、柱形天线(第14章)、口径分布与远场波瓣图之间的傅里叶变换关系(第15章)、偶极子阵和口径阵(第16章)以及透镜天线(第17章)。第18章阐述频率选择表面和周期结构,第19章是对实用大型口径天线的设计考虑。第20章给出若干大型或独特天线的实例。第21章介绍了很多特殊用途的天线,包括移动电话天线、仪表着陆系统(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天线、近地轨道(LEO,Low Earth Orbit)卫星天线,等等。第22章详细介绍了物理尺寸很小的太赫频率天线。第23章介绍关于平衡-非平衡转换器、变换器、陷波器等的有用知识。最后,第24章给出了当代天线测量的完整知识。附录中包含许多有用的表格、参考文献和计算机程序。
本书的特色是配有大量辅助性图示、透彻而富有挑战性的习题集以及丰富的参考文献。下面附有建议的课程设置。当然,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可以将靠后的一些章节加入第一门天线课程,如第21章中的某些内容可适时地用做第一门天线课程的实例。欢迎读者访问本书的网页www�眒hhe�眂om/kraus,以制订出特定的课程计划。
虽然本书是按教材来编写的,但其中包含的丰富知识,即使对从事实践的工程师来说,也仿佛是一座真正的“金矿”。因为书中包含了数以百计的工作实例,有助于将理论转化为实际。
作者们对众多同仁的协助深表感谢,他们是:
感谢本书评阅者对手稿的有益建议,他们是McGraw�睭ill的项目组:主编Catherine Fields,执行主编Emily Lupash和项目经理Marilyn Rothenberger。
感谢Jerry Ehman博士和Erich Pacht博士认真的编辑加工。作者们还要分别感谢他们各自的妻子Alice Kraus和Deborah Marhefka以耐心和关爱所给予的支持。
这本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它不仅介绍了经典的天线理论,还探讨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应用。我喜欢它在讲解新概念时,总会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让我感受到天线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例如,它在介绍MIMO(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时,不仅仅讲解了其基本原理,还探讨了MIMO技术在提升通信速率和可靠性方面的巨大潜力。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天线在5G、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这让我对未来通信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过去时”的书,更是一本“进行时”的书,让你能够站在技术的潮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天线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例如用于无创检测和治疗的天线技术,这让我看到了天线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它让我明白,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理论的突破,更是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
评分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系统性”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喜欢它在讲解每个章节时,都会引用之前学习过的概念,并且展望后面将要学习的内容,让你能够始终保持一个清晰的逻辑线。例如,在讲解天线方向图时,它会回顾电磁场的传播原理,并且在后面讨论天线阵列时,会再次引用方向图的概念来分析整体性能。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我更扎实地掌握知识。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天线设计中的优化和迭代过程的讨论,这让我明白,好的设计往往是反复推敲和优化的结果。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天线在太赫兹频段应用的介绍,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新兴领域,书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足够吸引人,厚实的封皮,精美的烫金书名,一看就是经典著作的范儿。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股知识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一直对天线技术颇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晦涩难懂,要么过于实用化,缺乏系统性。这本《天线(第三版)(上册)》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不像那些“速成”教材,上来就给你一堆公式和推导,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电磁场概念讲起,逐步过渡到各种天线的原理、设计和应用。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背景但有强烈学习意愿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示意图,将抽象的电磁场理论具象化,让原本枯燥的公式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看到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轨迹。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思考题”和“案例分析”,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并且通过实际应用场景,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理论知识的价值。第一章关于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它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辅以多种类比,让我这个之前对麦克斯韦方程组只有模糊概念的人,也能大致理解其精髓。这种将复杂概念“去神秘化”的能力,是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之一。而且,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很快就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探讨了不同频段下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天线的选择和设计。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认识框架,避免在细节中迷失方向。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篇幅所“吓倒”了,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才发现内容是如此的引人入胜,时间仿佛都流逝得飞快。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合理,每个章节都承上启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更复杂的概念。它不是一本死板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本活的知识百科全书,里面充满了各种精彩的论述和深刻的见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极化方式的讲解,以及不同极化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劣势。例如,线极化和圆极化在通信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这本书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它还探讨了天线的尺寸、形状、材料等因素如何影响其性能,并提供了很多实际的设计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数值仿真方法的介绍,这在现代天线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讲解了理论,还告诉你如何利用现代工具来验证和优化你的设计,这对于快速迭代和开发非常有帮助。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天线效率和方向图的深入分析,这对于理解天线的能量利用和信号覆盖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许多之前在其他地方看到过但未能完全理解的概念,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清晰的解释。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我喜欢它在介绍新概念时,总是会先回顾相关的基础知识,确保读者能够跟上思路。例如,在讲解微带贴片天线时,它首先回顾了传输线理论和电磁边界条件,然后才引入了微带贴片天线的模型和分析方法。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天线在电磁兼容性(EMC)方面的考量,这对于设计可靠的电子产品至关重要。它不仅仅关注天线的性能,还关注天线如何影响整个系统的电磁环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天线馈电技术的详细介绍,例如微带线馈电、探针馈电、耦合缝馈电等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不仅掌握了现有的知识,更能学会如何去学习新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讲解深度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肤浅,也不会过于艰深。它能够让你在理解一个概念后,能够举一反三,将其应用到其他相似的问题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天线阵列的设计和分析,这让我能够理解如何通过组合多个天线来获得更优越的性能。它详细阐述了天线阵列的波束宽度、旁瓣抑制、扫描范围等关键参数,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和设计方法。书中还探讨了自适应天线和智能天线等前沿技术,这让我对未来通信系统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里面充满了各种实用的知识和技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天线互耦的详细讲解,这在多天线系统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和抑制方法。它让我明白,好的天线设计不仅仅是单个天线的性能,更是整个系统协同工作的能力。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探索,每翻一页,都能解锁新的知识维度。我原本以为天线设计只是工程师的工作,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手机信号到Wi-Fi,再到卫星通信,背后都凝聚着天线技术的智慧。这本书的讲解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学习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你去主动思考,去探索答案。例如,在介绍偶极子天线时,它不仅仅给出了公式,还详细探讨了不同长度、不同馈电方式对天线特性的影响,并且还分析了为什么在某些场景下偶极子天线是首选,而在另一些场景下则不适合。这种“为什么”的追问,让我对天线的理解更加透彻。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历史的视角,简要回顾了天线技术的发展历程,这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的敬意,也更能理解当前技术背后的逻辑。它并没有将重心放在复杂的数学推导上,而是更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物理意义的阐释,这一点对于我这样对数学有些畏惧的读者来说,真是太友好了。每当我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公式时,书中都会提供非常详细的解释,甚至会回溯到更基础的电磁学概念,确保我能够真正掌握。我尤其欣赏它对各种实用天线类型的介绍,如八木天线、螺旋天线等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让我对不同天线的“性格”有了清晰的认知。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天线技术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我喜欢它在讲解每个概念时,都会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解释,直到我能够真正理解为止。例如,在解释天线增益时,它不仅给出了数学定义,还用能量传输的类比来帮助我理解,让我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去认识这个概念。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天线性能极限的探讨,这让我对技术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能做到什么”和“还有多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天线辐射阻抗的详细分析,这对于理解天线的能量辐射效率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有的知识,更是为了能够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应用”二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更是对实际应用场景的深入剖析。我之前一直觉得天线设计是一个非常“硬核”的领域,但这本书用一种更加亲民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它在讲解时,会经常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手机信号的稳定性、Wi-Fi的覆盖范围等等,然后解释这些现象背后所涉及的天线原理。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宽带天线和多频段天线的介绍,这对于满足现代通信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至关重要。它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能够覆盖多个频段的天线,以及在保证宽带性能的同时,如何优化天线的方向图和增益。书中还探讨了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例如微带天线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以及天线在医疗成像和遥感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这些内容让我大开眼界,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天线技术发展的无限遐想。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你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详实,信息量巨大,但编排得当,条理清晰,让人感觉很有条理。它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掌握的书,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去体会每一个章节的精髓。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你在理解一个概念之后,自然而然地想要去探索下一个,就像是在搭建一个知识的王国,每一章都是一块重要的基石。我非常喜欢它在讲解不同天线阵列时,如何将单个天线的特性进行叠加和优化,以及这种叠加如何带来更优越的性能。例如,在讲解相控阵天线时,它不仅仅描述了其工作原理,还深入探讨了波束形成、扫描角度等关键技术,并解释了相控阵天线在雷达、通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复杂系统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天线测量和性能评估的内容,这对于理解天线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教你如何设计天线,更教你如何去“评价”天线,如何衡量它的优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阻抗匹配的详细讲解,这对于射频电路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阻抗匹配如此重要,以及如何实现阻抗匹配。
评分不错,在京东买东西还是很放心的,物流服务一流,必须好评!
评分京东还是比较值得信赖 的,这次包装严实
评分非常基础好懂的一本天线基础教材,本科生可以选用它作为自己的辅导书。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买了好多还没看,攒一起学习!好评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不错,在京东买东西还是很放心的,物流服务一流,必须好评!
评分不是那么新,有点脏,像是退过货的
评分这本书质量很好。很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