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司法指南(2016年第4集 总第68集) [A guide to criminal justice]

刑事司法指南(2016年第4集 总第68集) [A guide to criminal justic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律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刑事司法
  • 犯罪学
  • 法律
  • 诉讼
  • 刑法
  • 司法制度
  • 法律指南
  • 犯罪预防
  • 执法
  • 刑事诉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945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3206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A guide to criminal justice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刑事司法指南(2016年第4集 总第68集)》为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编辑,我社出版的刑事司法业务指导性连续出版物,它针对刑事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提供指导性意见,该稿件较为整齐,文字质量较高,资料的可靠度高,有很高的出版价值。

目录

【司法前沿】
关于检察机关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几个问题

【刑法适用】
我国妨害司法罪*新修法争议问题研讨
新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适用若干疑难问题探究

【司法实务】
办理电信诈骗犯罪疑难问题解析
公诉审查报告中证据摘录及分析的方法
现场痕迹在公诉环节的审查运用
P2P网络借贷犯罪实证分析——以中国裁判文书网41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办理互联网涉毒犯罪案件分析与研究——以四川省检察机关办理该类案件为视角

【法律释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疑案剖析】
金融犯罪案件的专业性审查——以张某某职务侵占案为例
比对审查不同案件的证据,查清假立功事实——以谭某受贿抗诉一案为例
现代刑法学前沿:理论构建与实践革新 一本深入探讨当代刑法学核心议题、剖析法律制度演变与未来走向的权威著作。 本书聚焦于全球范围内刑法理论的最新发展、司法实践中的关键挑战,以及技术进步对犯罪形态和惩罚机制带来的深刻影响。它不仅是对既有法律框架的梳理,更是对未来刑法秩序重塑的深刻反思与前瞻性探索。全书结构严谨,论述深入,旨在为法律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批判性的分析视角。 第一部分:刑法基础理论的当代重构 本部分致力于对刑法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概念进行深入的、批判性的审视。我们探讨了传统刑法理论(如古典犯罪论体系)在面对复杂现代社会时的局限性,并着重分析了新兴理论流派的贡献。 一、 责任理论的新范式:从故意过失到风险分配 本书首先审视了责任认定的核心难题。传统的“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二元对立,在高度复杂的、跨国界的经济犯罪和环境犯罪面前显得捉襟见肘。我们详细剖析了“风险责任”(Liability for Risk)理论的兴起,探讨了在控制论和系统论视角下,如何界定组织机构和高管人员的刑法责任。重点案例分析涵盖了企业疏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在“共同危险行为”中责任分担的复杂性。此外,本书还引入了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对自由意志和刑法归责基础的挑战,探讨了刑法如何适应对“有缺陷的决策者”的理解。 二、 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边界重划 在“安全至上”的社会思潮下,刑法被不断扩张使用的风险日益增加。本章深入探讨了刑法谦抑性(Subsidiarity)原则的当代价值和实施困境。我们分析了“工具理性化”对刑法公正性的侵蚀,考察了行政法与刑法交叉地带(如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竞合)的法律适用问题。特别关注了“预先刑法”和“风险预防刑法”的理论基础,辨析了其与既有刑法原则的冲突点,力图为划定刑法适用的最后壁垒提供清晰的理论工具。 三、 刑罚目的的多元化与矫正路径 传统的报应论与特殊预防论在现代社会面临新的质疑。本书对刑罚的目的进行了多维度的考察,包括修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在替代传统刑罚中的潜力与限制。我们详尽分析了社区矫正、电子监控、以及针对特定犯罪人群(如性犯罪者、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特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刑罚的个别化和人道化,是本章的核心议题,探讨如何平衡社会安全需求与个体改造目标。 --- 第二部分:技术变革与新型犯罪形态的法律应对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前所未有的犯罪形式,对既有的刑法构成要件和地域管辖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 网络空间犯罪的管辖权与证据规则 本书系统梳理了跨国网络攻击、数据窃取、以及数字资产相关犯罪的国际管辖权冲突。我们详细分析了“属地主义”、“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在新兴网络犯罪中的适用困境,并介绍了国际合作在追溯犯罪行为和获取电子证据方面的最新进展。证据开示、数据保全的法律效力,以及对加密通讯的合法监听,是实务操作中的焦点,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法律和技术解析。 五、 人工智能、自动化与责任主体识别 随着人工智能在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由算法决策失误或恶意编程导致的损害,其刑法归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章探讨了“算法责任”的理论构建,分析了“嵌入式犯罪”的概念。我们审视了在自动驾驶事故中,制造商、程序员、使用者之间的责任链条,并讨论了未来是否需要为高度自主的AI系统设立某种形式的“法人格”或“准主体”责任框架。 六、 金融科技(FinTech)与洗钱、欺诈的新挑战 加密货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匿名性和复杂性,为传统洗钱和金融欺诈犯罪的识别和打击带来了巨大阻力。本书剖析了全球监管机构在追踪非法资金流向方面的最新策略,包括利用区块链分析技术。同时,针对ICO(首次代币发行)和智能合约欺诈,本书提出了如何将现有的诈骗罪、非法集资罪等罪名进行“技术适配”的法律论证。 --- 第三部分:司法实践中的公正性与效率平衡 本部分关注刑事诉讼程序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实质正义,并探讨了司法改革对实体法适用的影响。 七、 证据开示与庭审公正:认罪协商的制度张力 认罪协商(Plea Bargaining)已成为许多司法体系中处理案件的主流方式,但其对“有罪推定”原则的潜在侵蚀,以及对弱势被告人的压力,是持续的争议焦点。本书详细考察了不同司法体系下认罪协商的模式、监管机制和程序保障。我们重点分析了如何确保被告人在充分理解法律后果后自愿认罪,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公开听证和上诉审查来制约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 八、 量刑量裁的透明化与人工智能辅助决策 量刑的公平性是司法公信力的核心。本章批判性地考察了量刑指南(Sentencing Guidelines)在实践中可能导致的僵化和群体偏见。同时,本书深入分析了利用大数据和AI工具辅助量刑预测系统的引入,探讨了这些工具在提高量刑一致性方面的潜力,以及它们可能加剧的“算法偏见”风险。如何确保量刑的个性化考量,同时保证程序透明和可审查性,是本章的核心议题。 九、 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深化与主权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跨境犯罪的追诉日益依赖国际司法协助。本书详尽梳理了引渡、合作调查、证据互助的法律机制及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障碍,特别是涉及政治敏感案件和人权保障的冲突。我们探讨了国际刑事法院(ICC)在未来全球治理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各国在行使普遍管辖权时的法律和外交考量。 总结与展望 本书最后总结了当前刑法学面临的“科技冲击”与“人权保障”之间的永恒张力。它强调,未来的刑法系统必须具备更强的适应性、更清晰的谦抑边界,以及更深厚的伦理基础,方能有效应对21世纪复杂的社会挑战,实现真正的法律正义。本书为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和前瞻性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二 拿到《刑事司法指南(2016年第4集 总第68集)》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它的分量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知识上的。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这个初涉刑事司法领域的小白,在错综复杂的法规和程序中找到方向。我尝试性地翻阅了几个章节,发现作者并没有采用枯燥乏味的纯理论叙述,而是巧妙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的讲解中。比如,在讲述证据收集的环节,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型证据的收集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法律障碍,并辅以图表和流程示意,让整个过程清晰可见。我特别欣赏作者的笔触,虽然是严肃的法律题材,但读起来并不生涩,反而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有时候,我会觉得作者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解答我心中可能存在的疑问。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性概念的界定,也力求准确无误,同时还会提供一些对比分析,帮助读者区分易混淆的术语。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能够对刑事司法的各个环节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

评分

评价五 《刑事司法指南(2016年第4集 总第68集)》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其“体系性”。它并非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个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我从头到尾浏览了目录,发现本书从刑事司法的起点——犯罪的认定,到终点——刑罚的执行,几乎涵盖了刑事司法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各环节之间衔接紧密,逻辑清晰。作者在处理不同章节的内容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全局观,能够将个体化的知识点融入到整个刑事司法的大框架之下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侦查取证时,作者会提醒读者注意证据的合法性和关联性,这些都与后续的审查起诉和审判环节息息相关。这种体系化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刑事司法的运作机制,也更容易把握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这本书就像一张完整的“地图”,指引我认识刑事司法的全貌,也让我明白了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评分

评价一 《刑事司法指南(2016年第4集 总第68集)》这本书,从封面设计到整体质感,都散发着一种严谨而厚重的学术气息。我首先被它吸引的是“2016年第4集 总第68集”这个标注,这立刻让我联想到这是一个持续出版、不断更新的系列丛书,想必其内容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和市场的检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连续性。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清晰的目录结构,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精准地概括了其核心内容,让我对全书的知识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在介绍复杂的法律概念时,总是能够层层递进,化繁为简。例如,在解释某个法律条文时,不仅会引用原文,还会深入剖析其立法原意、司法实践中的不同解读以及可能产生的争议点。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理解刑事司法体系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案例的引用,每一个案例的选取都恰到好处,能够生动地说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也让我对抽象的法律条文有了更具象的认识。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所有内容,但仅凭其严谨的结构、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就已经让我对其专业性和价值深信不疑。

评分

评价三 《刑事司法指南(2016年第4集 总第68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更新感”。“2016年”这个年份,让我确信这是一本紧跟时代步伐的著作,能够反映出近些年来刑事司法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趋势。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其中关于最新法律修订的部分,发现作者对相关条款的解读非常到位,不仅解释了修订的背景和原因,还详细分析了其对司法实践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前瞻性的视角,对于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和演进过程非常有帮助。书中在阐述一些前沿理论时,也引用了大量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使得内容既有深度又不失新意。我注意到,作者在撰写过程中,非常注重多角度的呈现,除了官方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还常常引述专家学者的观点,甚至是普通民众对此问题的看法,这使得整本书的观点更加多元和丰富。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激烈的学术讨论中,从中汲取各种养分。这本书对于希望了解刑事司法领域最新动态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评分

评价四 从拿到《刑事司法指南(2016年第4集 总第68集)》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它作为一本“工具书”的实用价值。它就像一个详尽的“操作手册”,将刑事司法的复杂流程分解成一步步清晰的操作指南。我仔细阅读了其中关于程序启动的部分,发现书中不仅列举了启动刑事程序的各种法定情形,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形下需要提交的材料、遵循的程序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甚至还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文书样本。这种“手把手”式的指导,对于初学者或者需要快速掌握某个操作流程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书中在讲解某些复杂程序时,会配以流程图,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信息,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法律术语解释和常见问题解答,非常方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查阅,解决疑问。我相信,凭借这本书的指引,我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