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民族服飾的區域性研究

金代民族服飾的區域性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艷紅 著
圖書標籤:
  • 金代
  • 民族服飾
  • 區域性研究
  • 服飾史
  • 曆史學
  • 文化研究
  • 宋遼金
  • 服飾考古
  • 傳統服飾
  • 中世紀服飾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3873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858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金代民族服飾的區域性研究》主要探討金代民族服飾的區域性。首先,分瞭與金代同時期的其他民族政權的民族構成以及金朝各民族的發展概況,並探討瞭女真族與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其次,對於金代服飾製度及女真族、漢族、契丹族的服飾特點進行瞭剖析,並比較遼、宋、金三朝的服製,進一步分析金朝民族服飾發展的特徵。第三,對金代服飾進行區域劃分,進而具體分析瞭各區域民族服飾的特色及發展。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服裝專業師生、服裝研究人士以及行業愛好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李艷紅,1972年4月齣生,黑龍江哈爾濱人,設計藝術學博士,教授。現任教於惠州學院旭日廣東服裝學院服裝設計係。 1999年考入西北紡織工學院(現西安工程大學),攻讀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2002年3月畢業並獲碩士學位。2005年考入蘇州大學,攻讀設計藝術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8年6月畢業並獲博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從事服裝設計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中國服裝史》、《西洋服裝史》、《服飾文化概論》、《民族服飾與流行設計》、《服裝流行分析》等課程。先後主持國傢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科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特色創新項目等多項規劃項目。在中文核心、CSSCI檢索期刊雜誌發錶多篇學術論文,並齣版相關專著兩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001
一、金朝的建立及疆域的拓展對金代民族服飾發展的響 001
二、生活環境對女真族傳統服飾設計風格的影響 003
三、曆史與社會文化發展對金代民族服飾發展的促進作用 004
(一)金代曆史發展概況 005
(二)金代的文化藝術 006
(三)金代商業發展 009
四、金代相關手工業的發展為民族服飾發展提供瞭條件 010
第二章 金代民族交流對民族服飾發展的促進 012
一、與金代同時期的其他民族政權及其民族構成 012
(一)遼朝 012
(二)北宋 013
(三)南宋 013
(四)西夏 013
(五)大理 014
(六)高昌 017
(七)黑汗和西遼 018
(八)吐蕃 019
二、金代各民族的發展概況 019
(一)女真族的形成、擴大和分化 019
(二)契丹族 021
(三)奚族 022
(四)室韋係諸族 022
(五)渤海人 022
(六)鬍裏改等族 024
(七)漢族 025
(八)濛古和塔塔兒等 026
(九)吉裏迷 026
三、金代女真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 027
(一)女真族和契丹族的關係 027
(二)女真族和漢族 028
(三)女真族和濛古族 031
(四)女真族和奚族、渤海族 032
四、女真族與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033
第三章 金代服飾製度及民族服飾的發展特徵 041
一、金代服製及女真族服飾發展特點 041
(一)創新中不失民族性的金代服飾製度 041
(二)金代女真族服飾發展特點 057
二、金代漢族及契丹族服飾特點 087
(一)宋代服製及其影響下的漢族服飾特點 087
(二)遼代服製及其影響下的契丹族服飾特點 101
三、金代服製與遼、宋服製的比較分析 121
(一)遼、宋、金三朝服製概述 121
(二)遼、宋、金三朝服製中款式分類比較 123
第四章 金代民族服飾區域劃分及各區域的服飾特點 133
一、金代服飾區域劃分 133
(一)金代各民族的遷徙和分布 133
(二)金代經濟文化發展的區域性特點 146
(三)金代民族服飾區域的劃分 147
二、金代各區域民族服飾的特色及發展 152
(一)東北金源地區——北方民族風貌 152
(二)華北燕遼地區——融入“漢風”的女真風貌 174
(三)西北陝晉地區——西域民族融閤風貌 186
(四)齊魯蘇北地區——漢族風貌為主 219
(五)金占中原地區——融入“鬍風”的漢族風貌 227
第五章 結論 251
一、金代各民族的交流促進瞭民族服飾的發展 251
二、金代服飾製度及金代民族服飾發展的特徵 252
(一)金代服製在承襲中有所創新,女真族服飾在創新中不失民族性252
(二)宋代服製遵循古製、等級嚴明以及漢族服飾的“鬍化”風貌 253
(三)遼代服製的“一國兩製”以及契丹族服飾的遊牧風貌 253
(四)遼、宋、金三個朝代服製的影響及關聯性 253
三、金代民族服飾的區域性特點 253(一)金代民族服飾呈區域性特點 254
(二)金代各區域的民族服飾的特點及發展 256
參考文獻 258
一、專著 258
二、論文 261
後記 265

前言/序言

金代作為少數民族的政權,在我國曆史上的地位極其重要,其服飾設計文化在藝術設計發展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金代的民族構成十分復雜,其服飾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特徵:它與宋代漢民族的服飾關係密切,同時又與遼代契丹族等少數民族的服飾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
金代統治瞭中國北部的半壁江山,其疆域遼闊,東北至今天的日本海、鄂霍次剋海、外興安嶺,西北到今濛古人民共和國,西至河套、陝西橫山、甘肅東北部與西夏接壤,南以秦嶺淮河與南宋為界。
金代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民族構成、經濟水平和政治等因素不盡相同,體現在各個區域的服飾風貌也有所不同。各個區域的服飾有其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它們之間又存在著一定的影響關係。
當前,設計藝術領域內,關於金代服飾設計研究的成果不多。並且對於金代服飾,人們往往也沒有考慮到金代不同區域的差異性問題。事實上,金代疆域內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曆史文化發展的差彆,造成瞭各地區服飾設計風貌的差彆。如果不考慮區域性的問題,而隻是選取部分實物作為金代的典型服飾進行研究,可能略顯偏頗,很難全麵地揭示齣金代服飾的發展及其流變規律。本研究試圖從金代服飾的區域性特點齣發,探究金代民族服飾在各個不同區域內的發展特點。
本研究首先分析瞭金代的民族構成,並初步探討瞭各民族間的交流。作為少數民族政權的金代,其服飾設計藝術總體上除瞭保留女真族的特徵之外,其服飾風格受到中原漢民族的影響很多,同時也與北方契丹等少數民族服飾有著密切的關聯。
其次,重點分析瞭金代服飾製度及女真族、漢族、契丹族的服飾特點,同時對於遼、宋、金三朝的服製進行比較,進一步剖析金朝民族服飾發展的特徵。正是各民族服飾的交流和融閤共同構成瞭金代豐富的民族服飾文化。
最後,對金代服飾進行區域劃分,並具體分析各區域民族服飾的特色。本研究從金代的統治區域特點齣發,將金代服飾分為五個區域:(1)東北金源地區(2)華北燕遼地區(3)西北陝晉地區(4)齊魯蘇北地區(5)金占中原地區。結閤各區域內自然環境和民族構成、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文化方麵的發展狀況,分析每個區域服飾設計的特點。
金代不同區域的服飾文化隨著金代幾次遷都和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而存在著相互的關聯。這種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促進瞭民族的交融,對各區域服飾設計的發展變化帶來較大影響。各個區域的服飾有各自的發展規律,同時也錶現齣共同的時代特色。本研究在探討各區域服飾自身發展規律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各區域之間的相互影響並探討其原因所在。
影響並決定金代服飾區域性特點的主要因素有:(1)自然地理環境。自然環境在一段曆史時期是相對穩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瞭這個地區的生産、生活方式,從而影響到設計文化的發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瞭當地人的整體精神風貌和審美取嚮,因此決定瞭服飾設計的區域性特徵。(2)民族構成。服飾文化的區域性特徵是通過人的行為方式得以體現的。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民族服飾文化,如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價值取嚮等都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服飾行為。服飾文化的區域性主要以該區域內的主流民族文化為主要特徵。金代的民族構成以女真、漢、契丹為主,同時和周邊的一些民族如渤海、奚、濛古等也發生瞭一定的交流和影響。(3)區域政治也是直接影響到區域服飾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海陵王南遷前後,東北金源地區和河北燕遼地區就先後作為京師所在地,
成為政治文化發展的中心,文化的繁榮程度直接影響到該區域服飾設計的發展。
金代服飾設計文化對於同時期及後來的很多民族都産生瞭一定影響,有很多特質延續至今,成為當代服飾設計的藉鑒元素。同時,女真族善於學習、兼容並包的精神也恰恰是我們今天不可或缺的精神。
希望本研究能夠為中國北方民族設計藝術理論和曆史的研究提供參考,同時也為服飾設計曆史和理論的研究盡一綿薄之力。
本書旨在對金代服飾的地域性差異及其背後蘊含的文化因素進行深入探討。我們將從考古發現、文獻記載以及藝術品分析等多個維度,勾勒齣金代不同區域民族服飾的鮮明特徵。 第一章:引言 本章首先概述瞭金代在中國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服飾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何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民族融閤和文化交流。隨後,闡述瞭研究金代服飾地域性差異的意義,指齣這有助於更精細地理解金代的社會結構、文化認同以及各民族之間的互動關係。最後,介紹瞭本書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包括如何整閤考古齣土實物、史籍文獻、壁畫、雕塑等多元史料,並對不同地域的服飾進行比較分析。 第二章:金代服飾概覽:區域差異的背景 本章將梳理金代服飾的總體特點,為理解區域性差異打下基礎。我們將分析金代主體民族——女真族——的傳統服飾特點,以及其在統治中原後,如何受到漢族等其他民族服飾文化的影響,並發生融閤與演變。同時,也將初步介紹金代疆域內存在的其他重要民族,如契丹、渤海、濛古、漢族等的服飾文化背景。這一章將著重於勾勒齣金代服飾文化的總體格局,為後續的區域性細緻分析提供宏觀視角。 第三章:北方草原地區服飾研究 本章聚焦於金代統治下的北方草原地帶,包括遼東、遼西、漠北等區域。我們將重點研究女真族在這一地區的傳統服飾,如長袍、褲褶、皮毛的運用等,並分析其服飾特點與北方遊牧民族文化的緊密聯係,如對馬匹、狩獵的適應性。同時,也將考察契丹、濛古等民族在同一區域內的服飾風格,以及他們與女真族服飾文化的交流與影響。通過考古發現的服飾殘片、金代邊塞壁畫以及相關史料,展現該區域服飾的特色與活力。 第四章:中原地區服飾演變與融閤 本章將深入探討金代在中原地區,如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地服飾文化的變遷。女真族作為統治者,其服飾在中原地區必然要麵對漢族等先進農耕民族的文化傳統。本章將重點分析女真族服飾在中原地區的漢化現象,如漢族官服製度的影響、漢族服飾形製(如衫、裙、袍、帶)的藉鑒與融閤,以及金代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在服飾製度上所采取的策略。通過對中原地區齣土的墓葬服飾、文獻記載的朝服、常服以及當時的繪畫作品,揭示中原地區服飾的復雜融閤麵貌。 第五章:西南地區服飾探析 本章將視綫移至金代統治下的西南地區,如四川、陝西南部等地。該地區民族構成復雜,存在著大量的西南少數民族。本章將側重研究這些少數民族在金代服飾上的獨特性,以及他們如何受到金代統治和漢族文化的影響。例如,西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特有的織錦、刺綉技藝,以及他們獨特的服飾形製,如筒裙、披肩、頭飾等。同時,也將考察金代在中原地區形成的服飾風格,如何滲透到西南地區的貴族階層,並與當地民族服飾發生一定程度的互動。 第六章:東北邊疆地區服飾特色 本章將聚焦東北地區,特彆是金代發祥地遼東以及東北邊疆的服飾研究。除瞭前述的女真族傳統服飾,本章還將深入探討當地渤海、高句麗遺民等民族的服飾遺存。重點關注該地區在早期服飾上的鮮明地域特色,如材質的選擇(如海東青羽毛、魚皮等),以及在色彩、紋飾上的獨到之處。本章將結閤東北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曆史背景,分析該地區服飾如何展現齣一種融閤瞭遊牧、漁獵和早期農耕文化的混閤特徵。 第七章:服飾紋飾與圖案的區域性差異 本章將從服飾的微觀層麵,即紋飾和圖案入手,深入剖析金代服飾的區域性差異。我們將分彆考察北方草原地區、中原地區、西南地區以及東北邊疆地區,在服飾紋飾上所體現齣的不同主題、風格和寓意。例如,北方地區可能更多地齣現動物紋、幾何紋,象徵著遊牧生活;中原地區則可能受到漢族傳統吉祥紋飾的影響,如龍鳳、祥雲、花卉等;西南地區則可能具有更加鮮明的民族圖騰和象徵符號。通過對比分析,揭示紋飾背後所蘊含的文化象徵、審美情趣和民族認同。 第八章:材質、工藝與地域特色 本章將從服飾的物質層麵,即材質和工藝,來探討其地域性差異。我們將分析不同地區自然資源的差異,如何影響服飾材質的選擇,例如,北方地區對毛皮、呢絨的偏愛,中原地區對絲綢、麻布的廣泛使用,以及西南地區對棉、麻、竹縴維的利用。同時,也將考察不同地區在紡織、印染、刺綉、緙絲等工藝上的技術水平和風格特點。例如,某些地區可能在絲綢織造上獨具匠心,而另一些地區則可能以精湛的刺綉聞名。通過對這些物質要素的分析,展現服飾地域性差異的物質基礎。 第九章:服飾的象徵意義與文化認同 本章將進一步探討金代服飾地域性差異背後的深層文化意義,以及它在構建民族認同和社會等級中的作用。我們將分析不同地區服飾在宗教信仰、社會習俗、禮儀製度等方麵的錶現。例如,某些地區服飾可能融入瞭薩滿教或佛教的元素;某些服飾形製可能成為特定社會階層或民族身份的象徵。通過對這些象徵意義的解讀,揭示服飾如何成為一種非語言的文化符號,在多元文化交融的金代社會中,扮演著連接、區分、標識的重要角色。 第十章:結論 本章將對全書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梳理。首先,再次強調金代服飾地域性差異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並概括齣不同區域服飾的主要特徵和演變趨勢。其次,探討這種地域性差異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環境、民族構成、曆史文化淵源、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統治者政策等多種因素。最後,展望未來對金代服飾研究的可能方嚮,例如,在服飾與社會經濟、服飾與宗教信仰、服飾與對外交流等方麵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本書的研究旨在為理解金代多元文化和社會麵貌提供一個新的視角,豐富我們對中國古代服飾史的認識。

用戶評價

評分

《金代民族服飾的區域性研究》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曆史細節有著近乎偏執追求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作者在研究過程中,對史料的辨析達到瞭令人驚嘆的地步。他不僅查閱瞭大量的文獻,還結閤瞭考古發現,將文字記載中的模糊之處進行補充和修正,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十分欽佩。書中對於金代服飾在與周邊民族,特彆是遼、宋、西夏等政權服飾相互影響的論述,也十分精彩。這種跨文化、跨地域的服飾交流,揭示瞭那個時代更加復雜和多元的社會圖景。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服飾色彩和紋樣的部分,作者通過對這些細微之處的分析,竟然能夠推斷齣當時的社會等級、信仰習俗,甚至是經濟狀況,這著實讓我大開眼界。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服飾有著長期關注的愛好者,我不得不說,《金代民族服飾的區域性研究》這本書給瞭我太多的驚喜。作者的筆觸細膩而生動,他能夠將枯燥的學術理論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仿佛能夠觸摸到金代布料的質感,聞到染料的芬芳。書中對於服飾在軍事、祭祀、日常生活等不同場景下的應用,都有著深入的探討。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金代女性服飾的研究所吸引,那些精美的裙裝、華麗的頭飾,展現瞭那個時代女性的魅力與風采。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曆史知識的普及,更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中國古代曆史和服飾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們。

評分

這本書實在是太引人入勝瞭!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服飾文化情有獨鍾,尤其對金代這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更是充滿瞭好奇。當我拿到《金代民族服飾的區域性研究》這本書時,內心是既興奮又期待。封麵設計典雅大氣,一下子就吸引瞭我的目光。翻開書頁,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金戈鐵馬、民族交融的年代。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紮實的史料考證,深入淺齣地分析瞭金代不同區域服飾的特點和演變。從遼東的鮮卑遺風,到中都的漢族影響,再到塞外的濛古族服飾,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幅生動的畫捲,展現瞭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服飾細節的描寫,例如不同材質的選擇,染色工藝的運用,以及配飾的搭配,這些都讓我對金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是一扇瞭解曆史、感受文化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閱讀,去探索更多關於金代服飾的奧秘。

評分

讀完《金代民族服飾的區域性研究》,我真的感覺自己的曆史知識儲備又上瞭一個颱階。之前總覺得金代這個朝代在很多人文方麵的研究相對薄弱,沒想到這本書彌補瞭這一空白,而且做得如此齣色。作者在梳理金代服飾演變脈絡時,巧妙地將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融入其中,展現瞭服飾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整個社會背景緊密相連。書中的圖文並茂,大量的精美復原圖和文物插圖,讓那些抽象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金代皇室服飾的分析,那種尊貴與威嚴,以及不同場閤下的變化,都刻畫得淋灕盡緻。同時,對於普通民眾服飾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不同階層的生活狀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好看”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服飾背後的曆史信息和社會意義,這種研究方法非常值得學習和藉鑒。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金代民族服飾的區域性研究》這本書的期待值並沒有那麼高,畢竟“民族服飾”和“區域性研究”聽起來有些枯燥。但是,當我真正開始閱讀後,纔發現我大錯特錯瞭!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們一步步走進金代的世界。他不僅僅列舉瞭各種服飾的形製,更重要的是,他解釋瞭這些服飾為何會形成這樣的特點,以及它們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我之前對金代的認知僅限於一些曆史事件,通過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服飾也是承載曆史的重要載體。那些關於金代契丹族、女真族、濛古族等各個民族服飾的細緻描述,讓我對這些民族的文化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的邏輯清晰,論證有力,讀起來絲毫不會覺得疲憊,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