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研究

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艳红 著
图书标签:
  • 金代
  • 民族服饰
  • 区域性研究
  • 服饰史
  • 历史学
  • 文化研究
  • 宋辽金
  • 服饰考古
  • 传统服饰
  • 中世纪服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87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85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研究》主要探讨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首先,分了与金代同时期的其他民族政权的民族构成以及金朝各民族的发展概况,并探讨了女真族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其次,对于金代服饰制度及女真族、汉族、契丹族的服饰特点进行了剖析,并比较辽、宋、金三朝的服制,进一步分析金朝民族服饰发展的特征。第三,对金代服饰进行区域划分,进而具体分析了各区域民族服饰的特色及发展。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师生、服装研究人士以及行业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艳红,1972年4月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设计艺术学博士,教授。现任教于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 1999年考入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大学),攻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3月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05年考入苏州大学,攻读设计艺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8年6月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服装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中国服装史》、《西洋服装史》、《服饰文化概论》、《民族服饰与流行设计》、《服装流行分析》等课程。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等多项规划项目。在中文核心、CSSCI检索期刊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相关专著两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一、金朝的建立及疆域的拓展对金代民族服饰发展的响 001
二、生活环境对女真族传统服饰设计风格的影响 003
三、历史与社会文化发展对金代民族服饰发展的促进作用 004
(一)金代历史发展概况 005
(二)金代的文化艺术 006
(三)金代商业发展 009
四、金代相关手工业的发展为民族服饰发展提供了条件 010
第二章 金代民族交流对民族服饰发展的促进 012
一、与金代同时期的其他民族政权及其民族构成 012
(一)辽朝 012
(二)北宋 013
(三)南宋 013
(四)西夏 013
(五)大理 014
(六)高昌 017
(七)黑汗和西辽 018
(八)吐蕃 019
二、金代各民族的发展概况 019
(一)女真族的形成、扩大和分化 019
(二)契丹族 021
(三)奚族 022
(四)室韦系诸族 022
(五)渤海人 022
(六)胡里改等族 024
(七)汉族 025
(八)蒙古和塔塔儿等 026
(九)吉里迷 026
三、金代女真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027
(一)女真族和契丹族的关系 027
(二)女真族和汉族 028
(三)女真族和蒙古族 031
(四)女真族和奚族、渤海族 032
四、女真族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033
第三章 金代服饰制度及民族服饰的发展特征 041
一、金代服制及女真族服饰发展特点 041
(一)创新中不失民族性的金代服饰制度 041
(二)金代女真族服饰发展特点 057
二、金代汉族及契丹族服饰特点 087
(一)宋代服制及其影响下的汉族服饰特点 087
(二)辽代服制及其影响下的契丹族服饰特点 101
三、金代服制与辽、宋服制的比较分析 121
(一)辽、宋、金三朝服制概述 121
(二)辽、宋、金三朝服制中款式分类比较 123
第四章 金代民族服饰区域划分及各区域的服饰特点 133
一、金代服饰区域划分 133
(一)金代各民族的迁徙和分布 133
(二)金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146
(三)金代民族服饰区域的划分 147
二、金代各区域民族服饰的特色及发展 152
(一)东北金源地区——北方民族风貌 152
(二)华北燕辽地区——融入“汉风”的女真风貌 174
(三)西北陕晋地区——西域民族融合风貌 186
(四)齐鲁苏北地区——汉族风貌为主 219
(五)金占中原地区——融入“胡风”的汉族风貌 227
第五章 结论 251
一、金代各民族的交流促进了民族服饰的发展 251
二、金代服饰制度及金代民族服饰发展的特征 252
(一)金代服制在承袭中有所创新,女真族服饰在创新中不失民族性252
(二)宋代服制遵循古制、等级严明以及汉族服饰的“胡化”风貌 253
(三)辽代服制的“一国两制”以及契丹族服饰的游牧风貌 253
(四)辽、宋、金三个朝代服制的影响及关联性 253
三、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特点 253(一)金代民族服饰呈区域性特点 254
(二)金代各区域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发展 256
参考文献 258
一、专著 258
二、论文 261
后记 265

前言/序言

金代作为少数民族的政权,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其服饰设计文化在艺术设计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金代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其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它与宋代汉民族的服饰关系密切,同时又与辽代契丹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金代统治了中国北部的半壁江山,其疆域辽阔,东北至今天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西北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至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北部与西夏接壤,南以秦岭淮河与南宋为界。
金代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民族构成、经济水平和政治等因素不尽相同,体现在各个区域的服饰风貌也有所不同。各个区域的服饰有其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关系。
当前,设计艺术领域内,关于金代服饰设计研究的成果不多。并且对于金代服饰,人们往往也没有考虑到金代不同区域的差异性问题。事实上,金代疆域内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差别,造成了各地区服饰设计风貌的差别。如果不考虑区域性的问题,而只是选取部分实物作为金代的典型服饰进行研究,可能略显偏颇,很难全面地揭示出金代服饰的发展及其流变规律。本研究试图从金代服饰的区域性特点出发,探究金代民族服饰在各个不同区域内的发展特点。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金代的民族构成,并初步探讨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金代,其服饰设计艺术总体上除了保留女真族的特征之外,其服饰风格受到中原汉民族的影响很多,同时也与北方契丹等少数民族服饰有着密切的关联。
其次,重点分析了金代服饰制度及女真族、汉族、契丹族的服饰特点,同时对于辽、宋、金三朝的服制进行比较,进一步剖析金朝民族服饰发展的特征。正是各民族服饰的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金代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
最后,对金代服饰进行区域划分,并具体分析各区域民族服饰的特色。本研究从金代的统治区域特点出发,将金代服饰分为五个区域:(1)东北金源地区(2)华北燕辽地区(3)西北陕晋地区(4)齐鲁苏北地区(5)金占中原地区。结合各区域内自然环境和民族构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每个区域服饰设计的特点。
金代不同区域的服饰文化随着金代几次迁都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而存在着相互的关联。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对各区域服饰设计的发展变化带来较大影响。各个区域的服饰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表现出共同的时代特色。本研究在探讨各区域服饰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各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探讨其原因所在。
影响并决定金代服饰区域性特点的主要因素有:(1)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在一段历史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到设计文化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人的整体精神风貌和审美取向,因此决定了服饰设计的区域性特征。(2)民族构成。服饰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是通过人的行为方式得以体现的。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服饰文化,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等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服饰行为。服饰文化的区域性主要以该区域内的主流民族文化为主要特征。金代的民族构成以女真、汉、契丹为主,同时和周边的一些民族如渤海、奚、蒙古等也发生了一定的交流和影响。(3)区域政治也是直接影响到区域服饰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海陵王南迁前后,东北金源地区和河北燕辽地区就先后作为京师所在地,
成为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文化的繁荣程度直接影响到该区域服饰设计的发展。
金代服饰设计文化对于同时期及后来的很多民族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很多特质延续至今,成为当代服饰设计的借鉴元素。同时,女真族善于学习、兼容并包的精神也恰恰是我们今天不可或缺的精神。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国北方民族设计艺术理论和历史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服饰设计历史和理论的研究尽一绵薄之力。
本书旨在对金代服饰的地域性差异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将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以及艺术品分析等多个维度,勾勒出金代不同区域民族服饰的鲜明特征。 第一章:引言 本章首先概述了金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随后,阐述了研究金代服饰地域性差异的意义,指出这有助于更精细地理解金代的社会结构、文化认同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包括如何整合考古出土实物、史籍文献、壁画、雕塑等多元史料,并对不同地域的服饰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章:金代服饰概览:区域差异的背景 本章将梳理金代服饰的总体特点,为理解区域性差异打下基础。我们将分析金代主体民族——女真族——的传统服饰特点,以及其在统治中原后,如何受到汉族等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并发生融合与演变。同时,也将初步介绍金代疆域内存在的其他重要民族,如契丹、渤海、蒙古、汉族等的服饰文化背景。这一章将着重于勾勒出金代服饰文化的总体格局,为后续的区域性细致分析提供宏观视角。 第三章:北方草原地区服饰研究 本章聚焦于金代统治下的北方草原地带,包括辽东、辽西、漠北等区域。我们将重点研究女真族在这一地区的传统服饰,如长袍、裤褶、皮毛的运用等,并分析其服饰特点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如对马匹、狩猎的适应性。同时,也将考察契丹、蒙古等民族在同一区域内的服饰风格,以及他们与女真族服饰文化的交流与影响。通过考古发现的服饰残片、金代边塞壁画以及相关史料,展现该区域服饰的特色与活力。 第四章:中原地区服饰演变与融合 本章将深入探讨金代在中原地区,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服饰文化的变迁。女真族作为统治者,其服饰在中原地区必然要面对汉族等先进农耕民族的文化传统。本章将重点分析女真族服饰在中原地区的汉化现象,如汉族官服制度的影响、汉族服饰形制(如衫、裙、袍、带)的借鉴与融合,以及金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在服饰制度上所采取的策略。通过对中原地区出土的墓葬服饰、文献记载的朝服、常服以及当时的绘画作品,揭示中原地区服饰的复杂融合面貌。 第五章:西南地区服饰探析 本章将视线移至金代统治下的西南地区,如四川、陕西南部等地。该地区民族构成复杂,存在着大量的西南少数民族。本章将侧重研究这些少数民族在金代服饰上的独特性,以及他们如何受到金代统治和汉族文化的影响。例如,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织锦、刺绣技艺,以及他们独特的服饰形制,如筒裙、披肩、头饰等。同时,也将考察金代在中原地区形成的服饰风格,如何渗透到西南地区的贵族阶层,并与当地民族服饰发生一定程度的互动。 第六章:东北边疆地区服饰特色 本章将聚焦东北地区,特别是金代发祥地辽东以及东北边疆的服饰研究。除了前述的女真族传统服饰,本章还将深入探讨当地渤海、高句丽遗民等民族的服饰遗存。重点关注该地区在早期服饰上的鲜明地域特色,如材质的选择(如海东青羽毛、鱼皮等),以及在色彩、纹饰上的独到之处。本章将结合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分析该地区服饰如何展现出一种融合了游牧、渔猎和早期农耕文化的混合特征。 第七章:服饰纹饰与图案的区域性差异 本章将从服饰的微观层面,即纹饰和图案入手,深入剖析金代服饰的区域性差异。我们将分别考察北方草原地区、中原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北边疆地区,在服饰纹饰上所体现出的不同主题、风格和寓意。例如,北方地区可能更多地出现动物纹、几何纹,象征着游牧生活;中原地区则可能受到汉族传统吉祥纹饰的影响,如龙凤、祥云、花卉等;西南地区则可能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图腾和象征符号。通过对比分析,揭示纹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象征、审美情趣和民族认同。 第八章:材质、工艺与地域特色 本章将从服饰的物质层面,即材质和工艺,来探讨其地域性差异。我们将分析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差异,如何影响服饰材质的选择,例如,北方地区对毛皮、呢绒的偏爱,中原地区对丝绸、麻布的广泛使用,以及西南地区对棉、麻、竹纤维的利用。同时,也将考察不同地区在纺织、印染、刺绣、缂丝等工艺上的技术水平和风格特点。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在丝绸织造上独具匠心,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以精湛的刺绣闻名。通过对这些物质要素的分析,展现服饰地域性差异的物质基础。 第九章:服饰的象征意义与文化认同 本章将进一步探讨金代服饰地域性差异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以及它在构建民族认同和社会等级中的作用。我们将分析不同地区服饰在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礼仪制度等方面的表现。例如,某些地区服饰可能融入了萨满教或佛教的元素;某些服饰形制可能成为特定社会阶层或民族身份的象征。通过对这些象征意义的解读,揭示服饰如何成为一种非语言的文化符号,在多元文化交融的金代社会中,扮演着连接、区分、标识的重要角色。 第十章:结论 本章将对全书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首先,再次强调金代服饰地域性差异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并概括出不同区域服饰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趋势。其次,探讨这种地域性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历史文化渊源、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统治者政策等多种因素。最后,展望未来对金代服饰研究的可能方向,例如,在服饰与社会经济、服饰与宗教信仰、服饰与对外交流等方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书的研究旨在为理解金代多元文化和社会面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丰富我们对中国古代服饰史的认识。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研究》,我真的感觉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又上了一个台阶。之前总觉得金代这个朝代在很多人文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没想到这本书弥补了这一空白,而且做得如此出色。作者在梳理金代服饰演变脉络时,巧妙地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融入其中,展现了服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个社会背景紧密相连。书中的图文并茂,大量的精美复原图和文物插图,让那些抽象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金代皇室服饰的分析,那种尊贵与威严,以及不同场合下的变化,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对于普通民众服饰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服饰背后的历史信息和社会意义,这种研究方法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服饰有着长期关注的爱好者,我不得不说,《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研究》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作者的笔触细腻而生动,他能够将枯燥的学术理论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能够触摸到金代布料的质感,闻到染料的芬芳。书中对于服饰在军事、祭祀、日常生活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都有着深入的探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金代女性服饰的研究所吸引,那些精美的裙装、华丽的头饰,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魅力与风采。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历史知识的普及,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服饰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研究》这本书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民族服饰”和“区域性研究”听起来有些枯燥。但是,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现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金代的世界。他不仅仅列举了各种服饰的形制,更重要的是,他解释了这些服饰为何会形成这样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我之前对金代的认知仅限于一些历史事件,通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服饰也是承载历史的重要载体。那些关于金代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各个民族服饰的细致描述,让我对这些民族的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逻辑清晰,论证有力,读起来丝毫不会觉得疲惫,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这本书实在是太引人入胜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对金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更是充满了好奇。当我拿到《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研究》这本书时,内心是既兴奋又期待。封面设计典雅大气,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翻开书页,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民族交融的年代。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扎实的史料考证,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金代不同区域服饰的特点和演变。从辽东的鲜卑遗风,到中都的汉族影响,再到塞外的蒙古族服饰,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服饰细节的描写,例如不同材质的选择,染色工艺的运用,以及配饰的搭配,这些都让我对金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扇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去探索更多关于金代服饰的奥秘。

评分

《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研究》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历史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对史料的辨析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他不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还结合了考古发现,将文字记载中的模糊之处进行补充和修正,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十分钦佩。书中对于金代服饰在与周边民族,特别是辽、宋、西夏等政权服饰相互影响的论述,也十分精彩。这种跨文化、跨地域的服饰交流,揭示了那个时代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社会图景。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服饰色彩和纹样的部分,作者通过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分析,竟然能够推断出当时的社会等级、信仰习俗,甚至是经济状况,这着实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