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願我如星君如月

陸遊:願我如星君如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俁陽 著
圖書標籤:
  • 陸遊
  • 宋詞
  • 愛國詩人
  • 南宋
  • 文學
  • 曆史
  • 傳記
  • 古典詩詞
  • 文化
  • 人物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百花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067330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4776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36
字數:275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 本書對著名詩人陸遊經典詩詞的解析,為當下中國古典詩詞全民背誦鑒賞盛宴增添瞭一道佳肴!“新花間派掌門——中國ZUI美詩詞解析DI一人”吳俁陽以唯美文風和麯摺離奇的故事,讓讀者在絕美的詩詞中領略古典文化的深厚內涵,在陸遊與唐琬經久不衰的情感悲劇中,感受傳奇愛情的獨特魅力!
2.本書與《白居易:使我思君朝與暮》《元稹:隻緣感君一迴顧》《李煜:隻願君心似我心》兼顧詩詞解析+人物傳記+美文+小說+遊記多種文體,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吳俁陽在解析詩詞作品的同時承載瞭曆史考據者的任務,文中齣現的每一首詩作,都經過精細的考究,力求將詩作的創作年代及創作地點進行ZUI大幅度的還原,讓讀者猶如穿越時空般真實而夢幻!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淚痕紅浥鮫綃透、扶床踉蹌齣京華、零落成泥碾作塵、西風挾雨聲翻浪、醉聽風雨擁蓑眠、滿身花影索醉扶、隻有清香似舊時、曾是驚鴻照影來八捲共三十二章節,兼顧詩詞解析+人物傳記+美文+小說+遊記多種文體,用詩一樣的文筆以及充滿古典韻味的氣氛,解析陸遊這位古代著名詩(詞)人膾炙人口的作品,結閤運用小說故寫作的事的形式演繹其傳奇人生,以及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讓讀者在絕美的詩詞中領略古典文化的深厚內涵,在陸遊與唐琬經久不衰的情感悲劇中,感受傳奇愛情的獨特魅力!?

作者簡介

吳俁陽,待將密密麻麻的心事,彈成平平仄仄的詩意,留一顆歡喜心,做一世歡顔人。曾流連在彆人的故事裏看盡花落花開的麯摺,而今隻盼望生活依舊平靜如水、波瀾不驚。
作品風格深受海派作傢影響,文風溫婉空靈、清新淡雅,以細膩婉約、情深意切為特徵,更以傾世纔華和悲憫情懷掀起新一波古典詩詞閱讀熱潮,被年輕的女性讀者推為“新花間派掌門”“中國ZUI美詩詞解析DI一人”。
代錶作有《相見何如不見時》《月上荷塘夜》《一字情經》《梅蘭芳和他的女人們》等。從文至今,共計創作作品兩韆餘萬字,涉及題材甚廣,為當代青年文壇中之佼佼者。

目錄

【第一捲】 ? 淚痕紅浥鮫綃透
??????第一章?水鄉紹興???002
??????第二章?寂寞瀋園???006
??????第三章?遊園驚夢???014
??????第四章?一懷愁緒???024
【第二捲】 ? 扶床踉蹌齣京華
??????第五章?吳鹽勝雪???036
??????第六章?淮水情恨???050
??????第七章?風雨大宋???060
??????第八章?汴京遺恨???067
【第三捲】 ? 零落成泥碾作塵
??????第九章??情癡江南??076
???????第十章??刹那紅顔??090
??????第十一章?花戀紅塵??104
??????第十二章?香冷梅殘??113
【第四捲】 ? 西風挾雨聲翻浪
??????第十三章?西湖情淚??130
??????第十四章?落花影單??141
??????第十五章?寜德懷想??152
??????第十六章?晚香丹荔??161
【第五捲】 ? 醉聽風雨擁蓑眠
??????第十七章?立馬吳山???168
??????第十八章?鐵馬鞦風???178
??????第十九章?買斷煙波???186
??????第二十章?柳暗花明???197
【第六捲】 ? 滿身花影索醉扶
??????第二十一章?水流雲散??208
??????第二十二章?南山癡月??220
??????第二十三章?海棠花影??228
??????第二十四章?淚灑西陵??238
【第七捲】 ? 隻有清香似舊時
??????第二十五章?海棠夢魘??248
??????第二十六章?羯鼓喚花??259
??????第二十七章?月照清愁??270
??????第二十八章?清香似舊???280
【第八捲】 ? 曾是驚鴻照影來
??????第二十九章?斷雲幽夢??290
??????第三十章??驚鴻照影??300
??????第三十一章?夢落瀋園??308
??????第三十二章?幽夢匆匆??317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水鄉紹興
離彆傢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采蓮麯》
有那麼一座城,叫做紹興。在我的記憶裏,她總是與輕快的烏篷船、鹹香的茴香豆、破舊的老氈帽,還有鑼鼓喧天卻又毫不張揚的社戲休戚相關。想來,這便該是她最令人心動神醉的地方。
初聞紹興,源於學生時代的語文課本,也源於對謝安的崇拜以及對魯迅先生的景仰。這樣的情懷置於兒時的腦海中,盡管膚淺,但卻讓我對紹興多瞭幾分真實的嚮往。總夢想著有那麼一天,會踩著謝靈運的木屐,齣現在這座令人魂牽夢縈的水鄉,去看一看王羲之潑墨揮毫的蘭亭,去品一品孔乙己嘗過的茴香豆。
於是,便在一個初鞦時節,攜著芬芳的瑰夢,沿著鞦水長天的景緻,驀地闖入瞭這座彆緻的小城。甫入紹興,放眼望去,便看到縱橫交錯的河道將其廣袤無垠的天地毫無章法地切分開,仿佛葉脈似的,露齣一條條絲帶狀的靛藍,將透著幽靜的水麵托齣又遮掩,把江南特有的舒緩婉約氣息一覽無餘地展現於莽莽乾坤之間,頓時便在心頭生齣絲帛柔滑之感,叫人欲罷不能。那咚咚作響的石街、布滿青苔的磚瓦、形態各異的飛簷、錯落有緻的拱橋、靜靜流淌的河水,更是處處浸漫著曆史的滄桑與無定,夾雜著濃鬱的鄉土氣息。刹那間,一種遠離塵世喧囂與紛雜、怡然迴歸自然的樸素情懷直蕩心間。
走在紹興城裏,踩著光滑的青石闆,徜徉於粉牆黛瓦的建築群落間,來不及細想,一陣浸潤肌膚的水韻氣息便迎麵撲來,在不期而遇的說不齣名來的花香味裏慢慢散溢開來。這氣息迴蕩在每一個角落、每一道階沿,持久且舒緩,仿佛從遠古的時空飄來,就這麼飄瞭韆年萬年,直到與我相遇在這裏的街口,又仿佛一直都在這等著我似的。凝眸,成排的樹木掩映之下,大大小小的河汊,或橫街過,或穿牆入,或依街行,或沿山走,讓街巷與水流總那麼貼切自然地融閤在一起,給人以“城在水中立,水在城中行”的和諧柔美之感,難怪很多文人雅士來到這裏都不想走瞭呢。
駐足,看間或從某傢民居的房前屋後延伸齣的幾級颱階,順勢而下的就擺在瞭河道麵前 ;看閑適安逸的主婦們蹲在石階上,一邊哼著吳儂軟語的小調,一邊愜意地清洗衣物 ;看不知道經曆瞭多少江南煙雨的烏篷船帶著浸潤的水漬停泊在碼頭,一顆來之前還浮躁的心,迅即被滌蕩得清清靈靈、縴塵不染。水,不僅梳理著這裏怡然自得的小橋、石階,還有韆萬戶人傢的生活。而紹興就這樣溫婉地沉浸著,被水嬌柔地擁戴起來,放眼一望,都會觸及她的世界。
雇上一葉烏篷,欸乃槳聲處,我們泛波在碧波瀲灧的古鑒湖上,看戴著氈帽的艄公揖槳搖櫓,聽水聲潺潺,觀遠山如黛。沿古縴道一路西行,繞過由烏篷船搭成的浮橋及靜靜屹立在湖麵的社戲舞颱,如遊魚般自由穿梭於湖光山色之中,煙柳拂麵處迎著暖暖的清風,頓覺心曠神怡。
我們就這樣自由自在地沉醉著,還沒等大傢還過神來,不一會兒,剛剛還碧藍如洗的天空居然飄散起柔柔的雨絲,腳下豐沛的水流與頭頂絲絨般的細雨互唱互和,立刻將人擁入名副其實的水韻世界。一切都靜默著,同行的幾個人似乎有瞭某種默契,都凝神屏息,癡癡地任雨撫慰,任浸在潮濕裏的空氣在我們的嚮往中肆意地流動齣恬靜與悠然的神韻。
雖是初鞦時節,可處處還是花的海洋、樹的世界。它們盎然著,極力拋開塵土的侵擾,努力舒展著,接受著雨絲的滋養,盡顯妖嬈與嫵媚。花和樹用周身儲蓄的墨綠,蔥鬱、清亮著人的雙眸,小巷、河流、石橋、颱門、寺塔、石刻、府第、殿宇,無不透著深刻的古韻在雨裏輕述,這座城市與生俱來的婉約靈秀,緩緩傳遞齣潑墨山水的玲瓏韻緻。頃刻間,紹興的大街小巷、水運碼頭,石拱橋下、綠蔭叢中、青磚白瓦間,便有瞭徹底的寜靜,有瞭永遠的安詳,有瞭行雲流水般的舒暢。
水,是具靈性的什物。也不知道是誰突然沒來由地說瞭這麼一句,卻讓我凝滯瞭的心緒忽地又變得活躍起來。是啊,是水流淌齣這裏大小不一的河道與湖泊,讓這裏繁榮 ;也是水引來數不盡的烏篷船和道不盡的水鄉情結,讓魏晉名士列坐於麯水兩側,把酒置觴,便有瞭吟詩作賦寄清流的盛會,也便有瞭《蘭亭集序》,使這裏聲名遠播、韆古不衰 ;更是水激發魯迅先生寫齣瞭無數膾炙人口的光輝篇章,讓我們喜歡上瞭烏篷船下樸實無華的市井生活,生齣對踏進鹹亨酒店和走近鄉間社戲的無限嚮往。
迴味著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黃昏時分,我們棄舟登岸,步入先生故居,尋覓他曾經走過的點滴足跡。寂寂的長廊盡頭搖曳著昏黃的燈火,思緒漸漸陷入迷離狀態。沿著先生曾經的腳印來到百草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一切宛如舊貌,隻是那挖何首烏的快樂少年卻早已駕鶴西去。從麯徑通幽的小巷過街走過一座石橋,轉到被先生稱為有著全城中最嚴厲師長的書塾——三味書屋,那刻著字跡的書桌、行禮的橫匾和下麵畫著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畫猶在。“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 ;金叵羅,顛倒淋灕噫,韆杯未醉嗬……”朗朗的讀書聲似乎尚在耳際迴蕩。
從魯迅故居齣來,霧靄的月夜之下,我們流連在青石鋪就的街巷上,看青石闆幽徑,彎彎麯麯,猶如江南少女迷離又婉約的心思,看燭影搖曳的燈火盡頭,處處都散發著水鄉紹興所特有的人文景觀,心,依舊舒緩且空明。觸目所及,烏篷船上頭戴舊氈帽的艄公還在,古樸的石拱橋下靜謐流淌的河水還在,鹹亨酒店門口當街的麯尺形大櫃颱還在。然而,一切的一切,卻又都無可避免地湮滅在塵世的喧囂與繁雜之中,不復當年的閑適與安逸。但這又能如何?每個時代都有著它不同於以往的氣息,管它喧囂還是靜謐,我隻知道,此時此刻,我眼中的紹興城是美麗的,我的心也是安然的,而這些便已足夠。
燈火闌珊處,望著那條不知流嚮何方的小河,我忽然沒來由地開始期盼時光能夠倒轉,讓我在某個街口的拐角處與那些曾經來過又走瞭的人不期而遇。擦肩而過也好,撞個滿懷也好,不需要問好,不需要交流,隻需要藉他們一抹震驚或是歡快的微笑,去溫暖我丟失在過去的冰冷眼神便夠瞭。那麼,我想遇見的是王羲之、王獻之,還是謝安、謝靈運?我不知道,或許他們都是我想要邂逅的人。可輕輕一個抬眼,那煙柳飄絮的盡頭恍惚不定的卻分明是孔乙己邊說著“茴”字有幾種寫法,邊踱著蹣跚的步履在嘆息聲中漸行漸遠的背影。驀然迴首,耳畔卻又傳來陸放翁“韆金無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鑒湖”的詩句,那平平仄仄宛若西施當年浣紗溪裏濺起的一串無奈冷淚,卻不知泊到瀋園雨湖裏,水花圈起的究竟會是陸遊的一紙憂傷詞語,還是唐琬的一漪相思淚水?

第二章 寂寞瀋園
夢斷香消四十年,瀋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陸遊《瀋園之二》
一縷幽怨的簫聲,斜斜地掠過花格木窗,渲染瞭我意猶未盡的情愫,如水長流。恍惚裏,我聆聽著西施用哀慟搗碎流雲的腳步聲,仿佛看到唐琬的淚水綴在白蓮之上,瞬間凝成陸遊的小窗留月。
窗外,烏篷船載著多情的紅男綠女,穿過時間的長河,緩緩泊到蘭亭鵝池裏,采一束天光雲影,迅即晾乾成王羲之恣意灑脫的墨韻,明媚瞭古往今來所有的世界。遠處,石拱橋連接著她彎彎的情結,摘一抹白鵝飄然的舞姿,嗅著不知從哪傢作坊逸齣的女兒紅酒香,沉浸於水鄉的綽約風情裏,水袖的翩躚,走不齣的仍是她那傘濛濛細雨。
在這鞦雨闌珊的季節,我忽地想起瞭他的《釵頭鳳》,一種淡淡幽幽的美麗便從字裏行間浸溢而齣。或許,是古人的情緒浸染所緻吧,我也莫名地感傷起來。不是因為鞦雨的涼,不是因為鞦雨的愁,隻是一種倦倦的思、輕輕的怨,沒來由地,自沉寂已久的心底瞬間鋪天蓋地地襲來。
記不清曾幾何時,我也是如此地倚樓聽風看花落 ;記不清有多少的前塵往事,一如前世的夢幻落在瞭無人問津的角落。一直以來,我是心靈寂寞的守更者,習慣在文字裏放縱自己的靈魂,寄托淡淡的不羈和無奈的期盼 ;一直以來,我是自我世界最孤傲的舞者,習慣瞭和自己的隻影跳著世上最美也是最古老的舞蹈。
八月,鞦雨來瞭,濕瞭一地的落紅,便想去目睹這江南煙雨的朦朧,看她溫柔而多情的爛漫,看她在風中盡情地飄灑。隻是一夜之間,殘夏的酷熱便消逝得無影無蹤,有絲絲的涼意湧上心頭,襲上體膚 ;又是一夜之間,便見得葉落紛飛,滿地凋殘,轉瞬就平添瞭幾許飄零與淒涼。
狂風掃落葉,捲起的是生與死的眷戀,那滴滴的傷殘終於在彼此的凝望中變作瞭蛹化的飛蛾,用自己最絢爛的姿勢撲嚮熊熊燃燒的火焰,給世人帶來瞭一場驚心動魄的美。生命輪迴,重生的艱辛和新生的驚喜,是無與倫比的執著和堅強,隻是,人生又曾如此幾何?
鞦雨是多情的,正因為此,纔有瞭古人的“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鞦雨是傷感的,正因為此,纔有瞭古人的“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雨,尚未停歇,心思卻如妁紅的楓葉悠然盛開,無限溫柔地綻放在風中,妖冶地燃燒著她的無邊風情。那時那刻,我在落英繽紛的綺麗與蕭瑟中望穿瞭鞦水,一直在等待伊人從秦時明月漢時風中走來,一直在等待伊人奏響唐人的琴瑟宋人的洞簫。於是,便隨著晶瑩剔透的心事,和那總流連在天幕間的悲情人兒,一起走進那凝結瞭韆載纏綿與悲愴的瀋園。
十指緊扣,我用一麯流水清音,輕輕彈齣一幕煙雨江南,隻聆聽這細雨中的輕語呢喃,任清淚在思念後滴落成淵,任文字在心間曼舞成花。東風破,皓月明,煙雨瀟瀟,似聞當年離索聲,又哪裏去找尋那年的依依倩影?瀋園雖為私人花園,與陸遊、與唐琬,卻無直接關聯,但後人卻已將她看成陸遊的園,看成唐琬的園,看成愛情至上的園,怎不讓人在流連徘徊時生齣絲絲悲慟?一闋《釵頭鳳》,引來的是無數有情之人絡繹不絕地前來憑吊韆百年前的古老愛情。然而,當每個身臨其境的人用自己那顆敏感的心感受著他們的心傷時,傾盡所有卻不能留住他們華美的一瞥。隻能任所有的夢,都在這滾滾紅塵中浮浮沉沉,來瞭又去,
去瞭又來。
到紹興的第二天,我們去遊覽瞭瀋園。那一日,瀋園的天,陰沉沉的,風吹在臉上有絲絲寒意。遠處,淡淡的古樂緩緩地飄來,悠悠揚揚,雖說一聽就知道是電子樂器演奏的,我的心卻依舊感動著。要知道,唐琬逝去後,哪裏又能尋得那撫琴的紅酥手呢?
低低的琴聲,帶來的是幾分冰涼的憂思,幾分潮濕的惆悵。是啊,這裏是瀋園啊,如果沒有《釵頭鳳》,如果沒有那齣愛情悲劇,瀋園似乎也就沒瞭靈氣,亦不會擁有其他江南園林的那份閑暇和從容。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早已跨越瞭時空的界限,長年纍月地留滯在瀋園 ;而那兩闋感人肺腑的《釵頭鳳》,業已隨著陸遊與唐琬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縈繞在瀋園的每個角落,依舊在八百年的風雨裏哀哀地唱著,在南宋的曆史畫捲中攝人心魄地展現著。
整個瀋園並不大,亦不甚壯觀,園內水榭如雲、花木扶疏,頗具宋代園林特色,就連那些復修的亭颱樓閣,竟也在微風中顯得樸拙而溫厚,自有一番獨特的氣質。“城上斜陽畫角哀,瀋園非復舊池颱。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消四十年,瀋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八百年過去瞭,葫蘆池還在,修整過的池塘裏,池水依舊清淺,架於其上的那座青石闆小橋,大概就是陸遊曾在《瀋園》詩中提過的“傷心橋”瞭吧?
傷心橋,橋傷心。愛情,也常於寂寞傷心時綻放在內心深處。當年的陸遊或許就因為這份莫名的傷心,一直守在橋下等待著一個最美的時刻,等待那絕代的人兒與他攜手一生的吧。徘徊,我在橋上徘徊著,試圖尋覓當年瀋園舊事中的唐琬遺韻,試圖尋覓當年陸遊與伊人相逢時望嚮她的驚鴻一瞥,哪怕隻找到一枚腳印,哪怕隻望見一瞬鞦波,也是好的。卻不知,尋尋覓覓,到最後覓得的隻有那一抹無法拭去的憂傷罷瞭。
傷心橋猶在,橋下波紋漣漣,可那照影的麗人何在?我凝視著橋下的池水,也凝視著水中自己的麵龐,曾經青春年少的我,如今卻多瞭幾許風霜與無奈。正如這瀋園遺憾瞭韆年之久的夢,那股說不齣的失落更不知在多少人身上重復流連。迴眸間,心不禁有些瑟瑟,韆年過後,又有誰會想到,這一池清水曾照過美人如許,這水畔曾灑下過笑聲如許?
正鬍思亂想著,忽地又有悠緩的鏇律傳來,低低地迴響在我的耳畔。這首麯子不是用鋼琴彈奏的,也不是由管弦樂隊演奏的,更不是剛進瀋園時聽到的電子樂,仔細聽來,卻是古琴。每一個音符,都在述說無限的愛和思念,流動著刻骨的憂傷,聽來彆有深味。
城牆擋不住記憶,瀋園芳草萋萋,每邁齣一步都會踏痛被青苔長長地覆蓋著的陳年往事。那一年,因唐琬難以見容於婆母,陸母逼迫二十一歲的陸遊停妻再娶 ;十年後,三十一歲的他在瀋園與唐琬重逢,彼此已是各有傢室。唐琬送酒款待,陸遊思緒萬韆、百感交集,揮筆寫下韆古絕唱,卻隻惹來兩心惆悵,終鑄成永久的擦肩而過 :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 ! 莫!
時光如橋下的東逝之水,一去不復返。舊日瀋園不在,摺柳飛絮,剪不斷一闋纏綿悱惻的愛情。那一場重逢之後,終換得音杳人渺,一任消逝變得絕美,一任迴味變得心動,唯有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然而,在流年裏走過韆年的瀋園,究竟又浸濕瞭多少人的心事?
世間萬物,總是等失去瞭纔知道可貴。瀋園一彆,唐琬咽淚裝歡,抑鬱而終。這八百多年凝結而成的淚水,化作江南的細雨,淋濕瞭後人的思緒,卻擦不乾世間的眼淚。經年後,陸遊再遊瀋園,一個早已香消玉殞,一個卻是風燭殘年。再迴首,悵然雨中,物是人非,隻餘傷心橋上跌跌撞撞、搖搖擺擺,人麵桃花話淒涼!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年年綠柳,係不住流年 ;一竿風月,怎敵過煙雨?一轉身就是訣彆,一轉身便是來生。紅塵萬丈裏,誰能握住那一雙紅酥手,飲盡這一杯黃縢酒,在你我耳畔輕聲低訴起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
彩蝶翩躚迎東風,人間相思情不老,雙飛的是兩顆相愛的心,雙棲的是兩雙凝望的眼。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春天的瀋園,垂柳如織,有的依牆而立,有的立於道旁,把整座園子渲染得春意濃濃。踏進園中的那一刻,他已夢落其中。恍惚間,一支釵頭鳳,穿越時空,遺落在他眼前。更有一雙紅酥手,輕輕將其拾起,任他重新替她簪上烏黑油亮的發間。那是他們的定情之物,那一年,他成瞭她的夫婿,而她亦成為他的嬌妻。可她終究未能贏取婆婆唐氏的好感,幾經波摺,一對有情人終是被迫分道揚鑣,遠逝在彼此的世界裏。又是一年春來早,還是那支釵頭鳳,還是在瀋園,他們再次相遇。可鬥轉星移,手撚釵頭鳳的唐琬,早已淚濕羅衫,卻是無語凝咽,隻餘一闋情詞,一杯黃縢酒,在他眷戀的眼神裏默默退去。
十年瞭,離開她已經整整十年。她已成為趙宋宗室趙士程的妻,他亦早已更娶王氏女宛今。再見她時,瀋園裏亭颱依舊,園林深邃、楊柳依依,她步履蹣跚、孤影徘徊。那份扯不斷的情依舊在他心底蔓延,他似乎在期盼著等待著什麼。舉目四望,滿心惆悵,這個曾經給他和唐琬增添無限愛戀的庭園,又怎不使他思緒萬韆?當那縷熟悉的幽香飄來,當那個讓他魂牽夢縈的女子輕移蓮步、慢搖羅扇,齣現在他眼前,他的心頭又如何能不升起難抑的狂喜?
她,依然素衣淡裙,依然嫵媚嬌羞,隻是,眉眼間多瞭些許憂愁和憔悴。他多想走上前去,一字不漏地傾訴心中揮之不去的情殤 ;他多想如當初一樣,牽著她的紅酥手,為她撫平眉間蹙起的輕愁……可是,現在,他不能!四目相對,長歌當哭 ;韆古遺恨,情何以堪?瀋園柳老不吹綿,唯有無語淚雙流。時間,便在這一刻,凝固瞭 ;他的心,亦在這一刻,凝固瞭。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她本是他的錶妹,名琬,字蕙仙,自幼文靜靈秀,與年紀仿佛的他青梅竹馬、情意相投,是雙方父母和眾親眷眼裏最為齣挑、般配的一對。那一年,他捧著母親準備好的釵頭鳳作為信物,前往唐傢提親,她便水到渠成地成為他夢寐以求的花樣新娘。他纔情縱橫、齣口成章,她風情萬種、麗質天生。新婚燕爾的他們常藉詩詞傾訴衷腸,花前月下,互相唱和,宛如一雙翩躚於花叢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著幸福和諧,說不盡的纏綿,道不盡的繾綣。
因貪戀閨房之樂,陸遊竟不知今夕為何夕,將科舉課業、功名利祿,甚至傢人至親的希冀都拋於九霄雲外。那時的他已經蔭補登仕郎,但這隻是入仕為官的第一步,緊接著還要趕赴京城臨安參加“鎖廳試”以及禮部會試。新婚後的他流連於溫柔鄉裏,根本無暇顧及應試功課,不曾想卻惹怒瞭一嚮威嚴而專橫的母親唐氏。
唐氏一心盼望兒子金榜題名、登科進官,以便光耀門庭。眼下的情形,自然令她大為不滿,幾次以姑母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場對唐琬大加訓斥。責令她以丈夫的科舉前途為重,淡薄兒女之情。但二人情意纏綿,無以復顧,情況始終未見改變。唐氏因之對兒媳大為反感,認為唐琬是陸傢的掃帚星,遲早會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於是她來到郊外無量庵,請庵中尼姑妙因為兒子、媳婦蔔算命運。妙因一番掐算後,煞有介事地說 : “令媳與令郎八字不閤,先是予以誤導,終必性命難保。”唐氏聞言,嚇得魂飛魄散,急匆匆趕迴傢,叫來陸遊,強令他道 :“速修一紙休書,將唐琬休棄,否則老身與之同盡。”
這一句,無疑晴天忽起驚雷,震得陸遊不知所以。待唐氏將唐琬的種種不是曆數一遍,陸遊心中自是悲如刀絞。但素來孝順的他,麵對態度堅決的母親,除瞭暗自飲泣,卻是彆無他法。母命難違,陸遊隻得答應把唐琬送迴娘傢。就這樣,一對情意深切的鴛鴦,行將被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虛玄的八字命運活活拆散。
臨彆的那一日,情愛彌深的他與她自是難捨難分。他不忍與她就此訣彆,於是瞞著母親,另築彆院悄悄安置下她,一有機會便去與她鴛夢重續、燕好如初。無奈,紙終究包不住火,精明的唐氏很快便察覺瞭此事,勃然大怒之下,嚴令二人斷絕往來。並為他做主,另娶溫順本分的王宛今為妻,徹底切斷瞭他們之間藕斷絲連的悠悠情絲。迫於無奈,他隻得收拾起滿腔的幽怨,在母親的督促下,重理科舉課業,埋頭苦讀經年,在二十七歲那年隻身離開故鄉山陰,前往臨安參加“鎖廳試”。
在臨安,陸遊以紮實的經學功底和纔氣橫溢的文思博得瞭主考官陳阜卿的賞識,並被薦為魁首。然而,獲取第二名的恰好是當朝宰相秦檜的孫子秦塤。秦檜深感臉上無光,於是在第二年春天禮部會試時,硬是藉故將陸遊的試捲剔除,使得陸遊的仕途從一開始就經曆瞭風霜雪雨的侵蝕。
禮部會試失利,陸遊迴到傢鄉,故鄉風景依舊,人麵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淒涼。為瞭排遣愁緒,陸遊時時獨自徜徉在青山綠水之間,或閑坐野寺探幽訪古,或齣入酒肆把酒吟詩,或浪跡街市狂歌高哭,過著悠遊放蕩的生活。也就在此時,在禹跡寺南的瀋園內,他意外邂逅瞭相彆十年之久的前妻唐琬。
目光,交織在一起,卻是恍如夢中,已然分不清眼簾中飽含的是情、是怨,是思還是憐。他始終忘不瞭昔日種種的花好月圓,以至於韆年之後的我更是無法想象,那一年,當他們目光相觸的一刹那,會是怎樣的一種心境。而他心中湧起的萬丈波瀾,又會如何收攏在那小小的胸膛之中。
我仿佛看到,手執唐琬送來的黃縢酒的他,渾身顫抖不已 ;又仿佛看到,疆場上颯爽英姿的他,卻是淚水長流。罷罷罷!萬韆話語無從寄,一闋素詞道濃情!蘸著淚水,筆走龍蛇,隻是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他用書捲氣十足的手,在瀋園的牆壁上,為唐琬,亦為後人,留下瞭韆古名殤。韆年後,當我伴著幽幽古樂齣現在瀋園的時候,不經意間,卻將韆年前遺落的那場美麗的痛,再次拾起。春依舊,人非昨,也許那時的陸遊,最能體會近在咫尺、遠在天涯的感覺。是悲傷,還是嘆惋?她滴下的淚痕瞬間濡濕瞭紅綃,更在他心頭留下無盡的痛。那一場美麗的邂逅,也隻餘傷心橋下的春波,幻似驚鴻影來。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唐琬的一行清淚,在陸遊筆底纏綿悱惻瞭幾個世紀。恍惚裏,我仿佛看到,那如血的殘陽下,一襲長衫的他,單薄著身軀,從遠古走來,從厚重的綫裝書裏走來,身後的背影,伴隨著惆悵,踟躕而悠長。
唐琬,你在哪裏?你可知我又來看你瞭嗎?那年那月,他信步走在那曾是她驚鴻一瞥踏過的石橋上,如她芳顔般的桃花,怕是已經落盡,卻見一池碧水在斜光倒影中悠悠蕩蕩,幾隻春鴨正怡然自得地浮水穿行。他一直堅信,她就那樣留在瞭瀋園。漫步傷心橋上,他依然能感覺到她當年輕盈的步履、飄香的衣袖。而我,亦在韆年之後,漫步在他曾離不開的瀋園小徑上,傾聽著他從八百年前傳遞過來的那份深埋心底的牽掛和銘心的思念,期待著在孤鶴軒、八詠樓,或是冷翠亭裏,能與他心心係念的那個女子從容相遇。然而,我終是沒有覓到她的芳影。浸在“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的刻骨相思中,唯見這眼前的葫蘆池,依舊和著清風,守候在他身旁,見證著他們的愛情,陪他走過風風雨雨、魂牽夢縈的八百年。


《詩心如月照古今:陸遊的傢國情懷與藝術追求》 陸遊,這位南宋時期享有盛譽的愛國詩人,一生跌宕起伏,詩篇浩如煙海。他的名字,早已與“愛國”二字緊密相連,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之一。然而,若僅以“愛國詩人”來概括陸遊,未免過於簡單。細讀陸遊的詩文,我們更能窺見一位豐富而立體的靈魂,他在傢國大義與個人情誌之間遊走,在壯誌難酬的現實與詩意的棲居中掙紮,最終以磅礴的筆力、真摯的情感,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傢國情懷的赤子之心 陸遊的時代,南宋偏安一隅,金兵壓境,國土淪喪,山河破碎。這種背景深深烙印在陸遊的心中,也成為他詩歌中最核心的主題。他的詩歌,與其說是個人的抒情,不如說是民族憂患意識的呐喊。“王師北定中原日,傢祭無忘告乃翁”,這不僅僅是一句詩,更是他對國傢統一的殷切期盼,是他畢生矢誌不渝的理想。 陸遊並非隻是空喊口號,他積極關注時事,屢次上書朝廷,陳述收復失地的策略。盡管屢遭排擠,仕途坎坷,但他報國之心從未動搖。這種堅韌不拔的愛國情懷,體現在他大量的邊塞詩、抗金詩中。他筆下的將士,浴血奮戰,慷慨赴死;他描繪的戰場,硝煙彌漫,氣勢恢宏;他謳歌的英雄,頂天立地,不屈不撓。這些詩篇,不僅記錄瞭那個時代的悲壯,更凝聚瞭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然而,陸遊的傢國情懷並非僅限於宏大敘事。他對故土的熱愛,對傢鄉風物的眷戀,同樣是他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晚年退居故鄉,依然心係國事,將對國傢的思念融入對傢鄉山水、田園生活的描繪之中。他筆下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僅是對自然景色的真實寫照,更是一種在睏境中尋求希望的哲學思考,蘊含著他曆經滄桑卻依然不滅的生命活力。 二、藝術追求的精湛與創新 陸遊一生創作瞭九韆多首詩,數量之巨,冠絕古今。他風格多樣,題材廣泛,既有慷慨激昂的邊塞詩,也有清新自然的田園詩,更有抒發個人情誌的感懷詩。他對詩歌藝術有著極緻的追求,力求在形式與內容上達到完美結閤。 在藝術風格上,陸遊繼承瞭宋代詩歌寫實、議論的特點,並將其發揚光大。他的詩歌語言樸素自然,卻又充滿力量,能夠將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他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一幅生動的畫麵,或刻畫齣一個鮮活的人物。同時,他也並非拘泥於一種風格,而是能夠根據不同的主題和情感,靈活運用各種錶現手法,或豪放,或婉約,或雄渾,或細膩,展現齣極高的藝術駕馭能力。 陸遊在詩歌創作上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在於他對“詩史”精神的傳承。他將自己的生活經曆、時代變遷、社會百態,都熔鑄於詩歌之中,使其具有瞭記錄曆史、反映現實的價值。他的詩歌,如同一個生動的鏡子,摺射齣南宋時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麵的真實麵貌。對於後世研究南宋曆史、社會風貌的學者來說,陸遊的詩歌無疑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此外,陸遊對唐代詩歌,特彆是李白的浪漫主義和杜甫的現實主義,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藉鑒。他既能寫齣李白式的豪放飄逸,也能寫齣杜甫式的沉鬱頓挫。這種融閤與創新,使得他的詩歌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時代的活力。 三、人生際遇與心路曆程 陸遊的人生,充滿瞭壯誌未酬的遺憾和仕途坎坷的無奈。他早年就展現齣非凡的纔華,卻因政治上的保守和革新派的排斥,屢屢失意。他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傢,但現實的政治環境卻讓他難以施展抱負。這種內心的掙紮和矛盾,也深刻地影響瞭他的詩歌創作。 晚年的陸遊,雖然退居故鄉,但詩歌創作的熱情絲毫未減。他將滿腔的壯誌和未能實現的理想,傾注於筆端。他的晚年詩歌,雖然少瞭些許激昂,卻多瞭幾分從容和達觀。他在田園風光中尋找慰藉,在與傢人朋友的相處中品味溫情,在對過往的迴憶中反思人生。這種曆經風雨後的平靜與超然,使得他的晚年詩歌更顯深邃和動人。 陸遊的一生,是愛國情懷與藝術追求交織的一生,是壯誌難酬與詩意棲居並行的一生。他的詩歌,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他赤誠之心、愛國之誌、藝術之魂的凝結。閱讀陸遊的詩,我們仿佛能穿越時空,與這位偉大的詩人對話,感受他那顆不滅的赤子之心,體悟他那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更被他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所摺服。他的詩,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曆史的長河,至今依然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次極其愉悅的閱讀體驗,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傳記”類書籍的刻闆印象。我通常覺得傳記寫起來會比較枯燥,尤其是曆史人物的傳記,容易變成流水賬式的記錄。但《陸遊:願我如星君如月》完全不是這樣。它讀起來就像一本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讓我欲罷不能。作者對陸遊的描繪,不僅僅是記錄他的生平事跡,更是深入挖掘他內心的世界,展現瞭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他作為一個文人所麵臨的睏境與抉擇。書中對陸遊與當時一些重要曆史人物的交往也有精彩的描繪,例如他與孝宗皇帝的君臣關係,與辛棄疾的亦敵亦友,這些互動都為陸遊的人物形象增添瞭多重維度。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敘述中加入的很多生活細節,比如他飲酒的習慣,他與朋友們唱和的情景,甚至是他在田園生活中吟詩作賦的閑適,這些都讓陸遊的形象更加生動立體。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沒有將陸遊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瑕的聖人,而是展現瞭他作為一個凡人,也有過失落、有過迷茫,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理想。這種真實的人物塑造,反而讓我更加敬佩他。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對陸遊詞作的解讀簡直是一絕。以往讀陸遊的詞,常常覺得其風格多變,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淒婉低沉,總有些難以捉摸。但在這本書中,作者通過梳理陸遊的人生軌跡,將他的詞作置於具體的曆史語境和社會背景之下進行剖析,我纔豁然開朗。比如,那些充滿傢國憂患、壯懷激烈的詞句,在書中被賦予瞭更深厚的時代背景,讓我理解瞭宋朝偏安一隅的無奈,以及陸遊作為一名愛國知識分子的真實情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在這本書的解讀下,不再僅僅是詩人孤寂夜空的想象,而是他內心深處那股渴望重振河山、收復失地的磅礴力量的呐喊。同時,對於他詞中那些看似兒女情長的描寫,作者也挖掘齣瞭其背後更深層的情感寄托。特彆是對唐氏的情感,書中描繪得既有少年時代的青梅竹馬,又有後期被迫分離的錐心之痛,讓我感受到瞭陸遊這位硬漢內心深處的柔情與繾綣。作者在引用詞句時,也選得恰到好處,每一句都像是為陸遊的人生某個側麵作瞭最精準的注解。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陸遊的詞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欣賞,而是進入瞭其情感的內核,體會到瞭字裏行間的深意。

評分

這本書帶來的驚喜,還在於它對陸遊情感世界的細膩捕捉。我一直覺得,詞人之所以成為詞人,是因為他們擁有比常人更豐富、更敏銳的情感。而陸遊,毫無疑問,是一位情感極為豐富的人。書中對於他與唐氏的愛情,對於他對傢國的眷戀,對於他對故土的思念,都描繪得入木三分。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陸遊對故鄉山水的熱愛時,將這種熱愛與他對傢國的情感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讓我體會到,在他心中,故鄉的山水,早已與他心中的傢國緊密相連。這種對土地和民族深沉的愛,貫穿瞭他的一生。讀到他在晚年依然懷念年輕時的愛情,懷念故鄉的風景,我能感受到那種歲月流轉,但情感卻依然鮮活的震撼。這本書讓我明白,陸遊的詞之所以能流傳韆古,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纔華,更是因為他用生命和情感去書寫,去錶達。

評分

這本書的寫作手法實在是太新穎瞭,完全不像我平常閱讀的任何一本書。作者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巧妙地將陸遊的詞作、他的生活經曆、以及他對時代的迴應 interwoven 在一起。這種“碎片化”的敘事方式,反而讓我覺得更加真實,仿佛是在拼湊一個立體的陸遊形象。比如,作者可能會先引述陸遊的某一句名句,然後由此展開對他當時處境的描述,再連接到他後來的某種行為,最後再迴到這句詞的解讀。這種跳躍性的敘事,雖然一開始需要一點點適應,但一旦進入狀態,就會發現它的魅力所在。它更能展現陸遊思想的復雜性和情感的層次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陸遊晚年生活的描寫,那種“身在田園,心在朝堂”的狀態,以及他晚年依然筆耕不輟,寫下許多充滿哲思和人生感悟的詩篇,讓我深受觸動。這本書讓我看到,陸遊不僅僅是一位愛國的詩人,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者,他用一生去探索人生、思考傢國。

評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刷新瞭我對“文人”這個詞的理解。在很多人的印象裏,文人可能是風流倜儻,或者是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書呆子。但陸遊,在這本書的筆下,是一個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真實個體。他有少年人的張揚,中年人的抱負,晚年的豁達。他愛他所愛,恨他所恨,他有自己的堅持,也有自己的無奈。書中對他與一些權臣的周鏇,對他在仕途上的起起伏伏的描繪,都讓我看到瞭一個文人如何在那個復雜的時代中努力生存,並保持自己的節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寫陸遊的“隱忍”和“堅持”時的筆觸,他並不是那種一味地反抗,而是在看似“順從”中蘊含著不屈的精神。讀到他晚年迴到故鄉,依然關心時事,為國擔憂,那種“老驥伏櫪,誌在韆裏”的精神,讓我肅然起敬。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真正的文人,不僅僅是文字的創造者,更是時代精神的記錄者和傳承者。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韌性”。陸遊的一生,充滿瞭挫摺和失敗,他的政治抱負屢屢受挫,他的傢國情懷在那個偏安一隅的時代顯得如此孤寂。然而,他從未放棄,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田園,他始終用他的筆,記錄著他的思考,錶達著他的情感,傳遞著他的信念。這本書就像是一次對陸遊生命韌性的緻敬。作者並沒有迴避陸遊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是將其如實展現,並從中提煉齣他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陸遊晚年處境的描繪,他已經垂垂老矣,但依然心係國傢,依然堅持創作,這種精神力量,是多麼的寶貴!讀完這本書,我仿佛也從中汲取瞭力量,感覺生活中遇到一些睏難,似乎也沒有那麼難以剋服瞭。陸遊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關於“韌性”的史詩。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傳記,是能夠讓讀者與主人公産生共鳴的。《陸遊:願我如星君如月》做到瞭這一點,而且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在講述陸遊的故事,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陸遊所經曆的人生,去體會他內心的情感。書中對陸遊與命運抗爭的描寫,對他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掙紮的刻畫,都讓我感同身受。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處在陸遊那個時代,麵對同樣的睏境,我會怎麼做?這種設身處地的代入感,是其他很多書籍所無法比擬的。作者的文字,就像是能夠觸及人靈魂的細語,它能喚醒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引發讀者對人生、對傢國、對情感的思考。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陸遊對於“名”與“利”的態度,他一生都在追求報效國傢,但卻不求聞達,這種“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文人高尚的品格。

評分

這是一本非常有“溫度”的書。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陸遊的深情和理解,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覺像是與一位老朋友在聊天,分享著陸遊的故事。書中的語言並不華麗,但卻充滿瞭感染力,那些描繪陸遊生活場景的文字,就像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將我帶入那個遙遠的時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陸遊在鄉間生活的描繪,他愛花、愛酒、愛山水,那些看似瑣碎的生活細節,卻構成瞭陸遊作為一個人最真實的生活圖景。而這些生活化的描寫,又與他宏大的傢國情懷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形成瞭獨特的反差美。我曾一度覺得陸遊的詞過於悲壯,有些壓抑,但在看瞭這本書後,我纔發現,在他悲壯的背後,有著多麼深沉的愛和多麼豁達的人生態度。他並非沉溺於悲傷,而是在悲傷中尋找力量,在逆境中保持希望。這本書讓我對陸遊這個人,以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都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

說實話,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陸遊的瞭解僅限於“寫過很多詩,愛國”這個層麵。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對他的認知。它不僅僅是寫陸遊,更像是在勾勒一個時代的畫捲,以及那個時代文人的群像。作者在書中穿插瞭大量關於南宋社會風貌、政治格局、文化思潮的內容,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雨飄搖卻又充滿文化活力的時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陸遊和他的幾位重要的女性親屬之間的關係的描寫,比如他的母親,以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幾位妻子。這些描繪並沒有喧賓奪主,而是恰如其分地展現瞭女性在他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她們如何影響瞭他的情感世界和創作。讀到他與唐氏之間那段被拆散的感情,我感到無比唏噓,也更能理解他詞中那份刻骨銘心的思念。《釵頭鳳》這首詞,在這本書的鋪墊下,其背後的情感力量被無限放大,讓我讀來字字泣血。這本書讓我明白瞭,一個偉大的詞人,他的情感是如此豐富而深刻,他的生命體驗是如此跌宕而傳奇。

評分

這本《陸遊:願我如星君如月》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陸遊這位南宋詞人的生平際遇和詞作情感深感好奇,總覺得他的詞中蘊含著一種化不開的傢國情懷和人生孤旅的蒼涼,卻又時不時閃爍著溫情的光芒。拿到這本書,第一感受就是裝幀精美,拿在手裏很有質感,這本身就為閱讀增添瞭一份儀式感。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作者流暢而富有張力的文字所吸引。它不像枯燥的學術論文,也不像程式化的傳記,而是將陸遊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娓娓道來,仿佛我能親身經曆他少年時的意氣風發,中年時的壯誌難酬,晚年的孤寂淒涼。尤其是一些細節的描繪,比如他對故土的眷戀,對戰事的憂心,對妻子唐氏的深情,都寫得細膩入微,讓人感同身受。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陸遊兩次齣仕經曆的敘述,兩次都因為直言進諫而受到排擠,這種“忠君報國”的理想與現實政治的碰撞,讀來讓人扼腕嘆息,也更能理解他詞中“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颱”的那種堅持。作者在史料的考據和文學的想象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讓曆史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不再是冰冷的文字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鮮活個體。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陸遊的生平,更是對那個時代士人心境的深刻洞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