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本学科领域内研究空白;视角新颖独特;选题新奇。
《中国家族信托:原理与实务》一书是在对家族信托制度进行专门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国外家族信托制度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分析了我国家族信托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各种类型的家族信托进行了专题研究,从而提出了我国发展家族信托的建议与对策。全书从家族信托的法律关系这条主线入手,在介绍了资金、不动产、股权等一系列家族信托模式之后,对家族信托的管理、风控、清算、税收、监管等相关问题开展了法律层面的剖析,为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和规制创造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和实践指引。
作者:潘修平
潘修平,1966年出生,辽宁人,律师。1983年考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铸造专业,1987年进入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商学院)就读商业经济硕士,之后获得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1995年获得律师资格,1996年开始从事执业律师工作。曾分别担任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法律部主任和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并且在海外工作两年。潘修平现为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侯太领,现任中国建设银行法律事务部副总经理。
目录
第一章家族信托概述
第一节家族信托的概念
第二节家族信托的法律性质
第三节家族信托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第四节家族信托的功能
第五节家族信托的分类
第二章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家族信托发展现状
第一节欧洲的家族信托
第二节美国的家族信托
第三节日本的家族信托
第四节我国香港特区的家族信托
第五节我国台湾地区的家族信托
第三章中国家族信托的现状和展望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家族财富传承方式
第二节中国家族信托的现状
第三节中国家族信托的前景展望
第四章家族信托中的法律关系
第一节家族信托的主体
第二节家族信托的信托财产
第三节家族信托的设立
第四节无效的家族信托和可撤销的家族信托
第五章资金家族信托
第一节资金家族信托概述
第二节资金家族信托的分类
第三节资金家族信托的设立
第四节资金家族信托案例
第五节资金家族信托的发展与完善
第六章不动产家族信托
第一节不动产家族信托概述
第二节不动产家族信托的设立
第三节受托人对不动产的经营、管理
第四节不动产家族信托案例
第五节不动产家族信托存在的法律问题
第六节我国不动产家族信托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对策
第七章股权家族信托
第一节股权家族信托概述
第二节非上市公司股权家族信托
第三节上市公司股份家族信托
第八章保险金家族信托
第一节保险金家族信托概述
第二节保险金家族信托的设立
第三节保险金家族信托案例
第四节我国保险金家族信托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我国保险金家族信托的发展与完善
第九章离岸家族信托
第一节离岸家族信托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离岸家族信托概述
第三节离岸家族信托的设立
第四节离岸家族信托的类型
第十章其他家族信托
第一节知识产权类家族信托
第二节动产类家族信托
第三节财产性权利类家族信托
第四节目的家族信托
第十一章家族信托存续期间的管理
第一节受托人的管理职责与义务
第二节信托受益权的行使
第三节设立信托监察人
第四节家族信托的变更
第十二章家族信托的财产隔离与风险控制
第一节家族信托财产隔离
第二节家族信托风险控制
第三节家族信托风险隔离的典型案例
第十三章家族信托的终止与清算
第一节家族信托的终止
第二节信托终止时的财产归属
第三节信托财产的清算
第四节家族信托终止与清算的案例
第五节家族信托终止时特殊问题探讨
第十四章家族信托的税收
第一节家族信托税收制度概述
第二节国外的家族信托税制
第三节我国家族信托税制存在的问题与不利影响
第四节我国家族信托税制的完善
第十五章家族信托中的法律责任与监管
第一节家族信托中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家族信托的监管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附录二:《家族信托合同》参考文本
附录三:《家族信托财务顾问协议书》参考文本
家族财富传承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企业家们永远关心的话题。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造就了一大批家族成功的企业家,然而其辛苦创业而来的商业帝国以及点滴积累下的家族财富,如何能逃过“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确实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据美国《福布斯》网站2016年3月3日报道,2015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的中国大陆富豪人数达到213人,千万富豪人数达到100万人。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凭借242亿美元的净资产荣登富豪榜29名,重夺大陆首富。排名第二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以227亿美元身家在全球排名第33名。除了这些富豪以外,中国大陆还出现了大量的中产阶级,2016年5月17日,瑞信研究院发布了第6份全球财富报告——《2015年度财富报告》,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按当地拥有5万美元至50万美元的财富标准来界定中产阶级,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
当前,中国大陆90%以上的富豪都是自己致富的第一代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年事已高,已经到了家族企业传承的时候了。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子承父业,企业家会将自己的企业和财富传承给子女,希望子女继续按自己的意愿管理家族企业,代代相传,星火不息。但是,他们的子女可能缺乏父辈的创业能力,或者缺乏父辈的勤奋,也可能对父辈所从事的行业不感兴趣,所以很多民营企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中国第一代创业企业家如果不能妥当解决企业传承问题,他们辛辛苦苦创立的企业及财富就可能毁在他们的子孙后代手里。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聚集了巨额的财富,带动了就业,这些企业已经不再是完全的私有财产,企业的传承问题也已不再是企业家的家务事,这关系到这些民营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反观欧美国家,众多耳熟能详的家族,如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都已借道家族信托、家族基金会的财富传承机制,成就了家族财富的基业常青。即使在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有不少企业顺利地实现了家族传承。他们所依靠的就是家族信托制度。
家族信托起源于英国,后来在美国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全球解决家族财富传承的最有效的一种法律制度。家族信托的主要功能包括财富传承、财富管理、风险融离、税收优化、子女教育等。家族信托不仅适用于富豪的财富传承,中产阶级也可以设立家族信托来管理自己的财产。
我国从2013年起出现了第一个家族信托案例,但是发展非常缓慢。究其原因,除了中国人传统的子承父业的观念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家族信托的发展,很多理论问题还没有解决,家族信托这个“泊来品”还很难在我国的土壤里茁壮地生长起来。但是,近年来我国家族财富快速增长,市场对家族信托有极大的需求,我国必须完善家族信托的相关立法,让广大的民营企业家和中产阶级了解家族信托是什么,对他们有什么帮助。在此基础上,我国才能真正地发展起家族信托。
潘修平、侯太领等人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课题组,聚集了各方专业人才,专门对家族信托制度进行研究,对国外家族信托制度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分析了我国家族信托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家族信托的建议与对策。本书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结晶,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家族信托未来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民营企业家、中产阶级通过这本书可以学习家族信托的知识,引导他们创设家族信托。信托公司、银行、律师、会计师等从业人员,可以将本书作为从事家族信托的业务指南。本书也可以作为法学界和金融学界研究家族信托的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法学或金融学专业的教学用书。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耳目一新,它打破了我对家族信托的刻板印象。我之前认为家族信托就是一个冰冷的金融产品,是用来规避风险、转移财富的工具。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家族信托背后的人性化一面,看到了它在维系家族情感、促进家庭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家族信托是如何帮助家族成员在面对财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找到平衡点。书中对于“代际信任”和“财富观”的探讨,尤其触动了我。它让我们意识到,财富的传承不仅仅是财富本身的转移,更是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的传递。如果下一代缺乏对财富的正确认知和管理能力,再多的财富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家族财富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家族信托来引导和培养后代的品格和能力。它让我明白,家族信托不仅仅是为了“守住”财富,更是为了“用好”财富,让它能够真正为家族的长期发展和社会做出贡献。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拨云见日”。我之前一直对家族信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觉得它神秘而遥远。但这本书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信托概念进行了分解,并且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家族信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于“信托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设计”的强调。它让我明白,家族信托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可以根据每个家族的独特需求和目标进行量身定制的。书中对“家族成员的参与度”和“信托的透明度”的讨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意识到,一个有效的家族信托,需要全体家族成员的理解和认同,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开放沟通的基础上。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家族信托的“人性化”一面,它不仅仅是关于财富的分配,更是关于家庭的责任、亲情的维系,以及对下一代的培养。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为我的家庭创造一个更稳健、更和谐的未来。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示,我原本以为家族信托只是富人的专属游戏,是用来避税、保护财富的工具,但读完之后,才意识到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金融工具,更是一种家庭价值观的传承、一种家族责任的体现。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家族故事,这些故事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家族在面对财富传承时的挣扎、智慧与温情。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能力继承”和“品德传承”的讨论,这让我开始反思,财富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否培养出有能力、有担当的下一代,而不仅仅是把金钱堆积起来。书中还探讨了家族信托在解决代际沟通、化解家庭矛盾方面的作用,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也很有启发性。很多时候,家族成员之间的隔阂正是因为对财富的理解不同,而一个清晰、透明的家族信托规划,能够帮助家庭成员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增进理解和信任。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巧妙,从宏观的理念到微观的操作,层层递进,让我这个“门外汉”也逐渐茅塞顿开。它让我意识到,家族信托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根据不同家庭的需求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和现代金融都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思考是多维度的。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宗族观念”与现代金融工具“信托”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的财富传承模式。书中对“家族文化”的解读尤为深刻,它不仅仅是关于物质财富的分配,更是关于家族精神、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的延续。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家规”与“信托条款”之间关系的论述,这种将无形文化转化为有形制度的尝试,为许多面临传承困境的家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书中也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信托在家族传承中的应用,比如教育信托、慈善信托等,这些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信托如何能够支持家族成员的个人发展,如何能够回馈社会,实现家族价值的最大化。读这本书,让我对“家族”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血缘的纽带,更是一种共同的愿景和责任。作者的语言风格严谨又不失温度,既有金融的专业性,又不乏人文的关怀,使得这本书既具有学术价值,又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推荐给所有关心家族未来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工具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家族智慧和人生哲学的探索。我被作者对于“家族目标”和“信托目的”之间契合度的深入剖析所吸引。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成功的家族信托,绝非简单地设置几个条款,而是需要与整个家族的愿景、价值观紧密相连。书中关于“家族治理”的章节,让我对家族内部的管理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强调了透明度、沟通和共同决策在家族信托运行中的重要性,这与现代企业治理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家族信托”之间关系的论述,这为许多面临企业传承难题的家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还探讨了家族信托在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家族声誉等方面的作用,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方面。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视角,让我们从更高的维度去理解家族信托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金融工具,更是一种家族的生命线,一种家族持续繁荣的保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