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产业经济学(第4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在《产业经济学》(第三版)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的。
《产业经济学(第4版)》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与现实产业发展的实践,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既同国际接轨又与实践结合。除论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产业发展外,还适应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要求,论述了东方管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产业经济思想,吸收、体现了世界产业经济领域的新动态和精华。
《产业经济学(第4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门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学科门类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含义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思考题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一、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历史背景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四、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五、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
基本体系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其他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二、产业经济学的其他思想渊源
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思考题
第二篇 产业组织
第三章 企业
第一节 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二、现代企业理论
第二节 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
二、东方企业的特点
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的地位
二、企业的作用
思考题
本章案例: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
第四章 市场
第一节 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市场行为
一、市场行为的定义
二、市场竞争行为
三、市场协调行为
第三节 市场绩效
一、市场绩效的定义
二、绩效指标
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第四节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思考题
本章案例:我国纺织业退出援助政策
第五章 竞争
第一节 博弈论的应用
一、市场竞争中的博弈
二、现代经济学与博弈论
第二节 静态竞争策略
一、产量决策——古诺模型
二、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
三、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
第三节 动态竞争策略
一、产量领先策略——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二、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
三、米尔格罗姆一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第四节 竞争的人为为人观
一、当今市场竞争新趋势
二、合作的基础
三、“人为为人”文化
思考题
本章案例: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
……
第三篇 产业结构
第四篇 产业管理
第五篇 产业发展
前言/序言
《产业经济学》一书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主要课程教材,自2000年2月出版十多年来,一直是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教学的教材,迄今已是第四版,重印达十余次,被众多高校选作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主要教材,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情况、新变化,满足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需要,我们结合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在保持总体结构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对本书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主要变动如下:
第一,第二章至第十五章增加了国内外典型案例,使本书更具有可读性和实践性。
第二,借鉴了国内外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总结了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新经验,重新撰写了第十三章和其他章节部分内容,更新了部分思考题,使本书更具前沿性和创新性。
第三,吸收了东方管理学发展的新观点,突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思想,使本书更具有中国特色。
第四,在教材增值服务网上平台中新增了大量课外阅读资料,包括最新的世界管理论坛及东方管理论坛的论文集和产业发展资料,也包括教学PPT、每章思考题参考答案、案例分析等,使本书更具有应用价值。
本书第四版的修订工作由苏东水负责,参加修订的有同济大学林善浪教授、复旦大学伍华佳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苏宗伟副教授。本次修订出版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自2000年本书出版以来,参加撰写、修订的作者有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其中,第一版作者有(按姓氏笔画排名):王吉宁、王国进、毛林根、文明、冯正虎、朱国华、朱建国、伍华佳、任浩、庄莉、孙遇春、苏东水、李信民、杨文斌、何建民、张阳、陈靖、钟杏云、夏大慰、钱景林、徐培华;第二版修订的作者有苏东水、彭贺、杨凯钧、陈静;第三版修订的作者有苏东水、杨凯钧、刘志阳。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本书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产业经济学:洞察市场演化与企业战略的深层动力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特别是产业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逻辑的学术著作。它并非一本操作指南,也非市场预测的工具书,而是旨在构建一个严谨的理论框架,帮助读者理解经济活动中那些深层次的、相互关联的力量如何塑造着产业的兴衰、企业的战略选择以及整体经济的效率与公平。 核心关切:为什么产业会形成?它们如何运作?企业为何采取特定行动?这些行为又如何影响我们所有人的福祉? 本书从宏观的产业视角出发,考察经济体内的不同产业是如何自发形成、发展壮大,又在何种条件下逐渐衰退或被新兴产业所取代。它关注的不是某一个具体产业的近期走势,而是揭示构成产业生命周期的普遍规律。我们会探讨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制度环境、消费需求等多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出不同产业的独特形态与发展轨迹。例如,为什么某些国家或地区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某种产业的聚集地?为什么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剧烈变动?这些问题都将在此书中得到系统的解答。 深入企业微观:个体行为的理性与策略 在宏观产业分析的基石之上,本书将镜头聚焦于产业内部的微观主体——企业。它运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性人假设,来理解企业的决策过程。企业并非僵化的机器,而是由一系列理性决策者组成的有机体,它们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为了最大化自身利润或实现其他战略目标而行动。本书将详细解析企业在定价、生产、研发、投资、兼并收购等关键领域的决策逻辑。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互动: 产业的集中程度(例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对企业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将系统阐述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利润空间以及可行的战略。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企业需要不断追求效率和差异化;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企业间的战略互动和博弈则成为核心。我们将深入分析卡特尔、价格领导、差异化定价等寡头垄断下的典型竞争策略,并探讨反垄断政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挑战。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 现实世界的市场充斥着信息不对称。例如,产品的质量、服务的好坏、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等,往往只有少数人(如卖家、管理者)比其他人(如买家、股东)掌握得更多。这种信息不对称如何扭曲市场信号,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本书将运用经济学模型,分析这些问题如何影响市场效率,并探讨合同设计、品牌声誉、政府监管等机制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 研发、创新与知识产权: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驱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本书将探讨企业为何进行研发投入,创新的收益与风险如何权衡,以及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中的作用。我们将分析创新活动的外部性,以及政府在促进创新方面可以扮演的角色,例如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基础研究支持等。 企业组织形式与公司治理: 企业并非只有一种形态。从个体户到大型跨国公司,不同的组织形式适应了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经营需求。本书将考察不同所有权结构(如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劣,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如董事会、股东大会、薪酬激励机制)如何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股东利益。我们将讨论代理问题如何产生,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来解决。 产业发展的宏观视角:效率、公平与政策意涵 本书不仅关注个体企业的行为,更着眼于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影响经济的效率与公平。 产业组织与市场效率: 产业结构对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垄断可能导致价格扭曲和生产不足,损害消费者福利。而过度分散的竞争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研发动力不足。本书将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来促进市场效率,例如在自然垄断行业进行有效监管,鼓励适度竞争,消除市场进入壁垒等。 产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复杂而重要的角色。本书将系统梳理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探讨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将审视产业政策可能存在的弊端,如寻租行为、技术锁定、效率低下等,并分析成功的产业政策应具备的条件。我们将讨论产业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体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经济的长期增长与产业结构的持续演变密不可分。本书将考察不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以及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我们将分析技术进步、要素禀赋变化、全球化等因素如何驱动这种变迁,并探讨产业结构变迁对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竞争政策与反垄断: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目标。本书将深入探讨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执法实践以及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我们将分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卡特尔协议、限制性竞争协议等行为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竞争政策来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创新和经济活力。 方法论:理论工具与实证分析的结合 本书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注重融合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组织理论等多个领域的思想。在实证分析方面,虽然本书不是一本案例研究合集,但会在阐述理论时,援引大量经济学界的经典研究和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以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它将引导读者掌握分析产业问题所必备的逻辑工具和批判性思维,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 本书适读对象: 对经济学理论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理解市场运作机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对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企业战略感兴趣的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商业分析师。 渴望超越表面现象,洞察现代经济深层动力的所有读者。 总而言之,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复杂经济世界中产业活动和企业行为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它不是一本关于“如何赚钱”的指南,而是一本关于“经济为何如此运作”的探索。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市场力量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企业决策背后的逻辑,以及政策选择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