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日本小学教育生态微观察/国外小学教育考察丛书》作者夏鹏翔利用在东京学艺大学四年级学生实习的机会,集中在其附属小金井小学听该校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课20余节,包括语数英音体美,还有书法、综合学习以及道德活动等,并将所目睹的场面一一记载下来,并附上自己的课堂评价集成《日本小学教育生态微观察/国外小学教育考察丛书》。为了进一步走近和理解日本小学,
《日本小学教育生态微观察/国外小学教育考察丛书》从二战后日本改革教育入手,细致叙述了日本小学教育的目标、课程、课标以及国际理解教育、环境教育等有特色的教育内容。
作者简介
夏鹏翔,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攻方向:初等教育、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日比较教育、社会教育。
早年留学日本,专攻日本社会教育,回国后转向初等教育研究。近年来,出版专著《日本战后社会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在《日本学刊》《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参与了《比较初等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日本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等的编写工作;参加了“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情况与对策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上篇 微观察
第一章 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小金井小学见习录
一 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小金井小学概况
二 动起来——国语课
三 做起来——算数课
四 演起来——音乐课
五 证起来——理科课
六 太实用——体育(保健)课
七 太简单——外语活动课
八 太入理——道德活动课
第二章 日本其他小学见习录及教育研究实例
一 东京学艺大学附属世田谷小学见习录
二 新渴大学附属小学见习录
三 福井大学“实践-反思研讨会”
四 东亚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
下篇 深思考
第三章 战后日本小学教育的发展理路
一 “六三三制”的建立与小学教育
二 小学学习指导要领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学教育的问题
第四章 日本小学的道德教育
一 “忠君”“爱国”的修身课
二 培养“公民”的道德活动课
三 道德活动课准学科化动向
第五章 日本小学的综合学习
一 培养能力的综合学习
二 突出学校特色的课程实施
三 开放的多样化评价
第六章 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
一 环境教育刻不容缓
二 环境教育不是学科,而是一种态度
三 环境教育是为社会做贡献
第七章 日本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
一 为了21世纪的国际理解教育
二 在了解世界中走向共生
三 “内在国际化”——国际社会中的日本人
第八章 日本小学的家庭科和生活科教育
一 为成为家庭一员的家庭科教育
二 由自立走向社会的生活科教育
三 在衣食住行的学习中成长
第九章 日本小学的教师
一 “顺良”“信爱”的小学教师
二 “自由”“学术”直至“反思”
三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所在
第十章 日本小学生的家长
一 家长的教育谁来做?
二 家长参与的“面向社区的开放学校”
三 PTA的作用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日本小学德育的历史发展与实施特点——基于今日日本政局的审视
附录2 日本教师专业化的历程及启示
附录3 日本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新动向——培养“表达能力”
附录4 中日小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方法之异同
后记
前言/序言
如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我国小学教育研究的重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夏鹏翔博士的《日本小学教育生态微观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本书是夏鹏翔博士在日本访学期间,走进日本小学课堂,细致人微地观察、记录,回国后研究、整理而成。课堂研究,是小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观察法,以其直观、客观、纪实性强,生动、跳跃、灵活性大等特性,成为课堂研究的重要方法。课堂中许多场景足以让旁观者感慨,一些片段更可能引人深思。本书中的每一堂课都是她亲临教学现场所获得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它展现了日本小学教育的现状,既有我们应该借鉴的优势,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对小学一线教师而言,还是对即将成为小学教师的师范生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教材。
本书看起来是研究日本的小学教育,但其中所反映的内容是超出学校教育本身的。夏鹏翔博士,大学本科便开始学习日语专业,后留学日本,在海外生活了十余年,不仅了解日本教育,对日本的国家政治、文化变迁,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惯性等,都有较深的体验、理解和研究。例如,日本的学校庆典活动,反映出的是日本受我国儒家思想影响,重视礼仪,上下有序;道德活动课上.从使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可以看出日本百姓生活的一面;而日本小学生的家长一章,则结合她在日本留学期间专攻的“日本战后社会教育”研究,深层次地阐述了日本小学生家长的学识、素养及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类似的还有许多,这些内容的呈现与分析,并非仅仅凭借教育学的学科背景就能获得。
《日本小学教育生态微观察:世界儿童成长密码解锁》 这是一本让你深入了解日本小学教育肌理,触及儿童成长最真实触点的纪实性考察报告。 不同于泛泛而谈的宏观分析,本书将目光聚焦于日本小学教育生态的细微之处,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微观察”,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儿童学习与成长图景。它不是教育理论的堆砌,也不是经验的简单罗列,而是将读者带入真实的课堂、校园,甚至家庭生活,去感受日本小学教育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每一个孩子。 如果你是一位对儿童教育充满热情,渴望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灵感,并希望为孩子的成长找到更优路径的家长,那么这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 你将在这里看到,为什么日本孩子普遍被认为独立性强、责任感足、集体荣誉感突出,这些特质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深深植根于日常的教育实践之中。本书将带你探寻这些“秘密”的源头,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以及我们为孩子营造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本书更是难得的“他山之石”。 在教育改革与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理解并借鉴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经验,无疑能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注入新的活力。本书所呈现的日本小学教育的精细化管理、人文关怀的渗透、以及对儿童个体差异的尊重,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参考。你将看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如何在日积月累中构建起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进一步,如果你是一位对社会学、人类学,尤其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那么本书的价值将更为凸显。 它提供了扎实的田野观察资料,丰富的个案分析,以及对日本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教育模式的深刻洞察。这些微观层面的数据与分析,可以为更宏观、更深层次的教育研究提供实证支持,激发新的研究课题与理论思考。 本书的核心,在于“微观察”的力量。 我们摒弃了居高临下的评判,而是怀揣着一颗好奇与尊重的心,深入日本小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课堂之内: 你将不再看到模糊的“集体授课”,而是细致入微的课堂互动。观察老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如何鼓励他们合作探究;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小组讨论”,背后蕴含的沟通技巧和协作训练;体会那些反复出现的“反思环节”,如何帮助孩子内化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习过程本身,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以及社交能力的成长。 校园之外: 小学校园绝不仅仅是教室的集合。本书将带你走进日本小学的“社团活动”,了解孩子们如何通过兴趣驱动,学习团队协作,培养领导力与责任感。你将看到,那些看似简单的“值日生制度”,如何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承担家务,理解集体责任。学校的“午餐文化”也将是观察的重点,孩子们如何参与食物的准备与整理,如何体验分享的乐趣,这其中蕴含的餐桌礼仪与健康教育,将让你耳目一新。 家校联动: 日本小学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协作。本书将深入探讨“家长会”的模式,了解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度,以及学校如何与家庭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你还将了解到,日本的家长是如何在家中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看似寻常的家庭教育细节,却在日本孩子身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文化浸润: 任何教育模式都深深植根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土壤。本书将不回避探讨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如等级观念、集体主义、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如何影响日本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会尝试去理解,为什么日本的孩子能够如此自然地融入集体,为什么他们普遍拥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和礼貌行为。这种对文化与教育之间深层联系的探索,将帮助你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日本小学教育的独特性。 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除了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日本小学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将着重观察那些“爱与尊重”的教育瞬间:老师如何鼓励孩子表达情感,如何引导他们学会共情;孩子们在日常交往中,如何学习理解他人,如何形成对“善”与“恶”的基本认知;学校如何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责任感以及公民意识。这些看似“软性”的教育,实则构筑了孩子未来人格的基石。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真实、生动、且引人入胜。 我们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每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每一个鲜活的场景。我们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教育术语,而是力图让每一个读者都能轻松理解,并从中获得启发。你可以将它视为一本“教育游记”,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同走进日本的小学世界,感受那份独特而迷人的教育生态。 《日本小学教育生态微观察》并非要鼓吹日本教育的优越性,而是希望通过提供一个观察的窗口,促使我们对自身的教育现状进行反思。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模式,但总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智慧。本书希望能够激发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你在了解异域教育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审视和优化我们自己的教育实践,最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找到最适合的道路。 请跟随我们,一起解锁世界儿童的成长密码,在微观的观察中,发现教育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