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赐福 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

云冈赐福 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云冈石窟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云冈石窟
  • 佛造像
  • 日历
  • 艺术
  • 文化
  • 历史
  • 佛教
  • 中国艺术
  • 石窟艺术
  • 2018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539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7912
包装:精装
开本:48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云冈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瑰宝,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旷古未有的融汇贯通。这本书是一本带你“曲径通幽”认识云冈石窟的佳作,也是了解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好范本。

前言/序言

  张焯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今十里河)北岸。石窟倚山开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雕像高则十几米,小仅几公分,巨石横亘,造像满目。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有的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来客。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各有特色,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艺术精湛,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从翻开本书的一刻起,我们将一步步走近云冈,走近石窟,从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细细聆听历史千年的回响,感悟用顽石雕刻生命的奔放。
  关于云冈石窟的开凿,《释老志》记述如下:“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中提及的武州塞,位于云冈石窟西崖之北,赵武灵王以来一直是由蒙古高原进入汉地的交通要塞。武州山砂岩结构,是西来佛徒熟悉的雕刻石料。昙曜建议开凿的五所佛窟,即今云冈第十六至第二十窟,学者谓之“昙曜五窟”。周一良《云冈石佛小记》曰:“惟昙曜在兴安二年见帝后即开窟,抑为沙门统之后始建斯议,不可晓。要之,石窟之始开也,在兴安二年(公元453年)至和平元年(公元460年)之八年间。”
  昙曜五窟的开凿,掀起了武州山石窟寺建设的热潮。从文成帝开始,经献文帝、冯太后,到孝文帝迁都,皇家经营约四十年,完成了所有大窟大像的开凿。同时,云冈附近的鹿野苑石窟、青磁窑石窟、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焦山寺石窟等,也相继完成。期间,广泛吸收民间资金,王公大臣、各地官吏、善男信女纷纷以个人、家族、邑社等形式参与石窟建造,或建一窟,或造一壁,或捐一龛,或施一躯,遂成就了武州山石窟寺的蔚然大观。迁都之后,武州山石窟建设仍延续了三十年,直到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六镇起义的战鼓响起。
  云冈石窟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是诸多历史必然性的归结。
  第一,礼帝为佛的新思维,是引领北魏佛教兴盛的法宝;第二,平城佛教中心的形成,使大规模像教建设成为可能;第三,太武帝灭佛,从反方向刺激了北魏佛教的迅猛发展;第四,追仿释迦鹿苑旧事,再造东方佛教圣地;第五,北魏对西域的征服,直接迎来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东西文化交流的高潮。
  作为西来像法在中华大地绽放出的第一朵奇葩,云冈石窟一改葱岭以东石窟寺泥塑、壁画、木雕为主的艺术模式,直接比照印度的大型石窟建筑,在东方首次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全石雕性质的佛教石窟群。同时,广泛吸收中外造像艺术精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成为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当年那些曾经细致入微的刻画虽在经历着时间的洗刷,但色彩依旧;虽经深久的浸润,却更显厚重。隐隐约约的轮廓、活灵活现的造型仍在不厌其烦地讲述着佛法的故事。听,那古老的梵音又从远处若隐若现地传来,那一尊尊佛像又在跋涉着千百世的修行。


云冈赐福:穿越千年的石窟赞歌 在山西省大同市的武周山麓,沉睡着一座震撼人心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这里,艺术家们以鬼斧神工的技艺,将坚硬的砂岩雕刻成栩栩如生的佛陀、菩萨、供养人,他们跨越千年,以沉默而庄严的姿态,向世人诉说着那个辉煌时代的信仰与艺术。 历史的印记,信仰的光辉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历经了王朝的兴衰,见证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早期粗犷而有力的造像,到中期精美绝伦、融合中西的风格,再到晚期逐渐趋于汉化的世俗化倾向,云冈石窟的每一个雕刻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闪耀着不同时期佛教艺术的独特光芒。 造像的奥秘,艺术的殿堂 漫步在云冈石窟的各个洞窟,仿佛走进了一座露天的艺术殿堂。第十一窟的“弥勒佛”造像,面相丰满,神情慈祥,衣褶流畅,展现了北魏中期造像的巅峰水准。第十八窟的“弥勒菩萨”以其圆润的脸庞、含笑的嘴角,传递着一种超然的喜悦。而那些姿态各异、神情生动的供养人像,则为我们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图景。 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体现在其精湛的雕刻技法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论是佛陀的宝相庄严,菩萨的慈悲悯人,还是飞天的飘逸灵动,都仿佛有了生命,跃然于石壁之上。那细腻的衣纹,流畅的线条,饱满的造型,无不展现出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对美的深刻理解。 文化的对话,宗教的传承 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见证。在北魏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来自中原、西域的艺术风格在此交融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冈风格。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装饰,如飞天、乐舞等,不仅丰富了佛教造像的内容,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云冈石窟的开凿,不仅仅是为了宗教供奉,更是为了彰显皇家的权威与气势,以及表达对佛法的虔诚。每一尊造像,都凝聚着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汗水,承载着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时间的沉淀,精神的洗礼 岁月流转,风雨侵蚀,但云冈石窟的魅力却丝毫未减。置身其中,你会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力量。那些饱经沧桑的石壁,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温暖的光辉,仿佛在低语着古老的传说。 云冈石窟不仅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不应忘记精神的滋养;它激励着我们,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去理解文化的传承,去体味信仰的力量。 “云冈赐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更是对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千年艺术瑰宝的赞誉,是对佛教精神的颂扬,也是对所有来此瞻仰者的一种美好祝福。当我们凝视这些历经千年的石窟佛造像时,我们仿佛也从中汲取了一份穿越时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了一份来自古老文明的深情“赐福”。

用户评价

评分

自从我拥有了这本《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我的生活仿佛多了一份来自远古的静谧与力量。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石窟艺术情有独钟,尤其是云冈石窟,那些宏伟的造像,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总让我心生敬畏。然而,将这些艺术瑰宝以日历的形式呈现,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想法,也是我为何毫不犹豫地将它收入囊中的原因。 打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其精美的视觉效果所震撼。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筛选和高质量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之处纤毫毕现。从气势恢宏的巨佛,到姿态优雅的菩萨,再到栩栩如生的飞天,每一幅造像都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向我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造像的呈现,这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云冈石窟艺术的演变过程,从北魏早期的质朴粗犷,到晚期的秀骨清像,再到东魏、北齐的融合创新,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这本日历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将艺术欣赏与日常生活完美结合。每天翻开一页,都会看到一幅精美的佛造像。这些造像的庄严、慈悲、智慧,仿佛在无声地传递着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抚平我内心的焦躁,让我重新找回平静。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或是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刻,看看日历上的佛陀,总能给予我一些启示和力量。它不仅仅是一个记录时间的工具,更像是我心灵的栖息地,让我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得一份精神的慰藉。 除此之外,这本《云冈赐福》在细节上也做得非常出色。纸张的质感厚实而细腻,触感极佳,印刷的清晰度让每一处纹理都清晰可见。日历的排版设计简洁大方,既突出了佛造像本身的美感,又不影响日期的阅读。我甚至会时不时地拿出放大镜,去细细品味那些我平时不易察觉的细节,比如造像的眉目间流露出的情感,衣袍的垂坠感,以及佛像头饰的精巧设计。这些细节的探索,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技艺和当时的审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而言之,《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是一本集艺术性、实用性与精神价值于一身的杰出作品。它不仅满足了我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的欣赏需求,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色彩和意义。它就像一位博学的智者,用无声的语言,向我传递着古老的智慧与永恒的美丽,让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角落。

评分

在众多书籍中,《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以其独特的魅力,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云冈石窟更是我心中的一座艺术宝库。将这些宏伟壮丽的佛造像以日历的形式呈现,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创意的尝试,也让我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与这份古老的艺术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初次捧读,我便被其精美的视觉呈现所吸引。每一幅佛造像的图片都经过了极为精心的挑选和高清的印刷,色彩饱满,细节清晰。无论是佛陀慈悲的面容,菩萨优美的身姿,还是飞天灵动的舞姿,都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鲜活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造像的呈现,让我得以一览云冈石窟艺术的完整面貌,从早期粗犷的写实,到后期秀丽的写意,每一种风格都各有千秋,令人赞叹。 这本《云冈赐福》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巧妙地将艺术欣赏与时间概念相结合。每天翻开日历,都会看到一幅新的佛造像,仿佛在进行一次日复一日的艺术朝拜。这种方式,让我不仅仅是在记录日期,更是在感受艺术的熏陶,在品味历史的沉淀。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都能看到这些充满智慧与宁静的造像,总能让我心境平和,感受到一种来自古老文明的力量。 本书的细节处理也做得极为出色。纸张的质感厚实而富有光泽,印刷的色彩层次分明,触感舒适。日历的布局设计简洁而大气,日期清晰可见,但又不喧宾夺主,让每一幅造像都能成为画面的焦点。我时常会在翻阅时,将目光聚焦在佛造像的眉眼之间,试图去解读其中蕴含的情感,或是仔细观察衣袍的褶皱,感受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总而言之,《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是一本极具欣赏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读物。它以一种独特而亲民的方式,将云冈石窟的艺术精华呈现在我的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本日历,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古代艺术的辉煌,感受佛教文化的深邃。它让我明白,艺术可以如此贴近生活,也可以如此深入人心,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和意义。

评分

这本《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如同一场意外的惊喜,瞬间点亮了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情。作为一个对佛教造像艺术略有了解的人,我一直以来都对云冈石窟的宏伟和其中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充满好奇。然而,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独特的呈现方式——将古老石窟的造像艺术,巧妙地融入到我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日历载体之中。 初次翻阅,我便被其高质量的图片所吸引。那些分布在云冈石窟不同洞窟、不同时期的佛造像,被以极其精美的画面呈现出来。无论是佛陀的慈悲目光,菩萨的庄严神态,还是飞天的飘逸舞姿,都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这种视觉的冲击力,让我对云冈石窟的艺术成就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局部特写,那些精雕细琢的细节,如发髻的盘绕,衣纹的褶皱,甚至是一些细微的面部表情,都展现了古代工匠们令人惊叹的技艺。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云冈赐福》并非简单地将图片堆砌,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将每一幅佛造像都赋予了时间的概念。看着日历上的日期一天天过去,每一页都更换着不同的造像,仿佛在引领我进行一次漫步式的云冈石窟艺术之旅。我不仅欣赏到了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也得以窥见不同造像所代表的佛教思想和艺术演变。这不仅仅是日历,更是一本活态的佛教造像艺术的微缩展览,让我有机会在日常的点滴时光中,感受这份厚重的历史积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选用上乘的纸张,使得印刷出来的图像色彩饱和,细节清晰,触感舒适。日历的布局清晰明了,既保证了使用的便利性,又不失整体的美感。每一天的日期旁边的留白,也为我记录一些生活琐事提供了空间,让这本充满艺术气息的日历,同时兼具了实用的价值。我常常会在翻阅日历时,被其中的某个造像深深吸引,从而激发我去搜索更多关于这个造像、这个洞窟的背景信息,让我的知识边界得以拓展。 总体而言,《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是一本独具匠心的创作。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云冈石窟的艺术精华带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它不仅是一件赏心悦目的日历,更是一扇通往古代艺术殿堂的窗口,让我得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千年佛窟的宁静与庄严,体验艺术的魅力与智慧。它让我明白,文化和艺术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以各种意想不到的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滋养我们的心灵。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时,内心涌起的是一种既熟悉又新奇的惊喜。我对云冈石窟的宏伟壮丽早已有所耳闻,对那些历经千年风霜的佛造像充满向往。然而,将这份古老而神秘的艺术,以如此贴近日常的方式呈现,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翻开书页,迎接我的是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佛造像高清图片。它们来自云冈石窟的不同洞窟,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艺术风格。我被那些庄严而慈悲的面孔深深吸引,佛陀的目光深邃而宁静,菩萨的姿态优雅而神圣,飞天的舞姿轻盈而飘逸。每一个细节,从发髻的盘绕,到衣袍的褶皱,再到神情的细微之处,都经过了极致的雕琢,展现了古代工匠们令人惊叹的技艺和对佛教艺术的深刻理解。 更让我着迷的是,这本《云冈赐福》不仅仅是一本图片集,它巧妙地将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融入了时间的流转之中。每一个月份都对应着不同的佛造像,仿佛在引领我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喜欢在早晨醒来,或是夜晚入睡前,翻开一页,与这些宁静而伟大的形象进行一次短暂的交流。它们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佛教的智慧与慈悲,也在提醒着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这本书的制作工艺也堪称上乘。纸张的质感厚实而富有弹性,色彩的印刷饱满而真实,完全没有丝毫的廉价感。日历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日期清晰易读,但又不会喧宾夺主,让每一幅佛造像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会因为某幅造像的精美而多花一些时间去欣赏,或者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这让我对云冈石窟的了解更加深入。 总而言之,《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是一本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读物。它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带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仅是一本用来记录时间的日历,更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书。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感受云冈石窟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珍视这份来自过去的馈赠。

评分

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偶然瞥见这本《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我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我对云冈石窟的宏伟壮丽早已心生向往,而将这千年石窟的艺术瑰宝融入日常的日历形式,这创意本身就足以吸引我。翻开书页,我被扑面而来的精美图片深深震撼。每一幅佛造像都经过精心挑选,从高清的近景特写,到展现宏大场景的远景,无不彰显出工匠们鬼斧神工的技艺和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 它不仅仅是一本日历,更像是一部微型的云冈石窟艺术史。我喜欢它按照月份精心编排的佛造像,仿佛在跟随时间的脚步,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造像的演变。每一个月都有一个主题,或是庄严慈悲的菩萨,或是威武雄壮的护法,亦或是端庄宁静的佛陀。这些造像的神情、姿态、服饰,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我时常会在翻阅日历时,停下来仔细品味每一幅图像,想象着它们在石窟中矗立千年的样子,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宁静与力量。 这本《云冈赐福》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可以如此贴近生活。每天清晨,当我拉开窗帘,迎接新的一天时,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落在日历上的佛造像。它们或低眉垂目,或微笑颔首,或双手合十,都在无声地传递着一份祥和与祝福。在忙碌的生活中,看到这些充满智慧和慈悲的形象,总能让我心绪平静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艺术带来的慰藉。它让我意识到,即使身处闹市,也能拥有一方心灵的净土,一份精神的寄托。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日历的细节处理也相当到位。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色彩饱满,细节纹理清晰可见,丝毫不失佛造像原有的艺术魅力。日历的排版设计也十分人性化,每天的日期清晰明了,但又不会喧宾夺主,让佛造像成为真正的主角。偶尔,我还会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佛造像的眉眼、嘴角,甚至衣褶的纹理,仿佛能触摸到那冰冷的石窟,感受到工匠们在雕刻时的每一次落槌。 总的来说,《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2018年日历》是一本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读物。它不仅满足了我对云冈石窟艺术的欣赏需求,更将这份艺术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它像是一位无声的导师,引导我感受佛教艺术的庄严与美好;又像一位温厚的友人,在我疲惫时给予我心灵的慰藉。我将其摆放在书桌上,每天都能被这份来自千年的祝福所感染,也期待着在翻阅它的过程中,能对云冈石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评分

很好的日历,很好看!我很喜欢!

评分

有内涵的东西

评分

东西不错的,物流运输可以的

评分

还行,纸质一般

评分

东西不错的,物流运输可以的

评分

总体来说感觉一般 纸质不如预期的好

评分

东西不错的,物流运输可以的

评分

坦率的说 整体装订 用纸 印刷 一般 不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精致。

评分

做工很精致~不错不错,送给朋友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