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

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守仁 著
圖書標籤:
  • 茶道
  • 中國茶文化
  • 靜心
  • 生活美學
  • 傳統文化
  • 品茗
  • 禪意
  • 無風荷動
  • 文化藝術
  • 東方美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8655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8482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未名·幽雅閱讀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雅質紙
頁數:320
字數:176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以茶證道,深具性情
2.文淡如茶、深具韻緻
3.茶事、詩事、畫事、佛事 融於一體
3.裝幀優美、圖文並茂、悅目養心

內容簡介

  《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以作者對自己數十年間在不同季節、時段、空間品飲各類中國茶的切身體驗為前提,在一篇篇短小精煉的茶道日記中,將古今茶事、詩事、畫事、佛事融於一杯杯香味氤氳的清茶中,讓讀者在種種日常感悟中見證真正的茶道精神。

作者簡介

  馬守仁,長安人,字守仁,號冷香齋主人、南山如薺、如薺居士、煎茶翁等。生平無他好,唯嗜茶、書而已。讀書之餘,坐而瀹茗;煎水之餘,起而讀書,以為人生樂事,不過如此。曾有詩句曰:人生有真味,趺坐瀹茶湯。亦日常生活之寫照也。

目錄

總序 幽雅閱讀 吳誌攀 iii
序一 滕軍 viii
序二 苦茶和尚 xi

佳人如茗 1
茶道略說 3
茶俳(一) 7
煙雨·江南 9
茶有九德 15
女兒紅 17
白石詞風 23
茶可載道 25
說茶時 28
煎水(一) 29
茗壺說(一) 31
佳人如茗 33
再說茶時 37
茶俳(二) 38
茶與禪 40
鞦水(一) 45
鞦水(二) 48
飲茶的境界(一) 50
般若味重重 53

人淡如茶 54
夏夜烹茶 56
論飲 58
飲茶說《三國》 63
說茶食 65
飲茶的境界(二) 67
茶道威儀說 70
鞦水(三) 73
老竹大方(一) 76
論茶香味 78
煎水(二) 80
論投 83
蘭說(一) 85
茗壺說(二) 89
蘭說(二) 90
人淡如茶 92
茶道禮法 93
老竹大方(二) 98
茶器略說 101
說茶香 105

禪茶詩偈 106
冷香齋詩鈔 108
蘭說(三) 110
陳繼儒茶詩 112
茶性略說 114
老王 116
重修冷香齋記 122
茗壺說(三) 124
茶道修持說 130
茶與音樂 136
茶有九香 141
烏龍茶略說 143
茶友論茶時 147
肉末炒茶葉 149
對花飲茶 154
禪茶詩偈 160
山居紀事 160
春日涉事 161
歲末抒懷 162

老實吃茶 164
悼一如居士 164
茶湯說 171
煎茶的樂趣(一) 178
老實吃茶 187
吃好茶 193
煎茶的樂趣(二) 197
藝可載道 201
飲茶歌誚寇丹先生 206
燕京茶會 208
鞦水(四) 212
興教寺吃茶記 217

平常心是道 222
懷念苦茶和尚 222
平常心是道 231
品讀靜岡煎茶 234
品飲徑山茶 243
雲月齋飲茶記 248
鼕寒瑟瑟,起炭煎茶 254
佛前持一盞,窗外正苦寒 258
小寒掃雪細烹茶 261
圍爐煮茶夜讀書 266
淺議茶道修習 270
茶道與香乘 277
春陰不散,焚香煎茶 284
沉水扶香燃將盡 287

後記 293
“ 幽雅閱讀”叢書策劃人語 297

精彩書摘

茶湯說
飲茶離不開茶湯,說茶同樣離不開茶湯,品茶論道更離不開茶湯。茶湯是茶葉衝瀹後的茶水,茶與水相交融,茶即是水,水即是茶,兩者不即不離,密不可分,因此稱作“ 茶湯”。老子曰“ 上善若水”,道齣瞭水之真諦。古人論煎水,以為水功八分,茶隻兩分,說盡煎水瀹茶之奧秘。
然而自神農氏嘗茶到陸羽作《茶經》,曆經唐、宋、元、明、清直至今日,對茶事的理解仍僅僅停留在茶品、水品及茶葉衝瀹技法上,而罕言茶湯。陸羽作《茶經》,在“ 五之煮”“ 六之飲”中雖然對茶湯作瞭初步描述,尚未登堂入室;宋徽宗著《大觀茶論》,則對茶湯之色、香、味作瞭些微探討,猶屬霧裏觀花;許次紓《茶疏》詳說茶事,細論水功,幾及茶湯;羅稟《茶解》論茶湯之色、香、味,漸入佳境。更有精行儉德之士,癖好甘草之徒,雖然茶品與水品並重,但對茶湯卻秘而不宣,故田子藝作《水品》,仍屬囈語;樵海山人著《茶錄》,乃紙上談兵;屠隆著《考槃餘事》,無非隔靴搔癢。老子有言:道之不行,吾知之矣,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古代茶人對茶湯這種有意無意間的忽略,不能不說是中國茶道史上的一個缺憾,這也許正是中國茶道未能“ 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吧。
冷香齋主人飲茶有年,以為茶之色、香、味、氣韻等,皆蘊藏於茶湯中,飲茶其實是飲茶湯,說茶同樣是說茶湯,品茶論道更是品論茶湯。簡而言之,茶道其實就是茶湯之道。
重視茶湯,古亦有之。據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唐)文宗皇帝尚賢樂善,罕有比倫……令宮女以下伺茶湯飲饌。”此為茶湯進入皇宮的證據。而五代時期著名詞人、五朝元老和凝嗜茶,與朝臣結為湯社,更是一時雅舉。此事陶榖《清異錄》有載。昔年趙州和尚接引學僧,往往隻說“ 吃茶去”,禪語法言遍布叢林,獨得茶湯三昧。日本珠光禪師說:“ 佛法存於茶湯”,並因此創立瞭草庵茶道,已得茶湯真諦。可見茶湯最早結緣是在佛門禪寺。另外,禪門典籍《百丈清規》《禪苑清規》中多有“ 茶湯”字句,亦可佐證。此時此處的茶湯已超越瞭茶品、水品、茶器、衝瀹方法等物質層麵,直達心源,直麵真我,直接體現茶道精髓。冷香齋主人有感於此,故不揣簡陋,作《茶湯說》, 以求證於諸方同道。
茶湯是茶葉衝瀹後的茶水,分過濾和不過濾兩種。一般而言,綠茶,特彆是上品綠茶可以不過濾,由於是透明玻璃杯衝瀹,一杯在手,茶葉在茶湯中翩躚作舞,更增加瞭茶湯的可觀賞性。至於烏龍茶、紅茶、花茶、黑茶等,則需過濾後飲用。另有煎茶、點茶之茶湯,當屬彆論。冷香齋主人論茶湯,僅以過濾後的茶湯為限。
茶湯有冷熱,有深淺,有盈虧,有虛實,有甘淡爽利之分,有艱澀柔和之彆,今略分為茶湯之色、之香、之味、之氣韻論之。茶湯之色:湯色以柔白雅淡為上,嫩綠清亮為中,橙黃濃重為下。其他各色茶湯又等而下之。以茶品論,綠茶茶湯為上品,烏龍茶茶湯為中品,紅茶、黑茶茶湯為下品。
(京華閑人評曰:此論偏頗。幾大茶類製法不同,顔色迥異,口感、功效自是各異,湯色優劣當以是否清澈艷亮判定。)
茶湯之味:湯味有甘苦,有輕重,有厚薄,有老嫩軟硬之彆,有滑利艱澀之辨。對湯味的要求:入口輕,觸舌軟,過喉嫩,口角滑,留舌厚,後味甘。輕、甘、滑、軟、嫩、厚稱為茶湯六味。六味俱足者為上品,甘、滑、軟、厚四味具備者為中品,味尚甘滑者為下品。
茶湯之香:香有清濁,有沉浮,有短長,有陰陽,有齣世入世之分,有婉約粗放之彆。婉約則香氣幽雅深長,粗放則粗疏短淺,茶湯之香以婉約為貴,粗放為賤。今略分茶湯之香為:濃香、甜香、幽香、清香。濃香如姚黃魏紫,香氣馥鬱。甜香如月下鞦桂,其情最嬌。幽香如空榖幽蘭,其韻獨高。清香如夏荷初露,清芬襲人。茶湯之香以幽香為上品,清香為中品,濃香、甜香為下品。幽香中尤以能齣蘭香者為絕品。
茶湯之氣韻:茶湯氣韻以雅淡空靈為上品,具“岩骨花香”者為中品,香味平庸者為下品。上品茶湯能得茶之真香、真味。滋味淡然雋永,香氣清幽深長,氣韻流動鮮活,香氣、滋味俱蘊藏於茶湯中,不動聲色,不露圭角,如至人賢聖處世,淡然自足,寵辱皆忘,而其品德、操行足以教化四方。中品茶湯應具“岩骨花香”。“岩骨”指茶湯入口後應有金石感,品啜時有圭角,耐咀嚼;香氣幽雅深長謂之“花香”。中品茶湯如仁人君子處世,慷慨激昂,忠勇好義,以思兼天下為己任,以沒世不朽為標榜,讓人欽羨不已。下品茶湯略具滋味,聊備諸香,香氣或濃或淡,滋味或甘或苦,細細品啜,其實平庸。上品茶湯應以清靜心證之,
中品茶湯應以義氣證之,下品茶湯所在皆是,隨處可證。
茶湯的色澤、香氣、滋味、氣韻稱為“ 茶湯四相”,品啜茶湯時能得四相,稱為得味,不即不離四相,稱為得意,能空掉茶湯四相,方稱得道。
(京華閑人評曰:“茶湯的色澤、香氣、滋味、氣韻稱為茶湯四相,品啜茶湯時能得四相,稱為得味,不即不離四相,稱為得意,能空掉茶湯四相,方稱得道。”妙論!閑人與之。)
《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是一部深入探尋中國茶道精神內核的著作。本書並非簡單羅列茶葉種類、衝泡技藝或茶具賞析,而是將目光聚焦於茶道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生活美學以及文化傳承。作者以“無風荷動”這一意象為引,描繪瞭中國茶道在靜謐之中透露齣的勃勃生機,以及在看似不動聲色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全書結構嚴謹,層層遞進。首先,作者從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齣發,追溯茶道與儒、釋、道三傢思想的淵源。“茶”作為一種飲品,在中國文化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早已超越瞭其物質屬性,升華為一種精神寄托和行為規範。本書深入剖析瞭儒傢所倡導的“和而不同”,在茶席中如何體現為和諧的氛圍與人際間的尊重;探討瞭佛教的“禪茶一味”,如何在品茗過程中達到內心的寜靜與覺悟;更闡述瞭道傢“道法自然”的思想,如何在衝泡的每一個細節中感受自然的饋贈與生命的律動。這種哲學層麵的解讀,為讀者理解茶道提供瞭深厚的思想基礎。 接著,作者將筆觸轉嚮茶道中的“靜”之美學。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喧囂與浮躁似乎成為常態。而中國茶道,恰恰提供瞭一個迴歸內心、尋求寜靜的途徑。“無風”二字,不僅是對自然界靜止狀態的描述,更是對人心境界的期許。本書詳細描繪瞭茶道空間如何營造靜謐的氛圍,從茶室的陳設、光綫的運用,到枯山水庭院的意境,無不透露齣“靜”的哲學。更重要的是,作者強調瞭“靜”並非死寂,而是一種內斂的力量,一種從容不迫的姿態。品茶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靜”的修行,讓人的思緒沉澱,感知當下的美好。 然後,本書細緻地闡述瞭“荷動”所象徵的生命力與變化。如果說“靜”是茶道的基底,那麼“荷動”則代錶瞭在靜謐中湧動的生命力與變化。這不僅僅是指荷花在風中搖曳的姿態,更象徵著茶在衝泡過程中湯色、香氣、滋味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品飲者的心境變化。作者通過對不同茶葉在衝泡過程中的細微變化的觀察,引導讀者去體會“一期一會”的珍貴,珍惜每一次品茗的獨特體驗。這種“動”並非躁動不安,而是順應自然,是一種動態的平衡與和諧。 在技藝層麵,本書並非堆砌繁復的衝泡步驟,而是著重於“人”在茶道中的角色。“茶”是媒介,“人”是主體。作者強調瞭茶藝師或品茶者內心的專注與投入,以及與茶的“對話”。這種對話,是通過對茶湯的觀察、對香氣的捕捉、對滋味的品味來實現的。它要求品茶者放下雜念,以一顆真誠的心去感受茶的生命,去體會茶所傳遞的情感。本書鼓勵讀者在品茶過程中,培養一種細膩的感知能力,發現生活中的微小美好。 此外,《無風荷動》也觸及瞭茶道的文化傳承與社會功能。茶在中國曆史上,不僅是解渴的飲品,更是社交的媒介,是文化交流的載體。本書通過梳理茶在不同曆史時期扮演的角色,展現瞭茶道在中國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既是個人修身養性的方式,也是維係人際關係、促進和諧的橋梁。在現代社會,茶道作為一種古老的東方智慧,也為人們提供瞭緩解壓力、迴歸本真的精神齣口。 全書語言清雅,富有詩意,而非枯燥的理論說教。作者善於運用中國古典文學的意境,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形象化,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置身於一幅幅寜靜緻遠的國畫之中。字裏行間流淌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情,以及對茶道精神的深刻理解。 總而言之,《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是一部引導讀者從品飲一杯茶,升華到體悟人生智慧的力作。它邀請您在塵世的喧囂中,尋一方淨土,靜下心來,在氤氳的茶香中,感受生命最本真的律動,領略中國茶道那“無風荷動”的獨特韻味。它適閤所有熱愛中國文化,渴望在日常生活中尋得一份寜靜與美好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實在是一本奇妙的書。初翻開時,我被那句“無風荷動”所吸引,一種寜靜而生動的畫麵感撲麵而來。我本以為這隻是一本關於中國茶的科普讀物,介紹各種茶葉的産地、製作工藝,或是衝泡技巧。然而,隨著我深入閱讀,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作者並沒有用枯燥的理論去堆砌,而是巧妙地將茶道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美學、甚至人生態度融為一體。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令人稱道的,是它對“靜”的極緻追求。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似乎很難找到片刻的寜靜。而作者筆下的茶道,恰恰提供瞭一個迴歸內心的契機。每一次泡茶,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被賦予瞭深刻的含義。從選器、擇水,到投茶、注水,每一個環節都仿佛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儀式,引領讀者逐漸沉澱下來,感受時間流淌的痕跡。書中的描述,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色古香的茶室,聽著潺潺流水聲,聞著氤氳茶香,眼前浮現齣古人品茗論道的場景。這是一種超越物質享受的精神體驗,一種對生活本質的重新審視。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在喧囂的塵世中,它像一處避風港,讓我能夠暫時停歇,尋找內心的寜靜。《無風荷動》以其獨特的視角,展現瞭中國茶道的深邃魅力,也為我提供瞭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我非常欣賞作者對“道”的闡釋。在中國茶道中,“道”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哲學的體現。作者並沒有直接定義“道”,而是通過對茶道實踐的描繪,讓我們去領悟“道”的真諦。這是一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智慧。讀到關於“以茶載道”的部分,我感到一種深深的共鳴。茶道,原來是可以承載如此深厚的文化和精神內涵。這本書讓我更加珍視中國傳統文化,也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有瞭新的思考和追求。

評分

《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是一本讓我沉醉的書。它的文字仿佛擁有魔力,能將讀者帶入一個寜靜而美好的世界。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讓我看到瞭中國茶道背後隱藏的文化密碼。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味”的解讀。茶的“味”,不僅僅是味蕾上的感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迴味。作者通過對不同茶葉的品鑒,展現瞭“味”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和地域特色。讓我驚嘆的是,作者還能將一種抽象的“味道”,描述得如此生動形象,仿佛我真的能夠通過文字去品嘗到那種甘醇與迴甘。這本書讓我對中國茶的瞭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也讓我對“品味”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它的語言優美,文字之間充滿瞭禪意和詩情。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汲取新的感悟。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器”的論述。一個好的茶器,不僅僅是用來盛放茶的容器,更是茶道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對茶器的選擇、搭配,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都進行瞭深入的解讀。這讓我意識到,品茶,也是一種對物質細節的尊重和品味。當讀到關於“天人閤一”在茶道中的體現時,我感到一種由衷的贊嘆。茶道,原來可以將人與自然、人與器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此巧妙地融閤在一起。這本書讓我更加熱愛生活,也更加注重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深邃的哲學思考。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是什麼”,而是通過對茶道的細緻描繪,引導我們去“體會”和“感悟”。《無風荷動》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和迷失。 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時間”的論述。在茶道中,時間是一種流動的藝術,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慢下來,用心去感受茶的溫度,茶的香氣,茶的味道,就是在與時間對話。作者用生動的筆觸,展現瞭時間在茶中的沉澱和轉化,讓我深刻體會到“急不得”的道理。這種對於“慢”的推崇,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尤為可貴。這本書讓我開始放慢腳步,去觀察周圍的世界,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潤的長者,用輕柔的語調,講述著關於中國茶的古老智慧。我一直以為自己對茶有所瞭解,但閱讀瞭《無風荷動》之後,纔發現自己隻是觸及瞭皮毛。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茶道的核心精神,從“形”到“神”,從“器”到“道”,層層遞進,引人入勝。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境”的描繪。一個好的茶境,不僅僅是物理空間,更是心境的營造。作者筆下的茶室,總能給人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仿佛在那裏,可以暫時忘卻塵世的煩擾。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一種心靈的棲息地。讀到關於“茶味人生”的部分,我更是深受觸動。茶的苦澀、甘甜,如同人生的起伏跌宕,都需要我們去慢慢品味,去感受其中的滋味。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最吸引我的地方,莫過於它所營造的那種獨特的氛圍。作者的文字仿佛帶有香氣,能喚醒讀者內心深處對東方美學的敏感。書中對器皿的選擇,對茶室的布置,對光影的描繪,都充滿瞭詩意和哲理。我常常在閱讀時,不自覺地放慢瞭節奏,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份寜靜之中,感受著文字中流淌齣的悠遠意境。 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韻”的解讀。在中國茶道中,“韻”不僅僅是指茶的味道,更是一種超越感官的體驗,是茶所蘊含的文化底蘊、精神氣質。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這種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書中關於“一期一會”的闡釋,更是讓我體會到生命中每一次相遇的珍貴。品茶,也如同品味人生,每一次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值得我們用心去珍惜。這本書讓我明白,茶道不僅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覺和感官體驗。我從未想過,僅僅是關於茶葉的書,也能如此富有詩意和哲學深度。《無風荷動》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讓我看到瞭中國茶道背後蘊含的無窮魅力。 作者在書中對“意”的闡述,讓我茅塞頓開。茶道中的“意”,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神韻,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氣質。這種“意”,可以通過茶湯的顔色、茶香的濃淡、茶味的醇厚來體現,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心與茶的共鳴。我喜歡書中對“茶道美學”的探討,它讓我看到瞭茶的形、色、香、味,是如何與中國傳統的美學理念相契閤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還在於它對“動”的細膩捕捉。雖然書名強調“靜”,但“荷動”二字卻暗示著一種內在的生命力。“無風荷動”並非靜止不動,而是在極度寜靜中蘊含著最自然的生長與變化。作者通過對茶湯的觀察、對茶香的體悟,展現瞭茶在衝泡過程中微妙的“動”態。茶葉舒展,茶湯變化,香氣升騰,這些都是茶在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動”。這種“動”並非喧囂,而是如同荷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是一種不動聲色的優雅與活力。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茶禪一味”的闡釋。作者並沒有將禪宗的概念強加於茶道,而是通過茶道中蘊含的禪意,來引導讀者去體會“觀照自心”的境界。在泡茶的過程中,需要的是全神貫注,放下雜念,纔能真正感受到茶的韻味。這與佛教中的“禪定”有著異麯同工之妙。當我閱讀到關於茶與“當下”的論述時,我深刻地體會到,品茶不僅僅是為瞭享受美味,更是為瞭把握此刻,體會生命的有限與無限。這種將哲學思考融入生活細節的筆觸,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方式。

評分

《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是一本讓我心生敬畏的書。作者以極其謙卑的態度,去探索和呈現中國茶道的博大精深。他並非高高在上地傳授知識,而是以一種陪伴者的姿態,與讀者一同漫步在茶道的幽徑之中。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心”的強調。茶道的核心,不在於外在的形式,而在於內心的寜靜與專注。作者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闡釋瞭如何在泡茶的過程中,達到“心無旁騖”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僅體現在品茶上,更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麵麵。當我讀到關於“茶與修身養性”的論述時,我感到一種心靈的震撼。茶道,原來是可以成為一種通往更高精神境界的途徑。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慢生活”的意義,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過於急躁,錯過瞭太多生命中的美好。

評分

京東活動期間購買京東活動期間購買

評分

不錯,可以考慮看看,多讀書,沒壞處

評分

工作需要買的書,希望不會讓我失望。

評分

很好很不錯非常滿意,非常好,非常不錯

評分

不錯的

評分

不錯的

評分

,,,,,,,,,,,,

評分

京東活動期間購買京東活動期間購買

評分

東西收到,貌似還是可以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