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農業文化遺産是勞動人民長期生産活動的創造和生存智慧的結晶,是傳統農業的精華和關乎人類未來的遺産,蘊含著豐富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價值,對於傳承農耕文化、保護農村生態、發展生態農業、拓展農業功能、建設美麗鄉村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叢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力求科學性與通俗性相統一,係統闡述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起源與演變、生態與文化特徵,分析其曆史與現實價值和保護與利用現狀,提齣可持續保護與管理對策,以進一步提升遺産地人民的文化自覺性與自豪感,提高全社會保護農業文化遺産的意識。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一 食用菌、香菇與慶元香菇
(一)食用菌
(二)香菇
(三)慶元香菇
二 香菇之源——慶元香菇文化係統
(一)係統概況
(二)起源與演變
(三)獨特性與創造性
三 菇林共育——生態和諧的典範
(一)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
四 中國香菇城——源遠流長的香菇文化
(一)傳統知識與技術
(二)形式多樣的香菇文化
(三)詩詞歌賦
(四)行會組織      
前言/序言
     慶元縣始置於南宋寜宗慶元三年(1197年),至今曆800餘年。慶元縣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發祥地,擁有“世界香菇之源”“中國香菇城”等美譽。慶元香菇種植始於800多年前,據傳由香菇始祖吳三公(1130-1208)在慶元龍岩村發明剁花法生産香菇而成。自此,慶元菇民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森林資源,從事香菇生産延續至今,形成瞭包括森林可持續經營、林下産業發展、香菇栽培和加工利用技術、香菇文化和地方民俗在內的農業文化遺産係統。
  浙江慶元香菇文化係統經曆瞭三個發展階段,代錶瞭香菇生産技術的不斷革新:800多年前吳三公發明剁花法,1967年慶元菇民利用香菇菌種段木栽培香菇成功,1979年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成立,並開展代料香菇栽培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吳三公發明剁花法的偉大成就,在於它使深山老林中的“朽木”得到充分閤理的利用,開創瞭森林菌類産品利用之先河。此法在利用森林的同時,又可保持森林生態的良性循環,是森林可持續利用的典範。同時,慶元縣菇民在數百年的生産實踐中,形成瞭從選場、栽培、采摘到加工的一整套完整的生産經營知識體係與適應性技術;孕育並造就瞭包括菇山語言“山寮白”、地方劇“二都戲”、香菇功夫等在內的絢麗多姿的香菇文化。這些傳統知識與文化,是一代又一代菇鄉百姓流傳至今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2014年6月12日,農業部公布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單,慶元香菇文化係統榜上有名,成為第一個人選中國重要文化遺産的食用菌行業文化遺産。
  本書是中國農業齣版社生活文教分社策劃齣版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係列讀本”之一,旨在為廣大讀者打開一扇瞭解浙江慶元香菇文化係統這一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窗口,提高全社會對農業文化遺産及其價值的認識和保護意識。全書包括八個部分:“引言”介紹瞭慶元香菇文化係統的概況;“食用菌、香菇與慶元香菇文化係統”介紹瞭食用菌的曆史和分類、我國香菇産業發展現狀及慶元香菇文化係統的起源與演變;“香菇之源——慶元香菇文化係統”介紹瞭香菇的營養、藥用價值以及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麵的重要作用;“菇林共育——生態和諧的典範”介紹瞭慶元香菇的生長環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中國香菇城——源遠流長的香菇文化”介紹瞭香菇栽培傳統知識與技術、形式多樣的香菇文化、香菇相關詩詞歌賦及行會組織等;“剁花法——最古老的香菇栽培技術”介紹瞭香菇剁花法栽培的關鍵技術要點;“遺産保護——慶元香菇未來發展之路”介紹瞭保護與發展中麵臨的問題、機遇與對策等;“附錄”簡要介紹瞭遺産地旅遊資訊、遺産保護大事記以及全球/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錄。
  本書是在浙江慶元香菇文化係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申報文本、保護與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調研編寫完成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全書由閔慶文、王斌、柳林飛設計框架,閔慶文、王斌、安岩、葉曉星、張龍統稿。書中照片除標明拍攝者外,均由慶元香菇管理局提供。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瞭李文華院士的具體指導及慶元縣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水平有限,難免存在不當甚至謬誤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11月29日    
				
 
				
				
					《浙江慶元香菇文化係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係列讀本》  書籍簡介  這部《浙江慶元香菇文化係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係列讀本》,並非僅僅是一冊關於香菇的圖譜或簡單的食材指南,它深入挖掘並係統性地呈現瞭浙江慶元這片土地上,與香菇共生共榮的韆年農業文化精髓。本書旨在勾勒齣慶元香菇不僅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更是一種承載著曆史、智慧、技藝與獨特生活方式的文化符號。  第一部分:慶元香菇的起源與曆史演變  慶元,素有“中國香菇之鄉”的美譽,其香菇種植曆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遙遠的古代。本書將詳細考證慶元香菇的起源,梳理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脈絡。從最初的野生采摘,到宋元時期開始的栽培嘗試,再到明清時期工藝的逐漸成熟,以及近代以來規模化的生産和産業化發展,每一個階段都凝聚瞭先人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書中會引用史料、地方誌、民俗傳說等多種文獻,力求還原慶元香菇種植曆史的真實圖景。  我們將探討早期慶元人民是如何在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偶然或有意地發現瞭香菇的食用價值和栽培潛力。書籍會重點介紹一些關鍵的曆史轉摺點,例如,栽培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如何從簡陋的木段栽培發展到更精細化的段木栽培,以及後來對香菇生長環境的進一步認識和優化。這些曆史的變遷,不僅是農業技術的進步,更是慶元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寫照。  第二部分:慶元香菇的獨特生長環境與生態智慧  慶元之所以能孕育齣聞名遐邇的香菇,與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密不可分。本書將詳盡介紹慶元獨特的地理環境,包括其亞熱帶季風氣候、豐富的降雨量、適宜的溫濕度以及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些環境因素如何共同作用,為香菇的生長提供瞭理想的條件。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聚焦於慶元人民世代傳承下來的、與香菇生長相輔相成的生態智慧。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種植技巧,而是包含瞭一整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生産理念。我們會介紹慶元地區傳統的段木栽培方式,包括選材、砍伐、浸泡、接種、堆積、管理等一係列環節。這些傳統的技藝,看似樸素,實則蘊含著對木材特性、菌絲生長規律、以及季節變化的深刻理解。  例如,書中會詳細闡述慶元人民如何選擇不同種類的闊葉樹木作為培養基,為何采用段木而非其他介質,以及不同木材對香菇品質的影響。對於段木的堆積方式、通風管理、濕度控製等細節,也將進行深入的解析,揭示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此外,本書還將探討慶元地區如何通過林下種植、套種等方式,實現林業與香菇種植的良性互動,維護當地的生態平衡。這種“種樹為菇,菇藉樹生”的模式,是慶元農業文化遺産中最具代錶性的生態智慧之一。  第三部分:慶元香菇的栽培技藝與傳承  慶元的香菇栽培技藝,是經過數百年實踐檢驗的寶貴財富,體現瞭人與自然的巧妙結閤。本書將對這些技藝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介紹。我們不僅會描述具體的操作步驟,更會深入探究其背後的原理和經驗。  書中會詳細介紹從選種、製種、接種、管理到采收、加工的整個流程。在選種環節,將介紹慶元地區特有的香菇品種及其特點;在製種環節,則會講述傳統製種方法以及現代科技的應用;在接種環節,會展示傳統的“斧劈接種法”以及其他改進的接種技術,並分析其優劣。  對於段木栽培的管理,本書將重點介紹如何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天氣變化,對段木進行翻曬、淋水、遮陽等操作,以確保香菇的健康生長和高産。書中還會提及一些地方性的俗語和經驗,例如“三伏天要曬,齣菇季要躲雨”,這些生動的錶述背後,是長期觀察和實踐得齣的寶貴經驗。  本書還將關注慶元香菇栽培技藝的傳承。我們將采訪當地的老菇農,記錄他們的口述曆史,瞭解他們是如何將祖輩的技藝傳承下來,以及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和創新。此外,我們還會探討現代農業技術如何與傳統技藝相結閤,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同時,推動香菇産業的現代化發展。  第四部分:慶元香菇的文化意蘊與社會價值  慶元香菇的意義,早已超越瞭單純的食物範疇,它已經深深地融入瞭慶元人民的生活、習俗和精神世界。本書將深入挖掘慶元香菇的文化意蘊及其在當地社會中的價值。  我們將探討香菇在慶元當地的民俗文化中的地位。例如,在節慶、婚嫁、祭祀等重要場閤,香菇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有哪些與香菇相關的諺語、歌謠、故事?這些都將是本書的重要內容。書中還會介紹慶元地區特有的香菇宴,以及香菇在當地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揭示其如何成為慶元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健康選擇。  此外,本書將分析慶元香菇産業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它如何帶動瞭農村經濟的增長,為當地居民提供瞭重要的收入來源,如何促進瞭相關産業(如包裝、物流、旅遊)的發展,以及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慶元香菇作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其價值不僅在於經濟效益,更在於它所代錶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以及世代相傳的勤勞智慧。本書旨在通過對慶元香菇文化係統的全麵解讀,讓更多人瞭解和認識這個寶貴的農業文化遺産,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生態價值。  第五部分:慶元香菇的未來發展與保護  麵對全球化的挑戰和現代化進程,慶元香菇文化係統的保護與發展麵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書將在最後一部分,對慶元香菇的未來發展進行展望,並提齣相應的保護策略。  我們將分析當前慶元香菇産業麵臨的主要問題,例如市場競爭、品牌建設、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等。在此基礎上,本書將提齣一些切實可行的發展建議,包括如何進一步提升香菇品質,拓展國內外市場,發展特色香菇旅遊,以及推動香菇精深加工等。  同時,本書也將強調保護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政策法規、教育宣傳、技藝傳承等多種途徑,有效地保護慶元香菇這個珍貴的農業文化遺産。這包括如何鼓勵年輕人學習和傳承傳統技藝,如何建立健全的保護機製,以及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書希望通過對慶元香菇文化係統的全麵梳理和深入解讀,不僅為學界提供寶貴的學術參考,也為廣大讀者呈現一個生動、立體、富有魅力的慶元香菇世界。它不僅是一部關於香菇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慶元人民與自然和諧共生、智慧傳承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