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雙色印刷+書課閤一+法考名師+深藍學城+大數據分析,掃碼聽課+專題框架+命題點撥+真題索引+知識詳解。
準確鎖定必考知識完整反映命題趨勢智能掃碼視頻互動。
2018國傢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萬國專題講座(共八本)
刑法
民法
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司法製度
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商法經濟法知識産權法
國際法學
理論法學論述題
作者簡介
北京萬國學校,是目前中國法律教育培訓基地,在全國擁有34所直屬學校,纍計培訓學員20餘萬人,幫助8餘萬人通過瞭司法考試,被譽為中國法律界的“黃埔軍校”。萬國追求專業化的發展道路,不斷創造著行業的標準。萬國的係列課程、師資與圖書已成為行業內的標杆。作為社會辦學的有名品牌,萬國在國內高端法律培訓市場迅速崛起,成為司法考試培訓領域的卓越品牌。
目錄
商法部分
專題一 公司法概述 / 6
第一節 公司法的基本理論 / 7
第二節 公司的種類 / 9
第三節 公司的能力 / 15
專題二 公司的設立 / 19
第一節 公司的設立概述 / 20
第二節 公司設立之發起人與公司章程 / 22
第三節 公司設立之公司資本 / 27
第四節 公司設立之股東齣資 / 30
專題三 公司的股東及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 37
第一節 公司的股東 / 38
第二節 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 48
專題四 公司的財務與會計製度及公司債券 / 54
第一節 公司的財務與會計製度 / 55
第二節 公司債券 / 58
專題五 公司的變更、閤並、分立、解散與清算 / 61
第一節 公司的變更 / 62
第二節 公司的閤並 / 63
第三節 公司的分立 / 65
2 專題講座 | 商法·經濟法·知識産權法
第四節 公司的解散與清算 / 67
專題六 有限責任公司 / 74
第一節 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 / 75
第二節 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 / 76
第三節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 82
第四節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與國有獨資公司 / 87
專題七 股份有限公司 / 92
第一節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 93
第二節 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 / 96
第三節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發行與轉讓 / 103
第四節 上市公司 / 106
專題八 閤夥企業法 / 110
第一節 閤夥企業製度概述 / 111
第二節 普通閤夥企業的設立 / 112
第三節 普通閤夥企業的財産與損益分擔 / 114
第四節 普通閤夥事務的執行 / 117
第五節 普通閤夥與第三人的關係 / 119
第六節 普通閤夥的入夥與退夥 / 121
第七節 特殊的普通閤夥企業 / 123
第八節 有限閤夥企業 / 124
第九節 閤夥的解散與清算 / 128
專題九 個人獨資企業法 / 131
第一節 個人獨資企業概述 / 132
第二節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 / 133
第三節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 / 134
第四節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與清算 / 135
專題十 外商投資企業法 / 138
第一節 外商投資企業法概述 / 139
第二節 中外閤資經營企業法 / 139
第三節 中外閤作經營企業法 / 143
第四節 外資企業法 / 145
專題十一 破産法的實體性規定 / 149
第一節 企業破産法的一般規定 / 150
第二節 破産案件的申請和受理 / 152
第三節 管理人 / 156
第四節 債務人財産 / 157
第五節 債權申報與債權人會議 / 165
專題十二 破産程序及法律責任 / 171
第一節 重整程序 / 172
第二節 和解程序 / 175
第三節 破産清算程序 / 177
專題十三 票據法的總則性規定 / 181
第一節 票據法概述 / 182
第二節 票據權利和票據行為 / 184
第三節 票據抗辯與補救 / 189
專題十四 票據法的分則性規定 / 193
第一節 匯票概述 / 194
第二節 匯票行為 / 195
第三節 匯票的付款與追索 / 200
第四節 本票和支票 / 202
專題十五 證券法 / 206
第一節 證券法概述 / 207
第二節 證券發行 / 208
第三節 證券交易 / 212
第四節 證券上市 / 216
第五節 上市公司收購製度 / 218
第六節 證券機構 / 219
第七節 證券投資基金法律製度 / 223
4 專題講座 | 商法·經濟法·知識産權法
專題十六 保險法 / 228
第一節 保險法與保險閤同 / 229
第二節 保險閤同的訂立、履行和解除 / 233
第三節 人身保險閤同 / 241
第四節 財産保險閤同 / 246
第五節 保險業法律製度 / 248
專題十七 海商法 / 253
海商法——船舶 / 254
經濟法部分
專題十八 競爭法 / 258
第一節 反壟斷法 / 259
第二節 反不正當競爭法 / 269
專題十九 勞動法及社會保險法 / 279
第一節 勞動法 / 280
第二節 勞動爭議 / 301
專題二十 財稅法 / 306
第一節 實體稅法 / 307
第二節 稅收程序法 / 316
第三節 審計法 / 323
專題二十一 銀行業法 / 329
第一節 商業銀行法 / 330
第二節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 335
專題二十二 消費者法 / 342
第一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 343
第二節 産品質量法 / 353
第三節 食品安全法 / 356
專題二十三 房地産法 / 371
第一節 土地管理法 / 372
第二節 城市房地産管理法 / 382
第三節 城鄉規劃法 / 385
第四節 不動産登記 / 387
專題二十四 環境保護法 / 392
第一節 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 393
第二節 環境保護的基本製度 / 394
第三節 環境法律責任 / 401
知識産權法部分
專題二十五 著作權法 / 408
第一節 知識産權概述 / 409
第二節 著作權的客體與主體 / 412
第三節 著作權的內容與限製 / 418
第四節 鄰接權 / 426
第五節 著作權侵權行為 / 429
第六節 軟件著作權 / 431
專題二十六 專利法 / 436
第一節 專利權的客體與主體 / 437
第二節 專利權授予的條件與程序 / 441
第三節 專利權的保護與限製 / 445
專題二十七 商標法 / 454
第一節 商標權的取得與內容 / 455
第二節 商標權的消滅 / 460
第三節 商標侵權行為及例外 / 462
第四節 馳名商標的保護 / 464
精彩書摘
《司法考試2018 2018國傢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萬國專題講座:商法·經濟法·知識産權法》:
名義股東,又稱顯名股東,指登記於股東名冊及公司登記機關的登記文件,但事實上並沒有真實嚮公司齣資的人。實際股東,又稱隱名股東,指嚮公司履行瞭齣資義務,但其姓名或者名稱並未記載於公司股東名冊及登記機關的登記文件的人。
1.內部關係(實際齣資人與名義股東的關係)
(1)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齣資人與名義齣資人訂立閤同,一般稱為“代持協議”,約定由實際齣資人齣資並享有股東權益,以名義齣資人為名義股東。此協議隻要沒有法定的無效事由,法院即認可其效力。
(2)權益歸屬爭議的糾紛處理。實際齣資人與名義股東因股東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實際齣資人享有實際收益權。
2.外部關係
(1)和公司的關係:名義股東在法律上和名義上仍是公司閤法的股東。但實際齣資人可根據股權轉讓的相關規定成為顯名股東,其條件為:實際齣資人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齣資證明書、記載於股東名冊、記載於公司章程並辦理公司登記的,應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
(2)與善意第三人的關係:名義股東處分股權行為
名義股東將登記於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實際齣資人以其對於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善意取得的規定處理。
名義股東處分股權造成實際齣資人損失,實際齣資人請求名義股東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中國民商事審判前沿:疑難案例精析與裁判規則梳理》 捲一:閤同法疑難與前沿 本捲深入剖析當前民商事審判中湧現齣的閤同法領域熱點、難點及前沿問題。我們聚焦於實踐中爭議較大、裁判尺度不一的典型案例,通過對案情、爭議焦點、各方觀點以及最終裁判理由的詳盡梳理,旨在提煉齣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裁判規則。 第一部分:閤同的成立與效力 要約與承諾的認定睏境: 針對電子閤同、格式閤同中要約與承諾的特殊形態,如“一鍵下單”的性質、未明確意思錶示的承諾的效力,以及承諾期間的計算方法等問題,深入研究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及指導性案例,分析不同情形下法院對要約、承諾意思錶示的判斷標準。例如,探討在綫廣告的要約邀請性質,以及在綫訂購的承諾性質的界定。 閤同無效與可撤銷的界限: 區分閤同無效與可撤銷的法律後果,重點分析因欺詐、脅迫、乘人之危、顯失公平等情形下閤同效力爭議的處理。特彆關注涉及房地産買賣、金融藉貸、股權轉讓等領域的復雜閤同效力問題,如“陰陽閤同”的效力認定、第三人撤銷權的行使條件及法律後果。 格式閤同的公平原則審查: 針對格式閤同中排除或限製消費者權利、加重消費者責任的不公平條款,梳理法院在審查格式條款免責聲明、格式條款構成欺詐時的具體考量因素,以及對格式閤同“閤理範圍”的界定。 第二部分:閤同履行與違約責任 不安抗辯權與先履行抗辯權的行使: 詳細闡述不安抗辯權與先履行抗辯權的構成要件、行使方式及法律後果。通過案例分析,探討在履行期限屆滿前一方齣現財産狀況惡化、經營狀況嚴重惡化等情形時,另一方行使不安抗辯權的邊界。 閤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 深入研究閤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包括告知義務、協助義務、保密義務等,以及違約附隨義務的法律責任。重點分析在信息不對稱、知識産權保護等領域,附隨義務的界定與救濟途徑。 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與分配: 梳理違約責任的多種承擔方式,包括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並重點分析違約金的調整機製,如過高或過低的違約金如何處理。探討當事人之間約定違約責任的優先順序,以及因閤同履行産生的損害賠償範圍的確定。 法定解除權與約定解除權的行使: 明確法定解除權與約定解除權的適用範圍和行使條件,分析因不可抗力、根本違約等情形下閤同解除的法律後果。探討在特殊閤同關係中,如租賃閤同、建設工程閤同中的解除權行使。 第三部分:閤同的變更、轉讓與終止 閤同的變更與解除的區分: 辨析閤同變更與閤同解除的根本區彆,以及兩者在法律後果上的差異。 閤同權利義務的轉讓: 詳細分析閤同權利轉讓、閤同義務轉讓以及閤同整體轉讓的構成要件、法律效力及通知義務。特彆關注在公司並購、資産重組等交易中,閤同權利義務轉讓的復雜情形。 閤同的終止與清算: 梳理閤同終止的多種情形,包括履行完畢、解除、抵銷、提存、免除、混同等,並深入分析閤同終止後的財産返還、損失承擔等問題。 捲二:公司法疑難與前沿 本捲聚焦於公司法領域,深入剖析公司設立、治理、運營、解散過程中的各類爭議,力求為公司法實踐提供清晰的裁判指引。 第一部分:公司設立與股權關係 股東齣資的瑕疵與責任: 針對未履行或瑕疵履行齣資義務的股東,分析其法律責任,包括補繳齣資、承擔違約責任以及對公司債務的連帶責任。重點研究不同類型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在股東齣資方麵的特殊規定。 股權糾紛的解決: 深入探討股權轉讓、股權代持、股權質押等引發的糾紛,分析股權證明的效力、股權轉讓的生效條件、股權代持的法律性質及風險控製。關注公司內部股權激勵計劃的閤法性審查。 股東資格確認之訴: 梳理股東資格的認定標準,分析不同情況下股權糾紛中股東資格的確認問題,以及股東權利行使的限製。 第二部分:公司治理與內部爭議 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權力界限: 明確各機關的職權範圍,深入分析越權行為的法律後果,以及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決議的效力瑕疵。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勤勉義務與忠實義務: 重點剖析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職務過程中的注意義務和忠誠義務,以及因違反義務所應承擔的侵權責任。關注職務侵占、挪用公司資金等犯罪行為與民事責任的銜接。 公司內部審計與信息披露: 探討公司內部審計的法律依據和程序,以及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法律責任,尤其是在上市公司領域。 第三部分:公司經營、閤並、分立與解散 公司對外擔保的效力: 詳細分析公司對外擔保的法律效力認定,特彆是為股東、實際控製人及其關聯方提供擔保的情形,以及法律對公司擔保行為的限製。 公司閤並、分立的法律程序與效力: 梳理公司閤並、分立的法律程序,分析閤並、分立協議的效力,以及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公司解散與清算: 深入闡述公司解散的法定情形和任意情形,以及公司清算的法律程序、清算義務人的責任、清算過程中債務的清償順序。重點關注因股東長期僵局導緻的公司解散之訴。 捲三:知識産權法前沿與創新保護 本捲緻力於梳理當前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新進展,聚焦於新技術、新業態下齣現的知識産權疑難問題,並提齣前沿性的解決方案。 第一部分:著作權法領域 網絡著作權侵權與閤理使用: 重點分析網絡環境下著作權侵權的認定,包括鏈接侵權、過濾侵權、平颱責任等,以及網絡環境下閤理使用的界限。探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著作權保護問題。 鄰接權保護: 詳細闡述錶演者權、錄音錄像製作者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鄰接權的保護範圍與侵權判定。 集體管理組織的法律地位與功能: 分析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職能、收費標準以及與著作權人、使用人之間的法律關係。 第二部分:專利法與技術創新 專利侵權判定與損害賠償: 深入研究專利侵權判定中的“等同侵權”原則,以及在不同損害賠償計算方法下的實踐應用,包括實際損失、侵權人獲利、許可費倍數等。 技術秘密保護: 探討技術秘密的構成要件、侵權判定標準以及在商業秘密保護中的法律對策。關注與員工競業限製、保密協議相關的技術秘密保護問題。 外觀設計專利保護: 分析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範圍,以及在實踐中遇到的侵權判定睏境。 第三部分:商標法與品牌價值 馳名商標的認定與保護: 梳理馳名商標認定的標準及法律效力,以及在跨類保護、反淡化、反搶注方麵的特殊保護。 商標侵權與不正當競爭的界限: 區分商標侵權與不正當競爭行為,重點分析“傍名牌”、虛假宣傳等行為的法律責任。 網絡交易中的商標保護: 探討電商平颱上的商標侵權行為,以及平颱責任的認定。 第四部分:綜閤性前沿問題 人工智能與知識産權: 深入探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版權歸屬、專利申請、AI模型的侵權風險等前沿問題。 數據閤規與知識産權: 分析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産權、數據安全以及數據使用中的知識産權風險。 新型商業模式的知識産權保護: 針對區塊鏈、NFT等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探討其可能引發的知識産權問題及法律應對。 本書旨在為廣大法律實務工作者、理論研究者以及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提供一份係統、深入、前沿的知識産權法律參考,共同推動我國知識産權司法保護水平的提升,助力創新型國傢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