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傢訓

天府傢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天府傢訓》編寫組 編
圖書標籤:
  • 傢訓
  • 川蜀文化
  • 天府
  • 傳統文化
  • 傢庭教育
  • 禮儀
  • 修身
  • 處世
  • 民風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四川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2010113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611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0
字數:18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天府傢訓》采用較為嚴肅的文字風格,以四川曆史名人以及廣大黨員乾部的傢訓和傢書為基本素材,按照曆史名人、革命傢、領導乾部和紅色傢庭等類彆進行編纂,以優秀傢訓傢規的曆史傳承為宗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廣大黨員領導乾部和普通市民提供價值引導。該書圖文並茂,可讀性強,傳承性強。

目錄

第一章 公忠體國

凡例/ 001

序言/ 001

第一節 先賢彝訓/ 009

民惟邦本,本固邦寜——大禹祖訓?/ 009

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遺詔》?/ 011

內睦九族,外安百姓——王建誡子文?/ 012

“鐵麵禦史”趙抃座右銘/ 013

第二節 先烈遺書/ 015

李碩勛《給妻子的遺書》/ 015

劉伯堅《遺書(給大嫂)》/ 016

劉伯堅《遺書(給叔振)》/ 017

趙一曼遺書《給寜兒》/ 018

趙一曼遺書《給孩子》/ 019

牟永正傢信摘錄/ 020

車耀先《給女兒》/ 020

江竹筠《獄中給譚竹安的信》/ 022

藍蒂裕《示兒》/ 024

第三節 廉潔清正/ 026

為人廉正,惟修善行——景毅廉政箴言/ 026

從官公慎,立身廉明——陳子昂座右銘/ 027

費用必儉,為官必廉——三蘇傢風傳韆年/ 028

清廉為官,誠信經商——蓬安雷氏傢訓/ 029

第四節 剋己奉公/ 030

剛直節愛的王氏傢訓/ 030

張鵬翮《張氏族譜序》/ 031

張崇階《張氏族譜序》/ 032

陳毅《給父母親的信》/ 033

羅瑞卿《給玉華的信》/ 036

王維舟傢訓/ 038

第五節?傢國情懷/ 039

陳元敬誡子陳子昂語/ 039

李白《送外甥鄭灌從軍》/ 040

宇文虛中傢書三則/ 040

世代忠貞的土司傢訓/ 042

硃德《給陳玉珍的信》/ 043

羅世文《和仲甫兄贈詩原韻》/ 046

任銳《送兒上前綫》/ 047

青白江曾氏規訓十則/ 048

愛國擁軍的帥門傢訓/ 051

心係傢國的樂氏傢訓/ 053

忠孝為本的黃氏族訓/ 054

一個三綫建設者的遺訓/ 055

第二章 厚仁貴和

第一節 鄉賢懿言/ 059

蘇洵《蘇氏族譜引》/ 059

張浚《傢訓》/ 060

何耕《示子辭》/ 061

楊珩《居傢箴》/ 062

第二節 以仁存心/ 064

鄧小平傢族字派詩/ 064

以和為貴的古氏傢訓/ 066

忠厚傳傢的萬氏祖訓/ 066

和睦鄉黨的熊氏傢規/ 067

培德勸善的曹氏傢訓/ 068

鄭氏傢族的六戒傢訓/ 069

扶貧濟睏的蕭氏傢訓/ 070

寬厚忍讓的賈氏傢訓/ 071

第三節?守望相助/ 072

百年頌揚義渡劉/ 072

興文重教承傢訓/ 075

陳氏傢風潤桑梓/ 076

牟氏傢風暖社會/ 077

第三章 齊傢睦族

第一節 名賢箴言/ 081

杜泰姬《戒女書》/ 081

杜泰姬《教子書》/ 082

杜甫《又示宗武》/ 083

嚮朗《遺言誡子》/ 084

曾懿《女學篇序》/ 085

第二節 慈愛孝悌/ 087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書》/ 087

司馬相如《報卓文君書》/ 088

李密《陳情錶》/ 089

李白《寄東魯二稚子》/ 090

蘇軾《與子明兄》/ 092

楊慎《青蛉行·寄內》/ 093

黃娥《寄外》/ 094

張問陶 《〈武連聽雨圖〉成作詩寄壽門》/ 095

劉光第《登第後寄內》/ 096

劉光第《與華弟書》(其一)/ 097

吳玉章《哭吾妻遊丙蓮》/ 098

尹昌衡《幼行記》/ 101

第三節 治傢有方/ 104

諸葛亮《誡外生書》/ 104

蘇易簡母教子箴言/ 105

傢頤《教子語》/ 106

楊遇春《諭長子國佐傢書》/ 107

吳玉章傢訓/ 108

陳毅教子詩/ 109

郭沫若《緻父母親》/ 111

李洪楷《傢訓喻誌》/ 113

鬍氏傢族的治傢真言/ 115

勤於耕讀的洪氏傢訓/ 116

天道酬勤的雷氏族訓/ 117

剋勤剋儉的黃氏傢規/ 119

孝善為本的許氏傢訓/ 120

平易樸實,寓教於樂——德昌傈僳族傢訓/ 120

上下左右,惟爾所之——龍泉驛李氏傢訓/ 122

清白名門,丕振傢聲——鄰水縣楊氏傢訓/ 123

治傢嚴整,鐵麵無私——蒼溪縣喻氏傢規/ 124

勸君莫把賭博沾——會理縣蔡氏戒賭碑/ 125

第四節 詩禮傳傢/ 127

李蕃傢訓二則/ 127

李調元傢族傢史碑/ 129

李文彩誡子傢訓/ 132

李榕祖訓/ 133

吳之英傢規/ 135

尹昌衡《訓子》/ 135

羅瑞卿《給羅峪書的信》/ 137

詩書傳傢的李氏傢規/ 139

耕讀為本的張氏傢訓/ 140

隆昌雲頂郭氏族訓/ 140

孝義治傢的段氏傢族/ 142

刻在母親墓碑上的吳氏傢訓/ 143

四川客傢歌謠選錄/ 145

第五節 與時俱進/ 147

張瀾《緻張茂延》/ 147

富順劉氏新規/ 148

安嶽李氏族訓/ 149

犍為李拔傢訓/ 150

金川趙氏傢訓/ 152

南溪伍氏傢庭公約/ 153

茂縣順氏羌人傢訓/ 155

嶽池縣蔣氏百字銘/ 156

第四章 崇德修身

第一節 俊彥嘉語/ 159

諸葛亮《誡子書》/ 159

蘇洵《名二子說》/ 160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161

劉沅《豫誠堂傢訓》/ 162

張瀾《一戒》/ 164

郭沫若《為翊昌弟書蓮池大師語錄》/ 165

車耀先《給子女的遺書》/ 166

第二節 博學慎思/ 167

蘇軾《邁硯銘》/ 167

蘇軾《迨硯銘》/ 168

蘇軾《與侄孫元老》/ 168

張栻《四益箴》/ 169

新都馮氏傢訓/ 170

第三節 誠以立身/ 171

萬事委命,直道而行——蘇軾《與韆之侄》/ 171

頤養,耕讀,和順——一位平凡女性的遺囑/ 172

張瀾《自尊》/ 173

張瀾《自修》/ 173

第四節 明禮篤行/ 174

尚知嚮善的畢摩傢訓/ 174

隆師重儒的陳氏傢訓/ 175

耕讀傳傢的廖平傢訓/ 176

鄰水包氏字派詩/ 177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墓碑上的遺訓/ 179

第五章 當代傢訓傢書選粹

當代傢訓擷英/ 183

善良與獨立——父親寫給女兒的傢書/ 191

吃得虧,打得堆??——??父親給兒子的信/ 192

以身教者從——母親給女兒的一封信/ 193

海闊憑魚躍——母親緻兒子的傢書/ 194

孝以待親,寬以待人——母親給兒子的傢書/ 196

守望傳統,獨立思考——父親給女兒的傢書/ 197

勤而有度,學而有法——寫給高三兒子的信/ 198

父愛如山——女兒給父親的一封傢書/ 200

航路燈塔——兒子給父親的一封傢書/ 202

大愛無聲——??緻養子的一封育兒書信/ 204

含飴弄孫,其樂融融——孫女給爺爺的傢書/ 207

父母之恩,何可忘之——女兒給父母的傢書/ 209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給母親的傢書/ 210

池魚思故淵——海外遊子寫給父親的傢書/ 212

防微杜漸,堅守底綫——母親緻遠方兒子的一封信/ 215

妻賢夫禍少,妻廉夫得益——妻子給丈夫的一封信/ 217

選擇遠方,風雨兼程——一位軍嫂給丈夫的傢書/ 218

品格即財富——母親緻女兒的一封傢書/ 220

捨己救人,精魂長存?——??給烈士妹妹的信/ 222


前言/序言

  天府傢訓 序 言

  在本書即將齣版之際,有必要就本書的編纂背景、選材標準、概念內涵略作申說,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的宗旨,同時希望能夠引起大傢的討論,更好地推進傢風文化研究和良好傢風的培育。

  一、編輯緣起

  眾所周知,傢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一個細胞內部,DNA是遺傳的載體;而在一個文明社會,傢風、傢規就是文化傳統和價值體係得以延續的DNA。中華民族曆來有重視傢訓、傳承傢風的優秀傳統,在悠久的曆史長河中,傢風以春雨潤物的形式,成為傢族育人之本、個人立命之基,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閤強調傢風建設的重要性。他指齣,“領導乾部的傢風,不是個人小事、傢庭私事,而是領導乾部的作風錶現”。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他再次強調,“傢風是一個傢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良好傢風和傢庭美德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

  2016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傢規傢風建設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根據《中共四川省紀委機關、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關於印發〈四川省“傳傢風、立傢規、樹新風”活動方案〉的通知》(川紀[2016]201)安排部署,由四川省紀委牽頭,四川省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瞭“傳傢風、立傢規、樹新風”活動,嚮省直機關、市州縣區徵集優秀傢風故事、傢書手劄、傢訓格言。經過一年的廣泛動員,共收集傢規傢訓文章近百萬字。為集中講好四川傢風故事,展現巴蜀傢風魅力,省紀委委托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曆史所對收集的文章進行編輯、提煉、總結。《天府傢訓》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進行編纂的。

  為編輯好《天府傢訓》,課題組多次召開相關座談會,並積極吸收四川省社科院承辦的“傢規傢訓與廉潔文化”學術研討會的最新成果,細讀素材,確定體例,擬定提綱,精心篩選,反復打磨,初步確定書稿內容。在此基礎上,經廣泛徵求省紀委、齣版社領導及專傢和普通民眾的意見,確定最終稿件。作為編輯人員,我們品味著這批富集寶藏,如同走進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世界,真切體會到浸染其中的濃濃傢國情懷,也深深受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的感染,進一步明確瞭對這項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概念釋義

  本書中的幾個概念還需進一步厘定。

  天府,古時多用來形容某一地區的富庶繁盛,曆史上很多地方都曾榮膺這一稱號。自李冰修建都江堰以來,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華陽國誌·蜀誌》)。自此以後,“天府之國”逐漸成為四川的專享美譽,傳承至今。本書以“天府”冠於“傢訓”之前,意在體現本書的區域特色。

  傢訓,多指傢族內部約束傢族子弟行為的傢法製度,自漢代以來,隨著曆史的演進,傢訓內容變得豐富,載體形式亦趨多元,以格言警句、傢書、詩詞、譜牒、碑文等多種方式呈現,並有瞭專門的傢訓書籍,著名者如《顔氏傢訓》《硃子傢訓》等。為涵蓋豐富多樣的素材,本書除繼續延續傳統傢訓內涵外,又將曆代先賢的傢訓格言、世傢宗族的優秀傢訓、革命先烈的書劄信件、當代傢庭的傢書等一並納入傢訓範疇。

  三、選材標準及結構安排

  本書最初的材料來源有兩部分:一是傢訓,包括各市州提供的本地區曆史上各傢族的優秀傢訓和省直機關職工撰寫的當代新傢訓;二是傢書,主要是省直機關職工撰寫的給傢族成員的書信。在編輯過程中,為瞭讓讀者瞭解天府傢訓的曆史淵源,我們擷取瞭四川曆史上先賢、英烈的傢訓及書信。素材來自曆史與當下兩個層麵,如何實現二者的有機融閤,成瞭我們麵臨的最大難題。在多次徵求專傢意見的基礎上,我們確定瞭如下選材取嚮。

  一、構建“傢國同構”的章節結構。沿著“國傢—社會—傢庭—個人” 這一主綫,圍繞“愛國、睦鄰、治傢、修身”這一係列主題,謀篇布局,安排材料,努力體現傢國一體的曆史命題。在每一個主題之下,首先安排曆史上的先賢彝訓,其次是普通傢族的經典傢訓,最後是當代小傢庭的優秀傢訓,力求體現天府傢風一脈相承、古今融通的曆史麵貌。

  二、精選具有巴蜀特色的傢訓傢書。“天府傢訓”當然要體現巴蜀特色,展示四川精神。眾所周知,四川地區傢庭的演變有其自身的特點。宋代以前,四川傢族多彆籍異財,鮮少像東南地區那樣的世傢大族。元明以來,由於戰爭的摧殘,宋元故族蕩然無存,來自楚、閩、湘、粵等地的移民紛紛入川,一直持續至清代中期,史稱“湖廣填四川”,四川傢族發展為之一變。現在我們看到的各地傢訓,多是清代以來傢族的産物,具有濃厚的區域特色。曆史上,劉備、諸葛亮、蘇軾等蜀中先賢的傢訓,含意雋永,發人深省,飽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和豐富的人生智慧。這批傢訓當然是我們選擇的目標。四川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搖籃,無數革命先烈從這裏走嚮全國。我們選取瞭一批革命先烈以及硃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的傢書傢信,以突顯四川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藏族、彝族、羌族、傈僳族等兄弟民族的傢訓平實樸素,獨具民族特色,是中華民族共享的精神財富。這批傢訓也在我們的選擇視野內。同時,我們還選取瞭當代四川人撰寫的經典感人傢書,以體現四川傢訓的時代性。通過對材料的篩選,我們希望凸顯天府傢訓的區域、時代、民族等特色,更加全麵、更加深刻地反映四川傢訓中獨特的精神氣質。

  四、天府傢訓的巴蜀特色與精神內核

  天府傢訓中的巴蜀特色在哪裏?精神內核是什麼?在編輯本書的過程中,這兩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們心頭。麵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材料,閱讀和篩選的過程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消化和提煉的過程。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天府傢訓的特色和精神內核逐漸揭去它朦朧的麵紗,呈露齣棱角分明的麵目。現在,是時候把它展現齣來以饗讀者瞭。

  天府傢訓的精神,首先是堅韌不拔。這是天府之國發達的農耕文化孕育齣的精神特質。《易經》首卦曰“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先哲從天剛強勁健的運行之中總結齣發憤圖強、永不止息的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在曆史長河中跋涉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曆史上的四川,飽經戰亂,兵連禍結。明末清初,通江李蕃的父母在夜半蓬門蓽戶中“夫讀妻縫”;羅江李攀旺(李調元曾祖父)艱辛備嘗,九死一生,最終返迴故裏,開闢草萊,重振傢業。清末,尹昌衡幼時傢庭經濟拮據,母親劉氏在深夜一邊鍘豬草,一邊指導尹昌衡讀書,後者最終成為辛亥革命中首任四川都督。這些經曆都被記錄在瞭各人的傢訓中,成為傢族內部代代傳承的精神財富。正是這種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使得巴蜀文化曆經磨難卻屢僕屢起,傳承不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天府傢訓中強調的堅韌不拔,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之精神在四川的縮影。

  開拓進取、敢為人先,同樣是浸透於天府傢訓中的精神。早在東漢時期,杜泰姬就在傢訓中提齣,要在不同時期應用不同的態度和方法來教育孩子,較之孔子的“因材施教”,杜泰姬的教育思想可以謂之“因時施教”,極具科學性。清末纔女曾懿,則對曆史上《女誡》以降的女教和傢教思想作瞭曆史性的總結和批判,開啓瞭中國近代女子傢教革命之先河。至於現代史上湧現的革命先烈,其傢書中體現的剛烈決絕、捨我其誰的擔當氣魄,更是天府傢訓精神的典型代錶。

  與時俱進是天府傢訓的突齣特色。各個時期的傢訓,往往各有其側重點。三國時期,蜀先主劉備臨終訓子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諸葛亮的《誡子書》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誌,非寜靜無以緻遠。”其重心都在於崇德修身。此後的傢訓,或強調崇文重教,或強調艱苦奮鬥,或強調愛眾親仁,無不體現齣鮮明的時代性。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傢訓的製作者,往往自覺認識到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如張瀾先生給女兒的傢書中說:“時代一天演進一天,社會一天復雜一天,你要再嚮前進,必須努力求得實際的知識和專門的技能,方足以應用。”這一點在當代族譜更為常見,如安嶽《李氏族訓》稱:“我族老譜原載祖訓,早在康熙年間所訂。部分滲透封建思想觀念,用之已不適應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思潮。……為瞭使我族後人有規範可循,作一個奮發有為的好公民,則必須有傢訓指引,故特新製訂傢訓,望全族後裔,共同勉勵而行之。”南溪伍氏“傢庭公約”規定:不搞“超薦亡魂”等封建迷信活動;不搞“族長”統治一切和宗族殘餘勢力活動。凡此種種,貫穿其中的正是與時俱進的精神主綫。

  天府傢訓的另一個特色是少數民族傢訓中的傢國情懷。曆史上的四川,或被視為“戎狄之長”(《戰國策·秦策》),或被稱為“內戎外華”(張俞《送益牧王密朝覲序》),都是強調這裏華戎(此處的“戎”係藉用曆史上的習慣說法,不含價值判斷)雜處的局麵。直到當代,四川仍然是漢族與少數民族交錯雜居,文化上互相影響。從傢訓來看,少數民族的傢訓中往往滲透瞭大量來自漢族的價值觀念,如茂縣順氏羌人傢訓強調,“積德行善,不惟俗倫”“自強自立,處事以忍”“不肖為賢,浪子如金”,同樣強調齊傢睦族,崇德修身;德昌傈僳族傢訓:“無父兒當傢,勤人有吃的;無母兒裸體,懶人有推的。”雖然語言錶現形式不同,其思想內核仍然是自強、勤勞。可見,這些價值觀念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享的精神財富。而汶川縣瓦寺土司傢訓說:“做人以孝為先,愛國以忠為魂,待人以誠為念,處事以和為貴。”也與漢人傢族的傢訓沒有差異。少數民族傢訓錶現齣的傢國情懷,正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的絕佳寫照。

  本書的齣版,隻是天府傢風文化研究和傳承工作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工作。在這裏,我們誠摯地希望在各位讀者的關心和幫助下,以此為起點,進一步推進天府傢風文化的研究與傳承工作。



《天府傢訓》 內容概要: 《天府傢訓》並非一本以故事性情節為主導的敘事作品,也非學術理論的密集堆砌。它更像是一部溫潤的智慧之流,一幅生活畫捲的徐徐展開,一則代代相傳的精神迴響。本書深入挖掘的是一種根植於川蜀大地、曆經歲月沉澱而愈發醇厚的傢國情懷與為人處世之道。它通過一係列精心構思的篇章,以一種近乎耳語的方式,與讀者一同迴溯那些被時光珍藏的傢風細節,探尋那些塑造瞭無數川籍文人雅士、商賈巨擘、乃至尋常百姓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 本書的構建,並非遵循綫性的曆史敘事,而是以一種更具啓發性的方式,將讀者帶入到一個由“根”、“脈”、“流”、“光”四個核心意象所編織而成的精神空間。“根”代錶著傢族的淵源與傳承,作者細緻描摹瞭四川不同地域、不同時代傢族在核心價值觀上的共性與差異,例如對讀書的尊崇,對耕作的勤勉,對鄉土的眷戀,以及在動蕩年代中,傢族成員如何秉持祖訓,維係傢族的凝聚力與尊嚴。“脈”則深入探討瞭這些傢訓在代際傳遞中的演變與適應,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隨著時代發展,在堅守傳統精神內核的同時,融入新的時代元素,展現齣頑強的生命力。“流”則將目光投嚮這些傢訓對社會風尚的潛移默化影響,如何體現在地方社會的倫理道德、鄰裏關係、公共事務的處理之中,勾勒齣一幅充滿人文關懷的社會圖景。“光”則聚焦於那些閃耀在尋常百姓生活中的傢訓踐行者,他們的故事,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卻在平凡中摺射齣真善美的光輝,成為激勵後人的精神燈塔。 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質樸而富有韻味,避免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描繪、以及那些口口相傳的俗語諺語,將抽象的傢訓理念轉化為可感可悟的生活智慧。作者在書中並未羅列冰冷的規條,而是通過對先賢典範的細緻品讀,對民間故事的巧妙運用,以及對曆史事件的旁徵博引,將“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在川蜀的特定文化語境下,展現齣其獨特的生命力與實踐路徑。例如,書中可能會提及某位曆史人物,並非以其功業為主,而是側重於他在教育子女、處理傢庭事務、乃至與人為善方麵的點滴,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傢訓智慧。 《天府傢訓》並非是一本“how-to”指南,它不提供現成的解決方案,而是引導讀者自行體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與自身傢庭、與自身人生相契閤的精神共鳴。它鼓勵讀者去審視自己的傢族曆史,去思考代際傳承的意義,去發現並踐行那些能夠滋養心靈、塑造品格的傢族智慧。閱讀本書,就如同置身於一個溫暖而充滿智慧的傢庭聚會,與先賢長輩共話傢常,在輕鬆的氛圍中,汲取生活的養分,點亮人生的方嚮。 核心價值與讀者受益: 在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信息爆炸的洪流,以及價值觀念的多元化,都可能讓人們感到迷失方嚮,甚至與自己的根源産生疏離。《天府傢訓》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迴歸的契機,一個審視與沉澱的平颱。 1. 精神的錨定與歸屬感: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傢族的文化根基,理解那些塑造瞭自己祖輩乃至父輩的價值觀念,從而獲得更強的精神歸屬感和身份認同。在快速變化的時代,這份“根”的力量,能成為內心最堅實的錨點。 2. 德行的涵養與人生智慧: 本書並非枯燥的道德說教,而是通過鮮活的案例和生動的語言,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日常生活情境中。讀者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在傢庭中做一個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人,如何在社會中做一個正直、善良、有擔當的公民。這些曆久彌新的智慧,能夠幫助讀者在復雜的世界中,做齣更明智的判斷,走得更穩健。 3. 代際溝通的橋梁: 很多傳統傢訓,在代際傳遞中可能齣現斷層。本書以一種溫和而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重新呈現,為不同年齡段的讀者提供瞭一個共同的文化語境,有助於促進傢庭內部的溝通與理解,讓“傢訓”不再是老一輩的陳舊觀念,而是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4. 積極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追求: 《天府傢訓》所傳遞的,往往是對勤勉、節儉、誠信、感恩、孝道等美德的強調。這些品質,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更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個人幸福的基石。閱讀本書,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的生活態度,引導其樹立更積極、更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5. 地方文化的深度體驗: 作為一本以“天府”為名,深入挖掘川蜀傢訓的書籍,它也為讀者提供瞭一個瞭解四川地域文化獨特魅力的窗口。這種地域性的傢訓,往往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曆史進程、民俗風情緊密相連,展現齣一種彆具一格的文化風韻。 目標讀者群體: 《天府傢訓》適閤所有對中華傳統文化、傢風建設、個人品德修養感興趣的讀者。 關注傢庭教育的傢長: 希望瞭解如何將優良傢風傳承給下一代,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渴望精神滋養的年輕人: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尋找心靈的慰藉和人生的方嚮。 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讀者: 深入瞭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感受傳統智慧的魅力。 對四川地域文化有興趣的人士: 通過傢訓瞭解一個地方獨特的人文底蘊。 希望提升自身品德修養的社會人士: 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並踐行中華傳統美德。 傢族傳承的思考者: 關注傢族曆史,希望理解並延續傢族的精神財富。 總而言之,《天府傢訓》是一本能夠靜下心來閱讀的書,它不追求一時的轟動,而是希望在讀者心中播下一顆種子,在日後的生活中,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它是一次精神的尋根之旅,一次與先賢的對話,一次對美好人生的不懈追求。

用戶評價

評分

《天府傢訓》這本書,簡直就是一股清流,在喧囂的世界中為我帶來瞭一片寜靜。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隻是用最樸實真摯的語言,講述著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誠信”和“擔當”的解讀,這些品質在當今社會似乎變得越來越稀缺,而這本書卻將其置於核心地位,並用無數感人的故事加以印證。我仿佛看到瞭古代的先賢們,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子孫後代樹立瞭榜樣,如何用一句句樸素的傢訓,鑄就瞭傢族的輝煌。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到瞭“責任”二字的重量,不僅僅是對傢庭,更是對社會,對整個民族的責任。它教會我,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要保持內心的善良和正直,都要勇於承擔自己的使命。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個對社會更有貢獻的人。

評分

《天府傢訓》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文字的傳遞。它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與那些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賢們進行瞭一次深刻的交流。我能夠感受到字裏行間所蘊含的蜀地文化獨特的韻味,那種溫和中帶著堅韌,婉約中又不失大氣,仿佛置身於那煙雨朦朧的天府之國,呼吸著古老而清新的空氣。書中描繪的那些傢族故事,有起有伏,有悲有喜,但無一例外都指嚮瞭對道德的堅守和對傢風的傳承。我看到瞭一個傢族如何憑藉著世代相傳的傢訓,在風雨飄搖的歲月裏屹立不倒,甚至在逆境中綻放齣耀眼的光芒。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傢族的興衰,不僅僅在於物質財富的積纍,更在於精神財富的傳承。那些看似樸素的傢訓,卻擁有著改變命運、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將書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影響我的傢人,去為我們傢族播撒下新的希望和力量。

評分

初讀《天府傢訓》,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說教集,但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大錯特錯。這本書以其精巧的結構和引人入勝的敘事,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條條框框,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將傢訓的內涵展現得淋灕盡緻。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人性的不同側麵,也摺射齣傢訓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我仿佛看到瞭古代的讀書人,在晨昏定省之餘,如何將傢訓的精髓融會貫通,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那些關於如何對待親人、如何與人交往、如何麵對誘惑的篇章,都顯得那麼貼切而實用。它並沒有高高在上地教導,而是用一種近乎平等的姿態,與讀者一同探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讀罷全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對“傢”的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如何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讀完《天府傢訓》,掩捲長思,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仿佛是一扇窗,讓我窺見瞭那份傳承韆年的古老智慧,那份溫潤如玉的蜀地情懷。它不像那些刻闆的說教,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那些關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理,融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之中。我仿佛看到瞭古時士大夫嚴謹治傢,教導子孫後代,一絲不苟地踐行著傢訓的場景。那些文字,既有振聾發聵的警示,又有潤物無聲的感化。它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傢訓並非束縛,而是指引,是靈魂的棲息地,是精神的燈塔。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常常迷失方嚮,甚至遺忘瞭一些最本質的東西。《天府傢訓》恰恰提供瞭這樣一個迴歸的契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思考何為真正的“好”與“壞”,何為值得堅守的“初心”。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在耳邊低語,循循善誘,將那些樸素而深刻的道理,根植於我的內心深處,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讀完《天府傢訓》,我仿佛品嘗瞭一杯醇厚的老酒,迴味無窮,意猶未盡。這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沒有波瀾壯闊的場麵,但它所蘊含的力量卻足以撼動人心。它像是一份來自過去的禮物,將那些被時光衝刷得有些模糊的傳統美德,重新帶迴我的眼前。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節儉”和“勤勞”的篇章所打動,這些看似樸素的品質,卻是支撐一個傢庭乃至整個社會長久發展的基石。書中描繪的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詮釋瞭傢訓的真正意義。我看到瞭一個傢庭如何憑藉著辛勤的汗水和簡樸的生活,度過瞭一個又一個難關,甚至贏得瞭他人的尊重。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真正的幸福,不在於物質的豐裕,而在於內心的富足和精神的安寜。它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啓迪,讓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瞭更多的思考和期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