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

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瑞璞,魏佳儒 著
图书标签:
  • 清代
  • 袍服
  • 结构
  • 纹章
  • 规制
  • 服饰史
  • 文化研究
  • 历史
  • 传统服饰
  • 中国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20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710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荣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一本极具研究价值的优秀图书!

内容简介

《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一书以博物馆馆藏清代官袍标本为线索,通过对典型标本的信息采集、测绘和结构图复原等数据的系统分析,结合文献考证,发现清官袍纹章制度与其结构形态存在着内在联系。从清官制两团补服、四团衮服、八团吉服到九团十二章龙袍的纹章经营位置无不遵循“准绳”仪规,且始终囿于中华传统服饰“十字型平面结构系统”之中。“准绳”规制的发现,首次揭示了中华“四平八稳”的民庶吉俗和中庸、天人合一等正统哲学的物化形态,以确凿的物证研究,释读了《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记述,如何在几千年后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的博弈中呈现。这种“考物”与“考献”相结合且重考物的研究方法,为探索中华古代服饰史学谜题找到了一把钥匙,也为其科技史研究探寻一条真实可靠的路径。

作者简介

刘瑞璞
1958年1月生。现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设计艺术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传统服饰结构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
?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民族服饰结构图考》出版;
?2012年出版标志性专著《古典华服结构研究》。
主要教学成果:
?国家教学成果奖——1997年“纸样设计课程理论体系及其模块化教学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部委教学成果奖——2011年9月“构建TPO知识系统的男装课群优化研究”获部委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男装编,女装编);
?北京市精品教材:2005年《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男装编,女装编);2008年和2011年《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男装编,女装编),《女装款式和纸样系列设计与训练手册》《男装款式和纸样系列设计与训练手册》。

魏佳儒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学术成果:
?论文《清吉服纹章与十字型平面结构的准绳作用》收录于《2015“薪传艺技?时尚东方”国际华文设计研讨会暨第四届“跨界?综合”设计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
?《清末十二章龙袍十字型结构与纹章规制》收录于核心期刊《艺术探索》2015年第3期。
主要研究项目:
?2015年,完成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博物馆清官袍结构纹章信息采集与研究;
?2014~2015年,连续两年参与北京服装学院—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博士项目,赴西藏、贵州、四川、云南田野考察工作;
?2011~2012年,参与北京服装学院URTP本科生研究项目:时尚传媒的集团化。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一、缘起 002
二、考据学探讨 004
三、问题路径与发现 005
(一)从“十字型平面结构”的“格致”精神到破解纹章规制的路径 005
(二)从“十字型平面结构”的“准绳”到清官袍纹章的“礼制”作用 007
(三)十字标尺与纹章的“经营位置” 009
四、研究方法 012
(一)文献与标本相结合重标本的研究方法 012
(二)清官袍结构与纹章规制文献考证的局限和标本研究的意义 013
(三)标本信息采集和结构图复原 015
(四)实验数据结合文献研究的实证方法 022
参考文献 023

第二章 中华传统服饰结构与形制的流变 025
一、十字型平面结构的古老基因 027
(一)一种文明的命题 027
(二)中华传统服饰结构谱系 029
(三)汉族和少数民族服饰结构一统多元的中华气象 035
二、上衣下裳形制从先秦到清末的延续 041
(一)上衣下裳的连属形制 041
(二)上衣下裳的分属形制 044
三、从交领大襟到圆领对襟的结构演变 046
(一)交领大襟形制 047
(二)交领大襟和圆领大襟的共治时代 047
(三)圆领大襟和对襟的共治时代 050
参考文献 055

第三章 “服章”制度与清“章袍”形制 057
一、“服章”制度的流变 059
二、清官袍纹章制度 065
三、 清中早期官袍纹章的经营位置与十字型平面结构 069
(一)两团和四团龙褂的团纹局部 070
(二)明黄色妆花缎八团女龙袍 073
(三)杏黄色妆花缎九团龙袍 077
参考文献 083

第四章 清古典服饰规制 085
一、两团(补子)、四团、八团、九团纹章规制 087
(一)两团(补子)纹章 088
(二)四团纹章 092
(三)八团纹章 094
(四)九团纹章 096
二、清帝王官服规制 099
(一)礼服 099
(二)吉服 106
(三)常服、行服 109
(四)雨服、便服、戎服 113
三、皇子、王公百官官服规制 118
(一)礼服 118
(二)吉服 123
(三)常服、行服 125
(四)雨服、戎服、便服 127
四、清女子官服规制 130
(一)朝服 130
(二)吉服 134
(三)常服、便服 137
参考文献 143

第五章 官袍纹章与十字型平面结构的“准绳”作用 145
一、两团纹章与十字型平面结构的官袍标本 147
(一)石青芝麻纱夏补褂形制特征 147
(二)石青芝麻纱夏补褂的测绘与结构图复原 153
(三)石青芝麻纱夏补褂补子结构、坐标图测绘与复原 160
二、四团纹章与十字型平面结构的官袍标本 162
(一)石青色缎缉米珠绣四团云龙夹衮服形制特征 162
(二)石青色缎缉米珠绣四团云龙夹衮服纹章经营位置与十字坐标 163
三、八团纹章与十字型平面结构的官袍标本 165
(一)石青绸绣八团吉服褂形制特征 165
(二)石青绸绣八团吉服褂的测绘与结构图复原 170
(三)石青绸绣八团吉服褂八团纹章经营位置与十字坐标 1 8 0
四、九团纹章与十字型平面结构的官袍标本 183
(一)灰蓝织金缂丝云纹蟒袍形制特征 183
(二)灰蓝织金缂丝云纹蟒袍的测绘与结构图复原 188
(三)灰蓝织金缂丝云纹蟒袍九团蟒纹章经营位置与十字坐标 200
参考文献 207

第六章 黄绸盘金绣十二章九团龙袍与十字坐标 209
一、黄绸盘金绣十二章龙袍标本 211
(一)黄绸盘金绣十二章龙袍形制特征 211
(二)黄绸盘金绣十二章龙袍的测绘与结构图复原 218
二、 黄绸盘金绣龙袍十二章纹与十字坐标的准绳作用 227
(一)黄绸盘金绣龙袍十二章纹与十字型平面结构 227
(二)黄绸盘金绣龙袍的十二章纹次第与寓意 230
三、 黄绸盘金绣龙袍九团龙纹、十二章纹与十字型平面结构 238
(一)黄绸盘金绣龙袍九团龙纹与十字型平面结构 239
(二)“九龙”寓龙袍“九五之尊” 240
(三)黄绸盘金绣龙袍十二章、九团龙纹坐标系统与十字型米字结构 242
参考文献 247

第七章 “先绣后缝”与十字坐标纹章经营的机制 249
一、从袍料到官袍“先绣后缝”的文献考证 251
二、石青芝麻纱八团女吉服料实物考证 256
(一)石青芝麻纱八团女吉服料形制特征 257
(二)石青芝麻纱八团女吉服料纹章的测绘与结构图复原 2 5 9
(三)石青芝麻纱八团女吉服料到袍服的制衣流程 262
三、先绣后缝纹章的礼制与“十字型平面结构” 267
(一)先绣后缝完整制衣流程实验的礼法信息 267
(二)先绣后缝制衣模式与“十字型平面结构”的礼制寓意 268
参考文献 271

第八章 清官袍结构的“敬物尚俭”与纹章经营 273
一、 石青缎五彩绣八团吉服袍结构的节俭与纹章经营 275
(一)石青缎五彩绣八团吉服袍形制特征 276
(二)石青缎五彩绣八团吉服袍的测绘与结构图复原中的“补角摆” 281
(三)石青缎五彩绣八团吉服袍衬里结构拼接成器的敬物尚俭理念 286
(四)石青缎五彩绣八团吉服袍结构的“外尊内卑”与纹章的经营 290
二、石青缎五彩绣八团福海吉服褂结构的节俭与纹章经营 295
(一)石青缎五彩绣八团福海吉服褂形制特征 295
(二)石青缎五彩绣八团福海吉服褂的测绘与结构图复原中的“接袖补角” 300
(三)石青缎五彩绣八团福海吉服褂纹章与“十字型平面结构” 307
三、石青缎武官绵补褂结构节俭的“外尊内卑” 311
(一)石青缎武官绵补褂形制特征 311
(二)石青缎武官绵补褂的测绘与结构图复原中的“表整里拼” 316
(三)石青缎武官绵补褂纹章与“十字型平面结构” 324
参考文献 327

结论 329

参考文献 333

附 录 335
附录一 标本信息汇要 336
附录二 图录 344
附录三 表录 349
附录四 石青芝麻纱八团花福海刺绣女吉服料复制成品过程 350
附录五 石青芝麻纱八团花福海单色刺绣女吉服料复制成品过程 359
附录六 石青缎五彩绣八团吉服袍成品复制过程 367

跋 377
《清式官袍之韵:明清官服的结构、形制与纹章探微》 本书旨在深入探究明清时期官服的严谨结构、精妙形制及其所承载的丰富纹章规制,勾勒出一幅详尽的古代中国官方服饰图景。官服,作为一种集政治权力、社会等级、文化象征于一身的特殊服饰,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礼仪制度和视觉叙事。本书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出土文物、传世文献、绘画资料等一手史料,对明清两代官服的内在逻辑进行系统性梳理与解析。 第一部分:官服结构的精雕细琢 本书将首先从官服的物理结构入手,剖析其构成要素的精妙设计。我们将详细考察官袍的整体廓形,如圆领、直襟、马蹄袖(箭袖)等经典形制,分析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品级官员中的演变与差异。对于袍服的内衬、夹层、衬里等细节,我们将探究其选材、工艺以及对穿着舒适度和保暖性的影响。 衣身与袖的连接: 重点研究肩部、袖窿的剪裁方式,以及袖子与衣身的缝合技术。我们将讨论马蹄袖的实用性与其象征意义,分析其在骑射活动中的便利性以及在日常穿着中的仪式化演变。 襟与领的结构: 深入分析直襟的固定方式(如纽扣、袢带),以及圆领(盘领)的形成与演变。我们将考察不同时期圆领的深度、宽度以及领缘的处理方式,探讨其对颈部线条和整体仪态的塑造作用。 下摆与褶裥: 详述袍服下摆的裁剪方式,分析其长度、宽度以及是否采用褶裥设计。我们将探讨不同褶裥数量、形态对袍服垂坠感和飘逸感的影响,以及这些设计在满足实用功能(如方便活动)和审美需求(如展现威严)之间所起到的平衡作用。 内里与衬垫: 关注官袍的内衬材质选择,如丝绸、棉布等,分析其对保暖、透气性的影响。同时,我们将探讨部分官服中可能存在的衬垫结构,分析其如何帮助官员在穿着时保持挺拔的体态。 其他构件: 简要提及如腰带、靴子等与官袍配套的服饰,并说明它们在整体造型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形制的演变与品级标识 官服的形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变迁、朝代更迭而不断调整。本书将详细梳理明清两代官服在不同时期的形制演变,并重点解析形制如何作为品级差异的直观体现。 明代官服形制: 重点介绍明代官服的主要类型,如圆领袍、曳撒、直身等,并区分不同品级的官员所穿袍服在长度、宽度、袖型、领式等方面的差异。例如,我们将分析高级官员的长袍与低级官员的短袍之间的区别,以及腰带、革带等配饰在品级区分中的作用。 清代官服形制: 详细介绍清代官服的典型形制,如马褂、长袍、旗装等,并深入剖析满汉服饰文化融合在清代官服中的体现。我们将重点阐述清代官服在品级上的严谨划分,例如,不同品级的官员在袍服的长度、颜色、纹样、补子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不同场合的形制差异: 探讨官服在不同场合(如朝会、宴饮、祭祀、出行等)的形制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如何体现礼仪的庄重程度和场合的特殊性。 第三部分:纹章规制的深度解读 纹章,作为官服上最醒目、最具信息量的部分,承载着官职、品级、职能等至关重要的信息。本书将集中探讨明清官服纹章规制的详细内容,揭示其背后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政治意图。 补子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详细介绍明代“补子”制度的创立背景,分析其最初的形态、材质和悬挂方式。我们将重点梳理明代不同品级官员所使用的动物图案(如龙、蟒、狮、虎、熊、彪、鹗、鸂鶒、白鹇、凫、雉、 quail、 银鸡)及其象征意义,并考察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清代补子的细微差别: 深入研究清代补子制度,区分满汉官员在补子图案上的不同规定,以及不同品级官员所使用的具体图案。我们将详细解析清代补子图案的象征内涵,例如,一品文官的“旭日东升”与武官的“麒麟”,二品文官的“华虫”与武官的“狮子”等。 纹样的象征意义: 除了补子,还将考察官袍上其他部位的纹样,如领口、袖口、下摆等处的云纹、龙纹、海水纹、八宝纹、杂宝纹等,分析这些纹样的色彩、构图、工艺以及它们所传达的吉祥寓意和皇权象征。 色彩的等级划分: 探讨明清官服色彩的严格规定,分析不同颜色(如红色、青色、黄色、绿色、黑色等)在不同品级、不同场合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些色彩选择如何与五行学说、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观念相联系。 材质的象征意义: 审视官袍所使用的面料,如丝绸(锦、缎、缂丝、刺绣)、棉布等,分析不同材质的等级区分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第四部分:历史脉络与文化意蕴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是对明清官服研究的升华,我们将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 服饰与权力: 探讨官服作为政治权力和等级制度的视觉载体,如何通过其结构、形制和纹章来强化统治秩序,彰显君权神授的理念。 服饰与礼仪: 分析官服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所扮演的礼仪功能,考察其如何规范官员的行为举止,营造庄重肃穆的政治氛围。 服饰与审美: 审视明清官服在设计上的艺术价值,分析其在色彩搭配、纹样构图、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审美情趣。 服饰的文化传承与变迁: 简要回顾明清官服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对后世服饰文化的影响,思考如何在现代语境下理解和传承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清式官袍之韵:明清官服的结构、形制与纹章探微》不仅是一部关于服饰的学术专著,更是一扇窥探古代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和审美的窗口。通过对官袍细节的深入剖析,本书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立体、生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明清官服全景图。

用户评价

评分

《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绣娘,用她灵巧的双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美的历史画卷。作者对袍服结构的精细剖析,让我看到了服装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匠心。从整体的廓形到衣襟、袖口、领口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严谨的考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朝代、不同品级袍服在结构上的细微差异的论述印象深刻。这些差异不仅仅是款式的变化,更是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的体现。而书中对纹章规制的梳理,更是让我叹为观止。作者以史料为依据,系统地解读了清代袍服上各类纹章的含义、等级和应用。我了解到,那些图案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身份的象征,是权力的徽章。例如,关于龙纹在不同身份人物袍服上的使用,以及补子上不同禽兽图案所代表的品级,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清代袍服有了全面的认识,更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礼仪制度有了深刻的理解。

评分

《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古老的博物馆里,亲手触摸那些曾经承载着历史的衣物。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能够将那些看似繁复的规制,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袍服结构的研究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款式的袍服进行细致的解剖式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结构逻辑和设计理念。比如,关于直身、箭袖、马蹄袖的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功能性考量,都解释得非常透彻。这些细节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或许是平常难以注意到的,但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清代袍服独有的风貌。更让我着迷的是关于纹章规制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纹样,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纹样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文化和象征意义。他对不同朝代、不同等级纹样的考证,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等级森严的社会体系,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读完后,我不仅对清代的袍服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学术的严谨性,更在于它能够唤起读者对历史的兴趣,让历史鲜活起来。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精美的史料画册,配合着严谨的学术考证。作者对清代袍服的结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从整体的廓形到局部的细节,都一一进行了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袍服袖子设计的研究,比如箭袖和马蹄袖,它们是如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身份的人群中应用的,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意义。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而书中所阐述的纹章规制,更是让人大开眼界。作者不仅列举了各种纹样的具体样式,更深入解读了它们所代表的等级、身份以及文化内涵。我了解到,在清代,袍服上的纹章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的体现。例如,不同品级的官员在官服上所使用的龙纹、蟒纹、补子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逾越。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清代袍服有了直观的认识,更让我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考证严谨,读来既增长了知识,又领略了历史的魅力。

评分

阅读《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这本书,是一种对历史细微之处的深度挖掘。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并没有停留在对服饰外观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到袍服的结构本身,以及与之相伴的纹章规制。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袍服“结构”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关于衣服的缝制方式,更是关于那套服装如何在特定社会语境下被穿着、被理解、被赋予意义。例如,书中对不同品级官员的常服和礼服在结构上的细微差异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些差异看似微小,却代表了森严的等级界限。作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考证,还原了这些结构背后的历史逻辑。而关于“纹章规制”,则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以严谨的态度,梳理了清代袍服上各类纹章的来源、含义、等级差异以及使用规范。这些纹章,无论是龙凤、祥云,还是官衔等级的象征,都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文化性。读到这里,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等级分明的时代,通过袍服上的纹章,便能一眼辨识出对方的身份与地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历史,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生动具体的图像。

评分

《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以严谨的态度,深入剖析了清代袍服的结构和纹章规制。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袍服“结构”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关于服装的外观,更是关于服装内在的逻辑和设计理念。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款式的袍服进行细致的分析,揭示了其结构上的特点和演变。这些看似细微的差别,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而书中对“纹章规制”的梳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了解到,清代袍服上的纹章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和等级划分。例如,龙纹、凤纹、麒麟纹等,它们在不同品级的官员、皇室成员以及特定群体身上有着严格的使用规范。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清代袍服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审美以及礼仪规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文字严谨而生动,使我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作者在《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一书中,将清代袍服的结构和纹章规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仿佛是在为我们解构一件历史文物。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袍服结构的研究。作者不仅描述了袍服的外在形态,更探究了其内在的结构逻辑,比如衣片的裁剪、缝合的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效果。这些对于理解袍服的穿着体验和文化意义至关重要。同时,书中对纹章规制的详尽阐述,更是让我对清代服饰文化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我了解到,那些看似华丽的图案,并非随心所欲的创作,而是有着严格的规制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关于龙纹在不同品级官员袍服上的数量、形态的差异,以及补子上不同图案的寓意,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清代袍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对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文化审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文字严谨而又生动,让历史的细节栩栩如生。

评分

这本书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带领我深入探究清代那些华丽而又神秘的袍服。作者的叙述方式并非枯燥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他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是在讲述历史,讲述那些隐藏在袍服纹样背后的故事。例如,关于不同等级官员袍服上所使用的十二章纹,作者的解读就极其精彩。十二章纹,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的最高等级纹饰,其“日、月、星辰、山、龙、火、灰、白、玉、兰、如意、宗彝”等十二种图案,每一种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政治寓意。作者详细解析了这些纹样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具体应用。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身着礼服的官员,在庄重的朝会上,他的袍服上的每一个纹样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他的身份与地位。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后妃、皇子、宗室等不同身份人物的袍服差异,以及女性袍服在款式、纹样上的独特之处,这使得我对清代服饰的多样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选材、配色到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这本书不仅是关于服饰的研究,更是关于那个时代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的一部百科全书。

评分

《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历史细节的百科全书。作者以极其专业的态度,为我们揭示了清代袍服背后隐藏的复杂规制。我尤其被书中对袍服“结构”的详细论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衣服的物理形态,更是关于这件袍服如何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赋予意义。例如,关于袍服的长度、宽度、袖口的设计,以及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变化,都得到了深刻的解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纹章规制”的梳理。作者如同一位考古学家,从浩瀚的史料中挖掘出关于纹章的每一个细节,并将其有机地串联起来。我了解到,清代袍服上的每一个纹样,无论是华丽的龙凤,还是谦逊的祥云,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并且与穿着者的身份、等级紧密相关。书中对不同品级官员、皇室成员以及特定群体的纹章使用规范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对清代社会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入的理解。

评分

初次翻开《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这本书,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一幅幅历史的画面。那精美的刺绣,繁复的纹样,以及那严谨的等级划分,无不令人惊叹。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清代袍服不仅仅是衣裳,更是社会地位、文化象征和礼仪制度的载体。从袍服的剪裁、面料选择,到袖口、领口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信息。尤其是在纹章规制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品级的官员、皇室成员以及特定群体所使用的纹样、色彩和图案的含义。例如,龙纹、凤纹、狮纹、麒麟纹等,它们并非随意点缀,而是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权力、尊贵、吉祥等。书中对这些纹章的演变和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了详尽的考证,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作者引用的史料之丰富,考据之严谨,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学术功底。那些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的只言片语,被他巧妙地串联起来,最终呈现出如此清晰、完整的清代服饰规制图景。对于我这样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扇开启历史宝库的钥匙,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清代社会的面貌,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

这本书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织锦坊,亲眼目睹着那些精美绝伦的清代袍服是如何被制作出来,又承载着怎样的意义。作者在《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一书中,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剖析了袍服的结构之美。它不仅仅是关于衣服的剪裁和缝制,更是关于如何通过服装来体现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和品味。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袍服袖子设计的讲解印象深刻,比如箭袖和马蹄袖的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实际应用。同时,书中对纹章规制的系统梳理,也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了解到,清代袍服上的纹章并非随意点缀,而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深厚的文化寓意。那些龙纹、凤纹、祥云纹等,都象征着不同的意义,并且与穿着者的身份等级紧密相连。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清代袍服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考证严谨,读来引人入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