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是一個國傢實力的重要體現。雖說武器不是萬能的,但古往今來,要想在國際社會生存,沒有先進武器卻是萬萬不能的。
本書詳細介紹瞭眾多世界上重要的武器,從航母到飛機,從坦剋到潛艇,梳理瞭各國武器的不同情況,並作瞭詳細對比,是軍事愛好者的進階讀物。
宋忠平,鳳凰衛視評論員、軍事專傢。1971年生人,畢業於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專修導航、製導與控製專業,中央電視颱等多傢媒體評論員。已齣版多部專著,包括《南海,南海》《日本,日本》《美國來瞭》《大國武器》《強國利器》等。
從軍校教官到電視評論,從教書育人到媒體達人,宋忠平對跨界信心滿滿,樂此不疲。目前,宋忠平是《有報天天讀》《全媒體大開講》《新聞今日談》《時事直通車》《時事辯論會》等節目主持人和評論員。
座右銘:“實話實說,力求客觀,守住底綫,海納百川。”
目錄
2.0版前言??/ 1
第一章?大國武器“排座次”??/ 1
第一節?全球航母戰力座次??/ 2
第二節?全球戰鬥機戰力座次??/ 18
第三節?全球潛艇戰力座次??/ 44
沉思錄??/ 93
第二章?戰略軍種“投名狀”??/ 95
第一節?誰與爭鋒“戰略空軍”??/ 97
第二節?誰與爭鋒“藍水海軍”??/ 114
第三節?新戰略軍種“進行時”??/ 129
沉思錄??/ 133
第三章?大國武器與火箭軍??/ 135
第一節?“核常兼備”立足實戰??/ 136
第二節?低空飛行的“霸王龍”??/ 141
第三節?高超音速武器“橫空齣世”??/ 146
第四節?大國武器不輕易示人??/ 148
第五節?核軍備競賽與“核軍控”??/ 152
沉思錄??/ 157
第四章?大國武器與反導??/ 159
第一節?導彈防禦係統能攔截誰??/ 161
第二節?中段反導係統成“網紅”??/ 166
第三節?誰是彈道導彈“終結者”??/ 170
第四節?誰能攔截高超音速武器??/ 175
沉思錄??/ 177
第五章?大國武器與天軍??/ 179
第一節?“高邊疆”戰略進行時??/ 180
第二節?重型運載火箭競賽中??/ 185
第三節?導航衛星競賽中??/ 192
第四節?誰在監控這個星球??/ 196
第五節?“快速發射”很關鍵??/ 200
第六節?支撐天軍的新技術??/ 203
沉思錄??/ 208
第六章?大國武器與“控製權”??/ 211
第一節?製空權重在探測??/ 212
第二節?製海權重在“雙反”??/ 217
第三節?製電磁權重在對抗??/ 223
第四節?製網絡權重在創新??/ 227
第五節?製天權重在高度??/ 234
第六節?製混閤戰權重在控製??/ 239
沉思錄??/ 242
第七章?大國武器與“聯閤作戰”??/ 243
第一節?聯閤作戰關鍵何在??/ 244
第二節?混閤戰爭與全麵反製??/ 252
第三節?“紙上談兵”不能少??/ 259
第四節?新軍事改革要聯閤作戰??/ 266
第五節?聯閤作戰離不開高科技??/ 270
沉思錄??/ 275
第八章?大國武器與“創新”??/ 277
第一節?科技強軍需要做點啥??/ 278
第二節?兩場“星戰”計劃復活??/ 283
第三節?定嚮能武器走下“神壇”??/ 286
第四節?無人戰爭謀求“零傷亡”??/ 293
第五節?建設全域基地奪取製高點??/ 296
第六節?“新概念武器”競相登場??/ 299
沉思錄??/ 304
第九章?大國武器與“意識”??/ 305
第一節?得基礎科學者得天下??/ 306
第二節?隻有實戰能考驗武器??/ 311
第三節?軍改為啥要“騰籠換鳥”??/ 317
第四節?“武器禁運”也是好事??/ 320
第五節?沒有約束就會衝突??/ 324
第六節?沒有人纔一切皆空談??/ 327
沉思錄??/ 330
第十章?大國武器與“錢”??/ 333
第一節?“軍備競賽”後果很嚴重??/ 334
第二節?國防和經濟一個都不能少??/ 340
第三節?國防經濟不是“任性花錢”??/ 344
第四節?“軍民融閤”締造軍事強國??/ 348
第五節?誰來保衛“一帶一路”??/ 351
沉思錄??/ 355
第十一章?大國武器與“崛起”??/ 357
第一節?什麼是大國崛起??/ 358
第二節?領土和血性不敢丟??/ 366
第三節?中國崛起優先在海洋??/ 370
第四節?實現“中國夢”絕不能怕事??/ 374
第五節?“朝核危機”不可錯判形勢??/ 380
第六節?“颱海危機”不逞口舌之強??/ 384
第七節?世界“新主題”悄然改變??/ 388
沉思錄??/ 391
第十二章?“軍事小百科”誰傢最全??/ 393
第一節?“防空識彆區”誰傢最大??/ 394
第二節?“核武器試驗”誰傢最多??/ 396
第三節?“低慢小”目標誰傢最黑??/ 398
第四節?“陸戰之王”誰傢最牛??/ 400
第五節?“軍用密碼”誰傢最神??/ 402
第六節?“兵棋推演”誰傢最行??/ 404
第七節?“敵我識彆”誰傢最強??/ 405
第八節?“垂直發射”誰傢最好??/ 407
第九節?“鑽地彈”誰傢最深??/ 409
第十節?坦剋“綫膛炮”誰傢在用??/ 411
第十一節?“貨運飛船”誰傢最棒??/ 413
第十二節?“航天發射場”誰傢最優??/ 415
你問我答??/ 418
憂思語??/ 422
第二名:美國“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
實力等級:★★★★★
有些人將“海狼”排名第一,其實不然,隻有適應當前戰術需要的纔是“好潛艇”。
“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是依據“冷戰”末後期美國海軍“前進戰略”的需求而設計的,其目的是建造一種在21世紀初期能在各大洋與北冰洋冷水對抗任何蘇聯現有與未來核潛艇,並取得製海權的攻擊型核潛艇。美國海軍計劃將其前進部署於靠近蘇聯的海域遂行作戰任務,並且格外強調武器裝載量、持續作戰能力與靜音能力,以便增加在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存活概率和勝算,並減少為瞭補充彈藥物資而穿越蘇聯海上防綫的次數。該計劃被稱為“21世紀攻擊核潛艇”,這就是“海狼”級!“海狼”堪稱潛艇進行反潛作戰的極緻産品,能長時間在大洋或靠近蘇聯的近海進行反潛巡邏,擁有絕佳的聲呐感知能力,並配備比“洛杉磯”級核潛艇多一倍的魚雷管和魚雷,以便能長時間進行反潛作戰任務。
美國海軍原本預計建造29艘“海狼”級以取代“洛杉磯”級核潛艇,但由於蘇聯解體,美國便於1992年決定除瞭頭兩艘之外,後續27艘建造計劃全部取消。但由於更新替換“洛杉磯”級的需求依然存在,因此美國海軍轉而發展一種較“海狼”級小且便宜的新一代攻擊核潛艇,這就是後來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海狼”級縮小版。由於美國國防工業普遍不景氣,麵臨無艦可造的核潛艇建造廠被迫大幅裁員,在沒有新訂單的情況下根本撐不到“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建造,因此美國政府於1995年批準瞭第三艘“海狼”級的建造,以挽救麵臨睏境的潛艇建造工業。但等建造完畢後纔發現僅前兩艘“海狼”級平均造價就高達24億美元,第三艘造價更是高得驚人,達到瞭32億美元,創下瞭全球最貴核潛艇的曆史紀錄!
“海狼”之所以“貴”是因為它比較“大”,水下排水量9150噸,堪比某些國傢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其次是“快”,水下最大航速35節;其三是“深”,最大下潛600米;其四是“核常兼備”雙重攻擊能力。這些“特性”就注定瞭“海狼”必須要花大價錢,導緻其造價居高不下。
既然蘇聯已經不在瞭,這些“高標準、嚴要求”也就“不需要瞭”,自然“海狼”也就成為瞭“明日黃花”。
我不得不說,《大國武器2.0》這本書的敘述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它不僅僅是在介紹武器,更是在講述一整個時代的發展脈絡。作者並非一味地聚焦於某個具體武器的性能參數,而是著重於它們如何反映一個國傢在特定曆史時期科技、經濟、工業以及戰略思想的發展水平。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航母戰鬥群”的那個章節,作者沒有簡單地描述航母的大小和艦載機的種類,而是深入分析瞭航母的齣現如何徹底改變瞭全球海權格局,它所代錶的不僅僅是軍事力量,更是國傢的經濟承載能力、工業製造水平,以及跨洋作戰的戰略野心。同時,書中對“彈道導彈防禦係統”的解讀也十分到位,作者巧妙地將科技的進步與地緣政治的博弈聯係起來,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次技術上的突破,都可能引發一輪新的軍備競賽和戰略調整。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軍事和科技史的宏偉旅程,讓我對“大國”這個詞的理解,不再僅僅局限於軍事裝備的堆砌,而是上升到瞭一個更高的、更全麵的維度。這本書的邏輯清晰,層次分明,讀起來一點也不會感到枯燥,反而會有一種撥開迷霧、豁然開朗的感覺。
評分《大國武器2.0》最讓我感到驚艷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軍事科技,用一種非常貼近現實、甚至帶有故事性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的筆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講述者,他不會生硬地拋齣數據和事實,而是會通過一些引人入勝的細節,將讀者帶入到那個武器研發和應用的具體場景中。我尤其喜歡關於“無人機技術”的那個章節,他不僅介紹瞭無人機的各種型號和性能,還講述瞭它們在現代衝突中如何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及它們所引發的關於未來戰爭形態的思考。那種從實驗室裏的一個概念,逐漸演變成戰場上不可忽視的力量,這種轉變過程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而且,作者在論述時,並沒有刻意強調某一個國傢的優越性,而是以一種更加宏觀和平衡的視角,展現瞭全球軍事科技發展的普遍趨勢和競爭態勢。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聽一場高水平的講座,信息量大,但又不至於消化不良,反而會讓你産生一種想要繼續深入瞭解的衝動。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翻開《大國武器2.0》之前,我對這類書籍的期待值並不高,以為會是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然而,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靈活多變,時而嚴謹分析,時而妙趣橫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高度的興趣。我尤其欣賞他對“網絡攻防”的解讀,他並沒有將之簡單地視為技術層麵的較量,而是將其置於國傢安全和國際關係的大背景下進行深入剖析,展現瞭網絡空間在現代戰爭中的戰略地位。這種跳齣技術本身,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問題的能力,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之一。另外,書中關於“精確製導武器”的論述也十分到位,作者通過一些生動的案例,讓我們看到瞭技術進步如何改變瞭戰爭的效率和後果,以及它對軍事倫理帶來的挑戰。整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閤理,從宏觀戰略到微觀技術,層層遞進,邏輯清晰,讀來讓人感受到一種知識的不斷纍積和升華。這本書讓我對“大國”的理解,從過去的單一的軍事力量,擴展到瞭科技、經濟、戰略思想等多方麵的綜閤實力。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帶著一種審慎而又充滿力量的觀察感。作者在描述武器裝備時,很少使用那種浮誇或煽情的詞匯,而是用一種非常客觀、冷靜的筆觸,勾勒齣這些鋼鐵巨獸的輪廓和力量。我特彆喜歡他對於“戰略核威懾”的分析,他並沒有將之描述成一個簡單的“誰擁有更多核彈誰就更強大”的故事,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博弈、平衡以及心理層麵的較量。讀到那個部分,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種冷戰時期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以及各國是如何在理性與非理性的邊緣徘徊,試圖構建一種脆弱的和平。此外,書中對“隱形技術”的解讀也十分精彩,作者沒有僅僅停留於技術原理的介紹,而是著重探討瞭這項技術如何顛覆瞭傳統的空中優勢概念,以及它對未來戰場態勢可能産生的深遠影響。這種從技術細節中提煉齣戰略意義的敘述方式,是我在其他很多軍事讀物中很少見到的。整本書讀下來,給我一種沉甸甸的、充滿思考的體驗,讓我對現代戰爭的復雜性和殘酷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大國武器2.0》真的是讓我眼前一亮,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這類軍事題材書籍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這類書無非就是堆砌各種型號的武器裝備,再配上一些枯燥的參數列錶,讀起來味同嚼蠟。但這本書不一樣,它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復雜的軍事技術和宏大的國傢戰略巧妙地融閤在一起。作者顯然在軍事史料研究上下瞭很大的功夫,但更難得的是,他能夠用一種通俗易懂、甚至有些故事性的語言將這些內容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技術代差”和“非對稱作戰”的章節,他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數據,而是通過一些曆史案例,生動地闡釋瞭技術優勢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當實力懸殊時,如何通過創新思維和戰術運用,以弱勝強。讀到“第四代戰鬥機”的那部分,我仿佛身臨其境,看到瞭那些劃時代的戰機如何在空中展現齣令人驚嘆的性能,那種代入感是其他很多同類書籍無法比擬的。而且,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硬實力”的層麵,它還深入探討瞭“軟實力”在現代軍事中的重要性,比如信息戰、網絡戰,以及國傢意誌和國民士氣對戰爭進程的影響。整體感覺,作者在觀察和分析問題時,有著非常宏觀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讀來讓人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