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典藏版:百喻经(全本布面精装)

国学经典·典藏版:百喻经(全本布面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月清,范赟 译
图书标签:
  • 国学
  • 经典
  • 百喻经
  • 佛教
  • 故事
  • 传统文化
  • 精装
  • 典藏
  • 文化
  • 修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7411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403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百喻经》是一部以寓言故事来譬喻佛法义理的作品,其篇幅短小精悍、设喻诙谐巧妙,但又说理明晰,其在中印两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曾阅读多部佛经,《百喻经》为其zui为喜爱的佛经之一,并购藏以及阅读过多部版本。其中zui有影响的当属金陵刻经处本《百喻经》。该书启示读者不仅要享受故事带来的快乐,更要去体会书中极力辨明的各种道理。

内容简介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偈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作者简介

  王月清,1966年生,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宗教伦理。历任南京大学校报编辑部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出版有《中国佛教文化艺术》《论佛教思想与现代医学的关联》《作为宗教历史文化的南宗禅》等论着多部。

目录

引言13

1.愚人食盐喻19
2.愚人集牛乳喻21
3.以梨打破头喻23
4.妇诈称死喻25
5.渴见水喻28
6.子死欲停置家中喻30
7.认人为兄喻33
8.山羌偷官库衣喻35
9.叹父德行喻38
10.三重楼喻40
11.婆罗门杀子喻43
12.煮黑石蜜浆喻45
13.说人喜瞋喻47
14.杀商主祀天喻49
15.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51
16.灌甘蔗喻53
17.债半钱喻55
18.就楼磨刀喻57
19.乘船失喻59
20.人说王纵暴喻61
21.妇女欲更求子喻63
22.入海取沉水喻65
23.贼偷锦绣用裹褐喻67
24.种熬胡麻子喻69
25.水火喻71
26.人效王眼喻73
27.治鞭疮喻75
28.为妇贸鼻喻77
29.贫人烧粗褐衣喻79
30.牧羊人喻81
31.雇倩瓦师喻83
32.估客偷金喻85
33.斫树取果喻87
34.送美水喻89
35.宝箧镜喻91
36.破五通仙眼喻94
37.杀群牛喻96
38.饮木筒水喻98
39.见他人涂舍喻100
40.治秃喻102
41.毗舍阇鬼喻104
42.估客驼死喻107
43.磨大石喻109
44.欲食半饼喻111
45.奴守门喻113
46.偷犛牛喻116
47.贫人能作鸳鸯鸣喻118
48.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120
49.小儿争分别毛喻122
50.医治脊偻喻124
51.五人买婢共使作喻126
52.伎儿作乐喻128
53.师患脚付二弟子喻130
54.蛇头尾共争在前喻132
55.愿为王剃须喻134
56.索无物喻136
57.蹋长者口喻138
58.二子分财喻140
59.观作瓶喻143
60.见水底金影喻145
61.梵天弟子造物因喻147
62.病人食雉肉喻149
63.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151
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153
65.五百欢喜丸喻155
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160
67.夫妇食饼共为要喻162
68.共相怨害喻164
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166
70.尝庵婆罗果喻168
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170
72.唵米决口喻172
73.诈言马死喻174
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176
75.驼瓮俱失喻178
76.田夫思王女喻180
77.搆驴乳喻182
78.与儿期早行喻184
79.为王负机喻186
80.倒灌喻188
81.为熊所啮喻190
82.比种田喻192
83.猕猴喻194
84.月蚀打狗喻196
85.妇女患眼痛喻198
86.父取儿耳珰喻200
87.劫盗分财喻202
88.猕猴把豆喻204
89.得金鼠狼喻206
90.地得金钱喻208
91.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210
92.小儿得欢喜丸喻212
93.老母捉熊喻214
94.摩尼水窦喻216
95.二鸽喻219
96.诈称眼盲喻221
97.为恶贼所劫失喻223
98.小儿得大龟喻225
偈颂227

精彩书摘

  在诸多汉译譬喻经典之中,《百喻经》是最为脍炙人口的典籍之一。但是这部广为流传的经典却存在着许多版本、校勘和佚文等方面的问题。这里根据目前的研究简要介绍一下《百喻经》的版本情况。
  据今本《百喻经》的记载,该书是尊者僧伽斯那所着、求那毗地所译。今存《百喻经》各本共有两种不同的分卷方式:一种分为四卷,如《大正藏》卷四“本缘部下”所收即是如此,此种版本的卷首没有引言;另一种分为上下两卷,如《碛砂藏》所收,单行本多作此划分,其卷前有“闻如是”引言一段,不过这段引言现在大多认为是后人所加。
  今存宋元明清各版《大藏经》以及《高丽藏》、《大正藏》之中收录的《百喻经》历来被认为是原本。不过从今存诸经录来看,唐代以前对于《百喻经》的着录已经含糊不清了。根据七部经录的记载,唐代以前的《百喻经》分别有三十八卷本、十卷本、五卷本、四卷本和一卷本等不同说法,译者也有求那毗地、支谦两种不同的记载。其中今存于各版《大藏经》之中的《百喻经》虽有二卷和四卷的不同,但都是属于同一个系统的,只是可能由于装订而造成分卷的不同,文字上出入甚微。除此二译本之外,还存在某种全译本或某些单篇的译文。《长房录》卷十一中首次明确说求那毗地的译本是“第三译”,这种说法表明求那毗地的译本应该不是单独译本。梁人僧佑又称《百喻经》有“安世高出《五阴譬喻》一卷”、“竺法护出《譬喻三百首经》二十五卷无别题,未详其名”、“释法炬出《法句譬喻》六卷”、“求那毗地出《百句譬喻》十卷”、“康法邃出《譬喻经》十卷”五种译本。
  1999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其中收录的《百喻经》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曾阅读多部佛经,并于民国初年居于北京时购买过大量佛经。《百喻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爱的佛经之一,他曾购藏以及阅读过包括日本翻刻高立本、野天佑门卫校勘本、常州天宁刻经处本等几部《百喻经》。他曾于1914年7月捐资请金陵刻经处刻印此经,1915年1月完成。这就是现在很有影响的金陵刻经处本《百喻经》。这次印书的过程在《鲁迅日记》、《周作人日记》等着作中均有记载。
  金陵刻经处本《百喻经》为木刻线装本,全一册,分为卷上、卷下两部分。卷上连目录共29页,卷下连目录共27页,共计56页,每半页10行,每行20字,据资料记载,经文应是由鲁迅先生亲自断句。书末有金陵刻经处的标识语:“会稽周树人施洋银六十圆敬刻此经连圈计字二万一千零八十一个印送功德书一百本余资六圆拨刻地藏十轮经。”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古籍刊行社又依金陵刻经处本直行排印为大32开本的《百喻经》,全1册,分为卷上、卷下,卷上39页、卷下37页,前有目录10页,每页11行,每行31字。此书于1955年8月在北京出版,1958年2月又在上海重印,流传甚为广泛。
  ……

《百喻经》:镜鉴人生,禅心妙喻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宝库中,有一部著作,以其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种种荒谬与迷惘,指引着人们走向智慧与解脱。它便是早已声名远播的《百喻经》。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佛陀的教诲融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之中,如同明镜一般,映照出世间百态,也照见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执念与误区。 《百喻经》并非一本讲述宏大历史叙事或精密科学理论的书籍。它的价值,在于其对人情世故、人心习气的洞察入微。书中汇集的百个比喻,无一不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来,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故事,有的幽默诙谐,令人捧腹;有的则令人扼腕叹息,引人深思。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如何破除愚痴,认识真相,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初读《百喻经》,你可能会被其中的故事逗乐。比如,那个试图用头去测量大海深浅的愚人,那个用绳子去捆绑风的傻汉,他们的行为是如此荒唐,以至于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然而,笑过之后,我们又不得不惊醒,在这些滑稽的表演背后,似乎隐约可见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是否也曾为了虚无缥缈的目标而耗尽心力?我们是否也曾被一些无形的事物所束缚,却浑然不觉?这些比喻,如同一个个小小的棱镜,将我们内心深处的种种困境折射出来,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观念。 《百喻经》的比喻,不仅仅是为了制造笑料,更是为了开启智慧。它通过描绘那些因愚痴而产生的错误行为,反衬出遵循智慧、顺应因果的正确之道。例如,书中讲述的“焼车喻”,一个愚人辛辛苦苦造好了车,却因为害怕它被弄脏而将其烧毁。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却揭示了许多人对待宝贵事物时的矛盾心理:我们辛辛苦苦获得的,却因为过度保护而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甚至导致毁灭。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曾因为“过度保护”而错失了发展的机会,或者因为对某件事物的执着而最终毁掉了它? 另一个引人入胜的比喻是“吹大海喻”。愚人以为可以用嘴吹干大海,却不知大海的广阔无垠。这个故事,恰恰讽刺了那些不自量力、妄图以有限的力量去挑战无限事物的人。它告诫我们,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可被自己的想象和欲望所蒙蔽,而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白费力气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因为好高骛远,或者因为对事物的认知不清,而陷入无谓的挣扎? 《百喻经》的比喻,常常聚焦于对“我执”的破除。许多故事都围绕着“我”的认知偏差展开。比如,“摩登伽女喻”,揭示了人们因情欲而产生的幻觉,以及这种幻觉如何蒙蔽了人的判断力。摩登伽女以其美貌诱惑,让许多人神魂颠倒,甚至不惜代价。这反映了人类在欲望面前的脆弱,以及被欲望驱使时可能产生的种种迷失。书中借此告诫我们,情欲如烈火,容易烧毁人的智慧,也容易让人沉沦于不实的幻象之中。 还有“卖象喻”,讲述了一个人卖掉了一头大象,却又舍不得象牙,最后搬着象牙回家。这个故事,极尽讽刺之能事,它揭示了人们贪得无厌、得陇望蜀的心理。我们常常会在得到一样东西后,又对附带的、甚至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耿耿于怀,从而失去了真正重要的部分。这不仅是一种贪念,更是一种目光短浅,不懂得取舍的愚痴。 《百喻经》的比喻,也善于揭示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例如,“盲人摸象喻”,这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比喻之一。一群盲人各自触摸大象的不同部位,然后根据自己的体验来描述大象。有的说像柱子,有的说像扇子,有的说像绳子。他们都觉得自己说得对,却无法认识到大象的整体。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我们认知事物的局限性。我们常常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经验出发去认识世界,而容易以偏概全,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要倾听不同的声音,要努力整合不同的信息,才能更接近事物的真相。 书中还有许多关于“无常”和“空性”的揭示。例如,“水陆喻”,描述了人们在水陆之间来回奔波,却最终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宁。这映射了世事无常,一切都在不断变化,而我们却常常执着于眼前的得失,试图抓住那些注定会消逝的东西,从而陷入无尽的烦恼。 《百喻经》的魅力,还在于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佛教的核心思想——“缘起性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融入到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故事之中。它不是高高在上地讲授佛理,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在笑声或叹息中,体悟到人生的真相。那些看似荒唐的比喻,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好笑,是因为我们在这些故事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或者看到了自己可能会犯的错误。 阅读《百喻经》,就像在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他不会用严厉的口吻批评你,而是用耐心而生动的比喻,引导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指引你走向光明。它教导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虚幻所牵引,要追求真实的价值;不要被情执所困扰,要学会放下执着。 这本书,对于每一个渴望增长智慧、获得内心平静的人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处宁静的角落,借由古老的智慧,照见当下的自己,从而开启更加通透、更加自在的人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面镜子,一面照见我们内心深处,引领我们走向觉醒的镜子。每一页,都可能是一个新的启发,每一次阅读,都可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用最简单的方式,诉说着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在似曾相识的故事中,获得永恒的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套真正配得上“国学经典”这个称谓的书籍,而这本《国学经典·典藏版:百喻经》无疑给了我一个完美的答案。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的精美装帧所折服。布面精装的设计,不仅让它在视觉上显得沉稳大气,触感上也带来了一种温润而有质感的体验,与书名所传达的文化厚重感完美契合。打开书本,内页的纸张选用也非常讲究,厚实且带有天然的纹理,印刷清晰,字迹饱满,排版布局也十分合理,让阅读过程成为一种纯粹的享受。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设计,以及封面上的元素,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这种高质量的制作,让我感到物超所值,它不仅是一本可以带来知识和启迪的书籍,更是一件可以作为传家宝收藏的艺术品。它让我在翻阅时,不仅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体会到了一种对经典的尊重和传承。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第一感觉就是“精致”。这个“典藏版”确实名副其实,从外壳的布面材质到内部的纸张印刷,都透露着一种低调而奢华的质感。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品。这本《国学经典·典藏版:百喻经》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打开书本,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以及翻页时发出的轻微沙沙声,都带着一种特别的韵味。封面设计的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但那种沉静的色调和考究的字体,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文化底蕴。我特意摸了摸布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老书,有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感觉。内页的印刷更是清晰锐利,字号大小适中,排版也十分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这本书的装订非常牢固,感觉可以长久保存。这种用心的制作,让我觉得物超所值,不仅仅是买了一本书,更是获得了一件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这次入手这本《国学经典·典藏版:百喻经》,简直是为我这种“颜控”和“质感控”量身定做的。当快递小哥把包裹送到我手里,我迫不及待地拆开,眼睛就被那质感十足的布面吸引了。不是那种光滑得有些虚假的亮面,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哑光,颜色也非常耐看,感觉非常“国学”。打开来,更是惊喜连连。内页的纸张厚实,触感细腻,翻页的时候声音清脆,完全没有普通书籍那种软塌塌的感觉。字体的选择和排版也都非常考究,大小适中,行距和字距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花。而且,这本“典藏版”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书脊的设计,还有封面的压纹,都透露着一种精致和用心。这种高品质的书籍,拿在手里就让人觉得心情舒畅,也更有动力去翻阅和学习。我真心觉得,这样的书籍,才配得上“国学经典”的名号,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可以长期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对于《国学经典·典藏版:百喻经》这本书,我最想称赞的是它带给我的那种纯粹的阅读体验。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尤其是一本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书,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本“典藏版”的出现,无疑为这份享受加了分。首先,它的装帧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布面精装,不仅在视觉上显得稳重典雅,触感上更是温润如玉。书页的纸质也相当出挑,厚实且有韧性,印刷清晰,色彩柔和,完全没有廉价书籍那种粗糙感。捧在手里,你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岁月的沉淀,一种对传统的敬意。更重要的是,这种高品质的包装,让我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读书中的内容。它不像一些电子书那样可以轻易忽略,它要求你慢下来,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体会作者的用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让我感觉自己与书中的世界有了更深的连接,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评分

刚收到这本《国学经典·典藏版:百喻经》布面精装,迫不及待地翻开,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着实让人心生欢喜。一直以来,我对传统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很多经典著作要么过于艰涩,要么就是版本良莠不齐。这次入手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系列,完全是冲着“典藏版”这三个字来的,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书的装帧极其考究,布面触感温润,颜色沉静内敛,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感。翻到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不易透墨,字迹清晰,排版疏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我特别喜欢这种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总能勾起我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仿佛置身于书香门第的静谧之中。书中的一些插图和设计元素也恰到好处,既增加了艺术性,又没有喧宾夺主,完美地衬托了内容的意境。作为一个对书籍细节有着较高要求的人,这款“典藏版”的品质无疑达到了我心中“珍藏”的标准,相信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它定能成为我书架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我对阅读本身多了一份仪式感和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