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 |
| 书名: | 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 |
| 作者: | (德)康德 ,李秋零 注 |
| ISBN: | 9787300139838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定价: | 68.0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 出版时间:2011-07-01 | 版次:1 |
| 页码:561 | 字数:510000 |
| 内容简介 |
| 《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作者康德)包含了论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导线;论经验之可能性的先天根据;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的根据;论纯粹理性的辩证推理;纯粹理性的二论背反;贯穿所有四个先验理念的对宇宙论问题的怀疑论观念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 图书目录 |
| 科学院版《纯粹理性批判》版编者导言科学院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编者导言题词献词版前言第二版前言导论 一、论纯粹知识与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二、我们拥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的知性也从不缺少它们 三、哲学需要一门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的科学 四、论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五、在理性的所有理论科学中都包含着作为原则的先天综合判断 六、纯粹理性的普遍课题 七、一门名为纯粹理性批判的特殊科学的观念和划分 部先验要素论 部分 先验感性论 章 论空间 第二章 论时间 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论 编 先验分析论 卷 概念分析论 篇 论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导线 章 论知性的一般逻辑应用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篇 论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 章 第二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 第二章 论经验之可能性的先天根据 第二卷 原理分析论 篇 论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 第二篇 纯粹知性的一切原理的体系 章 论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 第二章 论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 第三章 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介绍 第三篇 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的根据 第二编 先验辩证论 卷 论纯粹理性的概念 章 论一般的理念 第二章 论先验理念 第三章 先验理念的体系 第二卷 论纯粹理性的辩证推理 篇 论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 第二篇 纯粹理性的二论背反 章 宇宙论理念的体系 第二章 纯粹理性的反论 第三章 论理性在它的这种冲突中的旨趣 第四章 论纯粹理性的绝对必须能够被解决的先验课题 第五章 贯穿所有四个先验理念的对宇宙论问题的怀疑论观念 第六章 先验唯心论是解决宇宙论辩证法的钥匙 第七章 理性与自身的宇宙论争执的批判裁定 第八章 纯粹理性在宇宙论理念方面的范导性原则 第九章 就一切宇宙论理念而言论理性的范导性原则的经验性应用 第三篇 纯粹理性的理想 章 论一般的理想 第二章 论先验的理想 第三章 论思辨理性推论到一个高存在者的存在的论据 第四章 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不可能性 第五章 论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不可能性 第六章 论自然神学的证明的不可能性 第七章 从理性的思辨原则出发对一切神学的批判第二部 先验方法论 篇 纯粹理性的训练 章 纯粹理性在独断应用中的训练 第二章 纯粹理性在其争辩应用方面的训练 第三章 纯粹理性在假说方面的训练 第四章 纯粹理性在其证明方面的训练 第二篇 纯粹理性的法规 章 论我们理性的纯粹应用的目的 第二章 论作为纯粹理性目的之规定根据的至善理想 第三章 论意见、知识和信念 第三篇 纯粹理性的建筑术 第四篇 纯粹理性的历史汉德人名对照表部分术语德汉对照表译后记修订补记 |
| 文摘|序言 |
| 《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作者康德)包含了论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导线;论经验之可能性的先天根据;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的根据;论纯粹理性的辩证推理;纯粹理性的二论背反;贯穿所有四个先验理念的对宇宙论问题的怀疑论观念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 作者介绍 |
| 暂无内容 |
作为一本常被奉为圭臬的哲学经典,其价值往往在于它对后世思想的持续影响。购买这个特定版本,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译者和出版社在学术界多年积累的口碑去的。这让我对文本的可靠性抱有极高的信心。我个人在使用过程中,习惯于将它与一些经典英文译本进行交叉对比研究,发现本中文译本在处理那些涉及“物自体”(Noumenon)和“现象”(Phenomenon)的区分时,所采用的措辞,兼顾了哲学上的精确性与中文表述的张力,非常有助于理解康德在认识论上的根本立场——即人类心智的能动性与世界之本质间的永恒张力。这是一套真正能够帮助读者深入“哲学心脏”的工具书,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概念介绍的入门读物。
评分这部译本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对康德原著精神的一种高明妥协与再现。它没有刻意追求文白夹杂的晦涩,也没有一味地追求过度口语化而削弱了原著的思辨力度。译者在处理那些极具“康德特色”的复合句和专业术语时,展现了极高的驾驭能力。我注意到,许多在其他译本中常常让人望而却步的、涉及先验美学或纯粹知识论的核心概念,在这里得到了相对稳定且一致的译法,这对于长期跟进研究的读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理解成本。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味某一句的精准度,它似乎总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既保留了德语的严谨逻辑骨架,又让中文读者能够相对顺畅地捕捉到其内在的推理脉络。这种翻译的“匠心”,绝非简单的词汇替换,而是一种深层思想结构的重构。
评分从阅读的节奏感上来说,这本书的体验是跌宕起伏的。开篇的“纯粹知识的界限”部分,读起来如同攀登一座陡峭的悬崖,每一步都需要谨慎校准方向和用力,思维的张力被拉到极致。然而,一旦跨越了那些关于“先验演绎”的核心难关,进入到“纯粹实践理性”的领域时,节奏突然变得开阔而有力,仿佛视野豁然开朗,能够感受到康德试图构建一个宏大道德宇宙的雄心。这种节奏上的变化,恰恰反映了原著本身的内在结构——它不是一马平川的叙事,而是由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认识论论证之桥”连接起来的复杂体系。这本书成功地将这种结构性的“起伏”感传递给了读者,让阅读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智力上的探险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纸张的质感上乘,触感温润而厚实,与这部思想巨著的厚重感非常相称。字体排布清晰,行距适中,即便是面对康德这样逻辑缜密、结构复杂的文本,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过于吃力。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注释部分的编排,它被巧妙地放置在页边或页末,既保证了主体文本的完整流畅,又能在需要时提供及时、详尽的背景补充和概念辨析。这对于初次接触这位普鲁士哲学家核心思想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可以看出出版方在细节处理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力求在提供学术价值的同时,也给予读者愉悦的阅读体验。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日益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庄重而私密的思想对话,实体书的物理存在感,极大地增强了对文本的沉浸感。
评分关于李秋零先生的这个版本,我最想强调的是其注释体系的完整性和前瞻性。阅读康德,真正的障碍往往不在于主文本的艰深,而在于其身后那个复杂的启蒙时代哲学背景、他与休谟、莱布尼茨等人的论战脉络,以及他自身术语体系的内在关联。这份注释本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不仅仅是对生僻词汇的简单解释,更是对康德论证链条的精细化梳理。我尤其欣赏那些对概念演变的标记,比如某个术语在《判断力批判》中的使用方式与在本书中的细微差异,这种对比分析对于理解康德哲学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它仿佛为你配备了一位全天候的、最了解康德意图的私人导师,随时准备为你解答那些横亘在阅读道路上的“为什么”和“如何推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