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英文版+中文版 英汉对照书 读名著学英语中英文双语世界名着小说 学生英语原著读

富兰克林自传英文版+中文版 英汉对照书 读名著学英语中英文双语世界名着小说 学生英语原著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富兰克林自传
  • 英文原版
  • 中文译本
  • 英汉对照
  • 双语阅读
  • 英语学习
  • 经典名著
  • 原著阅读
  • 英语小说
  • 学习英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玉佳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14440
商品编码:12284896169
出版时间:2013-07-01

具体描述

富兰克林自传 英文+中文 读名著学英语

中英文双语世界名着小说 学生英语读物

书名:读名著·学英语:富兰克林自传

定价:25.00元

作者:[美] 富兰克林(Franklin,B.) 著 张晨光 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53437194

字数:200千字                               页码:226

版次:1                                        装帧:平装                 


阅读能力·词汇强化·语法巩固·短语训练!,快速突破英语水平,轻松阅读双语名著!与美国人同步阅读的英语丛书!
一场名著阅读的风暴,一次英语学习的革命!中英双语对照,让英语学习变得更轻松、更简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读本!
·名著不再难读
,中英双语,轻松阅读。
·英语不再难学
《读名著·学英语:富兰克林自传》将英文原著完美缩写,既可让你享受原汁原味的英文魅力,又可以提高诵读速度,增加学习兴趣。
·阅读理解双结合
文中附有词汇、短语及多种巩固题型,使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读名著·学英语:富兰克林自传》是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前后历时17年之久。由于革命工作的原因,自传写得断断续续,而且没有写完。现存的自传分四个部分:部分为正传,写于1771年,富兰克林自称主要内容是“对于别人并不重要的家庭逸事”;第二部分写于1784年,与正传相比,这一部分写作的目的作者自称是“为了公众”,后来则因为革命工作而中断;第三部分写于1788年,是自传内容比较多的一部分,介绍了他的主要工作和重要事件,一直写到他代表宾夕法尼亚赴英请愿为止;第四部分写于1790年,从他到达英国后开始写起,可惜还来不及把这本自传写完他就撒手人寰,使这本传记成为了未完成的著作。


Chapter 1

Chapter 2
第二章
Chapter 3
第三章
Chapter 4
第四章
Chapter 5
第五章
Chapter 6
第六章
Chapter 7
第七章
Chapter 8
第八章
Chapter 9
第九章
Chapter 10
第十章

第二部
Chapter 11

Chapter 2
第二章
Chapter 3
第三章
Chapter 4
第四章
Chapter 5
第五章
Chapter 6
第六章
Chapter 7
第七章
Chapter 8
第八章


富兰克林(Franklin,B.),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还曾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发明了避雷针、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他的《穷理查历书》包含了大量关于勤俭致富与为人处世的精彩箴言,被誉为美国文化的基石,对美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富兰克林晚年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富兰克林自传》,这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静水深流:一位哲学家的沉思录》 作者:阿历克斯·范德比尔特 译者:林语薇 出版社:启明文苑 ISBN:978-7-5599-3012-8 --- 内容简介: 《静水深流:一位哲学家的沉思录》并非一部喧嚣的宣言,而是一次深入人类精神腹地的静默旅程。本书汇集了享誉欧洲思想界的哲学家阿历克斯·范德比尔特(Alex Van Derbilt)毕生最重要的二十四篇独立沉思录,内容横跨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以及对现代社会异化的深刻洞察。范德比尔特以其标志性的、如雕塑般精准的语言,剥开了日常经验的表层,直抵事物的本质,引导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片刻的清明与深刻的理解。 这部沉思录的核心,在于对“存在之轻”与“意义之重”的永恒追问。范德比尔特拒绝接受任何现成的教条或简化主义的答案,他像一位细致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挖掘人类心智深处的结构性矛盾。全书结构精巧,从开篇探讨“时间作为不可还原的维度”入手,逐步深入到对“自由意志的悖论”的辩证分析,最终落脚于“审美经验如何成为抵抗虚无的最后堡垒”。 第一部:存在的基石与幻象 (The Foundations of Being and Illusion) 本书伊始,范德比尔特便设置了一个严峻的起点:我们如何确信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的真实性?他并未诉诸笛卡尔式的怀疑论,而是从现象学的角度,细致描绘了“日常性”(the everydayness)如何构建起一个舒适却充满误导性的现实滤网。 《论瞬间的永恒性》:探讨了记忆与遗忘在构建个体时间线中的拉锯战。作者认为,真正的“瞬间”并非时间的最小单位,而是意识对某一经验完整性的瞬间捕捉,这与流逝的时间本质上是悖论共存的。他提出了一种“反向时间感”,即我们对未来的预期如何塑造我们对过去的理解。 《影子与光:符号的权力》:深入分析了语言和符号系统如何不仅描述现实,更在根本上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框架。范德比尔特批判了过度依赖既定概念的倾向,呼吁读者重新学习“看”——不是识别,而是真正地感知尚未被命名的事物。 《孤独的边界》:区别了“独处”(solitude)与“孤独”(loneliness)。作者认为,现代社会最严重的危机并非物理上的隔离,而是集体无意识地逃避了对自身内在深渊的审视,从而使独处失去了其孕育深刻思想的潜力。 第二部:伦理的重负与责任的疆界 (The Burden of Ethics and the Frontiers of Responsibility) 在奠定了本体论基础之后,范德比尔特转向了人类行为的准则与约束。他拒绝功利主义的简单计算,也质疑康德式绝对命令的僵硬性,试图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更具动态平衡的伦理关系。 《他者的面容:共情的局限》: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篇章。范德比尔特承认,真正的“共情”在认知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进入他者的内在经验。然而,正是在这种不可逾越的鸿沟之上,真正的伦理义务才得以诞生——即承认并尊重他人经验的不可及性。 《评判的艺术》:作者探讨了在缺乏绝对真理的后现代语境下,我们如何进行有意义的道德判断。他主张,有效的评判标准不在于其普适性,而在于其对“个体存在情境”的敏感度和深度理解。 《义务与冲动:意志力的解构》:范德比尔特质疑了传统上对“意志力”的浪漫化描绘,认为许多被标榜为高尚的道德行为,实则是根深蒂固的社会习性或潜意识的补偿机制。真正的道德勇气,在于对自身冲动的清醒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的“非必然选择”。 第三部:美学与抵抗的姿态 (Aesthetics and the Posture of Resistance) 全书后半部分转向美学领域,这是范德比尔特视为人类精神抵抗虚无的最后阵地。他认为,艺术并非对生活的模仿或装饰,而是对世界意义的“暂时性重构”。 《形式的内在必要性》:探讨了艺术作品中形式(结构、节奏、比例)如何超越内容(主题、叙事)而传递出一种近乎数学般精确的“真理感”。他分析了巴赫的对位法和古希腊雕塑的黄金分割,指出这些形式本身即是秩序对混沌的临时胜利。 《丑陋的辩护》:范德比尔特对“美”的概念进行了拓宽。他主张,对“丑陋”的直面和接纳,是成熟审美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丑陋并非美的对立面,而是世界真实结构的侧面投影,拒绝丑陋,即是拒绝对世界复杂性的诚实面对。 《创作的伦理》:本书的收官之作,作者指出,一个真正的创作者必须承担起“为意义设置临时锚点”的重任。创作行为本身,就是对普遍怀疑主义的一种积极回应——尽管知道所有意义都是暂时的,但仍选择去构建它。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所有对西方哲学史有基本了解,并对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潮有浓厚兴趣的深度阅读者。它同样是文学评论家、艺术理论家,以及任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寻求内在稳定性的思想者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译者寄语: 林语薇在翻译过程中力求保留范德比尔特语体中那种冰冷而精准的韵律感,既忠实于德语哲学的严谨性,又不失中文散文的凝练之美,使得这部深奥的著作在阅读体验上保持了一种克制的张力。 --- 《静水深流:一位哲学家的沉思录》——在这里,思想不是工具,而是栖居之所。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这种双语对照的书会显得很“水”,内容被切分得支离破碎,但实际体验下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套书的翻译质量非常高,它不是那种直译到让人费解的“机器翻译腔”,而是非常贴合原著的语境和富兰克林那种朴实而又睿智的文风。很多地方,中译文的精妙之处反而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英文原句中微妙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比如,书中关于他早年如何平衡宗教信仰与科学探索的探讨,如果光看英文,我可能只是理解了字面意思,但对照中文译文后,我更能体会到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思想家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突破。而且,通过对比,我能清晰地捕捉到地道的英语表达习惯,比如那些经典的短语和句式结构,不知不觉中就内化到了我的语感里。这套书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语境学习法”,不再是孤立地背单词或语法点,而是在鲜活的故事和思想中,自然而然地吸收语言的精髓。对于想要从“学英语”过渡到“用英语思考”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平台是绝佳的跳板。

评分

自从开始使用这套书进行英语精读训练后,我明显感觉到我的阅读速度和对长难句的拆解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快速浏览英文部分,标记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再对照中文进行精研,最后回头再读一遍纯英文,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含义和语感。这个过程让我发现,很多我以为自己懂的单词,在特定的语境下其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富兰克林那种务实、条理清晰的写作风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对信息结构的理解能力。在学习他的“十三项德行”时,我甚至会暂停下来,尝试用英文复述他的核心观点,这对于训练我的口语输出能力也大有裨益。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普通的英语教材,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展示了如何用清晰、有力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个人成长历程和创新思想。对于那些希望通过阅读提升综合英语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和逻辑组织能力的读者,这本书提供的语言范例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评分

我过去尝试过很多种学习外语的方法,但唯独觉得这种名著的双语对照学习法最能持久。阅读富兰克林的故事,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智者的共鸣。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和不断尝试,一步步建立起他那套影响深远的个人管理体系。在对照阅读时,我特别留意那些描述他内心挣扎和自我辩驳的段落,英文原文的措辞往往更加精炼和有力,比如他对“傲慢”的描述,那种自我警醒的力度,通过中文翻译后依然能清晰感受到。这套书让我的学习过程变得极其立体:我不仅在学习英语的“皮毛”(词汇和语法),更是在吸收西方文化中关于个人主义、社会责任感以及实用主义哲学的“骨髓”。它迫使我不仅要理解他在说什么,还要理解他是如何去说的,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是碎片化学习无法给予的。对于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份诚意满满的投资。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经典文学有着执着偏爱的人,但受限于自身词汇量和对历史背景知识的缺乏,很多原著对我来说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这本英汉对照的《富兰克林自传》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攀登工具”。我注意到,书中的英文部分并没有为了迁就初学者而过度简化,它保留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句式结构和词汇,这对于想要挑战自己、提升阅读难度的读者来说,是保持阅读挑战性的关键。当我读到富兰克林描述他在费城创办图书馆和消防队的细节时,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非常强烈。我不需要猜测作者的情绪,因为英文原文的情感浓度和中文译文所传达的敬意是同步的。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做得相当扎实,纸张的质量很好,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长时间沉浸阅读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总的来说,它成功地在“易读性”和“原汁原味”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让阅读经典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评分

这套书真是让我找到了学习英语的宝藏!我一直觉得传统的英语教材枯燥乏味,读起来提不起兴趣,但当我翻开这本《富兰克林自传》的英汉对照版时,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了。首先,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英文原著和中文翻译并列,让我可以随时对照查阅,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句子,眼睛一扫就能找到准确的释义,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停下来查字典,阅读的连贯性大大增强了。更重要的是,富兰克林的文字本身就充满了智慧和生活哲理,他讲述的奋斗、自律和对知识的渴求,对于正处于人生选择阶段的我来说,简直是及时的醍醐灌顶。我特别喜欢他描述自己如何通过细致的计划管理时间的那一段,那种脚踏实地的作风,比任何心灵鸡汤都更具说服力。这本书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工具,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在耳边低语,让我对“成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对自我提升的不懈追求。对于想通过阅读名著提升英语水平的朋友来说,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无可替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