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星云大师八十余篇较重要的论述及开示,以“人间事、悲苦事、大众事、谈心事、智慧事、佛家事、两岸事、大千事”归类,提出“舍去、放下、忍让、行善、读书、修行、善解、正见”的修心解结之道。并收录远见·天下文化创办人高希均教授的述评感言,充满“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智慧交集。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十二岁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创建佛光山,并担任佛光山寺第*、二、三任住持。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三百余所道场,创办二十四所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五十部“云水书坊”行动图书馆、五十余所中华学校、十六所佛教学院、五所大学等。
大师著作超身,现有三百余册著述,并被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二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2013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6年向国家博物馆捐赠北齐佛首,现为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终身荣誉总会长。
001 星云自序 “破船多揽载”
001 编者序 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人间佛教
人间事: 要舍去,解人间烦恼
挑战压力的勇气
现代青年应有的人生观
如何战胜自己
正人心、去虚假
明辨杀生之因——对皮草话题的回答
生命的密码
以忍为力
十度空间
让下一代正确面对人生
马先生打瞌睡
看见梦想的力量
民主的修为——吾言有罪
【述评】 山上有星云
悲苦事: 须放下,解人生苦悲
在无常中重建希望
器官移植的意义
转危为安的方法——为SARS疫情祈愿
七月须知
救灾无国界
如何转祸得福
暴力
开放
妥协
战火
【述评】 生命七七、云端九九——写在星云大师生日八八
大众事: 修忍让,解生活之道
团结力量大
请全民支持反贿选
没有台湾人——在台湾居住的,都是台湾人
对国民党选战策略之建议
大和解·救台湾
我们的“牛肉”在这里!
“去中国化”之我见
国民党党主席改选后
选举的良心·人民的觉醒
“终止国统论”之我见
上台下台——论施明德“倒扁”
“萧仔,你要回来救台湾啦!”
权力之前,该怎么办?
拒领公投票的重要性
让“选贤与能”复活
爱台湾要讲究法治,是非应止于智者——响应李家同教授
我的意见: 选贤与能
【述评】 “星云价值”能改善政府乱象吗?
谈心事: 勤行善,解蒙昧杂心
慈悲爱心列车要永远开下去
什么是福报?
2003年新春告白
行三好,救台湾——读高希均教授《挑“好”的说》一文有感
放生与护生
从和谐到和平
2012年新春告白
对玄奘遗迹大唐兴教寺将拆除的看法
【述评】 慈悲与智慧——星云大师创建的佛陀纪念馆
智慧事: 喜读书,解世上痴愚
教育的省思
明“因”识“果”,圆满自在——谈教育
我对废除死刑的看法
圆——谈辛亥革命100年的代表字
丈夫七出
抢救文化出版业
有感寺庙不收门票
为台湾大专院校校长会议开示
【述评】 星云之心——读《百年佛缘》
佛门事: 主修行,解入世之法
中国佛教与佛教青年
复兴佛教与批评
佛教青年临到时代的考验
我们要有殉道的精神
一个“卍”字两个头
佛诞节,为何不能放假?
比丘尼僧团的发展——2002年4月20日“人间佛教与当代对话”学术研讨会专题讲演
宗教与和平——于国际自由宗教联盟世界大会演讲
印度佛教复兴——安贝卡博士五十周年纪念致辞
明治维新的镜子
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
授外籍宗教人士荣誉证,值得喝彩!
【述评】
“改变”的力量——记第一届“星云人文世界论坛”
两岸事: 用包容,解人际之间
佛教对全球问题的概观
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人间福报》十年有感
花,美丽了台湾
禅在中国
理性、包容、爱台湾
看到两岸融合的契机
欢迎张志军主任来台
两岸和敬,不计较一两句话
【述评】
挑“好”的说——“家和万事兴”的曙光会出现
大千事: 执正见,解偏执之言
佛教走向国际
我对宗教融和的世界观
佛牙来台
邪教之害
十邪: 再论邪之害
世纪生春
宗教与当代世界
融和与和平——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专题演讲
【述评】 星云奇迹——佛光山人间佛教的兴起
这本书的节奏感非常奇特,如同音乐中的变奏曲。在几段极其严肃和理论化的论述之后,作者会突然插入一些非常个人化,甚至带着一丝黑色幽默的轶事或者观察。这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保持了一种令人愉悦的张弛有度。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适应性”时引用的那位隐居艺术家的故事。这位艺术家拒绝了所有现代通讯工具,他通过观察季节的细微变化来校准自己的生活节奏。作者借此探讨了现代人过度依赖外部反馈机制,从而丧失了内在参照系的问题。这种对比极具冲击力。我记得描述中提到,当艺术家被问及他如何打发时间时,他的回答是:“我没有打发时间,我只是在体验时间。” 这句话让我反思了自己对“时间管理”的焦虑。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的生活技巧,它提供的更像是一种“心智的疫苗”,帮助我抵抗外界对于“快节奏”和“功利化”的集体催眠。它的价值在于重塑读者的底层操作系统,而不是提供表面的界面美化。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了一丝“智力上的挫败感”。这并非是说作者的文字难以理解,而是他构建的逻辑体系非常庞大且自洽,像一个精密的钟表结构,每一个齿轮都必须精确啮合。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初学者,第一次尝试去理解高等数学的证明过程。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其对“关联性”的挖掘。它不像传统的书籍那样将主题划分得泾渭分明,而是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甚至一些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读到关于“感知与构建现实”的部分时,我被震撼了。作者提出,我们所认为的“客观世界”,其实是我们大脑不断进行预测和修正的结果,而“智慧”并非是获取更多信息,而是优化我们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我尝试着去用书中提到的“反向工程思维”,去解构我最近处理的一个工作难题。我不再关注“该怎么做”,而是开始分析“为什么我会认为这件事必须这么做”。这个思维的转换,就像是打开了房间的另一扇窗户,空气流通性瞬间改善了。这本书需要的不是快速浏览,而是沉浸式的、带有批判性反思的深度阅读,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理解层次浮现出来。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锋利而优雅”。它不像许多流行的自助类书籍那样,提供一板一眼的操作指南或者“十步成功法”,它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带着一丝玩世不恭的嘲讽,揭示人性的共通弱点。尤其是在谈到“效率陷阱”的那几章,我简直要拍案叫绝。作者似乎洞察到了当代社会对“忙碌”的病态崇拜,他没有批判忙碌本身,而是质疑了我们追求效率背后的真正动机——往往是为了逃避深入思考和承担选择的责任。他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现代人像一群在滚轮上拼命奔跑的仓鼠,他们为自己能跑得更快而沾沾自喜,却从未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个轮子究竟通向何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批判之余所展现出的细腻关怀。他没有将读者打入“愚昧”的行列,而是将这种困境描绘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现代性症状。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内容晦涩,而是因为内容太过直白,像一根细针,精准地扎在了那些我试图忽略的自我欺骗上。这本书迫使我直面那些“为什么我总是半途而废”的潜意识驱动力,它没有提供解药,但它清晰地画出了病灶的轮廓,而清晰的认知,本身就是治愈的第一步。
评分从装帧设计和文字排版来看,这本书也透露出一种与内容相匹配的克制美学。大片的留白,适中的字体大小,仿佛都在鼓励读者放慢速度,不要被信息的密度所压倒。但内容本身的冲击力却丝毫没有减弱。特别是关于“同理心的极限”这一章节,我感受到了作者极大的思想勇气。他没有进行廉价的情感渲染,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同情心是如何因为过度曝光而变得麻木和无效的。作者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观点,即真正的智慧可能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划定情感的“隔离带”,以便在更宏观的层面做出清醒的判断。这让我陷入了长久的沉思——我们是否因为过度地将自己浸泡在别人的痛苦之中,而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力量?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复杂世界的“高阶透镜”。它让我意识到,许多看似无解的困境,其实是我们自己设置了错误的参照系。读完合上书本时,我没有感到轻松愉悦,反而有一种被彻底洗礼后的清醒和沉重,这种沉重,是成长的重量。
评分看到《星云智慧》这个名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广袤的宇宙和深邃的智慧光芒,那种对未知探索的渴望,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它没有给我那种关于宇宙洪荒的宏大叙事,反而像是一个非常私密的对话,引导我深入到自身的每一个细微角落。开篇部分,作者似乎有意设置了一个迷宫,用一种极其精炼却又充满哲学意味的语言,探讨了“存在”的本质。我感觉自己像是在阅读一本晦涩的古籍,每一个词汇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复杂张力。比如,书中多次提到了一种“边界感的消融”,这让我开始反思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用各种标签和定义来束缚自己的认知,从而限制了潜能的爆发。其中有一段关于“心流体验”的描述尤为触动我,作者没有简单地套用心理学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日常场景,将那种全身心投入、时间感失衡的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记得描述了一位老木匠,他在雕刻一块木头时,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仿佛被一层透明的屏障隔绝了,他的呼吸、凿子的力度、木屑飞扬的轨迹,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自洽的微观世界。读完这部分,我放下书,尝试着去观察窗外的光线变化,忽然间,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细节——光影在墙壁上移动的纹理、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都变得异常鲜明和富有意义。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吸收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深层次的自我校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