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道教史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道教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勤家 著
图书标签:
  • 道教史
  • 中国道教
  • 学术著作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 宗教研究
  • 历史学
  • 中国文化
  • 道教文化
  • 传统文化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5311
版次:1
商品编码:1091587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二辑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道教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道教史的著作,论述了道教从东汉孕育诞生,直至近代大约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涉及的问题包括道教的教团组织、经典、教理、著名我物、内外丹、养生术、符录咒术、斋醮科仪以及道教对民间秘密宗教的影响等。
   全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道教历史发展为线索,阐明了道教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潮流的关系。《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道教史》对道教思想的研究,补充了以往哲学史的某些缺环;关于道教内外丹和养生学的研究,揭示了道教对中国古代科学,特别是化学、医药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宗教共同之点
第二节 神仙之观念
第二章 外人对于道教史之分期
第三章 诸书所述道教之起源

第四章 道之名义与其演变
第一节 子思中庸宋儒朱子所说之道
第二节 张衡灵宪广雅列子及宋儒周子所说之道
第三节 道家之所谓道
第四节 道经之所谓道

第五章 道教以前之信仰
第一节 古代之巫祝史
第二节 秦汉之方士

第六章 道教之形成
第一节 于吉太平道及张角
第二节 《太平清领书》与《太平经》之关系
第三节 张陵天师道及孙恩
第四节 张天师世系考
第五节 寇谦之改革天师道
第六节 茅山道与武当道

第七章 道教之神
第一节 天地间之神
第二节 人身中之神
第三节 洞天福地

第八章 道教之方术
第一节 符篆祈禳禁劾诸术
第二节 守庚申
第三节 房中行跷变化

第九章 道教之修养
第一节 内丹
第二节 存思
第三节 导引沐浴
第四节 服食烧炼

第十章 道教之规律
第一节 传受
第二节 赏善罚恶
第三节 斋戒及清规
第四节 诵持
第十一章 道佛二教之互相利用
第十二章 道佛二教之相排
第十三章 唐宋两朝之道教

第十四章 道教之流传海外
第一节 新罗之花郎
第二节 日本之山伏
第三节 真腊之八思及其他

第十五章 道教经典之编纂与焚毁
第一节 《汉书·艺文志》
第二节 道教经典之编纂
第三节 元代之焚经
第十六章 道教之分派
第十七章 明清时代之道教
第十八章 现在之道藏与辑要
第十九章 宫观及道徒
第二十章 结论
中国学者的第一部完整的《中国道教史》--读傅勤家《中国道教史》

精彩书摘

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仗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其次有《玉女隐微》一卷,亦化形为飞禽走兽,及金木玉石,兴云致雨,方百里,雪亦如之。渡大水不用舟梁。分形为千人,因风高飞,出入无间。能吐气七色,坐见八极及地下之物。放光万丈,冥室自明。亦大术也。然当步诸星数十,曲折难识,少能谙之。其《淮南鸿宝万毕》皆无及此书者也。”《杂应篇》云:“郑君云:服大隐符十日,欲隐则左转,欲见则右回也。或以玉粕丸涂人身中,或以蛇足散,或怀离母之草,或折青龙之草以伏六丁之下。或入竹田之中而执天枢之壤,或造河龙石室而隐云盖之阴,或服清冷之渊以过幽阙之径,或乘天一马以游紫房,或登天一之明堂,或入玉女之金匮,或背辅向官,立三盖之下。或可为小儿,或可为老翁。或可为鸟,或可为兽,或可为草,或可为木,或可为六畜。或依木成木,或依石成石,依水成水,依火成火。此所谓移形易貌,不能都隐者也。”《后汉书·方伎传》云:“费长房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观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日: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后乃就楼上候长房日:我神仙之人,以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使人取之,不能胜,又令十人扛之,犹不举。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长房遂欲求道,而顾家人为忧。翁乃断一青竹,度与长房身齐,使悬之舍后。家人见之,即长房形也,以为缢死,大小惊号,遂殡葬之,长房立其傍,而莫之见也。”
……
《中国道教史》 内容梗概: 本书旨在梳理并深入阐述中国道教自其滥觞之初,历经各个历史时期,直至近代的发展演变脉络。它不仅是一部通史,更是一部探索道教思想、制度、仪轨、经典、艺术以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的综合性学术著作。作者从道教的起源和早期形态出发,细致考察了道教如何从民间信仰、黄老之学、方仙道等多种源流汇聚,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独特体系的宗教。 书中详细剖析了道教在各个朝代的命运起伏。汉末魏晋时期,道教作为新兴宗教,如何吸纳儒道玄学,确立初步的教团组织和经典体系,如太平道、五斗米道等早期重要道派的形成过程,以及葛洪、陶弘景等重要道教思想家的贡献。南北朝时期,道教与佛教的互动与竞争,对道教教义的深化和仪轨的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道教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唐朝统治者尊崇道教,道教经典大量编纂,道教宫观遍布全国,许多道士成为朝廷的座上宾。本书将着重探讨唐代道教的官方地位,其对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的渗透,以及道教内部不同流派的发展,如上清派、灵宝派的兴衰。 宋代是道教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宋朝皇帝对道教的推崇,使得道教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本书将深入分析宋代道教的革新与发展,特别是“天心派”、“净明道”等新道派的兴起,以及道教经典大规模的刊印与传播,宋代道教在哲学、伦理、养生等方面的思想贡献,以及其与士大夫阶层的密切关系。 元代,蒙古统治者的宗教政策对道教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道教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全真教在北方地区得到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道教也面临着来自藏传佛教的挑战。本书将探讨元代道教的统一与分化,全真教与正一道的并立,以及道教在边疆地区的传播。 明清时期,道教进入了一个相对保守但也依然活跃的阶段。尽管官方对道教的态度有所变化,但民间道教依然蓬勃发展。本书将关注明清时期道教的经典整理与注释,道教仪轨的标准化,以及各种民间道教组织和活动的演变。同时,也将考察道教在文学、戏曲、绘画等艺术领域的表现,以及道教在应对社会变革中的角色。 此外,《中国道教史》还将专题探讨道教的几个重要维度: 道教经典: 系统介绍道教主要经典的形成、流传及其内容,如《道德经》、《庄子》、《太平经》、《周易参同契》、《抱朴子》、《真诰》、《云笈七签》等,分析它们在道教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道教思想: 深入解析道教的核心哲学思想,如“道”的观念、无为而治、自然主义、返璞归真、长生不老、神仙信仰等,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被阐释和发展。 道教制度与教团: 梳理道教早期教团的组织形式,如师徒制、戒律的建立,以及后来道观的制度化管理,不同道派的组织特征,以及道士的修行生活。 道教仪轨与符箓: 详细介绍道教的斋醮科仪、符箓、丹道、养生术等修行实践,分析其在道教信仰体系中的功能和意义。 道教与社会文化: 考察道教对中国古代哲学、政治、文学、艺术、医学、民俗等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深刻影响,以及道教如何与儒家、佛教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面貌。 本書結構清晰,論述嚴謹,引證豐富,參考了大量的史料、出土文獻以及海內外學術研究成果,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幅全面、深入、立體的中國道教歷史畫卷。它不僅適合道教研究的專業學者,也適合對中國宗教史、思想史、文化史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通过对道教历史演进的细致梳理,本书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道教在中国社会和思想领域所扮演的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一段时间才啃完这套书,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冷静”与“克制”。在处理那些常常被渲染得神乎其神或被过度污名化的历史阶段时,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田野调查般的客观描述。他似乎刻意避免使用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形容词,而是专注于呈现历史事实的“是什么样”,而非“应该是什么样”。这种冷静,反而使得那些原本扑朔迷离的教团兴衰、教义分歧,变得清晰可辨。比如,在讨论某些道教派别被朝廷打压的时期,作者没有进行情绪化的控诉,而是冷静分析了政教关系的博弈逻辑和道教内部未能及时适应政治环境变化的结构性因素。这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分析,反而赋予了历史叙事一种更深沉的力量,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对中国宗教史形成一种更为成熟、去浪漫化的认知。

评分

这部作品的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资料的搜集和梳理工作量惊人。我尤其欣赏他对史料的细致考辨,不同时期文献的交叉印证,使得论述的根基非常扎实。读来能感受到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绝非泛泛而谈。它不像很多流行的通俗读物那样追求耸人听闻的轶事,而是专注于对核心思想流变、组织形态演化的深入剖析。例如,对于魏晋玄学对早期道教的影响,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因果罗列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哲学思辨如何转化为宗教实践和教义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这一点对于想要真正理解中国思想史脉络的人来说,价值极高。虽然有些段落的专业术语密度稍大,需要反复咀嚼,但一旦跟上作者的思路,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提供的。它更像是一份深度研究报告,而非轻松的阅读材料,适合那些希望建立系统、扎实知识框架的读者。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突破了以往将道教简单等同于炼丹术或符箓法的传统窠臼。作者显然拥有非常开阔的国际学术视野,引用的参考书目横跨中、日、欧美等多种语言的研究成果,这使得他的论证显得相当立体和全面。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地方性宗教实践”与“国家正统道教”之间互动的探讨。很多研究只关注主流派别,但这本书却深入挖掘了那些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在官方记载中难以见影的信仰形式,并试图还原它们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生命力与传承方式。这种由下而上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中国宗教生态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宗教的历史,更是在讲述一种文化如何在广袤的土地上,适应不同地域环境而生长、变形的动态过程。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着实令人佩服。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底。它并非采用简单的编年体叙事,而是围绕几个核心概念进行层层递进的结构展开。比如,对“神仙信仰”的谱系梳理,就不是简单地罗列神祇名字,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社会阶层对永恒与超越的渴望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投射。作者通过对文献中“神”的概念进行语义学的分析,揭示了早期道教如何吸收和改造本土信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分析极其精妙。阅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老到的向导,穿越迷雾重重的历史丛林,每到一个关键节点,作者都会清晰地指出前人留下的路径标记,并指出哪些标记是可靠的,哪些可能是后人误植的。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交互作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照系。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时,本以为会是一本沉闷的学术专著,毕竟“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这个名头就带着一股子厚重感。但实际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地流畅,这主要归功于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他似乎很擅长将复杂、跨越千年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阅读过程中,时间感和空间感都非常清晰。举个例子,当我们谈论某个时期的道派纷争时,作者不是孤立地描述事件,而是巧妙地将地方政治气候、上层统治者的态度作为背景板,让读者能体会到道教在不同权力场域中的生存策略和演变。这种将宗教史融入社会史、政治史的写法,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历史的张力”。我甚至在一些关于唐代宫廷与道教关系的章节中,读出了某种戏剧性的冲突感,作者对人物心理和动机的捕捉,也颇具功力,让冰冷的教义背后有了鲜活的人间烟火气。

评分

商品很好,推荐一下.

评分

道教,以德服人,中华美德

评分

最近,想找些民间信仰方面的资料,发现实在有限。希望能从有关道教的书籍中探知一二线索。傅勤家先生的这本《中国道教史》系民国时代的成果,既见其文献功夫,又不受某种意识形态束缚。

评分

很不错,包装物流都可以

评分

书籍外观庄重,内容丰富,精品著作,值得一读。

评分

很老的一本书,如今重印,我辈之福啊

评分

和描述的一样,好评! 还可以,和印象里的有一点点区别,可能是我记错了书比我想的要厚很多,就是字有点小,不过挺实惠的,很满意!书非常好,正版的,非常值,快递也给力,必须给好评,就是感觉包装有点简陋啊哈哈~~~不过书很好,看了下内容也都很不错,快递也很给力,东西很好 物流速度也很快,和照片描述的也一样,给个满分吧 下次还会来买!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不在乎东西值多少钱,和女朋友在一起他们注重的是心上人的开心,和领在一起,他们在乎的是给领买些高贵的东西,指望着自己有机会高升,和小三在一起,我就不多说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我们希望物美价廉,不是我们想买盗版货,不是我们爱到批发部去买,也不是我们爱和小贩斤斤计较,是我们微薄的收入难以支付。总的来说购物本身是一个开心的过程,从中我们利用自己的劳动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京东商城的东西太便宜了,所以我来买了。我的人生充满坎坷:十岁时家道中落,十二岁便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藏区当文艺兵。十五岁的花季,爱上一个军官,没有接触的机会,便通过各种暗号和接头地点传递情书,像做地下工作似的,结果得到一个意外收获:“从写情书中发现了自己的文学潜能”。但那个年代早恋是不可饶恕的大错,当我们的恋情被发现时,对方却退缩和背叛了我。一次次当众检查,一次次冷遇羞辱,使我的心灵受到重创,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二十岁,她弃舞从文,主动请缨,二十九岁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班,与莫言、余华、刘震云等一起,登上文学的殿堂。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给大家介绍本好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如果能时光穿梭,遇见从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审慎地不敢发表意见。因为从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怀着再复杂的爱去回望,没准儿也能气个半死,看着她在那条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开口相劝,搞不好还会被她厌弃。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也忍住了各种吐槽,人总是要给自己留余地的,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回望现在,看见的还是一个人。好在现在不敢轻易放狠话了,所以总算显得比年轻的时候还有一分从容。但不管什么时候的你,都是你。这时间轴上反复上演的就是打怪兽的过程。过去困扰你的事情,现在已可轻易解决,但往往还有更大的boss在前面等你。“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无论是你初中毕业的那个午后,或者多年后功成名就那一天,总有不同忧伤涌上心头:有些烦恼是钱可以解决的,而更伤悲的是有些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曾经在年少时想象的“等到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一切都好起来了”根本就是个谬论。所以,只能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吧。

评分

薄薄的一小册,没有多少深入探讨的内容

评分

书籍外观庄重,内容丰富,精品著作,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