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人必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專業古籍整理團隊 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
內容簡介
《圍爐夜話》,儒傢通俗讀物,是明清時期著名的漢族文學品評著作,對於當時以及以前的文壇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評價議論。《圍爐夜話》分為221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彆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麵,揭示瞭"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齣世的語錄世集,成書於萬曆年間。作為一部富有漢民族生活倫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體現瞭漢族傳統道德生活化的傾嚮。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小窗幽記》儒道通俗讀物,一名《醉古堂劍掃》,十二捲,格言警句類小品文。全書始於醒,終於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灕世風的批判中,透露齣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作者簡介
王永彬,字宜山,人稱宜山先生,一生經曆瞭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五個時期。著有《圍爐夜話》。
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個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整理與齣版的編輯團隊。現已編輯齣版有《群書治要考譯》《群書治要(原文版)》《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國學治要》《文白對照史記》《納蘭詞箋》等,廣受讀者的喜愛。
洪應明,明朝人,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著有《菜根譚》和《仙佛奇蹤》。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退隱山林。
陳眉公(1558~1639),原名陳繼儒,明代文學傢、書畫傢。字仲醇,號眉公、麋公。年二十九,隱居小昆山,後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有《梅花冊》、《雲山捲》等傳世。著有《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吳葛將軍墓碑》等。
目錄
圍爐夜話
菜根譚
小窗幽記
前言/序言
《謙德國學文庫》齣版說明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與科技超速發展,人們在體驗經濟繁榮和科技成果的同時,欲望的膨脹和內心的焦慮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質繁榮的時代,讓我們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安詳,從經典中獲取智慧和慰藉,或許是我們不二的選擇。
之所以要讀經典,根本在於,我們應當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從何而來,去往何處。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亦如此。一個愛讀經典的人,其內心世界必定是豐富深邃的。而一個被經典浸潤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思想豐贍、文化深厚的民族。因為,文化是民族之靈魂,一個民族如果不能認識其民族發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會失去其未來的生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經典之中。
今日,我們提倡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自提倡重讀經典始。然而,讀經典之目的,絕不僅在徒增知識而已,應是古人所說的“變化氣質”,進一步,是要引領我們進德修業。《易》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實乃讀經典之要旨所在。
基於此理念,我們決定齣版此套《謙德國學文庫》,“謙德”,即本《周易》謙卦之精神。正如謙卦初六爻所言:“謙謙君子,用涉大川”,我們期冀以謙虛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譯的方式,讓古聖先賢的教誨能夠普及到每一個人。引導有心的讀者,透過掃除古老經典的文字障礙,從而進入經典的智慧之海。
作為一套普及型的國學叢書,我們選擇經典,不僅廣泛選錄以儒傢文化為主的經、史、子、集,也將視野開拓到釋、道的各種經典。一些大傢所熟知的經典,基本全部收錄。同時,有一些不太為人熟知,但有當代價值的經典,我們也選擇性收錄。整個叢書幾乎囊括中國曆史上哲學、史學、文學、宗教、科學、藝術等各領域的基本經典。
在注譯工作方麵,版本上我們主要以主流學界公認的權威版本為底本,在此基礎上參考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叢書的注譯既能博采眾長而又獨具一格。今文白話不求字字對應,隻在保證文意準確的基礎上進行瞭梳理,使譯文更加通俗曉暢,更能貼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古籍的注譯,固然是現代讀者進入經典的一條方便門徑,然而這也僅僅是閱讀經典的一個開端。要真正領悟經典的微言大義,我們提倡最好還是研讀原本,因為再完美的白話語譯,也不可能完全錶達齣文言經典的原有內涵,而這也正是中國經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們所做的工作,不過是打開閱讀經典的一扇門而已。期望藉由此門,讓更多讀者能夠領略經典的風采,走上領悟古人思想之路。進而在生活中體證,方能直趨聖賢之境,真得聖賢典籍之大用。
經典,是一代代的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恩澤與財富,是前輩先人的智慧精華。今日我們在享用這一份財富與恩澤時,更應對古人心存無盡的崇敬與感恩。我們雖恭敬從事,求備求全,然因學養所限、纔力不及,舛誤難免,懇請先賢原諒,讀者海涵。期望這一套國學經典文庫,能夠為更多人打開博大精深之中華文化的大門。同時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讓我們的工作能夠做得更好!
【經典智慧珍藏】古籍精粹,人生之鏡,涵養心性,洞察世事 套裝內容簡介: 本套裝精選中國古代三部影響深遠的智慧經典:《菜根譚》、《小窗幽記》和《圍爐夜話》。它們猶如三麵棱鏡,摺射齣古代文人心底的達觀與通透,為現代人提供瞭一份珍貴的精神食糧,幫助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尋覓內心的寜靜與力量。 一、《菜根譚》:靜中思動,淡中求味的人生哲學 《菜根譚》,明代洪應明所著,是一部飽含人生哲理的語錄體著作。其名取“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之意,寓意著人應以清淡、堅韌的態度去麵對生活。全書分為“居易語”和“處世語”兩部分,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深刻揭示瞭人生在順境與逆境中的處世之道。 “居易語”: 這一部分側重於個人品格的修養與內心的寜靜。作者強調瞭“獨處”的重要性,認為一個人在無人監督之時,更應謹守道德,修煉心性。書中充滿瞭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藉景抒情,將山林隱逸的淡泊情懷融入其中,引導讀者從喧囂的塵世中抽離,迴歸心靈的本真。例如,“風來疏竹,風過而竹尚在;水流前石,水去而石尚存。”這句名言,以自然為喻,告訴我們事物的變化無常,而內在的本質卻可以恒久存在,提示我們要培養一種不動搖、不攀附的內在力量。又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已成為韆古名句,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名利得失,將個人的情緒與外界的風雲變幻分隔開來,達到一種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作者也告誡我們,莫要沉迷於錶麵的浮華,而應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追求精神層麵的富足。 “處世語”: 這一部分則更多地探討瞭人際交往、社會應對的智慧。洪應明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剖析瞭人情世故的復雜,並給齣瞭圓融通達的處世原則。他主張“真實無妄”,反對虛僞矯飾;提倡“寬厚待人”,理解他人的難處;強調“知足常樂”,不貪求過度的物質享受。書中不乏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批判,但其基調始終是積極勸誡,引導人們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既不隨波逐流,也不孤傲激進。例如,“聽言要以所短,故知;求事要以所難,故成。”這是在為人處世中注重傾聽、理解對方的弱點,以及在做事時勇於挑戰睏難的積極態度。又如,“能受苦乃為誌士,已拂人之意,必己之過。”此句點明瞭經受磨難是成為有誌之士的必經之路,同時強調瞭在與人交往中,若令他人不悅,則首先應反省自身是否有所過失,體現瞭高度的自我反省能力。 《菜根譚》的語言精練、意蘊深遠,既有哲學傢的深邃,又不失文人的雅趣。它不僅是一部教人如何“修身”,更是一部教人如何“處世”的百科全書,對於渴望提升人生境界、涵養內在品德的讀者,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寶藏。 二、《小窗幽記》:情寄山水,雅緻人生的心靈獨白 《小窗幽記》,明代陳繼儒所著,是一部充滿文人雅趣、描繪隱逸生活情趣的隨筆集。陳繼儒以其超然物外的灑脫氣質,將個人的情懷寄托於山水之間,字裏行間流露齣一種淡雅、閑適的生活態度。本書猶如一位知己,在“小窗”之前,與你一同品味生活的詩意與哲思。 “山水寄情”: 作者筆下的山水,並非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是他心靈的投射。他描繪月下聽泉、竹林品茗、山間漫步的悠閑場景,將自身的感悟融入其中,營造齣一種寜靜緻遠的氛圍。他善於從尋常事物中發現不尋常的美,例如,“淡中知道味,靜中可知樂。”這句話道齣瞭人生的真諦,很多時候,真正的美味和快樂並非來自於濃烈刺激,而是存在於平淡與寜靜之中。這種對“淡”的推崇,貫穿全書,引導讀者去感受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體味那些不易察覺的幸福。 “品茗論道”: 《小窗幽記》中不乏對茶、酒、書、畫等文人雅事的描繪,但這些並非簡單的物質享受,而是作者藉以抒發情懷、體悟人生道理的載體。他將品茶視為一種修行,將讀書當作一種對話,將觀畫看作一次心靈的交流。例如,“知其不可而為之,謂之‘癡’;知其可而隨之,謂之‘愚’。”這句深刻地揭示瞭麵對人生選擇時的智慧,區分瞭堅持與盲從、理智與愚昧的不同,鼓勵讀者在認清現實的基礎上,做齣最適閤自己的選擇。 “雅緻人生”: 陳繼儒所倡導的“雅緻人生”,並非追求奢華,而是注重精神的豐盈和情趣的培養。他鼓勵人們擺脫俗世的羈絆,尋找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園,過一種“寜靜緻遠”的生活。他對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有著深刻的理解,認為人應當順應自然,融入自然,纔能獲得真正的安寜。他筆下的許多句子,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將佛傢的禪意融入日常,提示我們在微小的事物中也能發現無限的可能和深刻的哲理。 《小窗幽記》以其獨特的文風和清雅的格調,為讀者展現瞭一個遠離塵囂的理想境界。它教會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如何慢下來,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品味人生的況味,去滋養一顆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心。 三、《圍爐夜話》:寒夜暖語,滌蕩心靈的智慧之聲 《圍爐夜話》,清代夏紹虞所著,是一部以問答形式呈現的語錄體著作。作者以“圍爐夜話”這樣一個溫馨的場景,與讀者進行一場場深入心靈的對話,解答人生中的種種睏惑,探討道德倫理、治傢之道、為人處世等方方麵麵。其語言質樸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 “撥開迷霧,直指本心”: 《圍爐夜話》最為人稱道之處,在於其直擊人心的問答方式。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迴應讀者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難題,例如,如何麵對誘惑、如何處理矛盾、如何看待得失等。他並非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深入思考,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獲得真正的領悟。例如,“人若無性,何以立身?性者,人之所以為人者也。”這句話強調瞭“性”的重要性,即人的本性和品德,是立身處世的根本。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瞭如何涵養和發揮人的善性,抵製不良習氣的侵蝕。 “治傢興業,傳承有道”: 在傢庭教育和傢族傳承方麵,《圍爐夜話》也提供瞭寶貴的經驗。作者強調瞭傢庭和睦的重要性,認為一個和諧的傢庭是個人發展和事業成功的基礎。他指導讀者如何教育子女,如何處理傢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如何傳承良好的傢風。例如,“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雖然此句非《圍爐夜話》原創,但其中蘊含的積極進取精神,在書中得到瞭廣泛的體現。作者鼓勵人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無論是個人品德的提升,還是知識技能的習得,都要有“更上一層樓”的誌嚮。 “善待人生,常懷感恩”: 《圍爐夜話》的語言樸實,但其傳遞的道理卻十分深刻。它提醒讀者要善待人生,珍惜擁有,並時刻懷有感恩之心。作者認為,生活中的許多煩惱源於不知足和抱怨,而感恩則能化解怨念,帶來內心的平和與滿足。例如,“積善之傢,必有餘慶。”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個觀念,強調善行的積纍會帶來長遠的福報。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行善的重要性,不僅是齣於功利的目的,更是將其視為一種內在的道德要求,一種對美好品德的追求。 《圍爐夜話》猶如一位慈祥的長者,在寒冷的鼕夜,圍坐在爐火旁,與你促膝長談。它以溫情而堅定的聲音,滌蕩你內心的塵埃,為你指明前行的方嚮,讓你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再孤單,不再迷茫。 【套裝價值】 這三部經典,雖然寫作年代、風格略有不同,但都深刻地反映瞭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結晶,共同指嚮瞭涵養心性、洞察世事、安頓人生的終極目標。《菜根譚》的深刻哲理,《小窗幽記》的雅緻情趣,《圍爐夜話》的質樸智慧,三者互為補充,共同構成瞭一幅豐富而立體的中國古代智慧畫捲。 本套裝適閤: 追求人生智慧,希望提升自我修養的讀者。 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感興趣的愛好者。 渴望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內心寜靜的現代人。 希望學習為人處世之道,優化人際關係的讀者。 作為饋贈親友、豐富精神世界的絕佳選擇。 一套書,三份經典,一次與古人智慧的深度對話。在閱讀中,感悟人生,滌蕩心靈,收獲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