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度整理】整理以邵晋涵生前勘定的乾隆己酉(1789)重校本为底本,通校戊申年(1788)初刻本,将邵氏的修订以校勘记的形式反映出来,清晰呈现了《尔雅正义》成书、定本的经过与思路,具有巨大的学术参考价值。
2.【索引详细】编制了详细、深度的索引,不止将《尔雅》《尔雅注》涉及的字词编入索引,还将邵晋涵在《尔雅正义》中指出的某字通作某,本或作某,别书作某,省作某,古字作某,误作某,等等,均编入索引,并括注《尔雅》本文之字,略翻索引,即可大略了解邵晋涵的语言文字思想,极便训诂学者研读利用。
3.【意义特别】《尔雅正义》是清人新疏十三经的头一部著作,也是“十三经清人注疏”丛书中率先成书者,别具意义,梁启超说“在清学史中应该特笔记载”。
4.【殊便阅读】标点准确,校勘详细,分段合理;繁体直排,全式标点,字大行疏。
《尔雅》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现存中国古代首部词典,相当于“古汉语分类词典”,收录词汇四千多个,按类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十九篇。古人注释经典,主要依据《尔雅》和《说文解字》。
邵晋涵的《尔雅正义》是清代注释《尔雅》的重要著作之一,开启了清人重新注疏十三经的先声,从此以后,才有各种新的经疏陆续出现。
《尔雅注》是郭璞用力甚勤的一部著作,后世雅学皆以郭注为宗,邵晋涵《尔雅正义》据唐石经及宋本、他书所引,校勘《尔雅》正文和郭璞注,广采汉晋诸家训诂与郭注比较,相同的会通其说,相异的博其旨趣,并对郭注谨慎阙如之处进行补注。引经证注,辗转旁通,稽考声韵,辨别名物,并随文发明经注体例,构建了清人注疏《尔雅》的基本框架,开创了雅学研究的新局面。
《尔雅正义》是邵晋涵生前仅有的刊刻著作,花数十年时间写定,初刻于乾隆戊申年(1788),次年对初刻本作了较大修订,即己酉重校本。此次整理即以己酉重校本为底本,通校戊申初刻本,将邵晋涵的修订,以校勘记的形式反映出来,将《正义》成书、定本的经过与思路清晰地呈现了出来,具有巨大的学术参考价值。又参校《学海堂经解》本和经史群籍,做了细致的标点、校勘、分段等工作,又附录邵晋涵传记资料,以及清人、近人对《尔雅正义》评论的资料,俾资参考。
此次整理又编制了详细、深度的索引,不止将《尔雅》《尔雅注》涉及的字词编入索引,还将邵晋涵在《尔雅正义》中指出的某字通作某,本或作某,别书作某,省作某,古字作某,误作某,等等,均编入索引,并括注《尔雅》本文之字,略翻索引,即可大略了解邵晋涵的语言文字思想,极便训诂学者研读利用。
邵晋涵(1743—1796),清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经学家。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浙江余姚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三十六年(1771)进士,入四库全书馆任编修,主持《四库全书?史部》的编撰工作,史部之书多由其最后校定,提要亦多出其手。其经学著作《尔雅正义》开清儒重新注疏儒家经典之先河,在清代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嘉翼,1965年11月出生于江西吉安。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辞书与训诂,对《尔雅》、《说文解字》等书用力颇勤。在语言类刊物、大学学报发表论文近20篇。
祝鸿杰,1944年生,浙江省衢州市人。196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1978—1981年师从蒋礼鸿先生攻读训诂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起任教于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1993年被评为教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浙江儒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期从事汉语语言文字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及古籍整理工作。已出版《博物志新译》等十余部著作,点校出版邵廷采《思复堂文集》等古籍,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汉书颜注释例》、《训诂研究应该务平实忌好奇》等近六十篇论文。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邵二云是头一位作(十三经)新疏的人,这部《尔雅正义》,在清学史中应该特笔记载。旧注疏本《尔雅》为晋郭璞注、宋邢昺疏,经文有讹舛,注亦多脱落,二云先据唐石经及宋椠本,详为增校。又博采汉舍人、刘歆、樊光、李巡、孙炎、梁沈旋、陈顾野王、唐裴瑜诸家佚注,以郭(郭)为主,而分疏诸家于下。郭注云未详者,则博征他经之汉人注以补之。《尔雅》缘音训义者颇少,二云更取声近之字,旁推交通,申明其说。书凡三四易稿乃定。郝(懿行)氏《义疏》成于道光乙酉,后邵书且四十年。近人多谓郝优于邵。然郝自述所以异于邵者不过两点,……何况这种异点之得失还很要商量呢?因前人成书增益补苴,较为精密,此中才以下所尽人而可能。郝氏于义例绝无新发明,其内容亦袭邵氏之旧有十六七,实不应别撰一书。(其有不以邵为然者,著一校补或匡误等书,善矣。)《义疏》之作,剿说掠美,百辞莫辨。我主张公道,不能不取邵弃郝。
黄侃《尔雅略说》:邵、郝二疏,皆为改补邢(昺)疏而作。然邵书先成,郝书后出;先创者难为功,绍述之易为力。世或谓郝胜于邵,盖非也。清世说《尔雅》者如林,而规模法度,大抵不能出邵氏之外。
张舜徽《清儒学记》:浙东学派的前辈,虽多以史学名世,但亦不废治经。邵晋涵治学,也不例外。研究经学,首必通于文字训诂,所以他在感到邢昺《尔雅疏》芜浅时,曾用十年的功力,别撰《尔雅正义》二十卷,这是清代学者对群经作新疏的开始。从此以后,才有各种新的经疏陆续出现。邵晋涵在这方面,可算是开了一个头。他在博征之中,力求守约。自谓“此书苦心不难博证,而难于别择之中能割所爱耳。乃外人竟有病其略者,斯事所以难言”(见《邵与桐别传》章诒选注语中引)。邵氏在撰《尔雅正义》的过程中,能实行“博观约取”的原则,不尚繁征,力求简要,这却是他的绝大本领。全书精要,便即在此。在此书刊行(有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初刻本)四十多年之后,出现了郝懿行的《尔雅义疏》。近代学者们多谓郝优于邵,梁启超独以为“郝氏绝无新发明,其内容袭邵氏之旧者十六七,实不应别撰一书。义疏之作,剿说掠美,百辞莫辨。我主张公道,不能不取邵弃郝”(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氏这一评断,是很公正的。结合我早年学习《尔雅》的经验,先看郝氏《义疏》,后看邵氏《正义》,也感到邵书义例谨严,文章尔雅,在简约中确能说明问题,非郝疏所能及。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第九:君于经,深三传、《尔雅》,成进士以后,未入馆以前,以宋邢昺疏义芜浅,遂别为《尔雅正义》一书。亮吉始识君,与同客安徽学使者署,见君一字未定,必反复讲求,不归于至当不止。
严元照《尔雅正义书后》:余姚邵学士晋涵《尔雅正义》,笺释允当,征引博赡,较诸邢叔明之书,不翅倍屣过之。且于景纯之注,误者纠之,阙者补之,信此经不刊之典也。
杨钟羲《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尔雅正义》:国朝治小学训诂者,当以是书与郝(懿行)氏《尔雅义疏》、王(念孙)氏《广雅疏证》精当,郭(璞)氏注《尔雅》十八年,邵氏且二十八年,其用力专且久也。
目 录
爾雅正義序
爾雅正義卷第一
爾雅序
爾雅卷上
釋詁第一上
爾雅正義卷第二
釋詁第一下
爾雅正義卷第三
釋言第二
爾雅正義卷第四
釋訓第三
爾雅正義卷第五
釋親第四
宗族
母黨
妻黨
婚姻
爾雅正義卷第六
爾雅卷中
釋宫第五
爾雅正義卷第七
釋器第六
爾雅正義卷第八
釋樂第七
爾雅正義卷第九
釋天第八
四時
祥
災
歲陽
歲名
月陽
月名
風雨
星名
祭名
講武
旌旂
爾雅正義卷第十
釋地第九
九州
十藪
八陵
九府
五方
野
四極
爾雅正義卷第十一
釋丘第十
丘
厓岸
爾雅正義卷第十二
釋山第十一
爾雅正義卷第十三
釋水第十二
水泉
水中
河曲
九河
爾雅正義卷第十四
爾雅卷下
釋草第十三
爾雅正義卷第十五
釋木第十四
爾雅正義卷第十六
釋蟲第十五
爾雅正義卷第十七
釋魚第十六
爾雅正義卷第十八
釋鳥第十七
爾雅正義卷第十九
釋獸第十八
寓屬
鼠屬
齸屬
須屬
爾雅正義卷第二十
釋畜第十九
馬屬
牛屬
羊屬
狗屬
雞屬
六畜
附録一 誌傳
邵學士家傳(洪亮吉)
邵與桐别傳(章學誠)
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學士邵君墓誌銘(錢大昕)
翰林院侍講學士充國史館提調官邵君墓表(王昶)
清史稿邵晉涵傳
附録二 評論
嚴元照爾雅正義書後
余廷燦爾雅正義書後
周中孚鄭堂讀書記補逸
楊鍾羲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梁啓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啓超復餘姚評論社論邵二
雲學術
葉德輝郋園讀書志
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
黄侃爾雅略説
張舜徽清儒學記
參校書目
爾雅正義索引
書 摘
爾雅正義索引説明
一、本索引按筆畫編排,斜綫前爲爾雅篇目序號,斜綫後爲該篇條目的編號,條目編號以邵氏正義所分單位爲準。如“過辨12/4”,即“過辨”見釋水第十二第4條。
二、凡邵氏正義指出某字通作某,本或作某,别書作某,省作某,古字作某,誤作某,等等,均編入索引,並括注爾雅本文之字,以便研治訓詁學者參考。如“篤(竺)1/64”,即“篤”字見釋詁第一下第64條“竺”字正義中,邵氏云“竺與篤通”。
三、郭注被釋詞語或訓釋詞語,不見於爾雅正文,而爲正義疏證者,亦編入索引,以星號别之。如“耆*1/15”,即“耆”字見釋詁第一上第15條郭注。
四、邵氏疏證郭注,指出某字通作某,本或作某,别書作某,省作某,古字作某,誤作某,等等,亦編入索引,以星號别之,並括注本文或注文之字。如“單*(亶)1/16”,即“單”字見釋詁第一上第16條注文正義,邵氏云“亶通作單”。
五、爾雅篇目中的詞條編爲“0”號,如“水12/0”,即“水”字見釋水第十二篇題中。
六、爾雅篇内小題不作單獨編號,因小題居後,其索引編號從前一條目的編號。如釋親第四小題“宗族”在第11條“祖,王父也。晜,兄也”之後,則“宗族”編爲“4/11”。
这套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的重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迷失方向,被各种琐事所困扰。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安静的引路人,将我带回到生命的本真。我被书中关于“孝”的论述深深感动,它不仅仅是对父母的顺从,更是对生命传承的敬畏。我理解了,为何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书中的“忠”和“信”的观念,也让我明白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诚和守信是多么宝贵的品质。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做到了真正的“忠”和“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一个由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构建的世界。我不再仅仅关注眼前的得失,而是开始思考更长远的人生目标,开始追求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我庆幸自己能够读到这套书,它让我的人生多了一份厚重,也多了一份希望。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套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这份兴趣注入了新的活力。书中的内容,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魅力。我惊叹于古代先贤们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他们的思想体系之宏伟,逻辑之精妙,至今仍令我叹为观止。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道理,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追求至善至美的精神。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我常常会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了一个“君子”应有的行为准则。书中的很多观点,虽然出自古代,但依然能够引发我强烈的共鸣,甚至让我对一些困扰已久的难题找到了新的解决思路。我不得不佩服作者们将如此深奥的经文,解读得如此通俗易懂,并且能够与时俱进,使其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套书,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也让我更加渴望去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所带来的精神启迪。我原本以为“经”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才发现它们是如此鲜活,如此贴近生活。作者们用充满智慧的语言,阐述着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宇宙的 fundamental questions。我被其中关于“仁”和“礼”的论述深深打动,它们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指导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读到那些关于君臣之道、父子之道、朋友之道的论述时,我常常会将之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进行对比,发现古人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书中关于“道”的阐释,更是让我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可以从“道”的视角去解读,从而找到解决的根本方法。我特别欣赏作者们在论述中展现出的逻辑严谨性和思想深度,他们不会轻易下结论,而是层层剖析,引人入胜,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导到正确的认知轨道上来。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古朴的字体,深邃的颜色,仿佛能让我瞬间穿越回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去聆听先贤的教诲。拿到书的那一刻,沉甸甸的质感就让我心生敬意。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印刷清晰,字迹隽永,读起来既舒适又赏心悦目。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我被那博大精深的文字所吸引。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每一段论述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常常会放下书本,陷入沉思,试图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词语,在作者的笔下,能够绽放出万千色彩,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默默地引导着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这个世界。书中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更是让我惊叹于作者的学识渊博和治学严谨。那些精辟的注释,更是如同明灯,照亮了我理解经文的道路,让我不再感到晦涩难懂。我发现,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净化。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于这套书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经”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晦涩难懂的文字。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之后,我的看法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书中的论述,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浸润着我的心灵。我被作者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所打动,他们不仅仅是研究学问,更是在探究生命的意义。我发现,书中的很多观点,虽然用了古老的语言来表达,但其所蕴含的智慧,却是跨越时空的。比如,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论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书中关于“中庸”的理念,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我惊喜地发现,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心智的成长。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更理性地分析问题,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他人,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和从容。
评分经典系列,新出必收,活动入手,物美价廉
评分东西不错,物流速度也很快。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的书
评分速度很快质量很好内容很全
评分书不错,推荐,京东速度!
评分很好的书,趁着京东618购入,简直太超值了,这书可得好好珍藏,认真阅读!
评分中华书局版十三经清人注疏最新一本
评分东西不错,物流速度也很快。
评分《尔雅正义》是训诂学着作,卷首有邵氏自序一篇,阐述撰写此书之缘起与宗旨。全书仍按《尔雅》分为十九篇。每条首列《尔雅》原文,次列晋郭璞注,再次列邵氏正义。邵晋涵作《尔雅正义》的起因是不满于宋邢昺的《尔雅疏》。他认为邢疏掇拾《毛诗正义》 ,掩为己说,虽间采《尚书正义》和《礼记正义》,所以他要另外撰写新的注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