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第二版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
| 作者:罗云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6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2282200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管理,是控制事故发生根源,强化源头管理,落实管理重心下移,安全标本兼治的具体体现。 《员工安全行为管理》能够给出实现提高安全领导力水平、提升员工执行力程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通过学习本书,无论是政府的各级安监人员,或是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甚或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管理员工安全行为的规律、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控制和驾驭员工安全行为的能力,能够为实现"人人都是安全人","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美好理想作出努力和贡献。
《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第二版)能够给出实现提高安全领导力水平、提升员工执行力程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员工安全行为的规律,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以提高控制和驾驭员工安全行为的能力。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人的安全行为模式及特点、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人的事故心理分析、人为失误分析与控制、人的安全素质分析、员工行为激励与管理、员工安全心理测评方法技术、安全行为管理的应用、现场员工安全行为管理、基础建设与行为管理等。 《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第二版)能够给出实现提高安全领导力水平、提升员工执行力程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可供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政府各级安全监管人阅读,也可供安全工程专业师生参考。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成员;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专家顾问组组长;公安部安防协会专家成员;国家民航总局安全专家;国家安监总局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世界安全联合会会员(World Conference on Safety Science);中国少儿基金会“安康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安全生产专家;《中国安全科学》、《劳动保护》、《现代职业安全》、《当代矿工》、《安全》、《安全环保学报》、《安全环境工程》等杂志编委。
**章概论/1 **节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的目的1 第二节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状况2 第三节安全行为科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2 一、安全科学与安全行为科学2 二、安全原理与安全行为科学3 三、行为科学与安全行为科学4 四、心理科学与安全行为科学4 五、安全管理科学与安全行为管理6 第四节人因的重要性6 第五节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8 一、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8 二、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任务10 三、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10 四、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11 五、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12 六、借鉴行为科学的方法来发展安全行为科学13 第二章人的安全行为模式及特点/14 **节生理学意义的行为模式14 一、人的生理学行为模式分析14 二、人的生理学安全行为规律15 第二节社会学意义的行为模式16 一、人的高级行为模式分析16 二、人的高级行为控制18 三、人的“安全需要”行为模式分析20 四、人的安全行为的一般控制方法20 第三章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24 **节个性心理因素24 一、个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24 二、个性倾向性对人的行为的影响32 第二节社会心理因素35 一、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35 二、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37 三、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38 第三节社会因素40 一、社会舆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40 二、风俗与时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41 三、正确看待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人行为的影响42 第四节生理因素42 一、年龄42 二、人的感官系统43 三、人体自身变化规律——人体生物节律43 四、人体常见的生理反应——疲劳44 第五节环境、物的因素44 第四章人的事故心理分析/46 **节事故心理结构的测评46 一、概述46 二、事故心理结构的要素47 三、可能造成事故的心理因素及估量48 第二节人因事故模型51 一、瑟利事故模型52 二、威格里斯沃思事故模型54 三、劳伦斯事故模型55 四、安德森事故模型57 第三节事故心理因素分析58 一、心理素质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58 二、事故发生前的心理分析59 三、发生事故的心理因素60 第四节导致事故的心理预测和探讨62 一、性格与事故的关系62 二、情感与事故的关系63 三、造成事故心理预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64 四、造成事故心理的预防65 第五节事故心理的控制65 第五章人为失误分析与控制/67 **节人为失误概念67 第二节人为失误的表现形式68 一、感知差错68 二、判断、决策差错69 三、行为差错70 第三节人为失误产生的过程71 第四节人为失误的类型72 第五节人为失误的控制对策73 一、防止人为失误的技术措施73 二、防止人为失误的管理措施73 三、防止人为失误的文化措施75 第六章人的安全素质分析/77 **节人的安全素质77 一、人的安全素质的内涵77 二、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的手段78 第二节人的安全意识78 一、感觉、知觉与行为安全79 二、记忆、思维与行为安全89 三、情感、情绪与行为安全95 四、意志与行为安全99 第三节人的安全态度101 一、人的态度与安全行为101 二、对不良安全态度的改变102 第四节安全观念和安全责任分析103 一、人的安全观念评析103 二、安全责任体系107 第七章员工行为激励与管理/109 **节领导理论109 一、领导力的概念109 二、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111 三、领导者的功能、素质及决策行为114 四、安全领导与安全管理的联系和区别116 第二节员工行为激励理论117 一、员工行为激励的基本概念117 二、行为激励的过程118 三、行为激励的主要原则119 四、员工安全行为激励的理论120 第三节员工安全行为激励方法136 一、激励方法的分类137 二、常用的激励方法138 第八章员工安全心理测评方法技术/142 **节员工安全心理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142 一、员工安全心理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142 二、员工安全心理测评方法的选择142 第二节员工安全心理测评工具143 一、量表设计原则143 二、量表设计程序143 三、测评量表144 第三节员工安全心理干预与管理151 一、员工精神状态的干预与管理151 二、员工自信安全感的干预与管理153 三、员工意志力的干预与管理155 四、员工乐观程度的干预与管理156 五、员工性格类型的干预与管理157 六、员工心理承受力的干预与管理159 七、员工气质类型的干预与管理160 八、员工性格倾向的干预与管理162 第四节员工安全心理测评应用实例164 一、测评实例概况164 二、测评指标统计分析165 第九章安全行为管理的应用/171 **节员工行为管理技术171 一、行为管理的行政手段171 二、行为管理的经济手段173 三、行为管理的文化手段174 第二节人为因素的安全管理176 一、人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176 二、安全行为抽样技术177 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178 四、安全行为“十大禁令”179 第三节安全行为科学的具体应用180 一、用安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180 二、在安全管理中运用安全行为科学181 三、运用安全行为科学进行安全宣传与教育183 四、用安全行为科学指导安全文化建设183 五、塑造安全监管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183 六、组织心理在安全中的应用184 第四节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分析实例188 一、一起机械事故的行为分析188 二、飘带的启示——安全环境对工作心理的作用189 三、美国公司推行的“工人自我管理”190 四、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行为的实例190 第十章现场员工安全行为管理/196 **节班组安全管理方法196 一、班组安全管理的概述196 二、班组安全管理的原则196 三、班组安全管理的方法197 第二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与行为管控199 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199 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团体方法体系209 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个人方法体系241 第三节人为因素事故预防技术267 一、事故可预
从一名新晋安全专员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操指南部分简直是“救命稻草”。市场上很多书籍要么太理论化,要么过于侧重于法律法规的更新,而这本书却聚焦在“如何让员工真正地、自愿地执行这些规定”。我最看重的是它对于“安全态势感知”的探讨。作者清晰地阐述了管理者如何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实时监测团队的安全情绪和压力水平。例如,如何解读会议室的沉默、设备维护申请的时滞性等“软指标”,来预警潜在的重大风险。书中提供的“行为安全诊断工具箱”非常全面,包括了问卷设计、焦点小组引导技巧等。尤其是关于如何设计有效的安全培训,它提倡的“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远比枯燥的PPT讲解有效得多。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安全”从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转变为一个可以持续优化和改进的绩效领域。
评分这本关于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的书,真的让我在实践中受益匪浅。它没有陷入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探讨了如何真正地把安全文化植入到日常运营中去。特别是关于“看不见的危险”那一章,深入剖析了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习惯是如何累积成大事故的。作者引用了大量来自不同行业的真实案例,这些故事的细节描绘得非常生动,让人读起来既揪心又警醒。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近因报告”的系统构建,它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操作流程,指导我们如何将员工的每一次“侥幸心理”转化为下一次预防的契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要做安全”,更告诉你“怎么做安全”,以及在做安全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管理者的角色冲突与员工的抵触情绪。我特别欣赏它对“积极强化”和“及时反馈”的强调,这套工具组合起来,确实能有效提升一线工人的主动参与度。很多安全手册只是罗列规章制度,但这本却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为心理学支撑,让管理变得更具人性和科学性。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在于其对“组织韧性”与“主动安全”之间关系的深刻剖析。它没有把安全仅仅视为防止事故的负面工作,而是将其定位为提升组织整体效率和质量的驱动力。作者非常犀利地指出了许多企业在安全投入上的“短视行为”,比如只关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却忽视了日常的“微小保护行为”的累积价值。书中关于“安全投入回报率(SROI)”的量化模型分析,非常有力地帮助我们在向上级争取资源时提供了扎实的财务论据,这在过去是非常薄弱的一环。它教会我如何将抽象的安全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衡量的KPI。此外,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利用数据分析来识别高风险作业模式,书中也有前瞻性的介绍,虽然没有深入代码层面,但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管理方向。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让安全管理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的战略指南。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这本关于安全行为管理的书籍,最大的感受是其在方法论上的严谨与前瞻性。它似乎超越了传统的“罚款与教育”模式,转而构建了一个基于人类认知和行为科学的安全管理框架。书中对于“安全观察与干预”流程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详细拆解了观察员的培训路径、观察记录的标准化格式,以及后续的跟进反馈闭环。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如何进行非指责性沟通时,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原理,例如“描述行为而非评价意图”,这对我们改进内部沟通效果帮助极大。此外,关于如何设计激励机制以支持安全行为,书中给出的方案非常多元化,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它强调的“小胜利积累”原则,非常适合用在那些安全基线较低的部门,能够逐步建立起正向循环。读完后,感觉对“管理安全”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从单纯的“合规检查”升级到了“行为塑造”。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有一种老派工业管理大师的沉稳和洞察力。它似乎在与经验丰富却又略感疲惫的管理人员对话,用一种理解和支持的口吻,娓娓道来现代安全管理面临的深层挑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惰性偏见”在安全决策中的体现,作者没有指责员工偷懒,而是深入分析了为什么在流程变得冗长时,人们会自然倾向于选择捷径,并提出了如何通过流程简化和工具集成来对抗这种人性弱点。它的章节组织非常逻辑化,从宏观的文化建设到微观的个人行为修正,层层递进,没有丝毫跳跃感。对于我们这种需要跨部门协作推行新安全标准的组织来说,书中关于“利益相关者分析与共识建立”的章节提供了极其实用的剧本。它不是空谈愿景,而是给出了谈判的策略和表达安全价值的语言。读起来,你会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管理指南,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传授他毕生的心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