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第3版) | ||
| 定价 | 49.00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第2版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9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阿克斯勒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342 | |
| ISBN编码 | 9787115431783 | |
| 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第3版) | ||
| 定价 | 49.00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第2版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9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阿克斯勒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342 | |
| ISBN编码 | 9787[]5431783 | |
1 向量空间 1
1.A Rn 与Cn 2
1.B 向量空间的定义 10
1.C 子空间 15
2 有限维向量空间 23
2.A 张成空间与线性无关 24
2.B 基 32
2.C 维数 35
3 线性映射 40
3.A 向量空间的线性映射 41
3.B 零空间与值域 46
3.C 矩阵 55
3.D 可逆性与同构的向量空间 63
3.E 向量空间的积与商 71
3.F 对偶 78
4 多项式 91
5 本征值、本征向量、不变子空间 101
5.A 不变子空间 102
5.B 本征向量与上三角矩阵 109
5.C 本征空间与对角矩阵 []8
6 内积空间 124
6.A 内积与范数 125
6.B 规范正交基 136
6.C 正交补与极小化问题 145
7 内积空间上的算子 153
7.A 自伴算子与正规算子 154
7.B 谱定理 163
7.C 正算子与等距同构 169
7.D 极分解与奇异值分解 175
8 复向量空间上的算子 182
8.A 广义本征向量和幂零算子 183
8.B 算子的分解 189
8.C 特征多项式和极小多项式 197
8.D 若尔当形 203
9 实向量空间上的算子 208
9.A 复化 209
9.B 实内积空间上的算子 217
10 迹与行列式 223
10.A 迹 224
10.B 行列式 231
图片来源 251
符号索引 252
索引 253
1 向量空间 1
1.A Rn 与Cn 2
1.B 向量空间的定义 10
1.C 子空间 15
2 有限维向量空间 23
2.A 张成空间与线性无关 24
2.B 基 32
2.C 维数 35
3 线性映射 40
3.A 向量空间的线性映射 41
3.B 零空间与值域 46
3.C 矩阵 55
3.D 可逆性与同构的向量空间 63
3.E 向量空间的积与商 71
3.F 对偶 78
4 多项式 91
5 本征值、本征向量、不变子空间 101
5.A 不变子空间 102
5.B 本征向量与上三角矩阵 109
5.C 本征空间与对角矩阵 118
6 内积空间 124
6.A 内积与范数 125
6.B 规范正交基 136
6.C 正交补与极小化问题 145
7 内积空间上的算子 153
7.A 自伴算子与正规算子 154
7.B 谱定理 163
7.C 正算子与等距同构 169
7.D 极分解与奇异值分解 175
8 复向量空间上的算子 182
8.A 广义本征向量和幂零算子 183
8.B 算子的分解 189
8.C 特征多项式和极小多项式 197
8.D 若尔当形 203
9 实向量空间上的算子 208
9.A 复化 209
9.B 实内积空间上的算子 217
10 迹与行列式 223
10.A 迹 224
10.B 行列式 231
图片来源 251
这本书的习题设置与理论讲解之间的脱节问题非常严重,简直是两本独立的书硬拼在一起。前面对某个定理的阐述可能只用了半页纸,寥寥数语带过,让你感觉“好像懂了”,但紧接着后面的习题集,却突然要求你用这个定理去解决一个极其复杂、需要多重技巧结合的综合性问题。这种“跳跃式”的难度梯度让人非常挫败。我发现很多基础的、用来巩固理解的“热身题”几乎没有,或者说,它给出的基础例题根本不足以支撑后面习题的难度。更要命的是,关键的课后习题答案和详细步骤缺失得让人抓狂,很多章节的习题后面干脆就是个空行,或者只有一个模糊的最终结果,这对于自学者的学习闭环是致命的。没有及时的反馈和解题思路的引导,你根本无法判断自己的理解是否到位。结果就是,我只能在解不出题时感到极度的焦虑,却不知道自己的卡点究竟是在计算错误、概念混淆,还是仅仅因为没有掌握解题的“套路”。如果习题部分能更系统地从易到难,并提供足够的解析支撑,这本书的价值会提升一个量级。
评分作者的写作风格,说实话,有一种很强的“学术精英式”的傲慢感,让人读起来很不舒服。它习惯于使用极其专业化、高度浓缩的术语,并且很少采用对话式的语气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阅读体验更像是被动地接收一份官方文件,而不是主动地探索一门学科。比如,很多地方的证明过程,跳跃性极大,似乎作者坚信“只要我写出了严谨的逻辑链条,读者自然就能跟上我的思维速度”。但对于大多数初次接触线性代数的学习者来说,这种“一蹴而就”的证明过程是极其难以消化的。书中缺乏那种能将复杂问题拆解、可视化,用日常语言进行类比和解释的环节。我感觉作者更像是写给已经非常熟悉这门学科的同行看的“备忘录”,而非面向广大希望扎实掌握基础的学生的入门指南。缺乏温度和解释性的文字,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孤独感和自我怀疑,这种心理上的障碍,有时比数学本身带来的困难还要令人却步。我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冰冷的真理宣告。
评分教材中对一些现代应用背景的介绍显得过于陈旧和蜻蜓点水,完全没有跟上当前学科发展的步伐。线性代数现在在数据科学、机器学习、信号处理等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这些应用场景才是驱动很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动力。然而,这本书的例题和“应用展望”部分,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工程学范畴内,充斥着大量的矩阵求逆和线性方程组的经典解法,这些内容虽然基础,但远远不能满足当下读者的需求。当我想了解主成分分析(PCA)背后的矩阵分解原理,或者深度学习中梯度下降与雅可比矩阵的关系时,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极其有限,往往只是一句带过,美其名曰“超出本书范围”。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缺乏了现实的激励和目标感。一本与时俱进的教材,应该将核心的抽象概念与当前最热门的应用领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即时价值和广阔前景。遗憾的是,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努力显得非常保守和乏力。
评分我花了两个月时间跟着这本书的章节结构走,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对“直觉培养”的忽视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线性代数这门学科,最难的就是从具体的计算过渡到抽象的向量空间、线性变换这些高层概念。这本书似乎完全跳过了中间的桥梁,直接把读者扔进了满是定义和证明的海洋里。每一章的引入都显得十分突兀,它假设你已经对某些向量空间的几何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但实际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概念是需要大量的、生动的例子来铺垫的。比如讲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时,它直接给出了矩阵的相似变换定义,却没有花足够篇幅去解释为什么我们关心对角化,这种变换到底“简化”了什么。教材的编写者似乎过于沉浸在纯粹的数学逻辑美感中,却忘记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教会”而非“展示”已有的知识体系。我不得不频繁地去查阅其他网络资源和更注重应用的教材来填补这些逻辑断层,这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率和学习的心情。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循循善诱,逐步引导,而不是像一本冰冷的参考手册,只罗列事实。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拿到手里就有一种廉价感扑面而来。纸张薄得像蝉翼,油墨似乎都快要印穿过去了,翻开书页时,总担心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撕坏它。更别提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定理,字体大小不一,行距时而疏松时而拥挤,简直是挑战读者的视力极限。排版上完全没有设计感可言,给人一种“能印出来就不错了”的粗糙印象。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但糟糕的视觉呈现总是在第一时间就劝退了我。很多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比如关键的定义或者定理的推论,都没有用醒目的方式标示出来,导致阅读体验极度不连贯。相比那些精心排版、图文并茂的教材,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五十年前的速印资料。如果出版方在制作环节能稍微用点心,提升一下纸张的质感和版式的清晰度,哪怕只是微小的改进,都会让学习过程舒适很多。现在的状态,纯粹是牺牲了阅读体验来换取低廉的成本,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数学书籍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我花了很长时间适应这种不友好的界面,但效果始终不理想,每次拿起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视觉上的拉锯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