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具有知识系统、科学规范、选文适宜、难易适度、案例鲜活、贴近实际、通俗实用等特点,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课及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的教材
《应用文写作》是全校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写作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以适应毕业后的学习、工作以及从事专业应用文章写作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与能力的准备。本学科的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讲授的同时,注重范文的阅读分析和技能的实践训练。在讲练并重的前提下,写作实践上下功夫.
孙悦 沈阳大学 文法学院讲师 文学硕士 从事高等教育写作教学工作20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出版《新时期文学创作研究》专著,主编《经济应用文》、《秘书理论与实践》、《大学生社交礼仪》等多部教材,发表论文多篇。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漫谈
第一节应用文概述
第二节应用文写作的构思
第三节应用文写作的表达方式
第四节应用文写作的修改
第二章事务文书
第一节计划
第二节总结
第三节调查报告
第四节简报
第五节述职报告和竞聘报告
第六节会议记录
第三章日用文书
第一节求职文书
第二节申请书
第三节开幕词和闭幕词
第四节感谢信
第五节祝词
第六节演讲稿
第四章党政公文
第一节党政公文概述
第二节通知
第三节通报
第四节决定
第五节通告
第六节请示
第七节报告
第八节函
第九节纪要
第十节电子公文
第五章新闻传播文体
第一节消息
第二节新闻专稿
第六章经济文书
第一节经济合同
第二节商务信函
第三节商品广告
第四节商品说明书
第七章诉讼文书
第一节民事起诉状
第二节民事答辩状
第三节行政起诉状
第八章科技文书
第一节学术论文
第二节毕业论文
第九章申论
附录
附录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附录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权威解读
参考文献
第三章日用文书
第一节求职文书
个人求职文书是指求职者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意向,以个人名义向有可能聘用自己的单位进行自我推荐时提交的文字材料,包括求职信、个人简历、证明材料三部分。
一、求职信
求职信是无业、待业、从业人员为谋求工作,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以便得到用人单位接纳和聘用的一种文书。
求职信可以充分反映求职者的优势和特长,增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了解。它既是求职者的“敲门砖”,也是用人单位考核应聘者的“试金石”。
(一)求职信的分类
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求职信可分为以下类别。
按求职者身份分类,求职信可分为毕业生求职信、待业人员求职信和从业人员求职信。
按有无具体求职目标分类,求职信可分为定向求职信和非定向求职信。
(二)求职信的特点
1.自荐性
求职信行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向用人单位推荐自我,以期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岗位。要通过一封信,让一个对求职者一无所知的企业或机构提供工作岗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求职信要将自身的优势、特长、成绩等作为主要内容,详细、客观、明确、充分地表达出来,从而给用人单位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2.竞争性
求职信虽名为“信”,但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书信不同。它面对的是集体或单位,是个人向单位、向组织“发文”的一种专用书信。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渐成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要明确表达个人优势,既要目标准确又要充满自信。
3.求实性
求职信中为了让用人单位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因此,其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夸大其词、言过其实。切忌夸夸其谈,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也不要谦虚过度,给人一种平庸无能的感觉。
二、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是对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经历有重点地进行概述的一种文书,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种文书是对个人全面而简洁的介绍,是一个人整体形象的缩影。在求职过程中,个人简历是一项必备内容,是用人单位迅速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的依据。
(一)个人简历的类型
根据形式不同,个人简历可分为不同种类。
1.时间型简历
时间型简历主要按个人学习、工作、参加培训的时间顺序列举个人经历。这种简历清晰、简洁,便于阅读,适用于个人经历较为丰富,且有相关工作记录证明个人能力正在不断提升的求职者。
2.能力型简历
能力型简历主要是经过对个人优势与特长的分析,将个人的工作技能与专长分为几个部分,并在每部分中相应列举个人的工作经历、取得成绩、学历或培训经历。这种简历重点突出,适用于个人工作经历或学习经历出现中断,以及所应聘工作与所学专业或经历关联较少的求职者。
3.表格型简历
表格型简历主要是用表格的方式,列出个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学业情况、工作经历、求职意向等内容。这种简历内容全面,一目了然,适用于个人工作经历较少的应届毕业生。
(二)个人简历的特点
1.简洁性
个人简历不是对个人经历的详细介绍,而是要选取个人经历中能展示能力、突出特点、符合应聘单位人才需求的经历加以介绍,不可面面俱到。
2.真实性
个人简历中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编造事实,捏造经历。
3.正面性
个人简历是为了让用人单位聘用自己,最终达到就业的目的。因此,个人简历在确保内容真实的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负面信息。
一、求职信的内容与写法
求职信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五个部分。
(一)标题
标题一般为“求职信”,应写在第一行的中间。
(二)称呼
称呼写在标题下一行,顶格处。求职信的称呼可以是单位,如“××贸易公司”“××学校”“××公司人事处”,也可以直呼具体负责人的职务,如“尊敬的××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还可以是单位具体负责人,一般是姓氏加职务,如“王经理”“赵部长”。写称呼时,要使用单位的全称或规范简称,以示庄重、严肃。
问候语放置于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书写,结尾用感叹号,如“您好!”“近好!”。问候语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礼貌。
(三)正文
正文在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这部分是求职书写作的重点和核心。正文部分要用准确、简要的文字将自荐人的基本情况及自荐的依据和理由充分、具体地表述出来,以便使用人单位信服,进而做出考核录用的决定。正方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写作活动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应用文作为工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商贸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对“应用文写作”课程越来越重视,都把该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用人单位也把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的要求,在“充分贯彻新大纲、针对学生专业特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理念指导下,编者融汇了多年的教学科研成果,精心撰写了本书,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追踪时代变化,反映时代需求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在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本书按照2012年7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要求编排实用文体和内容,力求反映时代的新需求。
二、理论以精当为原则,突出实用
理论的阐释简明扼要,以“必要、够用”为度。本书选择了大量新颖、典型的例文,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思考题的设计上,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和能完成的题目,类型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三、编写体例科学,强调教学实用性
本书第一章阐述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其他章节共讲解了五类30多个文种,每个文种的讲解分成必备知识、写作指南、例文赏读、思考题四个部分,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文体的选用突出广泛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留给学生自选、自学的空间,力求达到“立足学生,服务专业,求真务实,提高能力”的目的。
本书由沈阳大学文法学院孙悦、关莹、张维娜、张雅莉、赵丽丽、李淼、宿丰、李农,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冯昱,山东理工大学张立新,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刘苗苗老师合作完成,编写分工如下:关莹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张维娜编写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和第六节,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九节;张雅莉编写第二章第五节,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和第六节,第四章第三节和第八节;赵丽丽编写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和第五节;李淼编写第四章第六节和第七节,第八章;冯昱编写第四章第十节、第六章第一节、附录和参考文献;宿丰编写第五章;孙悦编写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第九章;李农编写第七章;张立新编写思考与练习并制作教学资源包。孙悦、冯昱和张雅莉负责统稿。
本书融汇了教学一线教师多年教学心得、科研成果和全部心血,力求使本书更具现实意义与创新价值。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吸收了一些相关成果,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注明,借此机会向其编著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可能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以期再版时修改和完善。
编者
从内容覆盖的全面性来看,这本书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前瞻性视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罗列上,而是深入挖掘了行业发展中的一些前沿动态和潜在趋势,这对于希望保持知识更新的读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书中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细分和对比分析,做得尤为出色,它不是简单地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样做最合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认知指导。此外,书中对于一些规范和标准的引用,都非常及时和权威,这在需要严格遵循既定流程的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保障。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我过去工作中遗漏的或者理解不够深刻的盲区,这本书如同一个高精度的扫描仪,将这些知识的“漏洞”一一标记出来,并提供了系统化的修补方案。这种全方位的知识覆盖,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库”,而非仅仅是一本教科书。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在处理“实践指导”部分的细致入微。它不仅仅给出了理论框架,更是手把手地演示了从构思到最终定稿的全过程,这种细致程度远超我的预期。书中收录了大量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实例,每一个实例的剖析都包含了对目标受众、文体要求、情感基调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考量,展现了极高的实操指导价值。对于每个步骤的拆解,都清晰地标明了“关键注意事项”和“常见误区”,这种前瞻性的提示,有效避免了学习者在实际操作中走弯路。阅读完这些实践环节,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轮高强度的模拟训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信心和应对突发写作状况的能力。这种深度融合了理论深度与操作可行性的编撰方式,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它确保了读者在合上书本后,能够立即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完全没有传统教材那种生硬的术语堆砌感。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引导着你一步步深入理解核心原理。举例来说,对于一些需要抽象思考的理论点,书中总能适时地插入一些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选择极其巧妙,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让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可以触碰的实证基础。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处理手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也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提出的那些设问,然后对照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比对,这种主动的思考过程,无疑比被动接收信息有效得多。可以说,这本书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教学的趣味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让枯燥的知识吸收过程变得高效而愉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不会让人觉得内容过于稀疏。装帧设计上,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材质,握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看得出是用心了,墨迹清晰,没有令人不适的油墨味,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容易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编排的逻辑性非常强,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就算是初次接触这类主题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脉络。尤其是一些图表的展示,不仅直观易懂,而且制作精良,色彩搭配也十分专业,让人感觉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推敲,体现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翻阅时,那种知识被系统化、清晰化呈现的愉悦感,是阅读体验中非常难得的一部分。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重视,让它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案头之物。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既保持了学术著作应有的精确性,又充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学色彩。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透露出一种对文字驾驭的炉火纯青。比如,在描述某些结构化写作的步骤时,用词精准,节奏感强,读起来有一种如同欣赏精心编排的乐章般的韵律感。它不像某些严肃著作那样,读几页就让人感到疲倦和晦涩,反而有一种引导人不断向前探索的魔力。我尤其喜欢那些穿插在专业论述中的精炼的总结语,它们如同知识点上的“画龙点睛”,用最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核心精髓,非常便于记忆和回顾。这种流畅、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表达,使得原本可能被视为枯燥的专业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它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优秀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而这本书本身就是这种工具的完美示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