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是在1994年齣版的《有機化學》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全書共分二十二章,以官能團為主綫,按脂肪族和芳香族化閤物混閤體係進行介紹。內容包括各類有機化閤物的結構、反應及其有關機理、閤成、用途、測定有機化閤物結構的物理方法(UV,IR,1H—NMR、13C-NMR和2DNMR,MS)、雜環化閤物(生物堿)、周環反應、有機閤成以及天然産物——碳水化閤物、蛋白質和核酸、類脂化閤物、萜類和甾族化閤物等。在闡述每一章內容時,著重突齣每類化閤物的結構與其性質的關係,並結閤各類重要有機反應的機理及有關的立體化學進行介紹,盡量聯係到有機物或有機反應與生物體的關係。為讓讀者加深對本教材的學習和理解,作者特編寫瞭《有機化學習題與解答》與之配套。
修訂版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1 有機化學及其重要性
1.2 有機化閤物的特性
1.3 有機化閤物中的化學鍵——共價鍵
1.4 研究有機化閤物的一般方法
1.5 有機反應的類型
1.6 有機化閤物的分類
習題
第二章 烷烴
2.1 烷烴的同係列、通式和同分異構現象
2.2 烷烴的命名
2.3 烷烴的結構
2.4 烷烴的物理性質
2.5 烷烴的反應
2.6 烷烴的來源和用途
習題
第三章 烯烴
3.1 烯烴的結構
3.2 烯烴的同分異構和命名
3.3 烯烴的物理性質
3.4 烯烴的反應
3.5 烯烴的來源
習題
第四章 二烯烴和炔烴
4.1 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
4.2 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共軛效應第三章 烯烴
4.3 二烯烴的物理性質
4.4 二烯烴的反應
4.5 炔烴的結構
4.6 炔烴的同分異構和命名
4.7 炔烴的物理性質
4.8 炔烴的反應
4.9 炔烴的來源
習題
第五章 脂環烴
5.1 脂環烴的分類和命名
5.2 脂環化閤物的結構
5.3 脂環化閤物的立體異構現象
5.4 脂環烴的性質
5.5 脂環烴的來源
5.6 構象分析
習題
第六章 有機化閤物的波譜分析
6.1 結構式與波譜
6.2 紫外光譜(UV)
6.3 紅外光譜(IR)
6.4 核磁共振譜(NMR)
6.5 質譜(MS)
習題
第七章 芳香烴
7.1 苯的結構
7.2 苯衍生物的命名和異構現象
7.3 苯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質
7.4 苯及其衍生物的反應
7.5 苯環上取代基的定位效應和規律
7.6 芳烴的來源
7.7 萘
7.8 蒽和菲
7.9 緻癌烴
第八章 立體化學
第九章 鹵代烴
第十章 醇 酚 醚
第十一章 醛 酮 醌
第十二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十三章 取代羧酸
第十四章 胺和其他含氮化閤物
第十五章 含硫、磷和矽有機化閤物
第十六章 雜環化閤物、生物堿
第十七章 周環反應
第十八章 有機閤成
第十九章 碳水化閤物
第二十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質和核酸
第二十一章 類脂化閤物
第二十二章 萜類和甾族化閤物
我以一個資深材料工程師的身份來評價這本書,我的關注點通常集中在應用和性能上,對基礎理論的梳理往往覺得耗時。然而,這本書提供的“背景知識重塑”體驗,是我近十年來閱讀專業書籍中最為高效的一次。它沒有過多糾纏於那些已經固化瞭的、不常在工業界使用的老舊模型,而是將重點放在瞭那些決定現代前沿材料性能的核心化學原理上。例如,它對自由基化學的闡述,不再是簡單的鏈式反應圖示,而是結閤瞭現代光譜學對瞬態物種的捕捉技術,極大地提升瞭這些概念的“現實感”。此外,書中對“能量景觀”的描述尤其精彩,它將反應曆程可視化,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在特定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能夠以極高的選擇性發生,這直接指導瞭我對新催化體係篩選的思路。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適閤需要快速查閱和深入理解某個特定概念的專業人士,它的索引和交叉引用做得極其到位,確保瞭知識點的可追溯性。如果你希望將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工業實踐的廣度有效連接起來,這本書提供的理論框架無疑是目前市場上最紮實、最前沿的選擇之一。
評分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部關於“發現過程”的編年史,而不是冰冷的知識手冊。作者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他似乎更熱衷於講述化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充滿麯摺地接近真理的。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結論,而是在親曆那些偉大的科學發現時刻。比如,在介紹早期有機閤成的突破時,書中詳細描繪瞭先驅者們在麵對“結構不明”的天然産物時,那種近乎偵探般的推理過程,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探索的激情。這種“講故事”的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對科學史的興趣。書中穿插瞭許多化學史上的經典文獻摘錄和化學傢的個人信件片段,這讓整個閱讀體驗變得非常立體和鮮活,仿佛那些塵封的實驗室場景就在眼前。它成功地將化學從一門純粹的科學學科,提升到瞭科學文化和人類智慧結晶的高度。對於那些對科學史有濃厚興趣,或者覺得傳統科學教育過於功利化的讀者,這本書會提供一種全新的、充滿人文色彩的視角來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深遠意義。它教會瞭我,知識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應用,更在於它所代錶的人類不懈求真的精神。
評分天哪,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化學小白量身定做的入門指南!我一直對化學這個學科充滿瞭敬畏,總覺得那些復雜的分子結構圖和冗長的反應機理晦澀難懂,碰巧在朋友的推薦下翻開瞭這本《化學啓濛之旅》(暫且這麼稱呼它吧,因為內容確實讓人有種踏上奇妙旅程的感覺)。首先,它的排版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不是那種密密麻麻的教科書式排版,而是穿插瞭大量精美的插圖和流程圖,那些原本抽象的化學鍵關係,通過生動的視覺呈現變得清晰可見。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講解基礎概念時,總是能找到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比如,解釋酸堿平衡時,它會提到我們吃檸檬和用小蘇打清潔廚房的原理,一下子就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物質的相變,作者沒有直接丟齣熱力學公式,而是用一個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清晨窗戶上霧氣的形成過程,那種詩意的描述,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深刻體會到瞭分子間作用力的變化。這本書最大的優點是它的敘事性很強,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更像是在聽一位博學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宇宙間萬物的構成奧秘。它成功地消解瞭我對化學的恐懼,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邏輯美和創造力的新世界。對於那些想輕鬆入門,又不想犧牲知識深度的讀者來說,這本是絕對的寶藏。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是衝著學習某種特定材料閤成的技巧來的,對這種宏觀概念的闡述不太感興趣,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會這樣”的底層邏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理論推導時所采取的批判性視角。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既有理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這些理論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它們各自的局限性在哪裏,以及在哪些邊界條件下它們會失效。比如,關於反應速率的討論,它沒有滿足於高中階段的碰撞理論,而是引入瞭過渡態理論,並且用一個非常精妙的類比——山榖中的攀登者,來解釋活化能的概念,這種多層次的解釋方法,極大地豐富瞭我的認知結構。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對實驗設計原則的探討。它沒有提供具體的實驗步驟,而是聚焦於方法論的構建,強調瞭控製變量、數據采集和誤差分析的重要性,這對於任何一個有誌於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來說,都是無價的指導。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科學研究的範式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隻是一個知識的接收者,而更像是一個有能力質疑和構建模型的思考者。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對人類認知極限的溫柔挑戰。當我翻開它時,我預設它會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知識堆砌,但它卻以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方式,將化學的各個分支串聯起來,展現瞭一種強大的內在統一性。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凝練,但又充滿瞭力量感,不像有些專業書籍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直擊核心,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問題的本質。我印象特彆深的是其中關於“對稱性在分子結構中的體現”那一章節。作者通過詳細講解點群和分子軌道理論的聯係,闡述瞭為什麼某些分子具有特定的光學活性,而另一些則不會。這種將數學的抽象美感與物質世界的具體形態完美結閤的方式,令我感到震撼。它迫使我跳齣傳統的化學思維定勢,開始從更基礎的物理規律去審視這些現象。雖然有些章節的數學背景要求略高,但作者總能在關鍵時刻給齣清晰的注釋或簡化的推導路徑,確保瞭非數學背景的讀者也能跟上思路。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融會貫通,它不是一本孤立的化學教材,而更像是一部關於“物質世界秩序”的解讀史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