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2版)》的主要特点是:①注重构建较为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建立本书的知识体系时,编者广泛地阅读了国内外现有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及相关资料,并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特点,深入地思考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结构应该由哪些内容构成、教育心理学的主体内容是什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关系、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等问题。②在内容安排上,强调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每章中各节内容的安排以及各节中具体问题的论述上。务求做到各项内容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以使整体内容形成相互关联的统一体。③在内容论述上,做到精要、准确。编写中,对现有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了遴选,以*佳的表述方式来论述有关理论。在论证有关问题时,没有因一味地追求与他人的不同而舍弃*好的表述。每个问题的论述都有*适宜的表达方式,如果某个问题的*佳表达方式前人已经提出,我们就加以采用;如果还没有提出,我们就予以弥补。④加强概念和理论表述的严谨性和规范性。长期以来,教育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的论述存在灵活性较大的现象,学习者学习之后,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怀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书在知识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方面作了一些努力。⑤注意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在内容的选择上,既保留了传统的经典内容,又结合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新的研究成果,以使学生能够学到前沿的理论和知识。
《教育心理学(第2版)》除了主要内容外,还有“延伸阅读”“复习要点”“拓展思考”等版块。“延伸阅读”是知识的扩充。在论述某个问题时,如果需要学生了解更多知识,一般增加一个“延伸阅读”,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复习要点”是对每章内容的概括,通过阅读本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每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作为期末复习和考试的依据。“拓展思考”主要是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便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相关问题。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3
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3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4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6
一、教育心理学的萌芽阶段 6
二、教育心理学的独立阶段 7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8
四、教育心理学的成熟阶段 9
五、教育心理学的完善阶段 10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11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1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2
复习要点 16
拓展思考 18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19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19
二、心理发展的动力 20
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20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1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1
二、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 22
三、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 22
四、心理发展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24
五、心理发展的相互制约性 24
六、心理发展逐渐分化和统一的
特性 25
第三节 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25
一、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5
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6
第四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32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32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34
三、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37
复习要点 39
拓展思考 42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问题 43
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和作用 43
一、学习的概念 43
二、学习的作用 44
第二节 学习的特点和分类 46
一、学习的特点 46
二、学习的分类 48
第三节 影响学习的因素 52
一、智力因素与学习 53
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54
复习要点 56
拓展思考 58
第四章 学习理论 59
第一节 我国古代的学习心理思想 59
一、学习的本质 59
二、学习的规律 59
三、学习的心理条件 61
四、学习的过程 61
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 62
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
理论 62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
理论 64
三、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67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
理论 69
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73
第三节 学习的认知理论 77
一、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 77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80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83
四、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86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90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93
一、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 94
二、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96
三、对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
评价 98
复习要点 98
拓展思考 103
第五章 学习兴趣 104
第一节 学习兴趣概述 104
一、学习兴趣的概念 104
二、学习兴趣与学习活动 104
三、学习兴趣的发展 105
四、学习兴趣的形成 106
第二节 学习兴趣的分类 106
第三节 学习兴趣的品质 107
一、学习兴趣的倾向性 107
二、学习兴趣的广泛性 107
三、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108
四、学习兴趣的效能 108
第四节 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与培养 108
一、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 108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 109
复习要点 111
拓展思考 112
第六章 学习动机 113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113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113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14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15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16
一、本能理论 116
二、强化理论 117
三、需要层次理论 118
四、认知失调理论 120
五、自我效能理论 120
六、成就动机理论 123
七、归因理论 124
八、动机理论的总结 126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27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27
二、利用强化原理 128
三、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130
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131
五、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
成就动机 132
复习要点 134
拓展思考 135
第七章 学习迁移 136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136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136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136
三、学习迁移的测量 139
四、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 140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141
一、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 141
二、当代的学习迁移理论 148
三、当代学习迁移研究的进展
与特点 158
第三节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60
一、学习材料的特点 160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160
三、认知技能和策略 160
四、定势的作用 160
五、认知结构特点 161
第四节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61
一、发现教学内容的可迁移性和教学
方法的促迁移性 161
二、教材的组织和呈现系统化、
网络化、一体化 161
三、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162
四、使用过度学习和思维训练实现
学习结果的保持和运用 162
复习要点 162
拓展思考 165
第八章 学习策略 166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166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特点 166
二、学习策略的类型 169
第二节 主要的学习策略 169
一、认知策略 170
二、元认知策略 178
三、资源管理策略 181
第三节 学习策略教学 183
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84
二、学习策略的教学要求 185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阶段 187
复习要点 188
拓展思考 190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191
第一节 知识概述 191
一、知识与知识观 191
二、知识的分类 192
三、知识学习的标准 195
四、知识学习的影响因素 196
第二节 概念概述 197
一、概念的定义 197
二、概念的种类 198
三、概念的结构 199
四、概念的功能 199
五、概念的获得 200
六、概念的学习 201
第三节 原理的学习 205
一、原理概述 205
二、原理学习的意义 205
三、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 206
四、原理的教学 206
复习要点 207
拓展思考 209
第十章 技能的学习 210
第一节 技能概述 210
一、技能及其特点 210
二、技能与知识的关系 211
三、技能与习惯的关系 212
四、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213
五、技能的类型 214
六、技能的作用 219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219
一、动作技能的形成理论 219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和形成
标志 221
三、动作技能的保持 224
四、动作技能的培养 226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232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理论 232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特点 235
三、心智技能的培养 235
复习要点 237
拓展思考 239
说实话,我本来对“教育心理学”这个科目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过于理论化,离实际教学太远。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在介绍各种心理学理论时,总是能巧妙地结合大量的教育情境和案例,让我瞬间明白了这些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例如,在讲解“动机理论”时,书中不仅区分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还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积极反馈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我这个曾经头疼于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的老师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个体差异”的讨论,它让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过去我可能倾向于用一种统一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而这本书则教会我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比如,对于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我学会了如何更有耐心,如何提供更多的具体指导和示范;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也知道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保持学习的动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启迪,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学生、更尊重学生的教育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教育并非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书中关于“学生情感发展”的章节,让我意识到,学生的情绪状态对他们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之前可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例如,书中关于“焦虑”的探讨,让我认识到,适度的焦虑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但过度的焦虑则会阻碍学习。我开始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氛围,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担忧,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还尝试在课后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这种转变让我看到了学生们身上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所能发挥的更大的价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学生的教育者的“指南”。我被书中蕴含的教育智慧深深打动,并决心将这些智慧运用到我的日常教学中,去影响更多的学生。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真正含义。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教师,我曾经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教学的“诀窍”,对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都了然于胸。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自己知识体系中的“断层”和“不足”。书中关于“学习理论的演进”以及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一些教学实践。例如,我过去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注重奖励和惩罚的机制。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更能解释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我开始尝试在课堂上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结果,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更重要的是,我也从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了新的教学灵感和启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教师永远都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它让我重新找回了教学的热情,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无限潜力。
评分这本《教育心理学》(第2版)简直是教师进修的“必读书目”!我是一名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一直觉得自己对教学实践已经很熟悉了,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知识体系存在不少盲点。书中关于“学习迁移”的章节,让我对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过去可能更多地关注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否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比如类比学习、概念图构建等,我尝试着将这些方法融入我的课程设计中,效果确实不错。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更主动地调用他们学过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另外,书中关于“课堂管理”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我自认为管理能力还可以,但书中对课堂纪律形成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有效的沟通方式来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一些管理方式的有效性,并尝试运用书中更具建设性的方法,例如,与其一味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不如关注他们的积极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常青树”,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总能从新的理论和视角中获得成长,这对于一名希望不断进步的教师来说,是多么宝贵的机会。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个“心理学的百科全书”,但是它又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教师心理”的探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也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在这种职业压力下保持积极的心态。书中关于“教师倦怠”的成因和应对策略,让我深有感触。我之前可能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但总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足。这本书让我明白,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有很多科学的方法可以去缓解和克服。我学习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如何建立健康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如何寻求同事和朋友的支持。我还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一本好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自我关怀”的指南。这本书让我感到自己不再孤单,我能够从书中获得支持和力量,也更加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教学挑战。它让我看到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卓越,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和健康的心理。
评分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了“因材施教”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之前可能对这句话只是有所耳闻,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深刻含义。书中关于“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的详细分析,让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学习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信息处理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过去,我可能习惯于用一种“统一的模式”去教学,而这本书则教我如何去识别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据此调整我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了解到有些学生是视觉型学习者,对图像和图表更敏感;有些学生则是听觉型学习者,通过听讲解能更好地理解。我开始尝试在我的课程中融入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使用大量的图片、视频来辅助讲解,同时也会提供详细的文字材料和音频讲解。我还学习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比如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如何通过费曼技巧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精细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也让我意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更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更敏锐的洞察力。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学习”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我可能更多地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做练习。但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学习的内在机制,从认知、情感、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讲解,它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对我这个一直以来以“传授者”自居的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观念冲击。我开始反思,我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机会去自主探索、去解决问题?是否鼓励了他们去质疑、去挑战?书中提供的“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模式,为我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向。我尝试着在我的物理课上,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实验项目,而不是仅仅讲解公式和定律。结果,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学习状态的转变,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真正力量。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教学中的不足,也指明了未来改进的方向。我感到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教育者,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本书从多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通过教育心理学原理来实现这一目标。书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质疑、去分析、去评估信息。我学习到了如何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如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如何引导他们去辨别信息的真伪。我尝试在我的课程中引入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和讨论。我发现,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他们不再盲目接受信息,而是能够独立地进行判断和分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塑造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是塑造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质。我被书中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所感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决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培养更多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下一代做出贡献。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的救星!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原理了解得太少了,总是感觉自己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会那样表现,也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引导他们。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从第一章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了学习的认知过程,比如信息是如何被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我之前总觉得学习就是死记硬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而教师的角色则是提供支持和引导。尤其是关于“学习策略”的部分,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如何运用联想记忆、如何进行有效的复述等等。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可以直接应用到课堂上的工具。我尝试着在我的班级里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技巧,比如在讲解新知识点时,会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学生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我每读一页,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知识应用到更多的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简直是“干货满满”!作为一名备考教师资格证的学生,我之前阅读了一些零散的教育心理学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它系统地梳理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理论和前沿研究,而且讲解得非常清晰易懂。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学习障碍”的分析,它不仅列举了常见的学习障碍类型,还详细介绍了识别、评估和干预的方法。这让我对那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也知道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例如,书中关于“阅读障碍”的讲解,让我了解到一些学生在识字和阅读方面遇到的困难,并非他们不努力,而是存在特定的认知机制问题。这让我意识到,教师的耐心和专业的指导对于这些学生至关重要。我开始学习书中提供的具体教学策略,比如如何通过多感官教学来辅助这些学生,如何创造一个无压力的学习环境。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因为我知道,我将有机会用我学到的知识,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去点亮他们的学习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