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以大量实际中的典型实例为素材,深入剖析低碳转型进程中的一些问题。
2.在编写过程中考虑不同程度读者群的需要,在内容的表述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强。
内容简介
《供给侧视域下中国低碳转型进程的绩效评析》着重分析了供给侧视域下能源—经济—低碳“三位一体”绩效及其各种可计算影响因素,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以产业、省际环境等为实践框架,全书共10章。第1~3章介绍了绩效测量理论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方法、Malmquist理论以及相关拓展模型;第4~8章分析了产业、省际环境下“能源-经济-环境”三位一体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第9~10章聚焦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应用。
《供给侧视域下中国低碳转型进程的绩效评析》着力于融合多方法的力量,系统性地为低碳转型绩效评估建立一个完整的可计算框架。本书可为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的产业分析和绩效计算教材,也可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人员及学者参考。
作者简介
赵欣娜,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能源经济、决策分析和绩效等领域的工作与研究;近年来曾在《Decision Support System》《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科学》等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发表8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期刊1篇,CSSCI核心期刊4篇。同时,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2项,先后承担大型中央企业多项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
目录
上篇 理论篇
第1章 低碳转型进程的演变 2
1.1 低碳转型进程的变化挑战 2
1.2 供给侧改革引领的能源消费趋势的转变 4
1.2.1 中国能源生产量 6
1.2.2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 7
1.3 供给侧改革引领的低碳转型趋势的转变 8
1.3.1 中国污染排放量 9
1.3.2 中国污染消费强度 10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数据包络分析的特性与理论基础 13
2.1 数据包络分析一般模型 13
2.1.1 数据包络分析的诠释 13
2.1.2 数据包络分析的由来 14
2.1.3 数据包络分析一般模型 17
2.2 SBM 模型概述 26
2.2.1 SBM 定义 26
2.2.2 SBM 作为投入和产出低效表示的诠释 27
2.2.3 SBM 模型的测算 27
2.2.4 SBM 和CCR模型的比较 29
2.2.5 SBM 的对偶规划 30
2.2.6 导向SBM 模型 31
2.2.7 加权SBM 模型 31
2.2.8 SBM 模型的拓展 32
2.3 网络DEA 模型概述 33
2.3.1 两阶段独立DEA 模型 33
2.3.2 两阶段关联DEA 模型 35
2.3.3 组合型两阶段DEA 模型 40
2.3.4 网络DEA 模型的研究进展 41
参考文献 43
第3章 基于Malmquist 理论的建模机理与模型构建 46
3.1 Malmquist 的特性与理论概述 46
3.1.1 Malmquist 的涵义 46
3.1.2 Malmquist 与全要素生产率 48
3.1.3 Malmquist 与数据包络分析 50
3.2 动态Malmquist 模型的构建 51
3.2.1 动态Malmquist 模型的建模机理 51
3.2.2 动态Malmquist 模型的构建与分解 53
3.2.3 动态Malmquist 模型推导简要说明 54
3.3 基于负产出的动态Malmquist 模型的构建 59
3.3.1 基于负产出的动态Malmquist 模型的建模机理 59
3.3.2 基于负产出的动态Malmquist 模型推导简要说明 60
3.4 动态网络Malmquist 模型的构建 65
3.4.1 动态网络Malmquist 模型的建模机理 65
3.4.2 动态网络Malmquist 模型的构建与分解 66
3.4.3 动态网络Malmquist 模型推导简要说明 68
3.5 阶段性Malmquist 模型的构建 74
3.5.1 阶段性Malmquist 模型的构建机理 74
3.5.2 阶段性Malmquist 模型的构建步骤 74
参考文献 78
下篇 实证篇
第4章 能源动态绩效的产业差异解析 84
4.1 能源绩效概论 84
4.2 能源绩效的动态模型构建 85
4.3 能源动态绩效的评价维度解析 86
4.3.1 决策单元说明 86
4.3.2 投入要素 87
4.3.3 产出要素 88
4.3.4 动态要素 88
4.4 能源动态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89
4.4.1 能源动态绩效提升的动力机制 89
4.4.2 能源动态绩效的产业导向聚类分析 92
4.5 能源动态绩效的能源效应解析 97
4.6 纯经济绩效与能源经济绩效对比剖析 100
本章小结 103
参考文献 105
第5章 “能源—经济—环境”动态绩效的产业差异解析 106
5.1 能源—经济—环境绩效概论 106
5.2 “能源—经济—环境” 三位一体动态绩效的模型构建 107
5.3 “能源—经济—环境” 动态绩效的评价维度解析 108
5.3.1 投入要素 108
5.3.2 产出要素 109
5.3.3 动态要素 110
5.4 “能源—经济—碳排放” 动态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111
5.4.1 “能源—经济—碳排放”动态绩效的提升的动力机制 111
5.4.2 “能源—经济—碳排放”动态绩效的产业导向聚类分析 114
5.5 “能源—经济—碳排放” 动态绩效的驱动因素解析 119
5.5.1 能源要素冗余度分析 119
5.5.2 碳排放要素冗余度分析 121
5.6 “能源—经济—三废” 动态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124
5.6.1 “能源—经济—三废”动态绩效的提升的动力机制 124
5.6.2 “能源—经济—三废”动态绩效的产业导向聚类分析 126
5.7 “能源—经济—三废” 绩效的驱动因素解析 130
5.7.1 能源要素冗余度分析 130
5.7.2 三废要素冗余度分析 133
5.8 3E 绩效的环境效应解析 136
5.8.1 3E绩效的碳排放效应 136
5.8.2 3E绩效的“三废”效应 140
本章小结 143
参考文献 144
第6章 基于行业关联度的3E 绩效产业差异及驱动力解析 146
6.1 基于行业关联度的3E 绩效概论 146
6.2 “能源—经济—环境” 绩效的产业关联模型构建 147
6.2.1 3E绩效模型的“黑箱”效应 147
6.2.2 3E绩效模型的建模机理剖析 148
6.3 “能源—经济—环境” 动态网络绩效的评价维度解析 149
6.3.1 投入要素 149
6.3.2 产出要素 150
6.3.3 动态要素 151
6.3.4 链接要素 151
6.4 “能源—经济—碳排放” 动态网络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152
6.4.1 “能源—经济—碳排放”绩效的提升的动力机制 152
6.4.2 “能源—经济—碳排放”绩效的产业导向聚类分析 155
6.5 “能源—经济—碳排放” 动态网络绩效的驱动因素解析 161
6.5.1 完全能源要素冗余度分析 161
6.5.2 完全碳排放要素冗余度分析 163
6.6 “能源—经济—三废” 动态网络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165
6.6.1 “能源—经济—三废”绩效的提升的动力机制 165
6.6.2 “能源—经济—三废”绩效的产业导向聚类分析 168
6.7 “能源—经济—碳排放” 动态网络绩效的驱动因素解析 173
6.7.1 完全能源要素冗余度分析 173
6.7.2 完全“三废”要素冗余度分析 175
6.8 3E 绩效的产业关联效应解析 178
6.8.1 “能源—经济—碳排放”绩效的产业关联效应 178
6.8.2 “能源—经济—三废”绩效的产业关联效应 181
本章小结 185
参考文献 186
第7章 资源禀赋视域下3E 绩效的产业差异及区位评析 187
7.1 资源禀赋视域下3E 绩效概论 187
7.2 资源禀赋视域下绩效的建模机理与构建 188
7.2.1 资源禀赋视域下绩效的模型构建 188
7.2.2 投入产出动态要素的选取 188
7.2.3 资源禀赋要素的选取 190
7.3 资源禀赋视域下3E 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191
7.4 资源禀赋视域下3E 绩效的区位选择 193
7.4.1 能源绩效的产业聚类分析 193
7.4.2 3E绩效的BCG变体矩阵分析 197
本章小结 199
参考文献 200
第8章 资源禀赋视域下低碳转型绩效差异及驱动力解析 202
8.1 资源禀赋视域下的低绩效概述 202
8.2 中国省域资源禀赋理论概述 203
8.3 中国省域低碳转型的绩效评价维度解析 205
8.4 资源禀赋视域下省域低碳转型绩效差异分析 206
8.4.1 资源禀赋对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206
8.4.2 省域低碳转型管理绩效的分解 207
8.5 省域低碳转型绩效的驱动因素剖析 210
8.5.1 东部地区低碳转型的驱动因素剖析 212
8.5.2 中部地区低碳转型的驱动因素剖析 212
8.5.3 西部地区低碳转型的驱动因素剖析 213
本章小结 213
参考文献 215
第9章 价格机制差异下的FDI 引进绩效评析 217
9.1 FDI 引进绩效概论 217
9.2 价格机制影响下的FDI 绩效的建模机理与构建 219
9.3 价格机制影响下的FDI 绩效的评价维度解析 220
9.3.1 投入产出要素 220
9.3.2 价格机制要素 221
9.4 FDI 全因素收益率的区位选择评析 222
9.4.1 中国FDI全因素收益率的变迁 222
9.4.2 省域FDI全要素生产率的区位差异识别 223
9.5 省域FDI 全因素收益率的主导要素识别 225
9.5.1 东部省份主导要素解析 226
9.5.2 西部省份主导要素解析 227
9.5.3 中部省份主导要素解析 228
9.6 省域FDI 全因素收益率的动力机制解析 229
9.6.1 东部地区影响要素的贡献度分析 229
9.6.2 西部地区影响要素的贡献度分析 231
9.6.3 中部地区影响要素的贡献度分析 233
本章小结 235
参考文献 236
第10章 FDI 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分布差异与投资区位选择 239
10.1 FDI 绩效的区域差异性概论 239
10.2 FDI 全要素生产率的建模机理与构建 241
10.2.1 FDI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的设定 241
10.2.2 FDI 绩效模型的构建维度解析 242
10.3 中国FDI 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分布差异性剖析 244
10.3.1 中国FDI 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分析 244
10.3.2 中国FDI 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分布解析 246
10.3.3 FDI 区位选择影响维度的可视化分析 248
10.4 中国FDI 全要素生产率的省域投资区位变迁 252
10.5 中国FDI 引进绩效的动力表现解析 255
10.5.1 FDI 绩效评价要素的利用程度 255
10.5.2 FDI 绩效评价要素的贡献权重 257
本章小结 259
参考文献 260
前言/序言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提高,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生态承载力下降等环境问题凸显。气候变暖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有关能源使用和环境污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节能减排不只是为了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压力,更是国内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低碳经济增长是能源政策、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资源投入等因素的融合,度量低碳经济增长质量涉及多个方面。如何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又能提高工业生产率,如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本书研究低碳经济增长的测度和影响因素,剖析能源环境如何影响经济,以及正确衡量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环境制约三者的关系。此外,行业异质性是经济系统中的典型事实,异质性使各行业绩效产生差异,这也就决定了不同行业的节能减排路径和政策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异质性。因此,节能减排路径应根据行业不同属性制定不同行业的节能目标和调控政策,从而平衡各行业绩效以期促进整个经济体系协调发展。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综合动态效应和网络效应等多种效应影响,构建递推式Malmquist拓展模型。从行业、省际视域分析比较中国全要素绩效,研究评估要素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及绩效差异的原因,重点剖析资本跨期效应和行业间交易的网络效应对绩效的影响。基于绿色投入产出角度,注重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评估能源环境处理方面完全责任担当与实际表现效果的差距。
十年前,当作者刚迈入科学研究的大门,有幸阅读了查恩斯(Charnes)和库珀(Cooper)教授的《数据包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库珀(Cooper)和劳伦斯(Lawrence)教授的《数据包络分析手册》(《Handbook on Data EnvelopmentAnalysis》)等一些大师级的作品,由此对绩效评析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这些深入浅出的科普书籍引领我进入系统性科学的领域,并一步步引导我走进绩效评析学科的宏大领域。我满怀憧憬地希望这本书也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希望这本书能抛砖引玉,至少使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理论领域及在低碳转型绩效评析上的应用领域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学术作品。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本书结交更多的学术伙伴。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尤其衷心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雷明教授的悉心指导,正是沿着雷明教授所指的研究方向,方得此作。能够师从雷教授,是我的幸运。正是雷教授传道、授业、解惑,为我指引了科研的方向,铺平了科研的道路,并且教会了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对雷教授的感激之情是法用言语表达的,我将铭记老师的恩情。本书研究阶段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16YJC049) 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SM201710017001)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首都清洁能源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帮助。作者特别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出版社人员的严格要求和鞭策让本书增色不少。最后,也非常感谢家人对我为这本书持续忙碌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他们的坚定、支持和鼓励是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也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由于成书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非常希望收到读者的反馈,同时作者也会适时更新本书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开发与本书配套的计算程序,提供其他相关的补充材料。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领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后会陆续出版与绩效评析相关的图书,从而构建出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完整体系。
赵欣娜
2017年12月
供给侧视域下中国低碳转型进程的绩效评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