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大展望

新动力——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大展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忠明 著
图书标签:
  • 民营经济
  • 中国经济
  • 新时代
  • 改革开放
  • 经济发展
  • 商业
  • 企业家
  • 市场经济
  • 产业升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225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85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4
字数:19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

“1978—2018年,中国民营经济走过了四十年的峥嵘岁月,回首过去,有悲有欢;展望未来,又需要涂抹多少色彩,才不至于10年、20年乃至更多年后回头窥望时,我们看到的不是路径荒芜?八面来风的窗口,带来错综复杂的思考。民营企业乃至整个民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是体制变革、法治、精神重塑、文化建设,还是整个世界、整个社会的改观?或许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只是自由——创业与发展的自由,彻底而不滥用。”

让我们跟随作者对数百家民营企业的点评,聆听其中跌宕起伏的故事,展望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


内容简介

未来,朱新礼卖自养的“猪”能否从容?

“非公经济36条”的口子有多大?

民间力量与“国家队”共建哪类经济格局?

若东星航空上市,还会与兰世立“一损俱损”?

“等价交换”:8亿衬衫与一架空客飞机?

有多少企业喜做“登峰迷梦”?

“做强做大”是理想还是空想?

何为企业家精神内核?

……

作者通过评点数百家民营企业的悲欢故事,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中国民营经济七大未来发展趋势,即自主人格更加坚挺、产业空间大为拓展、生存环境趋向完善、实业借重资本力量、创牌成为规定动作、群雄挺进海外市场、中国特色精神再造,用独特的视角展望了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王忠明 知名学者,董辅礽的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经贸委经研中心主任、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著有《大潮初动》《经营人生》《另眼相看》《中小企业创业》《新培训观》《学会“退出”》《发问——经济与企业管理随笔集》等。专著《新动力》多次再版。


目录

前言 发展民营经济是一个国家的良知 / 001

大展望 一切取决于在新时代实现社会整体转型 / 010

历史的细节:民营经济从侧翼突破 / 010

当然的“搅局者” / 012

掀起又一波改革创新浪潮 / 016

展望一 自主人格更加坚挺 / 020

悲怆的“两院院士”:或进医院或进法院 / 020

“傻子瓜子”:经典的案例创新 / 024

起步于“小人物”的底层摸索 / 026

未来,朱新礼卖自养的“猪”能否从容? / 029

撞上宏观调控枪口的戴国芳们 / 033

来自葛兰素史克的启示 / 039

走出资本与权力的十字阴影 / 042

未来局面:民营经济将尽享从业或经营自由 / 045

展望二 产业空间大为拓展 / 047

一个经济学家的担忧:后发劣势 / 047

民营企业的“可怕”与可敬 / 049

“抓大放小”与进退之间 / 056

“非公经济36条”的口子有多大? / 060

万勿重蹈煤老板“殇路” / 064

从灰色地带到阳光化/068

期待“划时代的产品”早日面世 / 072

未来局面:民营经济将冲决垄断堤坝 / 076

展望三 生存环境趋向完善 / 080

市场环境 / 080

市场需要守法、合理与节制的竞争 / 080

民间力量与“国家队”共建哪类经济格局? / 083

政策环境 / 087

何以“亲富贵、疏贫寒”? / 087

不容乐观的融资困境 / 090

站到同一政策起跑线上 / 092

法治环境 / 093

法律的,应交法律评判 / 093

法治:向“不确定”要“确定” / 095

自由与监管并重 / 097

社会环境 / 099

“为富不仁”与现代“土豪” / 099

尚不理性的大众情绪终将过去 / 103

未来局面:民营经济将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 107

展望四 实业借重资本力量 / 113

巴菲特与比亚迪,谁赌谁? / 113

“市值时代”,欢迎你 / 115

资本杠杆的“马太效应” / 118

若东星航空上市,还会与兰世立“一损俱损”? / 121

戴着金镣铐走正道 / 124

小心!贪婪的致富主义 / 127

未来局面:民营经济将通行裂变方程式 / 129

003

004

展望五 创牌成为规定动作 / 132

“等价交换”:8亿件衬衫与一架空客飞机? / 132

从谋生主义到品牌主义 / 134

品牌靠资本与时间“堆”出来 / 139

抱怨消费者“崇洋媚外”是一种无能 / 142

“人口最多国家的审美革命” / 145

文化是品牌崛起的丰沛源泉 / 156

做外国品牌的中国老板 / 159

未来局面:民营经济将奉行强势品牌战略 / 160

展望六 群雄挺进海外市场 / 163

一张叫“世界500强”的榜单 / 163

对内立足基业长青 / 164

有多少企业喜做“登峰迷梦”? / 164

“做强做大”是理想还是空想? / 168

隐形冠军也是一种全球境界 / 172

奇迹,将在这里诞生! / 177

先进的商业制度催生更多的世界级企业 / 181

对外稳健“走出去” / 183

新并购浪潮 / 183

思维的错位:九十年代的眼光,六十年代的手法 / 187

吉利的故事 / 190

“有什么”与“要什么” / 193

未来局面:民营经济将以拓展海外市场为优良品性 / 196

展望七 中国特色精神再造 / 199

“虚荣入骨、实利成癖” / 199

断裂的DNA / 201

理性投资与“理性利润”、“道德利润” / 204

祛除“原罪”,不犯“王法” / 208

作为企业家精神内核的“义利兼顾、以义为先” / 210

标新立异的尺度不能与时代分裂 / 212

未来局面:民营经济将寻求跨越蜕变 / 213


精彩书摘

展望一 自主人格更加坚挺

悲怆的“两院院士”:或进医院或进法院

胜者,往往是剩者;反之亦然。

改革开放一晃近40载,其间既慷慨激昂,又不乏悲壮,粉墨登场者前赴后继,在历史和现实的夹缝中踟蹰前行。如今,从厚重的历史和严酷的现实中走出来的人们,似乎已成为各自命运的主宰者,名字被列进各种荣誉或财富排行榜,以英雄凯旋般的姿态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

然而,光鲜亮丽只是给世人看的,其无限风光背后沉淀着千般辛酸与忐忑。在磨难面前,民营企业无论强弱,都需要在中国崎岖的营商之路上艰难跋涉。所谓成王败寇,不外乎谁坚持到最后,成为“剩者”。

中国的民营企业,其承受压力的强度超出常人想象,因过劳或过失而早夭者众多,因此常自嘲为“两院院士”:要么牺牲健康进医院,要么牺牲自由进法院。2010年,美国咨询公司GrantThornton拿出的一份调查称,有76%的中国大陆商业领导人感觉有压力,而这一数值在瑞典只有23%。

如果说民营企业的压力大只是形而上的问题,无色也无味,那么一旦具体化,其最极端的形式莫过于前赴后继的自杀记录。公开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1200多名民营企业家因自我难以摆脱的心理障碍而走上自绝之路。

仅2008年,我们就看到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死亡名单”:

2008年1月15日晚,惠州陈江一台资企业女老板因生意上两次受骗,加上公司经营不善等原因,欠下70余家供应商共计300多万元的债务。接近年关,供应商纷纷上门讨债,她不堪压力服药自杀未遂。

2008年5月24日,51岁的景德镇市信义房地产开发集团董事长邵和谐在家中上吊自杀。这个曾开发了陶瓷大世界、陶艺山庄等著名楼盘的房产大佬,个人资产曾高达1��2亿元,却被高利贷逼上绝路。

2008年7月19日,永嘉瓯北的浙江云光泵阀制造有限公司老板朱吉光,为叶姓朋友担保1000多万元的高利贷,因不堪“债主”轮番逼债,在乐清一家宾馆服毒自杀。

2008年8月12日,位于兰溪的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在办公室自杀身亡。这家创建于1989年的企业,曾一度名列全国中成药50强企业,但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下。

……

或许,你会质疑这些最终伤逝的民营企业家竟然大都是弱者。他们由于在商业的优胜劣汰中处于劣势,于是生存底线陡然变弱,压力之大不言而喻。事实上,即使那些在这个伟大的转型时代“起身最早,活得最久,事业曾经或正做得生龙活虎”的企业家们,也没有如释重负,他们还在进行冒险游戏,背负重重压力,辗转于更长久活下去的路上。

随便截取一个时间断面,如2007年,那些在人前似乎享尽风光的民营企业家,亦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煎熬。这一年,人们对国情大背景的描述堪称大红大紫,《新闻周刊》国际版总编辑法瑞克·扎卡利亚在《未来属于中国吗?》一文中用坚定的口气称,“中国的崛起不再是一个预言,它已经是一个事实。”然而,即使在这个被称作“大国崛起”的热烈年份,其中有关民营企业家的素描基本上都是蹙眉以及转身后的落寞,包括那些被社会舆论热捧的商界名家,也有着各自辗转反侧的失眠时分。

这一年,TCL的李东生正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在2005年定下的18个月实现并购盈利的豪情壮志已化为泡影。尽管他在过去的几年里使出浑身解数,但最终的结局不无惨烈。2006年,他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为“中国上市公司最差老板”。不肯轻易认错的他,在2007年黯然关闭欧洲工厂。他期待着鹰一般的重生,“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

2007年,联想的柳传志同样忧虑重重。联想并购IBM的业务比预期要顺利得多,新公司的业务也逐渐走上正轨,但他依然不安,认为中国企业缺乏独特的管理思想与商业文化。其实,更多的忧虑还在后面。联想的企业品质是令人敬仰的,它率先跻身“世界500强”榜单颇具史诗意义,但气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亏损告急,致使柳传志不得不重新复出力挽狂澜,其用语不无悲壮:“联想是我的命。”这似乎告诉人们,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无法抹去,创业先驱的地位与作用在中国企业远未成熟的特定阶段是不可替代的。即使是最优秀的中国企业,来自制度建设的支撑力量还远非强大到固若金汤。

2007年,华为的任正非迎接其20年创业史纪念,这个创业前落魄得一塌糊涂的复员军人,已经带领华为披荆斩棘,以商业“狼性”示人。他的孤傲及过人,从深圳总部展厅中不挂一张高层领导接见的照片、不摆一块奖牌和荣誉证章的细节中可见一斑。他是超凡脱俗的!不过,他也是忧心忡忡的。华为有超过2��5万名员工致力于研发,却仍然没有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性产品。华为进入了“高原缺氧区”,呼吸沉重,但迎面而来的异国面孔则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把战火烧到家门口。

“傻子瓜子”:经典的案例创新

1979年,安徽芜湖那个只会写5个字(“年广久”与“同乙”)、自称是“傻子”的小商贩,给中国的经济学界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7岁在街头巷尾捡烟头、9岁做学徒经商、十几岁就接手父亲的水果摊、1963年因“投机倒把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的“傻子”,竟然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荡开阵阵涟漪!

1964年,年广久为维持生计,炒起了瓜子。他偷学来的手艺派上了用场,炒出来的瓜子一咬三瓣,满口清香,于是慢慢“炒”出了名。而且,他卖瓜子是连卖带送,“别人买一袋瓜子后,总会问这够秤吗,我就抓起一大把递到他手上!”薄利多销策略招徕了大量顾客,他成了顾客眼中的“傻子”。年广久的父亲曾被街坊称为傻子,他从小也有“小傻子”的绰号,所以将自己的瓜子美其名曰“傻子瓜子”。

“傻子瓜子”招牌一挂,高峰时店门口两排队伍长100多米。年广久为此定下了店规:独生子女买两斤瓜子不排队,新婚男女买十斤瓜子不排队,军人不排队……独辟蹊径的店规,更让人们觉得这个“傻子瓜子”不一般,前来买瓜子的人络绎不绝,一天可卖出两三千斤。生意如此红火,年广久纵使生出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于是请来无业青年做帮工,之后越来越多,竟达12个,“傻子”出的难题也就在于此。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划分了小业主与资本家的界限,即在当时(19世纪中叶),小业主雇佣工人8人以下,一般是与工人一起干活的,而一旦超过8人,便是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资本家。年广久的帮工竟达12个,那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有剥削之嫌了。于是,诸如“‘傻子瓜子’是剥削分子”的流言就在安徽上下传开,有的甚至“主张动他”。而年广久却“你吵你的,我炒我的”,闷声发大财,把“傻子瓜子”做得风生水起。到1982年雇工105人,日产瓜子9 000公斤,利润已过百万元大关。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把年广久划到资本家的行列。1979年,经济改革刚刚凿出第一道光,很多人都在观望。“傻子”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如果“枪打出头鸟”,还有多少人愿意试水?况且,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被数字“8”卡了壳?难道所有的工厂人数都必须按此控制?实践不能被限制在理论的教条中,改革更需要变通。1982年,邓小平给这场尘埃未定的争论画上了句号,“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句话,胜过多少以案例教学为典型特征的MBA、EMBA教科书呢?对于混沌初开的中国大地,是再及时不过的具有导向意义的经典案例。年广久得到了最坚定的支持,他也因邓小平的提及而在中国改革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尽管直到1987年私营企业的工人人数才取消了限制,但邓小平的一席话为民营企业破土而出播撒了灿烂阳光。

被称作“傻子”的年广久就这样以独有的“傻福”,懵懂而勇敢地跨过了一道让无数经济学家焦头烂额的门槛——姓“资”还是姓“社”。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这样的制度跨越还很多。曾经僵化得让民营企业无所适从的体制,正日益变得温润起来。而如今,当相关政策条文已接连出台却见效甚微、颇需“动真格”的关键时期,广大民营企业翘首以盼的或许正是“傻子瓜子”这类经典的具有洞天开地之力的案例创新!



《新动力——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大展望》图书简介 洞察时代脉搏,解码经济引擎:一部关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前沿与未来的深度报告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毛细血管”和最具活力的“创新源泉”,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本书《新动力——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大展望》并非仅仅对既有成就的简单罗列,而是一部聚焦于未来趋势、深层结构性变革、全球竞争力重塑以及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综合性研究专著。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严谨的实证分析为基石,深度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营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如何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性转变。我们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观察视角,揭示驱动中国经济“新动力”涌现的核心密码。 第一部分:时代背景与历史方位——民营经济的战略再定位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民营经济所处的历史新方位。我们认为,新时代对民营经济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提供就业和贡献税收,而是被提升到了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柱高度。 核心议题包括: 1. “两个毫不动摇”的时代内涵深化: 剖析中央政策文件背后,对于保障民营企业产权、激励企业家精神的最新精神导向,以及这种导向在实践中如何转化为具体的制度红利。 2. 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的结构性挑战: 聚焦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压力,以及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民营企业如何抢占技术制高点,实现价值链攀升。 3. 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新旧动能转换”: 详细分析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哪些领域的民营企业正成为新的增长极,以及传统优势企业面临的“脱胎换骨”的改革路径。 第二部分:结构重塑与创新驱动——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探寻 本书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其对民营经济内部结构变化和创新机制的深入剖析。我们认为,驱动“新动力”的根本力量源于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与组织适应性。 重点分析领域: 1. “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逻辑: 详细梳理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如何在细分市场实现“单项冠军”的养成路径。这不仅是政策扶持的结果,更是市场竞争、技术聚焦与企业家远见相结合的产物。本书构建了评估这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并展示了多个典型案例的成功要素。 2. 数字经济时代的重构: 考察了平台经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如何赋能传统民营企业,以及新业态企业在数据要素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我们特别关注数据安全、算法治理与平台责任等前沿议题对民营经济生态的影响。 3. 研发投入与人才战略的转型: 通过大量企业调研数据,揭示了民营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攻关方面的投入力度变化,以及在全球人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建立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部分: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制度保障——构建公平竞争的新生态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可预期、公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本部分着眼于制度层面,探讨了新时代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来“打通”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堵点和难点。 关键研究方向: 1. 产权保护的法治化进程: 梳理了近年来在刑事、民事领域对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再审和平反案例,分析了此类司法实践对企业家信心恢复的具体作用。同时,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鼓励原创性创新中的关键角色。 2. 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深化: 分析了在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获取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的隐形壁垒。本书提出了深化要素市场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 3. 打破“玻璃门”“旋转门”: 聚焦金融服务、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等关键领域,量化分析了政策执行层面的“一视同仁”落实情况,并提出了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政商关系沟通机制的设想。 第四部分:全球视野与风险应对——民营经济的国际化新篇章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正经历深刻调整。本书将目光投向全球舞台,探讨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补位”与“领跑”。 核心关注点: 1. “走出去”战略的升级: 分析了从简单的海外设厂,到在关键技术节点进行跨境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的新型国际化模式。重点考察了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平衡风险与机遇。 2. 供应链韧性与风险管理: 探讨了新冠疫情和国际冲突暴露出的全球供应链脆弱性,民营企业如何通过多元化布局、建立区域化供应链集群,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 绿色转型与ESG标准: 面对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中国民营企业在采纳国际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方面的实践、挑战与机遇。 总结: 《新动力——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大展望》以其前瞻性的研究视角、扎实的实证数据和深刻的政策洞察力,为政府决策者、经济研究人员、企业家乃至所有关注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读者,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权威指南。它不仅是对当前中国经济活力的全面扫描,更是对未来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如何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精准预判与深度论述。本书清晰地勾勒出,新时代的中国民营经济,正以更加坚实的基础、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担当起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新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有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烫金的“新动力”三个字,在书架上显得格外醒目。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传递出的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所吸引。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大展望”的部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热门且重要的议题。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民营经济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无数创业者的梦想,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希望和前瞻性,让我联想到无数充满活力的创新故事,以及那些披荆斩棘、不断突破的民营企业家们。我想,书中应该会深度剖析当前中国民营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可能会探讨新的发展模式、技术创新如何驱动产业升级,以及政策环境的演变对民营经济的影响。我个人对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了解这些“新动力”究竟是如何孕育和发展的。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宏观的视角,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未来发展蓝图,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走向。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时代感”。“新时代”这个词组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标记,它所承载的是一种变革和创新的浪潮,而“新动力”正是这股浪潮中的核心要素。作者在书中对“新动力”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中国民营经济正如何适应并引领着时代的变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以及绿色发展如何成为民营经济新增长点的论述印象深刻。它没有回避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挑战,比如融资难、创新瓶颈等,但更侧重于展现中国企业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韧性和智慧。书中穿插的许多生动案例,让我看到了那些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我仿佛亲历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感受到了民营经济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展现中国奋斗者精神的史诗,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活力和感染力,读起来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经济理论和趋势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充满画面感的描述,仿佛能够看到那些正在崛起的民营企业,听到它们奋斗的呐喊。书中对于“新动力”的探讨,既有宏观的战略指导,又不乏微观的实践指导。我从中看到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也看到了它在应对全球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韧性。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一个高高的瞭望台上,俯瞰着中国经济奔腾向前的壮丽图景。它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期待,也让我对那些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民营企业家们肃然起敬。这本书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涌现出的第一个词是“深度”。这本书并非浅尝辄止地罗列一些现象,而是深入到中国民营经济的肌理之中,探究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驱动力量。从宏观的政策导向到微观的企业实践,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历史脉络的回溯,它帮助我理解了中国民营经济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那些曾经的困难与突破,那些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变革,都在作者的笔下得以生动呈现。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止步于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对“新动力”的解读充满了前瞻性。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鼓励读者去独立思考。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思想的盛宴,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与一位博学的智者进行着对话。书中不乏一些深刻的理论探讨,但作者的语言风格却保持着一种清晰和易懂,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经济的未来,让我对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厚重感让我有些许的敬畏,但翻开之后,我立刻被它所吸引。它并非那种能够一口气读完的轻松读物,而是需要你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反复咀嚼。作者在书中呈现的中国民营经济的“大展望”,是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和深刻的洞察之上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他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以及“将走向何方”。书中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的分析,都显得十分到位,既有共性,又不失个性。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同探索中国经济的广阔天地。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中国经济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思考框架,帮助我理解当下的经济格局,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