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8年版小企业会计准侧讲解》分为十六章,向广大财会人员介绍小企业会计各类业务的主要账务处理,并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两种准则间的不同作了比较,有利于广大财会人员迅速全面地掌握小企业创立及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类业务的处理。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小企业会计准则概述
第一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意义
第二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基本假设
二、会计基础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四、会计要素
五、会计计量
六、会计科目
七、财务报表
第三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一、小企业的具体规定
二、小企业的设立及变更
第二章 货币资金
第一节 货币资金概述
一、库存现金
二、银行存款
三、其他货币资金
四、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核算
一、库存现金的核算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三章 应收款项
第一节 应收款项概述
一、应收账款
二、预付账款
三、应收票据
四、其他应收款
第二节 应收款项的核算
一、应收账款的核算
二、预付账款的核算
三、应收票据的核算
四、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五、坏账核算
第三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第四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
一、外购存货的成本
二、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第五章 短期投资
第一节 短期投资概述
第二节 短期投资的核算
第三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第六章 长期投资
第一节 长期投资概述
第二节 长期债券投资核算
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第四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第七章 固定资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四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第八章 生物资产
第一节 生物资产概述
第二节 消耗性生物资产
第三节 生产性生物资产
第四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第九章 无形资产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 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 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五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第十章 负债
第一节 流动负债
第二节 非流动负债
第十一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第二节 实收资本
第三节 资本公积
第四节 盈余公积
第五节 未分配利润
第十二章 收入
第一节 收入的定义及其分类
第二节 销售商品收入
第三节 提供劳务收入
第四节 建造合同收入
第十三章 费用
第一节 费用的定义和特征
第二节 费用的核算
第十四章 利润及利润分配利润的定义及其构成
第二节 营业外收支
第三节 利润分配
第十五章 外币折算
第一节 外币折算概述
第二节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第三节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第五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比较
第十六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附录
第六节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七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前言/序言
2006年,中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实施,并陆续在中央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中施行,从而实现了大中型企业使用准则的趋同,揭开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趋同的步伐。2010年,为完善小企业会计核算,我国财政部印发《关于征求(小企业会计准则)意见的通知》(财会[2010]15号),着手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
新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旨在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该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
《小企业会计准则》共10章,90条,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分为总则、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负债(包括: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袁及附则等10个部分。
在总则中,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衔接作了明确规定。小企业可以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而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不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按月或者按季编制财务报表。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是指对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
为帮助广大小企业会计及财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迅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我们特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和编写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书。全书分为十六章,向广大财会人员介绍小企业会计各类业务的主要账务处理,并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两种准则间的不同作了比较,有利于广大财会人员迅速全面地掌握小企业创立及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类业务的处理。
本书是在2015年版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和补充,如还有纰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提供更好的建议和想法。
深度解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实务 本书聚焦于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探讨了中小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如何构建稳健、高效的财务体系,并有效应对各类经营风险。本书内容旨在为企业决策者、财务主管及一线会计人员提供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性的指导框架。 第一部分:精益化财务运营与成本控制 第一章: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战略重塑 本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波动、技术迭代(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设定的影响。我们不再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强调“价值创造的可持续性”。探讨了如何将财务目标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密结合,从传统的“记账中心”向“价值驱动中心”转型。重点解析了基于实时数据分析的企业财务规划(FP&A)方法论,包括滚动预算、情景分析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应用。 战略导向的预算编制: 如何打破年度预算的僵化,推行基于业务驱动的零基预算(ZBB)在中小企业的本土化应用。 现金流的“生命线”管理: 深入讲解营运资本管理的优化策略,包括应收账款加速回收、存货周转率的精细化控制,以及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工具优化现金循环周期(CCC)。 投资决策的量化评估: 介绍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等经典工具的局限性,重点讲解了期权定价理论在企业非对称投资决策中的借鉴意义,以及如何量化无形资产(如品牌、技术)的潜在价值。 第二章:全面成本管理与利润改进技术 本部分彻底摒弃了传统的历史成本核算模式,转向聚焦于未来决策支持的成本管理体系。 作业成本法(ABC)的实战部署: 详细介绍了ABC方法在服务业和复杂制造企业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何准确识别和分配间接费用,避免传统成本分配对高价值产品或服务的低估。 边际贡献分析与产品组合优化: 阐述如何利用边际贡献分析来指导企业的“做、不做、外包”决策。通过构建多产品贡献矩阵,确定最优销售结构,确保在产能受限情况下实现总体利润最大化。 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的应用流程: 强调从市场需求出发逆向推导成本结构。针对中小企业,提供了一套简化的目标成本分解与跨职能团队协作机制,确保产品设计初期就嵌入成本控制基因。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与合规体系建设 第三章:构建适应中小企业的内控环境 本章强调内部控制并非束缚经营的枷锁,而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石。内容侧重于建立一套高效且低成本的内控体系,以适应中小企业资源受限的特点。 COSO框架的实操转化: 将复杂的COSO框架分解为可执行的任务清单,重点讲解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五大要素在日常财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业务流程的内控设计: 详细剖析采购、销售、资产管理三大核心流程的职责分离、授权审批和凭证控制点。例如,如何设计一个防止虚假采购的“三路匹配”控制机制。 舞弊识别与预防: 介绍常见财务舞弊的模式(如收入确认舞弊、费用资本化),并教授如何通过异常数据分析(如Benford's Law的简化应用)和定期轮岗制度来提高风险的暴露率。 第四章:税务筹划与合规风险管理 在日益严格的税务环境下,主动的税务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关键一环。 增值税与所得税的动态规划: 讲解了基于业务实质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获取与维护,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合同安排和业务重组实现税负的最小化,同时规避税务机关的纳管风险。 特殊交易的税务处理: 重点分析企业合并、资产转让、股权激励等复杂交易中的税务影响评估与处理流程,确保交易的税务处理方案具有前瞻性。 “金税四期”下的数据报送与风险预警: 阐述企业如何利用现有财务系统对接税务监管要求,避免因数据不匹配导致的处罚,建立起内部税务合规自查机制。 第三部分:财务数字化转型与决策支持 第五章:财务报告的价值传递与数字化应用 本书不侧重于传统会计准则的逐条背诵,而是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报告工具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决策效率。 超越财务报表: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强调管理会计报告应具备的“四性”——相关性、及时性、简洁性、可操作性。设计了部门绩效仪表盘(Dashboard)的构建模板,用于高层决策快速洞察。 Excel高级建模与数据可视化: 提供了大量企业级财务模型构建的案例,包括如何使用Power Query进行数据清洗和整合,以及利用Power Pivot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洞察力的“故事”。 财务共享服务(SSC)与流程自动化(RPA)初探: 为希望提升效率的中小企业提供关于流程自动化改造的入门指南,识别哪些重复性高、规则明确的财务工作(如发票处理、对账)是最适合引入RPA的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第六章:企业价值评估与融资策略优化 本章面向需要进行股权融资、并购或股权激励的企业主。 市场法与收益法的融合应用: 探讨在中小企业缺乏可比上市数据时,如何审慎使用可比交易法。详细演示收益法中关键参数(如折现率WACC的构建、增长率的合理预测)的确定方法,以增强估值报告的说服力。 融资结构优化: 分析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混合融资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选择最合适的资本结构,控制融资成本和股权稀释风险。 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 讨论期权、限制性股票等工具在激励核心人才中的应用,并强调如何设计既能留住人才、又不造成过度财务负担的激励方案。 总结: 本书是一部面向实战的工具书,它要求读者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系统梳理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与前沿技术应用,帮助企业构建起一个面向未来、具备强大风险抵御能力的财务运营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