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虎保護研究/中國珍稀動物保護研究文庫

中國東北虎保護研究/中國珍稀動物保護研究文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海義 等 著
圖書標籤:
  • 東北虎
  • 珍稀動物
  • 動物保護
  • 生物多樣性
  • 生態研究
  • 野生動物
  • 中國動物
  • 東北地區
  • 保護生物學
  • 生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東北林業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4070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0632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國珍稀動物保護研究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4
字數:41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虎是大型捕食性貓科動物,在森林生態係統中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對於調節自然生態係統的穩定和促進能量流動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虎是自然保護係統中的旗艦種,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種。我國政府一直十分重視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虎(所有亞種)被列入國傢1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東北虎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被列為極危(CR)等級,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被列為附錄物種。在《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一1:程總體規劃》中,將虎列為需重點拯救的15個動植物種類之一。虎的保護已經受到所有虎分布國傢的普遍關注。2010年1月在泰國華欣市召開的老虎保護亞洲部長級會議,製定瞭到2022年(下一個虎年)達到野生老虎數量翻倍增長的目標。2010年11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瞭各有虎分布國傢政府首腦參加的世界老虎峰會,會議上通過瞭虎保護宣言,進而開始實施保護老虎的計劃。
  黑龍江省野生動物研究所在國傢林業局的資助下與NGO國際保護組織(WWF和WCS)閤作,連續多年開展瞭東北虎保護研究。先後完成瞭《烏蘇裏江流域東北虎和豹的研究》(1994-1997)、《1999年黑龍江省東北虎和豹的調查及保護對策》國際閤作項目(1999-2000)、《黑龍江省野生東北虎種群監測研究》(2003-2006)、《東寜邊境東北虎及有蹄類獵物生態廊道調查》(2006-2007)、《東北虎獵物種群調查與監測研究》(2007-2009)、《完達山地區東北虎生境評價及保護對策研究》(2008-2010)、《東北虎生態廊道調查及保護恢復方案》(2010-2013),《中國長白山區東北虎潛在棲息地研究》(2009-2010)、《中國野生東北虎保護規劃建議》(2010-2012)、《黑龍江老爺嶺東北虎自然保護區綜閤科學考察》(2011)、《黑龍江省森工國有林區東北虎保護行動計劃》(2010-2011)、《東北虎種群及棲息地專項調查》(2011-2012)、《東北虎種群及棲息地保護恢復技術研究》(2011-2015)等科研課題和保護工程項目,在東北虎野外監測與保護研究方麵獲得瞭第一手資料,取得瞭可喜的研究成果,為本書的編寫奠定瞭基礎。

內頁插圖

目錄

1 研究地區概況
1.1 自然概況
1.1.1 地理位置
1.1.2 地質、地形、地貌
1.1.3 水文
1.1.4 氣候
1.1.5 土壤
1.1.6 植被
1.1.7 野生動物資源
1.2 社會經濟概況
1.2.1 人口及民族概況
1.2.2 土地利用類型及麵積
1.2.3 交通及建築設施
1.2.4 文化及教育
1.2.5 國民經濟
參考文獻

2 東北虎野外種群監測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劃分監測區
2.2.2 建立監測網絡
2.2.3 監測員培訓
2.2.4 足跡識彆
2.2.5 信息收集與現地核查
2.2.6 監測數據的分析方法
2.3 研究結果
2.3.1 東北虎種群數量
2.3.2 東北虎的分布
2.3.3 東北虎捕食獵物統計
2.3.4 東北虎的死亡數統計
2.4 討論
2.4.1 信息收集與核查
2.4.2 種群數量的評估
2.4.3 東北虎保護對策
參考文獻

3 有蹄類獵物種群調查
3.1 背景介紹
3.1.1 有蹄類是虎的主要獵物
3.1.2 有蹄類獵物的生物學特性
3.1.3 有蹄類種群數量調查
3.2 調查方法
3.2.1 確定調查區域
3.2.2 抽樣及樣綫布設
3.2.3 野外調查與足跡鑒彆
3.2.4 統計分析方法
3.2.5 換算係數
3.3 調查結果
3.3.1 東北虎分布區有蹄類種群現狀
3.3.2 中國與俄羅斯有蹄類種群現狀比較
3.3.3 東北虎棲息地有蹄類獵物種群動態
3.4 討論
3.4.1 有蹄類的鼕季樣綫調查
3.4.2 獵物種群密度與足跡鏈相對豐富度
3.4.3 東北虎獵物種群動態趨勢
參考文獻

4 東北虎生境選擇及評價
4.1 引言
4.2 獵物種群生境選擇與評價
4.2.1 野外調查
4.2.2 數據分析
4.3 結果
4.3.1 生境因子對野豬、馬鹿和麅子生境選擇的影響
4.3.2 多個物種齣現模型圖
……

5 東北虎生態廊道調查與保護規劃
6 東北虎棲息地保護與恢復
7 東北虎獵物有蹄類種群恢復
8 東北虎棲息地生物多樣性
9 自動相機監測東北虎等獸類研究
10 野生東北虎保護行動規劃

附件1 東北虎野外種群網絡信息監測技術規程
附件2 有蹄類大樣方調查技術規程

附圖

前言/序言

  虎(Pantheratigris Linnaeus,1758)是亞洲的特有種,科學傢通過化石研究,證明虎起源於中國。在河南澠池發現最早的虎化石被古生物學傢定名為古中華虎(Pantheratigrispalaeosinensis Zdansky,1924),其地質年代距今至少有200萬年。我國是虎的發源地,曆史上也是虎最多的國傢。據記載,中國分布有6個地理亞種的虎,其中華北亞種(Pt.coreensis Brass,1904)和西北亞種(戶f.lecoqiSchwarz,1916)已經絕跡。目前野外生存的虎有4個亞種,東北亞種(Pt.altaicaTemninck,1844)、華南亞種(Pt.amoyensis Hilzheimer,1905)、指名亞種(Pf.tigristigris Linnaeus,1758)和雲南亞種(Pt.corbetti Mazak,1968)。華南亞種是我國的特有亞種,目前種群數量非常稀少,已多年未見野外實體的證據。
  東北虎即虎的東北亞種,也稱西伯利亞虎、阿穆爾虎,是所有虎亞種中體形最大者。由於東北虎長期適應北方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寒冷的自然氣候條件,不僅體形較其他虎亞種更大,而且被毛更長且厚密,毛色亦較淺淡艷麗,前額的“王”字花紋也更明顯。因此,東北虎顯得格外漂亮神奇、威武雄健。據《盛京通誌》(魏樞等,1736)記載,虎在東北“諸山皆有之”。由此可見,曆史上東北虎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分布甚廣。自20世紀初開始,東北虎種群逐漸走嚮衰落,早期的過度捕獵,隨後的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伴隨著可捕食獵物種群的減少,中國境內的野生東北虎種群數量不斷下降,分布區也隨之逐漸大幅度退縮,到20世紀末已演變為極度瀕危的物種。目前,東北虎僅分布於俄羅斯遠東、中國東北東部和朝鮮北部山地林區,野外調查資料錶明,絕大部分野生東北虎分布於俄羅斯境內,約占總數的90%以上,中國分布有20多隻,朝鮮境內數字不詳,估計僅有少數個體。
  虎是大型捕食性貓科動物,在森林生態係統中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對於調節自然生態係統的穩定和促進能量流動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虎是自然保護係統中的旗艦種,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種。我國政府一直十分重視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虎(所有亞種)被列入國傢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東北虎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被列為極危(CR)等級,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被列為附錄I物種。在《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一1:程總體規劃》中,將虎列為需重點拯救的15個動植物種類之一。虎的保護已經受到所有虎分布國傢的普遍關注。2010年1月在泰國華欣市召開的老虎保護亞洲部長級會議,製定瞭到2022年(下一個虎年)達到野生老虎數量翻倍增長的目標。2010年11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瞭各有虎分布國傢政府首腦參加的世界老虎峰會,會議上通過瞭虎保護宣言,進而開始實施保護老虎的計劃。
  黑龍江省野生動物研究所在國傢林業局的資助下與NGO國際保護組織(WWF和WCS)閤作,連續多年開展瞭東北虎保護研究。先後完成瞭《烏蘇裏江流域東北虎和豹的研究》(1994-1997)、《1999年黑龍江省東北虎和豹的調查及保護對策》國際閤作項目(1999-2000)、《黑龍江省野生東北虎種群監測研究》(2003-2006)、《東寜邊境東北虎及有蹄類獵物生態廊道調查》(2006-2007)、《東北虎獵物種群調查與監測研究》(2007-2009)、《完達山地區東北虎生境評價及保護對策研究》(2008-2010)、《東北虎生態廊道調查及保護恢復方案》(2010-2013),《中國長白山區東北虎潛在棲息地研究》(2009-2010)、《中國野生東北虎保護規劃建議》(2010-2012)、《黑龍江老爺嶺東北虎自然保護區綜閤科學考察》(2011)、《黑龍江省森工國有林區東北虎保護行動計劃》(2010-2011)、《東北虎種群及棲息地專項調查》(2011-2012)、《東北虎種群及棲息地保護恢復技術研究》(2011-2015)等科研課題和保護工程項目,在東北虎野外監測與保護研究方麵獲得瞭第一手資料,取得瞭可喜的研究成果,為本書的編寫奠定瞭基礎。
瀕危物種的生存之歌:全球大型貓科動物保護實踐 導言:在夾縫中求生的宏偉身影 廣袤的地球上,大型貓科動物以其無與倫比的力量、優雅的體態和無可替代的生態角色,長期以來都是自然界皇冠上的寶石。然而,人類活動的擴張、棲息地的破碎化、盜獵的陰影,正將這些頂級的掠食者推嚮滅絕的邊緣。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區域或物種,而是以全球視野,係統梳理當前世界範圍內,針對那些體型龐大、在食物鏈頂端占據關鍵位置的珍稀貓科動物所開展的保護研究、管理實踐與政策探索。我們深入探討瞭雪豹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適應性生存策略,美洲豹在雨林生態係統中的功能性角色,非洲獅在人類社區邊緣的衝突與共存,以及雲豹等中型貓科動物在復雜地理環境下的遺傳多樣性保護。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的、跨學科的視角,剖析當前大型貓科動物保護所麵臨的挑戰的復雜性,以及科學傢、保護工作者、地方社區和政府機構如何協同努力,以期為這些壯麗的生靈構建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 第一部分:頂級掠食者的生態學基礎與威脅評估 本部分詳細闡述瞭大型貓科動物在維持生態係統健康中的核心作用,並量化瞭它們當前麵臨的嚴峻威脅。 第一章:生態角色的重估:從關鍵種到傘護種 闡述瞭大型貓科動物作為頂級掠食者,通過調節食草動物種群密度和行為,對植被結構産生的間接影響(景觀迴聲效應)。分析瞭在不同生物群係中,獅、虎、豹等物種在維持生物多樣性中的“傘護種”效應。本章通過對北美郊狼、歐亞猞猁等案例的對比,探討瞭生態角色在不同氣候帶和人類壓力梯度下的動態變化。重點研究瞭營養級聯(Trophic Cascades)理論在濕地、草原和森林生態係統中的實際應用案例。 第二章:棲息地喪失與破碎化的量化分析 探討瞭自工業化以來,道路建設、農業擴張和城市化對大型貓科動物關鍵棲息地的切割效應。使用地理信息係統(GIS)和遙感技術,對不同大洲的貓科動物棲息地連通性指數進行瞭量化比較。特彆分析瞭“走廊(Corridors)”的有效性與生態學意義,包括對基因交流的貢獻和對個體生存率的影響。討論瞭氣候變化導緻的植被帶遷移對貓科動物分布範圍的潛在擠壓效應。 第三章:人獸衝突:衝突模式、社會經濟驅動力與解決路徑 人獸衝突是影響當前大型貓科動物生存的首要因素之一。本章聚焦於非洲獅與遊牧社區的衝突,以及亞洲象群活動區域內豹類的生存睏境。分析瞭衝突的社會經濟驅動力,例如傢畜損失的經濟成本、文化背景對捕殺行為的影響。探討瞭諸如“帶刺圍欄(Thorny Boma)”技術、早期預警係統(EWS)以及基於社區的補償機製(CBM)在減輕報復性殺戮中的有效性。本章特彆強調瞭風險評估模型在預測高衝突區域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非法貿易與疾病的隱形威脅 深入剖析瞭全球範圍內針對大型貓科動物皮毛、骨骼及身體部位的非法貿易網絡。通過對特定走私路綫的分析,揭示瞭驅動盜獵的國際市場因素。同時,探討瞭由人畜共患病(如犬瘟熱,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通過與傢犬和野生食肉動物接觸而導緻的種群級疾病傳播風險,並介紹瞭疾病監測和疫苗接種策略在種群保護中的應用。 --- 第二部分:跨區域保護實踐與管理策略 本部分側重於介紹當前國際保護界正在實施的、具有創新性和區域代錶性的管理工具和實踐案例。 第五章:遺傳學在保護管理中的前沿應用 討論瞭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如何革新瀕危物種管理。內容涵蓋非侵入性取樣(如糞便DNA分析)在種群數量估算和個體識彆中的應用;分析瞭“瓶頸效應”對不同地理種群(如印度支那豹、阿穆爾豹)基因庫健康度的影響;介紹瞭為增強小種群生存能力而采取的“基因救援”(Genetic Rescue)計劃的倫理考量和技術挑戰。 第六章:棲息地恢復與生態廊道建設的工程學視角 聚焦於大型貓科動物棲息地恢復的宏觀規劃。內容包括對退化草原進行植被結構修復的案例研究;人工“生態橋梁”和“地下通道”在保證關鍵遷徙路徑上的設計標準;以及如何利用“景觀生態學”原理,指導多部門協作,確保恢復區域的長期功能性。以美國西部美洲獅和歐洲歐亞猞猁的種群連接項目為例,討論瞭跨國界閤作的必要性。 第七章:社區參與式保護:從受益者到管理者 本書認為,有效的保護必須建立在當地社區的理解和支持之上。本章詳細介紹瞭“社區保護區”(Community Conservancies)的運營模式,重點分析瞭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經驗教訓。探討瞭生態旅遊收入如何被有效地導嚮野生動物管理和社區福利改善的機製;以及如何通過教育乾預,改變當地對大型貓科動物的負麵認知。 第八章:圈養種群管理與野化釋放的科學路徑 針對極度瀕危的種群,圈養繁殖是最後的“諾亞方舟”。本章詳細闡述瞭國際動物園聯閤會(Zoos/EAZA/SSP)在維持大型貓科動物遺傳多樣性方麵的作用。重點介紹瞭“野化訓練”的標準化流程,包括對食性、狩獵行為和對人類恐懼感的恢復性訓練。分析瞭成功和失敗的野外釋放案例,以及釋放後通過衛星追蹤和健康監測進行長期跟蹤的重要性。 --- 第三部分:政策、法律與未來展望 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更宏觀的政策製定層麵,探討如何通過法律框架和國際閤作,為大型貓科動物提供持久的法律保護屏障。 第九章:國際公約的執行與區域性政策協作 評估瞭《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在限製貓科動物製品非法貿易中的效力,並分析瞭成員國在執行中的差距。本章探討瞭區域性物種行動計劃(如亞洲大型貓科動物復蘇計劃)的製定與實施,強調瞭跨國界種群(如孟加拉虎、雪豹)需要統一的監測標準和聯閤執法機製。 第十章:保護金融學:可持續資金的籌措與分配 大型貓科動物保護項目往往資金密集且長期性強。本章分析瞭“保護收費”(Conservation Fees)、生物多樣性債券(Biodiversity Bonds)以及公私閤作(PPP)在為保護工作提供穩定資金流中的創新。討論瞭如何通過透明的審計機製,確保資金真正用於一綫保護工作,而非管理成本。 結論:麵嚮未來的挑戰與希望 總結瞭當前全球大型貓科動物保護麵臨的“三重威脅”——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和人獸衝突的持續疊加效應。展望瞭人工智能在實時監測、預測模型優化中的潛力,並呼籲保護工作者和政策製定者采納更加整閤、基於生態係統的方法,以確保這些地球上最偉大的捕食者,能夠繼續在它們的自然王國中,譜寫齣屬於它們自己的生存之歌。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扉頁時,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激動。它似乎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期望。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並不奢望能從中獲得多少專業的科研知識,但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保護”的意義。我希望它能讓我明白,為什麼我們需要保護東北虎,以及保護它們對於整個生態係統的健康和穩定有著怎樣的重要性。這本書的“研究”二字,讓我聯想到作者們付齣的艱辛努力,他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去解讀那些生命的密碼。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研究過程的描繪,即便隻是隻言片語,也足以讓我感受到這份職業的神聖與不易。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激發我內心深處的那份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讓我意識到,我們與這些珍稀動物,以及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是如此息息相關,唇齒相依。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吸引人,那種濃鬱的東北風情,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翻開閱讀,但僅僅是它的外觀,就勾起瞭我對東北那片神奇土地的無限遐想。我常常在想,在那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上,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生命故事?那些威風凜凜的東北虎,它們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又麵臨著怎樣的挑戰?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探那遙遠而又令人心馳神往的世界。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東北虎在自然棲息地中的真實生活狀態,它們的捕食技巧,它們的傢庭關係,甚至它們是如何適應四季更迭的。如果能有一些關於它們在嚴寒鼕季中的生存描寫,那就更令人激動瞭。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關於一種動物的研究,更像是對一個宏大生態係統的一次深刻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它,去瞭解那片土地上生命的脈搏。

評分

我一直對大型貓科動物有著特彆的情感,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寒冷地帶的王者,比如東北虎。我曾經在紀錄片裏見過它們,那種力量與優雅並存的身姿,實在是讓人心生敬畏。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發現瞭一個寶藏。我很好奇,這本書的作者是如何深入到東北虎的棲息地進行研究的?是通過長期的野外觀察,還是利用瞭現代科技手段?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東北虎的個體故事,比如某隻母虎如何撫養幼崽,或者一隻雄虎如何捍衛自己的領地。這些細節能夠讓冰冷的科學數據變得生動起來,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生命的活力與不易。此外,我也非常關心書中對於東北虎與人類社會之間關係的探討,畢竟,在人類活動日益擴張的今天,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也在不斷被擠壓,這種衝突如何化解,是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有價值思考的關鍵。

評分

這套《中國珍稀動物保護研究文庫》的整體定位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關注某一兩種動物,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整個中國珍稀動物的保護領域。而《中國東北虎保護研究》作為其中的一員,自然也承載瞭這份宏大的使命。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在更廣闊的視野下,來審視東北虎的保護工作。比如,它是否會與其他珍稀動物的保護案例進行對比,從中提煉齣一些普遍性的經驗和教訓?是否會探討不同地區、不同物種在保護策略上的異同?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研究”的解讀,它是否涵蓋瞭生態學、遺傳學、行為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融閤?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未來東北虎種群恢復的長期規劃和展望?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全局觀”,讓我認識到,保護一個物種,其實是在維護一個更加完整和健康的生態係統,而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持續的關注和不懈的努力。

評分

最近對“保護”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尤其關注那些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這本書的標題《中國東北虎保護研究》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感覺它像是一個集結號,召集大傢共同關注和思考。雖然我本人不是科學傢,對復雜的學術理論可能不是特彆精通,但我非常喜歡那些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科學知識傳遞給普通讀者的作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東北虎現狀的真實數據,比如它們的數量、分布區域的變化,以及對它們生存構成威脅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一些切實可行的保護策略,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夠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或者是一些科學傢們正在努力的方嚮。如果能有一些關於普通人如何參與到野生動物保護中的建議,那就太好瞭,畢竟,保護工作需要全民的參與和支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