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变迁史

基因变迁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友华等 著
图书标签:
  • 基因
  • 进化
  • 历史
  • 生物学
  • 遗传学
  • 科学
  • 自然科学
  • 生命科学
  • 人类起源
  • 基因组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52460
版次:01
商品编码:1233241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页数:168
字数:1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基因变迁史》以基因为主线贯穿全文,分为四章。从解读基因和基因变化类型入手,讲述了基因变迁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体的生命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利用生物技术、通过改造基因来获取新的生物体或者新产品的案例,最后展望了未来基因变迁将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目录

目录Contents
序言
前言
第1章 生命的密码——基因 1
1. 解读基因 2
(1)基因的发现 2
(2)基因的解析 3
(3)基因的分类 5
(4)基因的特点 6
2. 遗传保障生命繁衍 7
(1)物种的延续性 7
(2)基因信息的稳定遗传 8
(3)DNA修复巩固遗传的稳定性 10
3. 变迁推动生命进化 11
(1)生命的起源 12
(2)生命的进化 13
(3)基因变迁与生命进化 14
(4)基因变迁的类型 17
4. 人类定向改变基因创造新生物 27
(1)杂交育种 27
(2)人工诱变(辐照、激光等) 28
(3)倍性育种 29
(4)转基因 31
(5)基因编辑 32
(6)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34
(7)克隆 35
(8)人工合成基因 36
第2章 自然发生的基因变迁 39
1. 领鞭虫引领单细胞向多细胞的生命进化 40
2. 性别之分的关键基因 41
3. 萤火虫是夜晚的小精灵 43
4. 蝴蝶进化过程中的基因转移 45
5. 鲫鱼大变身成为水中小精灵金鱼 47
6. 特立独行的海马 49
7. 蜥蜴的断尾再生术 51
8. 鸟类的飞羽 52
9. 老鼠的毛色变化 53
10. 北极熊的适应性突变 55
11. 长颈鹿谜一样的进化 57
12. 特殊基因变异带来美驹白马 58
13. 从性情暴躁的野猫到温顺可人的家猫 60
14. 小型猪成为新宠物 62
15. 染色体重组诞生的新物种 63
16. 控制豌豆种子性状的基因开关 65
17. 红薯是最古老的天然转基因植物 66
18. 彩色马铃薯的奥秘 67
19. 番茄的驯化来自基因定向选择 69
20. 品种繁多的芸薹属植物 70
21. 水稻的起源与驯化 72
22. 矮化基因带来农业生产的“绿色革命” 74
23. 染色体组加倍造就小麦的进化 76
24. 基因微小变化形成现代玉米 78
25. 基因突变让玉米变甜 80
26. 跳动的基因带来彩色玉米 81
27. 吃荤的土瓶草 84
28. 能不能喝酒基因说了算 85
第3章 科学引导下的基因变迁 87
1. 倍性改变让你吃水果不吐籽 88
2. 转基因微生物开辟制药新天地 89
3. 人工辐照突变辨别雌雄家蚕 91
4. 发光蛋白质的新用途 92
5. 谁来替代蜘蛛吐丝? 94
6. 生物防治与转抗虫基因作物 96
7. 抗除草剂作物不必“锄禾日当午” 98
8. 抗病毒木瓜 101
9. 克隆技术的应用 102
10. 动物乳腺变成动物制药厂 104
11.“黄金大米”带来微营养大健康 106
12. 环保高效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 108
13. 转基因蚊子以毒攻毒 110
14. 转基因给作物添“油水” 112
15. 基因技术创造绚丽多彩花卉世界 114
16. 让水稻来造血 116
17.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提高繁育率 118
18. 转基因三文鱼生长更快 120
19. 基因编辑防褐化 121
20. 菠萝也有少女心 123
21. 人工合成微生物问世 124
22. 两母一父三亲宝宝的诞生 126
23. DNA修补基因使人类重见光明 128
第4章 基因变迁未来展望 131
1. 基因农业 132
(1)种植业 132
(2)畜牧业 134
(3)功能农业 137
2. 基因工业 138
3. 基因医疗 141
(1)基因药物 141
(2)疾病治疗 143
(3)器官移植 146
4. 基因健康 147
5. 基因环保 151
6. 基因电子信息 153
7. 基因合成 156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回响》的科幻小说的图书简介: ---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回响》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如:艾丽西亚·文森特] 类型: 硬科幻、太空歌剧、考古探险 字数: 约1500字 尘封的宇宙,未知的起源 在人类文明迈入“大迁徙时代”的第三个千年,地球已成为遥远而模糊的记忆。数以亿万计的人类分散在银河系的边缘,依附于新发现的可居住行星建立起摇摇欲坠的殖民地。然而,科技的进步并未带来和平,反而加剧了资源争夺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各个星际联合体、自治公社和新兴帝国之间,暗流涌动,等待着引爆全面战争的火星。 故事的主角,凯尔·雷恩,是一位隶属于“星际考古与遗迹管理局”(SARA)的资深“深空寻迹人”。他并非一名标准的战士或政治家,而是一个对古代文明遗迹怀有近乎狂热痴迷的学者。他的工具不是脉冲炮,而是高精度扫描仪和对失落语言的解读能力。凯尔相信,人类的未来,隐藏在更早、更宏大的文明留下的碎片之中。 信号的低语 一切始于一片被星图标记为“禁区”的、横跨数个星系的空域——“静默之环”。这是一片由不知名能量波动构成的屏障,足以使所有已知跃迁引擎失效,并使大部分电子设备陷入瘫痪。数千年来,它被视为宇宙的终结,是不可逾越的死亡地带。 直到一次例行的深空监测任务中,凯尔的团队接收到了一段清晰、却又无比古老的信号。这段信号以一种数学上完美的结构反复播放,其核心内容是一串坐标,指向“静默之环”的中心。更令人不安的是,信号中蕴含的物理定律,与人类当前理解的宇宙模型存在细微但根本性的差异。 SARA高层对此信号反应不一。部分保守派认为这是陷阱,是某种远古武器的诱饵;而进步派,包括凯尔的导师,认为这是找到“先驱者”文明遗迹的唯一希望——那些被传说描述为能随意塑形恒星、却神秘消失的超级种族。 凯尔被任命领导一支小型、高度机密的探索队,搭乘着改装过的科研穿梭舰“奥德赛号”,执行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破环任务”。 深入迷宫 “奥德赛号”成功穿越“静默之环”的能量壁垒,船员们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宇宙空间。这里的时间流速异常,恒星的颜色呈现出不属于任何已知光谱的诡异色调。他们降落的星球,“泽塔-九号”,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由结晶态金属构成的“地衣”。 泽塔-九号上的一切都显示出“先驱者”文明的痕迹,但这些痕迹既宏大又诡异。巨大的几何结构违反了结构力学原理,悬浮在空中,似乎正在进行某种漫长而无声的运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弱的、类似臭氧和金属尘埃的气味。 凯尔和他的地质学家搭档,冷静而务实的莉安娜·哈珀,开始深入探索这些遗迹。他们发现,这座文明并非自然消亡,而是似乎进行了一场有预谋的“撤离”或“转型”。墙壁上刻画的象形文字,与其说是记录历史,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维护日志。 随着探索的深入,凯尔发现的不仅仅是技术杰作,还有关于“先驱者”自身存在的哲学思考。他们似乎掌握了控制物质和意识本质的方法,并对“熵增”——宇宙不可避免的衰亡——产生了极端的恐惧。他们试图用某种方法“冻结”时间,或将自身意识上传到一个超越物理限制的维度。 权力的觊觎与背叛 然而,凯尔的发现很快引来了不速之客。星际联盟中的军事强权,“科斯塔斯帝国”,通过秘密渠道追踪到了“奥德赛号”的跃迁痕迹。科斯塔斯的目标不是研究,而是掠夺。他们相信,如果能掌握“先驱者”的能量核心技术,他们将能一举统一星系,实现永恒的统治。 帝国派遣的特遣队,由冷酷无情的指挥官维克多·萨尔率领,对泽塔-九号发起了突袭。他们不顾遗迹的脆弱性,强行破译进入核心设施的路径,引发了连锁反应。 凯尔、莉安娜以及剩余的科研人员被迫在文明遗迹的迷宫中与受过精良训练的帝国士兵周旋。他们必须在被捕获和被消灭之间做出选择,同时努力保护核心发现:一个被深埋在地下的、仍在缓慢运行的“信息中枢”。 抉择的重量 当凯尔最终抵达信息中枢时,他意识到“先驱者”的撤离并非逃避死亡,而是一种极端的自我牺牲。他们发现了一条通往更高维度的路径,但这条路径需要巨大的能量输入,并要求牺牲一个低等文明的全部资源作为“钥匙”。 信息中枢的日志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人类文明恰好处于“先驱者”设定的目标范围内。如果科斯塔斯帝国激活了中枢,他们不仅会获得无上力量,也会无意中启动向“先驱者”维度传输的能量抽取程序——这将瞬间榨干包括地球殖民地在内的人类现有星域的生命力。 凯尔面临着一个攸关存亡的道德困境:是让科斯塔斯帝国掌控力量,最终毁灭所有人类;还是亲手摧毁这个蕴含着宇宙终极奥秘的遗迹,确保人类文明能够独立发展,即使这意味着永远错过“先驱者”的真谛。 尾声:回响与新生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回响》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太空探索的故事,它深入探讨了知识的代价、文明的傲慢,以及在面对超越认知的力量时,人性的坚守。凯尔的选择将重新定义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作为一个被奴役的资源,还是一个有能力为自己未来做出决定的新兴力量。当“奥德赛号”带着破碎但重要的信息逃离泽塔-九号时,他们身后留下的,不仅是帝国军队的残骸,还有一道永远笼罩在谜团中的“静默之环”,等待着下一个,或许更加成熟的文明去叩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代哲学思想的书,里面的内容与“基因变迁”的主题完全没有关联,但其探讨的深刻性,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本书梳理了从古希腊到中国古代,不同文明中关于“自我”、“意识”、“存在”等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我一直认为哲学是枯燥且遥不可及的,但作者以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将柏拉图的“理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佛教的“缘起性空”,以及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等,进行了生动的解读。读到古希腊哲学家们关于“人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辩论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书中对“意识”的探讨,虽然没有现代科学的精确描述,但其对内省、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却有着令人惊叹的洞察力。例如,书中关于“心智”的讨论,虽然用的不是“基因”这样的词汇,但对思维的起源、对记忆的形成,以及对个体差异的观察,竟然隐约能触碰到一些关于“内在机制”的思考。这让我意识到,人类对自身本质的追问,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随着时代和工具的变化,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了人类思想的演进,以及那些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追问。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基因变迁史》,但我最近接触到一本完全不相关的书,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这本书讲述的是人类历史上那些被遗忘的发明家们的故事。你知道吗?在科学史的璀璨星河中,我们总是铭记那些名垂青史的巨匠,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但在这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先行者,他们的灵感火花,他们的无数次失败,才为后来的伟大奠定了基石?这本书就聚焦于这些“无名氏”。它没有宏大的叙事,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示那些“差点就成功”的发明,那些因为时代局限、资金匮乏、或是被他人窃取而未能载入史册的奇思妙想。读到那些关于蒸汽机早期原型、关于早期的飞行器设计、甚至关于一种能够净化空气的装置的记载时,我常常扼腕叹息。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同情,他并非在为这些失败者唱挽歌,而是试图让我们理解,创造的火焰,哪怕最终熄灭,也曾照亮过黑暗。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一场穿越时空的寻宝之旅,虽然寻到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关于人类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和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瞬间。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进程,是无数微小、甚至不为人知的努力汇聚而成的洪流。

评分

偶然间读到一本关于近现代艺术史的画册,这本画册的风格和内容,与我想象中的“基因变迁”毫无关联,但却彻底颠覆了我对艺术的认知。画册以时间为轴,从印象派的崛起,到后印象派的革新,再到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艺术思潮的涌现,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我一直认为艺术是某个天才的灵光一闪,但这本书让我看到,艺术的发展也并非线性,而是充满了各种对话、碰撞、甚至是激烈的反叛。印象派如何挑战学院派的权威,梵高如何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毕加索如何解构物体的形态……这些画作不仅仅是色彩和线条的组合,它们更是艺术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对世界、对生命、对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立体派的章节,初看时觉得混乱不堪,但随着作者的深入解读,我逐渐理解了艺术家如何尝试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对象,这其中的思维方式,竟然能让我联想到某种“视角的重构”,虽然与生物学的基因变迁风马牛不相及,但那种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和解构,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本画册让我意识到,人类的创造力,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艺术领域,都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和演进性。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古代航海探险的书籍,这本书讲述了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探险家们如何凭借简陋的工具和过人的勇气,踏上未知海域的旅程。书中的描写,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涛汹涌的时代。我读到了哥伦布在茫茫大海上的迷茫,麦哲伦船队环绕地球一周的艰辛,以及达伽马开辟通往东方航线的勇气。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地理大发现的罗列,更是关于人类探索精神的赞歌。书中详细描述了当时船只的设计、导航的技术(虽然现在看来非常粗糙),以及船员们在漫长航行中面临的饥渴、疾病和海盗的威胁。每一次读到他们成功抵达某个新大陆,或者克服了巨大的困难,都让我感到由衷的激动。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正是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和对冒险的渴望,驱动着人类不断拓展自己的疆界。它让我体会到,在看似微小的个体身上,可以蕴含着如此宏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传递,和基因的传承一样,是推动文明前进的重要力量,只不过一个是生物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代城市规划的书,里面的内容完全跟基因变迁扯不上关系,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从古埃及、古希腊到古罗马,这些伟大文明是如何构建他们的城市,以及这些城市规划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和技术水平。我一直以为城市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远见。例如,书中对罗马城的分析,不仅描述了道路、供水系统、公共浴场等基础设施,更揭示了这些设施如何影响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甚至政治权力。那种对空间、对功能的细致考量,以及对美学的追求,都让我惊叹不已。尤其是关于希腊城邦的论述,不同于罗马的宏伟,它更侧重于公民的参与和公共空间的营造,强调了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穿越时空,漫步在那些古老的街道上,感受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气息。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当今城市的建设,反思了城市规划在塑造人类文明中的核心作用。它不是简单的建筑堆砌,而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文明的载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