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呼吸,不僅加深對生命本身的認識,還會讓心變得穩定、敏銳和專注。
在書中,德寶法師開篇就指明禪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對禪修的種種誤解,然後係統地介紹瞭如何通過單純的覺察與呼吸的掌握,達到正念。按照書中一步步的禪修指導,以呼吸為專注的焦點,觀看一切身體經驗、感受與思想的變化,進而觀察你所認知的整個世界,最終以覺醒、智慧的心,安詳麵對起伏的人生。
本書是作者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語言寫成的禪修經典著作。現已被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相繼齣版。此書的泰文節譯版本,還被選為泰國高中課程教材。
德寶法師(BhanteHenepolaGunaratana),當代內觀大師,北美地位很高的斯裏蘭卡上座部長老。12歲在斯裏蘭卡齣傢,後獲美國大學(AmericanUniversity)哲學博士學位。他經常巡迴北美、歐洲與澳洲各地講學,並帶領禪修閉關。著有暢銷書《觀呼吸——平靜的*一堂課》(MindfulnessInPlain.English,此書已被譯成多種語言,入選泰國高中課程教材)、《八正道——快樂的*一堂課》《深度禪修:禪定的*一堂課》等多部禪修經典。
“大師之作,我極力推薦。”
——喬·卡巴金(JonKabat-Zinn),《正念》作者
“驚人的清晰與明確。”
——約瑟夫·高斯坦(JosephGoldstein),《一法》作者
“對新手而言很有價值,尤其是那些沒有老師指導的人。”
——拉瑞·羅森柏格(LarryRosenberg),《呼吸相續》作者
“經典之作。”
——《探索之心》(InquiringMind)雜誌
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努力,泰半是為瞭對抗勢不可擋且如影隨形的苦厄。相信每個人都努力過,甚至也曾得到過寜靜幸福的感覺,隻是它們來得快,消逝得也快。德寶法師要大傢去追求另一種視野,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觀。那是一種有趣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重要的是,它是可以學會的技巧。用一種全新的觀點來生活——“你做一個人應該做的事,卻不讓自己受到欲望的迷惑與壓迫;你可以想要某些東西,卻不需要追著它跑……”這種修行雖然很難,但是睏難總比不可能要好。“寶劍鋒從磨礪齣,梅花香自苦寒來。”禪修當然難,除瞭時間、精力的投入,更需要勇氣、決心與魄力,何況還要對抗平常你不喜歡或想盡辦法逃避的個人特質。
有睏難,亦必有坦途,《觀呼吸》是一本簡明的禪修指導書。沒有高懸目標,不要誤陷迷障,用正確的態度,從專注於呼吸開始練習;學習明智而審慎地使用身體;在呼吸的觀察裏,避免昏沉與思考;規劃好禪修時機,也要懂得忍耐自律;將麻煩視為機會,培養處理問題的能力;選擇一個適閤自己禪定的方法來剋服分心。並且作者期許大傢開發慈心,滋養人心本有的種子,直到慈的力量綻放為止。
為瞭讓欲一窺禪修之人“掃蕩神經網絡內的渣滓”,德寶法師告訴我們許多對禪修常見的誤解,尤其一般人更有“禪修是聖賢所為,不適閤一般人”的誤解。其實古有所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說,亦可破此誤解。“立德”列於首,並非標榜道德自然高超,乃因道德具一般性與普遍性,官、民亦可修德,貧富皆能行善;而禪修乃眾生平等,無分賢愚貴賤,禪修要的是有心人。作者告訴我們禪修不是“離塵絕俗”、純然天性、直指本心,禪修正是讓自己踏實的根本。
品嘗字句,如師長之懇切叮嚀,如父母之溫婉良善,皆似勵誌金言、慰藉之語。如“我們應該把為我們指齣缺點的人,看成為我們挖掘寶藏的人”“彆期待速成的幸福,攀爬階梯也需要付齣時間、精力與耐心”“不要為你自己設定遙不可及的目標,對你自己溫柔一點”“不要逼迫你自己強忍疼痛打坐,隻為瞭對彆人說你已經坐瞭一個小時”,此類溫馨之言,俯拾即是,對讀者而言平添信心與助力。若因之而體會禪修堂奧,作者之文字用心大矣!
禪修要成功,作者也不忘提醒須先有“不要有所期待”的態度。堅持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之心態,已遠禪修心境;唯去我執,纔能自在自由。桃花源之所以復尋未果,乃因好事漁人處處作誌,太守又遣人依誌而尋,機心強求,終不可得,寓意自明;梁啓超先生亦有讀書趣味乃在“無所為而為”之態度上。沒有目的就是目的,非關偈語,禪修的確需要這般。
案前一書,就如良師在側,點迷津,引方嚮,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它告訴禪修者如何練習對自己百分之百誠實,苦口婆心!唯要人“誠實”真難,好逸惡勞本天性,趨吉避凶亦自然,忠言又常左耳進,右耳齣,良藥也多人不瞭口。
……
對於那些渴望在喧囂世界中尋找到一個“錨點”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良藥。它的語言韻律感極強,即使是嚴肅的探討,讀起來也充滿瞭音樂般的流暢性。我注意到作者在句子的長短控製上運用瞭非常高超的技巧,短句如敲擊般有力,長句則如溪水般綿延,這種節奏的變化,有效地避免瞭閱讀疲勞,始終保持著讀者的專注度。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這本書似乎有一種“預見性”,它總能在你即將感到迷茫時,恰到好處地拋齣一個精準的設問,讓你不得不停下來進行自我審視。這種互動性遠超一般的閱讀體驗。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後效性”——讀完之後,你對世界的感知方式會發生微妙的偏移。你會開始更留意空氣中的味道,更注意自己走路時的步伐,更願意傾聽他人在言語之外想要錶達的東西。它不是一本用來“看完”的書,而是一本需要不斷被“迴味”和“實踐”的夥伴,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浮現,每一次實踐,都會帶來新的維度展開。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很有意思,它不像傳統書籍那樣有著明確的章節劃分和邏輯遞進,反而更像是一組組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意象碎片”。你可以在任何一頁隨機翻開,都能獲得一段完整且富有啓發性的體驗。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矛盾”和“不確定性”時的態度。他從不試圖掩蓋人性的幽暗麵或者生活中的無序狀態,反而將這些視為構成完整生命體驗的必要組成部分。書中對“陰影”的探討,沒有采用道德審判的口吻,而是以一種近乎科學觀察的冷靜,分析瞭恐懼、焦慮這些情緒是如何在我們內部形成循環的。這種不加粉飾的坦誠,極大地拉近瞭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讓人感到被理解和接納。這種“接納”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允許讀者暫時放下對抗世界的盔甲,安全地審視自己內心的“廢墟”。整本書散發著一種成熟的、曆經滄桑後的寜靜感,讓人願意放下手中的其他事物,沉浸其中,享受這種被溫和地引導、而非被強行說服的過程。
評分我是一個對“工具書”帶有天然警惕心的人,總覺得那些試圖給齣明確“指南”的書籍,往往會陷入教條主義的窠臼,無法真正觸及個體生命的復雜性。然而,這本書卻奇妙地避開瞭這一點。它沒有提供任何斬釘截鐵的“你應該如何生活”的口號,更像是一場深層次的、私密的對話。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穿透力,他似乎擁有某種直達人心的魔力,總能在不經意間點破那些我們自己都未曾清晰界定過的內在衝突。書中關於“放下”的討論,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那不是一種消極的放棄,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後的主動選擇。他用一係列生動的比喻,比如“空容器纔能盛裝新的雨水”,將“放下”這個聽起來略顯沉重的概念,描繪成一種充滿生機的開放狀態。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閤上書本,望嚮窗外,那種感覺就像是長期緊綳的神經突然得到瞭鬆弛,思維的藩籬被輕輕推開瞭一角。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能提供多少現成的答案,而在於它能激發讀者自己去尋找、去構建屬於自己的答案,它的力量在於提問,而非陳述。
評分坦率地說,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我對其主題的普適性持懷疑態度。畢竟,探討“內在秩序”或“心性修煉”的文本浩如煙海,要從中脫穎而齣,談何容易?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強烈的畫麵感和行動導嚮性。作者似乎深諳現代人的“注意力稀缺癥”,因此他構建的場景總是立足於我們觸手可及的現實。例如,他描述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窗簾縫隙時的光影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心境變化,那種描述的精確性,讓人仿佛真的置身於那個場景之中。這並非純粹的散文創作,而是將哲學思考融入瞭具體的、可感知的體驗。更棒的是,這種體驗感很容易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實踐。讀完某一部分,我立刻嘗試瞭書中提到的某種呼吸放鬆技巧,其效果之顯著,齣乎我的意料。它不是那種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的復雜方法論,而是極其輕量化、易於融入碎片時間的調整策略。這本書成功地架設瞭一座橋梁,連接瞭高深的理論思辨與最基礎的身體感知,讓“修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彼岸。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初看之下並沒有立刻抓住我的眼球,那種極簡主義的風格,白底黑字,或許是刻意為之,想要營造一種寜靜緻遠的氛圍,但對於一個習慣瞭信息轟炸的現代讀者來說,少瞭那麼點“抓手”。然而,一旦翻開內頁,那種文字的力量纔真正顯現齣來。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妙,就像一位經驗老到的音樂指揮傢,知道何時該加速,何時該放緩,讓讀者的心緒隨著文字的起伏而沉澱。書中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稱奇,他能將日常生活中那些幾乎被我們忽略的瞬間,用極其富有哲理的筆觸描繪齣來,讓人恍然大悟,原來生活中處處皆是值得深思的“微觀宇宙”。特彆是其中關於時間流逝的幾段論述,沒有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聚焦於一片樹葉的枯黃、一杯茶水溫度的變冷,那種細膩的觀察,仿佛能將讀者帶入一個緩慢、悠長的時空維度中,讓人不禁反思自己是如何度過生命中的每一秒。這本書的文字,不是那種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像經過韆錘百煉的古玉,溫潤而有力量,讀起來需要全神貫注,但迴報卻是豐厚的精神滋養。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那些不願麵對卻又真實存在的情緒和睏惑。
評分喜歡這個地方,很多年。。。
評分不錯的東西,相信京東的服務和速度
評分書看起來很棒,還未開始讀。
評分好書,活動時買很劃算
評分禪修的書,很好非常好!隻看書,不修,還是不要看為好,免得知識障!!
評分購來捐贈的書,裝幀不錯,挺好的
評分好書,活動時買很劃算
評分感覺書名挺神秘的,正在閱讀中……
評分好書,但翻譯的不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