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极具启发意义、引起深度思考的商业思想著作,任何一个具有商业眼光的人,都不应该错过。
管理大师阿兰?韦伯说:“新经济版图不在科技里,也非在芯片,或是全球电讯网络里,而是在人的思想疆界里。”本书的重要价值是唤醒我们行将桎梏的商业思想,以开放、创新、跨界的思维迎接商业挑战,系统诠释了新商业图景下的各种场景及创新技术的应用,包括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应用?提出新商业的7种产业属性,即数据+、社群+、内容+、场景+、金融+、物流+、智造+,并对组织、运营、品牌、零售、物流、金融、智造等领域进行全新论述。
不对商业进行深度思考的企业家,如何带领企业走得更远?
不了解新商业范式的企业家,怎能应对未来挑战?
回顾商业活动的历史,每次商业范式的重大变迁都会带来产业格局的重塑,企业生态链条的重建,使商业价值在不同产业和企业内重新分配。
商业范式指的是企业所共同接受的商业假设、理念、价值逻辑和实践模式的总和。不同于商业模式,后者更强调单个企业的业务模式。在新商业时代,企业所选择的商业模式可能大相径庭,但它们共同遵守的是不同于过去的一套商业价值逻辑体系。
作为商业变革的观察者,新商业时代的思考者与践行者,作者尝试用“新商业图景”的全景式视角,提出重构商业新范式,希望把种种商业现象说明白,讲清楚,并直指其本质,帮助企业家和经营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新商业时代。
基于大数据和连接的驱动,本书阐述了重构后的新商业图景是什么,商业形态是什么,社群商业和智能商业给企业带来了哪些机会?在智能时代,企业该如何抓住商业变革的机会,并以运营、品牌、零售、物流、金融、智造等领域为例,详细论述新商业范式如何重构、运用与拓展。
独特而深刻的商业思想、创新而又有创意的商业范式重塑、富有哲理的商业思考,都让本书在国内商业思想类图书中脱颖而出。
陈能杰 商业变革的观察者
现任中基科技创始合伙人兼CEO,《母基金周刊》主编。
曾任和君集团合伙人,和君资管平台和达资本执行总经理,和君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人。
畅销书《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的核心作者。
服务过的单位有:
上市公司:潮宏基|珠江钢琴|广安爱众|山东中通等。
大型集团:鲁商集团|无锡交通产业集团|金隅集团|蓝带集团等。
地方政府:上海金山工业园区|江西、江苏省旅游局等。
高校培训班:清华大学总裁班|山东大学总裁班|中国人民大学总裁班等。
创新企业:创新工场|真格基金|正安等。
新商业时代的本质是探究不确定性
叶檀
财经女侠、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有个小男孩名叫王俊凯,因为一条微博,粉丝给他送了十八颗星星拼成的WJK,还送了一个二十多万元的望远镜,这才刚刚开始。这些流量明星的粉丝自组织,比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差。又是接机送机,又是外宣,又是刷榜单刷票房,又是送礼物。这种新形态的粉丝经济是新商业时代粉丝经济的代表。
万物互联,无所不在其中。当你冰箱里一无所有的时候,海尔智能冰箱会直接下单买吃的。这些后台数据到底会用在什么地方?呢?
上面这些问题,是新商业时代的一些典型问题。
2015年,我曾经主持《新财富夜谈》的访谈节目,录制一期关于互联网电影的节目。当时,能杰作为其中的一位嘉宾,与另一位嘉宾——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聂伟,我们共同探讨“互联网+电影”的话题。在节目中,能杰对“以电影为代表的内容产业如何与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结合,重构新模式”以及“互联网BAT(B=百度Baidu,A=阿里巴巴Alibaba,T=腾讯Tencent)巨头如何通过自身流量和资本的优势,重塑产业”等话题侃侃而谈。他的基本功之扎实、眼界之广阔、见解之独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能杰的研究还在继续,对社群、IP、场景、数据、新金融和物流、智能制造等新商业时代的命题进行深入探讨。他将所有的观察、探究和思考,写进了这本书中。
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三个词:敏锐、深度和体系。
敏锐,主要体现在对这个新商业时代发展脉搏的细微把握。所有新事物,从新技术的演变,到新组织的重构,再到新模式的迭代,最后到新范式的转化,都被他一一洞察和纪录下来。对把握整个新商业时代的动向,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他的研究案例包括暴走、二次元,当然也有传统企业。
深度,体现在他通过抽象的构建,总结出新商业背后的一套思维范式,描绘出一幅新商业的图景。
信息时代,确定的信息就等于没有信息,我们要的是一切对于不确定性的改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满足于对新商业时代的简单记录和描述,而是不断追问核心,探寻商业世界的本质。
体系,体现在他所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从理论到实践、点线面结合的新商业思想体系上。有概念、有方法论和工具,有趋势判断,也有实操安全的支撑。相信这样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可以帮助现代的商业人,更好地认识我们正在面临的新商业时代。
新商业时代,需要新商业思想。读这本书,相当于进行一趟关于新商业思想的旅程,相信会不虚此行。
序1 新商业时代本质是探究不确定性 叶檀 ; 001
序2 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趋势和必然 李大学 ; 003
自序 新范式开启新商业图景 ; 005
第一章 新动力:推动商业发展的力量 ; 001
一、新需求:人性的力量推动需求端升级 ; 002
二、新供给:创新的力量促进供给侧改革 ; 004
三、新市场:“看不见”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 ; 006
四、新世界:文明的力量开拓全球化和探索宇宙 ; 008
五、新技术:连接的力量让一切信息化和数据化 ; 010
第二章 新连接:连接力的要素和维度 ; 015
一、基本要素:节点和连接 ; 017
二、连接载体:虚拟与现实之“间” ; 022
三、连接效率:智慧的人工智能(AI) ; 025
1. 是否直接 ; 025
2. 数据的连接是否多维 ; 025
3. 连接的成本降低 ; 026
4. 连接的质量尤为重要 ; 026
5. 是否形成反馈闭环 ; 028
四、连接范围:连接一切的万物互联 ; 029
1. 信息 ; 031
2. 人 ; 031
3. 产品和服务 ; 032
4. 金融 ; 033
5. 供应链 ; 033
6. 物联网 ; 034
第三章 新组织:重构连接新常态 ; 037
一、新连接四个步骤:分合集散 ; 040
1. 分与合:连接中断和新建 ; 040
2. 集与散:节点聚变和裂变 ; 040
二、新组织四大特征 ; 045
1. 实时在线化 ; 045
2. 组织无边界 ; 046
3. 自组织和社群化 ; 047
4. 扁平化和去中心化 ; 048
三、新常态:产业—企业—个体的新组织方式 ; 050
1. 新产业:点面分布的“大生态+小而美” ; 052
2. 新企业:两极分化的“大后台+小前端” ; 056
3. 新个体:人以群分的“平台+手艺人” ; 060
四、案例:某传统企业的组织变革 ; 067
第四章 新商业图景:C2M+O2O ; 069
一、重构的新商业图景 ; 071
1. C2M:需求与供给连接 ; 071
2. O2O:线上与线下闭环 ; 075
二、社群商业:以“人”为中心的消费端升级 ; 077
1. 未来的商业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 ; 077
2. 社群商业三要素 ; 078
3. 代表案例1:罗辑思维 ; 080
4. 代表案例2:一本杂志的“变形记” ; 081
三、智能商业:以“物”为中心的供给侧改革 ; 082
1. 供给侧改革的未来是新计划经济 ; 083
2. 智能商业的三要素 ; 085
四、社群商业与智能商业的对立统一 ; 086
1. 价值核心:体验(用户至上)vs效率(唯快不破) ; 086
2. 运营发展:分布式vs一体化 ; 088
3. 竞争模式:胜者通吃vs协同效应 ; 090
4. 赢利模式:范围经济vs规模经济 ; 091
五、新属性:新商业的七种产业属性 ; 093
1. 七种产业属性 ; 093
2. 产业赋能的四个方面 ; 097
六、案例:众筹庄园开启“生产即消费”全新时代 ; 099
第五章 新引擎:数据连接和驱动未来世界 ; 101
一、新资源: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 103
1. 数据化的三个环节 ; 104
2. 数据产业链格局的三个方面 ; 105
二、新价值:数据驱动新的商业价值 ; 107
三、新基因:所有公司都是数据公司 ; 108
四、案例:厨房黑科技,全球首款智能油瓶 ; 109
第六章 新运营:社群连接关系千万重 ; 111
一、社群的本质是关系的重新连接 ; 112
二、社群连接的四个方面 ; 114
1. 共性: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在连接 ; 115
2. 规则:机制化的行为连接 ; 116
3. 开放:生态化的外部连接 ; 117
4. 裂变:规模化的复制连接 ; 118
三、新运营:企业运营用户社群的三个要点 ; 119
1. 社群是一群人需求的集合 ; 120
2. 社交,让对的人在一起做对的事 ; 122
3. 意见领袖以点带面 ; 124
四、案例:社交网络巨头腾讯能否“连接一切” ; 128
1. 从腾讯的发展历程看社群化运营的成功逻辑 ; 128
2. 从腾讯的转变看连接人到连接一切 ; 130
第七章 新品牌:内容连接打造影响力IP ; 133
一、IP本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力 ; 135
二、内容产业兴起原因、趋势和新玩法 ; 137
1. 中国内容产业兴起的四个原因 ; 137
2. 内容产业链 ; 139
3. 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 ; 143
4. 以电影产业为例,看内容产业的新玩法 ; 145
三、企业和个人如何打造IP ; 150
1. 好IP是怎么炼成的 ; 151
2. IP运营的四个大“坑” ; 154
3. 人人都是IP ; 155
四、案例:如何把“互联网思维”变现1000万元 ; 156
1. IP打造的过程 ; 157
2. 打造IP成功的四大因素 ; 158
第八章 新零售:场景创新连接交易 ; 161
一、场景:人与交易的连接 ; 162
二、场景发展的五个新趋势 ; 164
1. 产品电商场景化攻城略地 ; 165
2. 服务电商场景化如火如荼 ; 166
3. 从流量驱动到用户驱动 ; 168
4. 以外卖平台为例看场景生态化和专业化发展 ; 170
5. 人人都是微商,人人都可交易 ; 171
三、场景化创新的四个要点 ; 173
1. 价值最大化:用户全周期价值管理 ; 173
2. 一切皆可见:用户全流程触点管理 ; 176
3. 场景化过程中的供给侧改革 ; 178
4. 场景创新的注意事项 ; 180
第九章 新物流:运力一体化连接 ; 183
一、物流的本质是物流节点和运力的连接 ; 184
二、物流产业平台化整合和赋能式升级 ; 187
1. 大物流企业的平台化整合 ; 187
2. 小物流企业的赋能式升级 ; 190
三、新物流发展五大趋势 ; 192
1. C2B新需求推动物流变革 ; 192
2. 互联网新技术推动智能化、无人化 ; 194
3. 运力众包,共享经济新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 ; 196
4. 海外跨境和农村下沉拓展新市场 ; 197
5. 增值服务赢利是主流趋势 ; 198
四、案例:物流即仓储——用时间换取空间的物流一体化 ; 199
第十章 新金融:连接重构信用体系 ; 201
一、金融的本质是通过信用跨时空连接资本和资产 ; 202
二、消费金融的渗透和产业金融的整合 ; 203
1. 消费金融的需求端升级 ; 203
2. 产业金融的供给侧改革 ; 209
三、新金融:科技让金融如虎添翼 ; 216
1.当金融遇上互联网 ; 217
2.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信用体系 ; 218
3. 支付:打通线上线下金融闭环的关键节点 ; 223
第十一章 新智造:连接机器生产力 ; 227
一、智造的本质是数据驱动C2M ; 228
1. 智能的两个主要层面 ; 229
2. 智能制造包含的五个层面 ; 229
二、智能制造的“军备竞赛”和“更新换代” ; 231
1. 工业大国的“军备竞赛” ; 231
2. 制造企业的“更新换代” ; 233
三、智能制造如何实现生产革命 ; 236
1. 机器换人:劳动力的迭代 ; 236
2. 数据驱动:互联化和智能化 ; 237
3. 系统集成:系统的系统 ; 239
四、案例:海尔互联工厂 ; 240
结语 “人机共生,物我合一”的未来世界 ; 241
一、新物种:人工智能的奇点临近 ; 242
二、新人类:万物互联的超级个体 ; 244
1. 个体如何看待智能时代 ; 245
2. 个体如何适应未来 ; 246
三、新世界:人机共生是未来世界终极形态 ; 246
跋?多视角诠释新商业时代 ; 250
自序 新范式开启新商业图景
我感到奇妙的是,事物何以集成一体。——香农
1. 新范式:让改变发生
1968年,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Paradigm)一词,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手段、标准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 一个稳定范式如果不能持续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它就会变弱,从而出现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在科学范畴里,范式转移可以表述为,一种基本理论上的改变,或者科学据此对某一知识和活动领域采取全新的或变化的视角。库恩提出,每一项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几乎都是先打破旧传统、旧思维后才成功。这种范式转移后来被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巨大转变。
下面举一个体育领域的案例: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贝里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施展背越式跳高。当时跨越式或者俯卧式跳高是主流,他奇特的动作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哄笑。随着横杆一次次升高,观众也不再哄笑。在最后一跳成功后,他获得了奥运会金牌,全场观众起立鼓掌。
福斯贝里是典型的“弯道超车”,他的身体素质和跳高成绩在跨越式或者俯卧式跳法的时代很一般,但更先进的背越式起跳模式让他获得成功。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福斯贝里连预赛都没有进。因为背越式跳高并不难学,他被更多身体素质好、学习能力强的人超越。
当然,仅仅转换模式还不够,背越式跳高有一个前提条件——橡胶垫代替原来的沙坑。没有橡胶垫,头冲下的背越式跳高无疑是自杀动作。
从福斯贝里的例子中可见:要持续成功,首先,要有所突破,找到新的模式;其次,要把握趋势、掌握技术,具备基础条件;再次,最好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基础能力,提高核心素质和竞争力。
商业的演变和企业成长都会经历范式转换。古今中外的商界先驱们,持续关注社会趋势,学习新技术,发现机会就迎头赶上。面对商业时代的更迭,旧时代的代表性企业即使没有被替代,也会逐渐被边缘化,这是企业在商业变迁和技术革命中不可摆脱的宿命。
在范式转换中,企业自身、商业环境、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会被重新定义,以适应新范式的要求。那些对战略路径和商业模式进行适时调整,积极拥抱新思维、新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够抓住新旧范式转换提供给企业的巨大发展机遇。
2. 新商业:新连接重构新图景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交网络的出现革新了人与人连接的方式,让互动无处不在;大数据让一切变得可量化,数据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产;云计算改变了人与资源的连接方式,实现了计算资源的共享;物联网让连接一切成为可能。这些要素都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连接起来,构成整个信息时代的基石。
技术本身的价值在于给别人带来价值,或者说“赋能”。所有商业的新兴模式和技术的本质都是对传统产业、企业和个人进行的改造与提升,甚至是革命。这些新连接好比上文提到的“橡胶垫”,因为它的应用,一种新的跳高方式背越式得以产生。
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大背景下,新的商业图景得以展开:社群的兴起让“去中间化”变为现实,用户与用户连接起来,企业能直接构建与用户的连接;自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出现是媒介传播与组织形态的一次变革,传播媒介多元化,组织管理扁平化;“互联网+”为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提供解决思路;工业4.0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为传统制造企业明确升级方向。
本书第一章从宏观层面出发,对推动世界和商业发展的五种力量进行了系统勾勒,其中数据时代连接的力量是核心。
第二章在微观技术层面,详细阐述了连接从发生、步步深入到不断扩大范围的全过程,让我们对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发展趋势有一个白描式的认识。
第三章描述范式转移的过程,新连接导致了产业、企业和个体层面的重构,以及人类组织方式的重构。重构后,新的商业图景的全局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予以一一分析与呈现。
第四章重点描述重构的新商业图景。社群商业、智能商业,以及两者的对比和结合,也描述了终极的商业形态、端到端打通、线上线下融合、C2M(Customer-to-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到线下)等方面的内容。
新商业图景(全局)
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的内容,则是对新商业图景的具体描述。通过探讨新商业范式的本质、格局和新趋势,深度阐释新商业图景对整个商业社会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具体的实操案例进行印证。
在新商业时代,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是相互融合的关系,传统行业要重新审视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以及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与获取方式,积极拥抱新技术,重塑自身,调整模式,放大价值。
一如题记中香农所说,笔者对这个新商业时代充满了好奇,何以这些要素集合在一起,造就如此景象?因此,本书旨意在于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坐标,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新商业时代的现象和变化。笔者所说不一定全然正确,若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求仁得仁,善莫大焉。
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时代的理解,是商业成功的基石。而《新商业图景》这本书,正是帮助我建立这种理解的绝佳工具。它不仅仅是关于“万物互联”这个技术概念的简单介绍,更是深入剖析了这一技术浪潮如何渗透到商业的各个环节,并引发一场深刻的“商业重构”。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描绘了一个商业世界正在经历的巨大转型,从传统的线性价值链到复杂的网络化生态系统,从静态的产品交付到动态的服务体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范式转换”的论述,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工具和技术的更新,更是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书中大量引用的案例,跨越了不同的行业和地域,让我看到,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身处何种领域,都将面临这场变革的洗礼。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价值”的定义,以及企业如何在新的连接模式下,创造和传递价值。它鼓励我去打破思维的壁垒,去拥抱不确定性,去探索那些尚未被定义的商业机会。阅读这本书,就像在观看一部关于未来商业的纪录片,每一页都充满了洞察力和启发,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对如何适应和引领这场变革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在我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被它那沉甸甸的分量和充满未来感的书名所吸引:《新商业图景:万物互联时代的商业重构与新范式》。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心里涌动着一股期待,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窥见未来商业的奥秘,了解在万物互联这个宏大命题下,我们熟悉的商业世界将如何被颠覆、重塑,又将孕育出怎样全新的运作模式和思维范式。书页在指尖摩挲,仿佛触碰到了时代的脉搏。我脑海中闪过了无数关于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智慧医疗、虚拟现实的画面,这些都是万物互联可能带来的具体场景,而商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无疑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我渴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技术的底层逻辑如何与商业模式融合,例如,物联网如何赋能供应链的智能化升级,大数据如何驱动个性化营销的精准落地,人工智能又如何改变决策流程和效率。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我更期待看到作者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理论框架,解释在“连接”日益成为常态的今天,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战略调整,组织架构需要做出哪些改变,以及领导者需要具备哪些新的能力。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它暗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而我,作为一个身处这个时代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渴望从中获得启示,去理解并适应这场正在发生的巨变,甚至能够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咒语,吸引我一步步深入探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某个观点,思考它是否与我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相符。作者在分析“商业重构”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挑战和风险,例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伦理等问题。他以一种辩证的视角,展现了技术进步的双刃剑效应,并呼吁我们在追求效率和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商业理论的阐释,更包含着一份人文关怀的深度。我对书中关于“新范式”的探讨尤为着迷,它并非是对旧有模式的简单修补,而是指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创造的模式。例如,从“产品为中心”到“服务为中心”,再到“用户体验为中心”,每一次的转变都带来了商业世界的巨大变革。万物互联的时代,这种转变将更加迅猛和深刻,它要求企业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拥抱变化,甚至主动去创造变化。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未来商业发展的脉络,并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去理解那些正在发生的、以及即将发生的颠覆性变革。
评分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将我们置于一个宏观的经济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万物互联这一时代主题对商业世界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它并非简单罗列技术名词,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来解释“重构”和“新范式”的深刻含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商业模式转型时的条理性,他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辅以大量的案例研究,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中提炼出共性与个性,让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和可操作。书中对“连接”的理解,远超出了简单的物理连接,更包含了信息流、价值流、服务流的全方位打通,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商业运作的认知。我发现,很多传统意义上的边界正在模糊,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企业、甚至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界限都在被技术打破,形成了一个更加开放、协作、共生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及其中各参与者的角色演变,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作者对未来商业组织形态的设想,也极具前瞻性,他描绘了一种更加扁平化、去中心化、数据驱动的组织,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激发个体的创造力。阅读过程就像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向前一步,视野就开阔一分,对商业世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商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未来生活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预言。作者对于“万物互联”的解读,触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的便捷性,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再到个人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更加高效、个性化、以人为本的未来。而商业,作为支撑这一切的基石,其运作逻辑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用户中心主义”的深化解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用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共创者,他们的需求、偏好、甚至行为数据,都成为了驱动商业创新的核心动力。这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更加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更加灵活的响应机制。书中所提出的“数据即资产”、“平台即生态”等观点,都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或者在未来的创业设想中,去拥抱这些新的理念,去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新商业图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的思考,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当下,预见未来,并为即将到来的变革做好准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