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理论篇)-资深老秘书的公文写作秘笈
:30.00元
作者:谢亦森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35462954
字数:235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更多精彩阅读:《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语言篇》全新上市。三年后谢亦森再推力作,打造公文写作语言篇,打造领导讲话稿 《真正的大手笔》谢亦森倾力推荐,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编,公文写作技巧与范例全归纳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风格,初次翻阅时就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印象。作为一名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文字工作者,我深知一份好的公文范本的重要性,而这本书的整体呈现感,似乎就预示着其内容的深度与实用性。尤其是封面那低调而有力的设计语言,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更像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前辈递到你手中的“实战手册”。我特别留意了它的字体选择和段落间距,这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工作方法的职场人士来说,绝对是一个加分项。装帧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磨损,可见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程度。总的来说,光是这份“硬件配置”,就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抱有极高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作伙伴。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全书结构中贯穿始终的“自省与迭代”思想。这本书并非提供一套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鼓励读者将每一次公文撰写都视为一次迭代优化的过程。在每个关键章节的末尾,都有设置一个“自我评估清单”或“常见误区自查表”,这些工具非常便于读者进行即时反馈和应用调整。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从被动的知识输入,转变为主动的技能构建。它没有把写作技能塑造成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可学习、可训练的模块,极大地增强了作为读者的信心。通过系统地运用书中的方法论,我发现自己的修改时间明显缩短了,且对文稿的最终成效预判也更加准确,这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职场人来说,是无价的收获。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讲解那些看似枯燥的公文规范时,运用了大量生动的、基于真实案例的“反面教材”进行对比分析。这种“错误示范引导法”比单纯罗列规范要有效得多。比如,书中对比了两份关于项目进度的汇报函,一份是典型的“流水账式”记录,充斥着模糊不清的描述词汇;而另一份则精准地用数据和时间节点构建了清晰的责任矩阵。这种鲜明的对比,让读者能瞬间抓住问题所在,并且能够立刻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我审视的标准。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工作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公文写作的人来说,这种“一看就懂,一想就会”的教学方式,极大地缩短了学习曲线。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宣讲,而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在压力下快速产出高质量文稿的实操指南。
评分这本书对于“公文写作中的情绪管理与职业形象塑造”这一部分的探讨,着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也是我个人认为其价值最高的地方之一。很多职场人只关注文字是否“正确”,却忽略了文字所传递出的“态度”和“专业度”。作者用犀利的笔触剖析了如何在措辞中体现出谦逊而不失坚定,在建议中体现出周全而不失果断。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敏感信息和撰写需要向上级提出质疑性意见的文稿时,书中提供的措辞模板和心理建设建议,简直是职场情商的教科书级别指导。它教会我们,公文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个人品牌和职业素养的延伸体现。阅读这些章节时,我仿佛正在进行一次深度的职业冥想,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在关键时刻的文字表达是否得体、是否为自己争取了应有的专业尊重。
评分书里对“公文逻辑链条”的阐述,简直是醍醐灌顶般的存在。过去我总是在文字的海洋里打转,写出的报告虽然篇幅够长,但总觉得条理不够清晰,重点不够突出,提交上去常常需要反复修改润色。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教你“如何遣词造句”这种表层,而是深入剖析了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内部,信息是如何层层上传下达,每一份报告背后所蕴含的意图和预期效果是什么。它强调的“目标导向型写作”,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写作习惯——是不是总在自说自话,而不是紧密围绕接收者的需求来构建内容?这种从宏观架构到微观细节的系统性梳理,彻底颠覆了我对“公文写作”的传统认知。读完相关章节后,我立刻尝试用这种新的框架重塑了一份内部工作总结,效果立竿见影,上级同事都夸赞这次的报告“逻辑清晰,直击要害”,这无疑是最大的认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