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风险社会的政府话语研究应置于国家稳定和危机传播的高度。政府管理者是政府、媒体和公众三维关系的核心,其媒介话语的认知及掌控能力,既关乎政府与公众如何沟通,又关乎政府与媒体如何共赢,还关乎国家的执政安全与形象构建。刘路编著的《风险社会的政府话语(问题与对策)》针对全媒体时代政府话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析。 刘路 著 刘路,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四川大学新闻学博士毕业,师从蒋晓丽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文化创意产业。至今已在SCI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应对城市大型集会舆情风险的政府危机传播困境及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全媒体时代政府管理者的媒介素养研究——基于四川省政府管理者的媒介素养调研”,独立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互联网+’时代四川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型业态研究”。曾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四川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新闻学子很好论文一等奖等。 风险社会:审视执政主体媒介话语的新维度今天,传媒实力无疑已成为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新时期的媒介话语研究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将媒介话语置于国家交往与国际传播的战略高度。政府管理者自身角色的特殊性,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处理政府、传媒和公众的三维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要让政府与公众的沟通达到优化,必须考虑媒体的桥梁与纽带功能;要使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博弈实现共赢,必须不断培育和提高政府管理者的媒介话语认知及掌控能力。在今天的执政生态中,“风险社会”“政府管理者”“媒介话语”三个词已经深度地勾连在了一起。乌尔里希·贝克强调的风险社会,是指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结构,而这种社会结构是与一种新的风险结构伴生在一起的。风险是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表征了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某种潜在状态、社会张力乃至危机水平。现代社会的两大特点:一是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任何一个地等这本书的书名《风险社会的政府话语》本身就带着一种引人深思的张力。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是在偶然的机会下翻开它的,起初我对这个理论性很强的标题有些畏惧,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他并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理论框架,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将“风险”这个抽象的概念拉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比如,书中对于某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描述,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政府在信息发布、危机应对和舆论引导中的多重角色。它不是简单地指责政府的失误,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政府如何构建和传播“话语体系”来管理社会预期,以及这种话语本身如何塑造了我们对风险的认知。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冷静而批判的笔触,他没有陷入非黑即白的判断,而是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观察视角,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开始反思自己所处环境中的那些“看不见的”风险控制机制。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学者气”,初读时我需要反复琢磨一些术语,但这并不妨碍我理解其核心观点。它的力量在于其构建的宏大叙事框架。作者成功地将福柯式的权力分析和贝克式的风险社会理论熔于一炉,构建了一个观察政府行为的独特透镜。我尤其关注到书中关于“预先行动原则”的讨论,这在当前的环保和能源政策辩论中显得尤为尖锐。书中的论述逻辑链条非常长,从宏观的全球治理结构,一直细化到微观的政策文件措辞,这种无缝衔接令人印象深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治理”这个词汇的理解被彻底重塑了。它不再是一个中性的管理概念,而是一个充满博弈、符号和不确定性的动态过程。对于任何希望理解当代政治运作逻辑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清醒”。我是在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论坛上听人推荐的,当时讨论的焦点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市民安全感。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理论支点。它不是一本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指导手册,而是一本帮助你理解“问题是如何被制造和定义的”的说明书。书中对“风险景观”的描绘,让我联想到我们城市里那些醒目的安全标识和标语,它们看起来如此理所当然,但作者却层层剥开,展示了这些标语背后隐藏的政治意图和资源分配的倾向性。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很好,时而紧凑,时而舒缓,尤其是在对比不同国家政府在同一种风险面前采取的截然不同的“话语策略”时,对比的张力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级的“批判性阅读工具”。它教会我如何去“阅读”官方公告、新闻发布会以及那些看似中立的风险评估报告。作者对“能见度”和“不可见性”的辩证分析,让我意识到,政府所选择展示给公众的“风险”,往往是它希望我们关注的焦点,而真正潜藏的、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风险,却可能被巧妙地置于话语的阴影之中。这种对信息过滤机制的揭示,是极其宝贵的。虽然书中引用的文献和理论基础扎实,但作者的表达方式却保持着一种难得的可读性,不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故作高深,反而让人觉得这位作者是真正地在和读者进行一场严肃而坦诚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对一本社会学著作的预期。我通常认为这类书籍会比较沉闷,但《风险社会的政府话语》却像一本解剖刀,精准地剖开了现代社会运行的肌理。书中对于“去风险化”的探讨尤其精彩,作者描绘了一种悖论:我们越是努力消除风险,似乎就越是制造出新的、更难以预测的风险。这种论证逻辑非常严密,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复杂的迷宫,每当我以为找到了出口时,作者又指出了新的岔路。尤其是关于技术风险和社会信任的章节,作者的分析让我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那些“安全保障”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它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审视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制度背后的脆弱性。阅读体验非常震撼,就像是忽然被揭示了世界的另一面,虽然略感不安,但知识的增益感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