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制度经济学(上册)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制度经济学(上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康芒斯 著
图书标签:
  • 制度经济学
  • 经济学
  • 学术著作
  • 译著
  • 社会科学
  • 经济制度
  • 历史学
  • 政治经济学
  • 经典著作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175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0827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6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制度经济学(上册)》是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康芒斯的主要著作之一,集中地反映了康芒斯公开地为垄断资本主义辩护的错误思想,是制度学派的一部重要代表作。《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制度经济学(上册)》仿效自然科学教科学。书中所列入的每一种观念都追溯到它的创始人,然后陈述这种观念的逐步修正和变化,并且将各观念早期的双重的或三重的意义分开,直到使每种观念作为单一的意义和我理想中的政治经济科学里的其他观念结合起来为止。

目录

前言第一章 观点第二章 方法Ⅰ 约翰·洛克1.观念2.价值3.习俗Ⅱ 交易和业务机构1.从公司法人到运行中的机构2.从交换到交易(1)买卖的交易(2)管理的交易(3)限额的交易(4)制度(5)资产对财富(6)自由和暴露(7)时间(8)价值的“交易的”意义(9)履行、克制、避免(10)关键的和一般的交易(11)谈判的心理学Ⅲ 观念Ⅳ 利益的冲突Ⅴ 历史的经济支柱
第三章 魁奈Ⅰ 自然秩序Ⅱ 道德秩序
第四章 休谟和皮亚斯Ⅰ 稀少性Ⅱ 从习惯到习俗Ⅲ 实用主义Ⅳ 从自然到运行中的机构
第五章 亚当·斯密Ⅰ 利己和互利Ⅱ 自由、安全、平等、财产Ⅲ 劳动痛苦、劳动力、省免的劳动1.价值的根源(1)使用价值的根源(2)稀少性价值的根源a.心理的和所有权的稀少性b.自由和丰裕2.价值的调节3.价值的尺度Ⅳ 社会效用
第六章 边沁对布莱克斯顿第七章 马尔萨斯第八章 效率和稀少性Ⅰ 物资和所有权Ⅱ 真实的和名义的价值Ⅲ 平均Ⅳ 入量—出量,支出—收入Ⅴ 从流通到重复Ⅵ 能力和机会1.物质的和法律的占有2.选择3.机会(1)服务的成本和产品的成本(2)服务的价值和产品的价值(3)不能得到的选择对象——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4)从劳动的分工到劳动的组合和公共的目的(5)代用的法则(6)强迫的限度(7)从鲁滨逊到运行中的机构(8)买卖的或讨价还价的能力Ⅶ 李嘉图和马尔萨斯Ⅷ 马克思和普鲁东Ⅸ 门格尔、维塞尔、费希尔、费特Ⅹ 从绝对论到相对论
制度经济学(下册) 简介 制度经济学(下册) 承接上册对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的系统梳理与深入探讨,将视角聚焦于制度的动态演化、比较分析以及在特定领域的应用与影响。本书不仅是对制度经济学核心概念的延伸,更是对如何运用制度分析工具来理解复杂经济现象和政策选择的实践指南。全书结构严谨,论证深入,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多维度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工具箱。 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制度如何变迁”以及“不同制度结构如何影响经济绩效”。我们将从演化经济学和制度变迁理论出发,探讨制度的起源、传播、僵化与突破,并辅以大量的历史案例和跨国比较数据,揭示制度约束与激励机制在塑造长期经济发展轨迹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部分:制度变迁的动力学与路径依赖 本部分致力于解析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止实体,而是处于持续演化过程中的动态系统。我们首先回顾制度演化(Institutional Evolution) 的基本模型,重点讨论技术进步、环境冲击、社会偏好变化以及精英集团的博弈如何成为制度变迁的驱动力。 1. 制度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Path Dependence and Lock-in): 深入分析初始条件的偶然性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固定特定的制度安排。我们将考察“QWERTY效应” 在经济制度领域的体现,探讨在何种条件下,次优或低效率的制度会因其早期建立的规模效应和学习成本而难以被更优选择所替代。这一议题对于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制度陷阱”至关重要。 2. 制度创新的微观基础: 制度创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个体和组织对现有制度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或寻租机会的反应。本书详细阐述了制度企业家(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 的角色,即那些在制度变革中扮演关键推动者的行为主体。我们探讨他们如何利用信息优势、组织能力和政治资本来设计、推行并巩固新的制度框架。 3. 制度的非线性变迁: 制度变迁往往表现出非线性特征。我们分析“临界点理论”在制度分析中的应用,即在多大压力和多快的速度下,一个看似稳固的制度体系会突然崩溃或发生结构性转变。这包括对革命性制度变迁(如产权制度的彻底重构)与渐进式调整(如法律条文的细微修改)的区分与比较。 第二部分:制度比较分析与绩效评估 制度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对经济效率、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上。本部分将制度分析的焦点从“是什么”转向“哪个更好”,引入严格的比较方法论。 1. 产权制度的精细化比较: 产权的界定、排他性与可转让性是制度经济学的基石。本部分超越了对“清晰产权”的简单倡导,转而研究不完全产权(Incomplete Property Rights) 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例如,在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土地使用权等领域,最优的产权结构是如何在激励、风险分担与社会公平之间进行权衡的。 2. 契约执行机制的有效性: 契约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正式的法律体系,更依赖于非正式制度(如声誉、社会规范、地方性知识)的作用。本书对不同社会中契约执行成本的跨文化比较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在法律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如何通过构建基于信任的商业网络来降低交易风险。 3. 市场失灵与政府角色的再界定: 在引入制度视角后,对“政府失灵”的讨论变得更为复杂。我们分析了政府干预(如产业政策、监管机构的设立)的制度基础和潜在的寻租风险。关键在于评估“替代性制度安排” 的效率: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成本与收益,相对于私人自发形成的制度安排的优劣。 第三部分:特定领域的制度应用:从金融到治理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理论框架应用于具体的经济部门,展示制度分析的强大解释力。 1. 金融制度与资本市场发展: 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高度依赖于规范和监管制度。我们考察了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如英美模式与大陆模式)如何影响投资决策、风险承担和股东价值的创造。特别关注了金融危机背后的制度性因素,例如监管套利、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以及中央银行的制度独立性问题。 2.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政治制度是最高层次的“元制度”。本部分探讨了民主与威权体制在经济效率上的长期权衡。这并非简单地判断哪种制度“更好”,而是分析不同政治制度如何塑造对经济活动的激励、如何处理利益冲突以及如何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重点讨论了政治经济学中的制度约束:如何设计制度来约束掌权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确保政治权力的“自我设限”。 3. 发展中国家的制度转型: 本书对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细致总结。成功的转型不仅需要价格机制的引入,更关键的是配套的法律制度、监管机构和社会信任机制的同步建立。本书强调,制度转型中的“激进主义”与“渐进主义”之争,其核心是对制度变迁速度与社会可承受力之间关系的深刻认知。 结语:走向更具韧性的制度设计 《制度经济学(下册)》的最终目标,是引导读者超越对既有制度的描述性分析,转向前瞻性的制度设计。我们强调,一个有效的经济体必须拥有能够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制度系统,即制度的韧性(Resilience)。这需要对制度的复杂性、相互依赖性以及非预期后果保持高度警惕。本书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关注经济长远发展的读者,提供了理解复杂世界运行法则的深度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制度经济学(上册)》的时候,它厚实的体量就让我感到一丝敬畏。我对经济学一直保持着一种“旁观者清”的审视态度,总觉得那些在学术殿堂里构建的精妙模型,有时候离现实世界的嘈杂和混乱有些遥远。而“制度经济学”这个名字,恰恰戳中了我的痒点——那些决定我们如何生产、如何分配、如何消费的“游戏规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影响着经济活动的实际走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看到经济学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而是与社会结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甚至心理因素紧密相连的动态过程。我特别关注作者是否能够跳出传统的二分法,去揭示制度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路径。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提供一种更具解释力、更贴近真实世界的经济分析工具,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经济社会。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重塑思考框架”的书籍充满期待,而《制度经济学(上册)》恰好符合这个标准。我并非经济学专业出身,但对经济现象的背后逻辑有着浓厚的兴趣。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经济决策和市场行为,似乎都带着一股“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操纵,但究竟这只“手”由什么构成?它是如何运作的?书中或许会给出答案。我对“制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比较表层的理解,比如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等等。但我猜测,这本书会带我深入挖掘更深层次的、非正式的制度,例如文化习俗、社会规范、道德伦理,甚至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经济活动。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松散、难以量化的要素,系统地纳入经济分析框架,并解释它们对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市场效率乃至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实际影响。

评分

我向来喜欢那些能带我“穿越”不同思想流派的书籍,特别是那些能够挑战主流观点的作品。《制度经济学(上册)》正是这样一本吸引我的书。我一直觉得,经济学的发展并非只有一条笔直的道路,而“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必然承载着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审视和超越。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那些被新古典经济学所忽略的、但对经济现实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社会信任、权力关系、历史惯性等等,这些“非理性”或“非市场化”的因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作者是否能够构建一套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来解释这些因素是如何与经济效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我渴望看到,作者是如何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经济体的运行规律,并从中提炼出具有启示意义的见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社会科学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深信,理解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离不开对其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的考察。经济学自然也不例外。《制度经济学(上册)》这个书名,直接点出了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重点——经济活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嵌入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之中。我特别想知道,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经济行为,究竟是如何被制度所引导、约束和激励的。例如,为什么在某些国家,创新显得如此蓬勃,而在另一些地方则稍显沉寂?这背后是否存在着制度上的差异?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种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经济学难题,以及它们与制度的内在联系。我期待它能打破我对经济学“学科壁垒”的认知,让我看到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之间更融洽的互动。

评分

初次接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个系列,就被其庞大的体量和深厚的学术积淀所吸引。这次选择的是其中的《制度经济学(上册)》,完全是出于对经济学发展脉络的好奇心,特别是想了解那些不同于主流新古典理论的视角。我一直觉得,经济现象的复杂性远非单一模型所能概括,而制度,作为社会运行的“潜规则”和“明规则”,无疑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想象一下,我们每天的消费、投资、工作,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背后都有着一套看不见但却无比强大的制度约束和激励。这本书据说就深入探讨了这一核心议题,从宏观的经济体制到微观的行为规范,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制度”概念具象化,并通过严谨的论证,揭示它们对经济效率、社会公平乃至个体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毕竟,真正理解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离不开对制度环境的深刻洞察。

评分

内容还不错,哈哈哈:)

评分

每一普通社会均含有若干各具自主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倘若从文明的高级阶段回溯到低级阶段,各群体间差异则愈发细微,其群体自主性亦愈高。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唯一用来对此社会划分的分水岭便是对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亦即世俗(le profane)与神圣(le sacr6》之区分。文艺复兴以来,此二范畴间的关系在各民族与国家内已发生千变万化。然而,由于两范畴间存在根本差异,世俗与宗教群体在欧洲各国总体上始终保持着相互分离。至少在理论上,贵族、富裕阶层以及劳动阶层不分国界地维持着各自身份。此外,一切群体都含有更小的社会或亚群体。上层贵族与绅士、巨富与小财主,以及各种职业与行业之间,无不具有鲜明差异。某个体从一群体过渡到另一群体,例如从农民过渡到城市下人,或从瓦匠学徒过渡到瓦匠,必须具备某些条件。所有条件之共性则纯粹是经济或智力基础。另一方面,一俗人成为神父,或神父脱下圣服,都需举行仪式(ceremonies),需要借助产生于特别感情与心智之特殊行为: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之间不存在兼容,以致一个体从一世界过渡( passage)到另一世界时,非经过一中间阶段不可。

评分

学习下,看看经济学家和我们当前砖家的区别

评分

保存完好无破损

评分

每一普通社会均含有若干各具自主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倘若从文明的高级阶段回溯到低级阶段,各群体间差异则愈发细微,其群体自主性亦愈高。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唯一用来对此社会划分的分水岭便是对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亦即世俗(le profane)与神圣(le sacr6》之区分。文艺复兴以来,此二范畴间的关系在各民族与国家内已发生千变万化。然而,由于两范畴间存在根本差异,世俗与宗教群体在欧洲各国总体上始终保持着相互分离。至少在理论上,贵族、富裕阶层以及劳动阶层不分国界地维持着各自身份。此外,一切群体都含有更小的社会或亚群体。上层贵族与绅士、巨富与小财主,以及各种职业与行业之间,无不具有鲜明差异。某个体从一群体过渡到另一群体,例如从农民过渡到城市下人,或从瓦匠学徒过渡到瓦匠,必须具备某些条件。所有条件之共性则纯粹是经济或智力基础。另一方面,一俗人成为神父,或神父脱下圣服,都需举行仪式(ceremonies),需要借助产生于特别感情与心智之特殊行为: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之间不存在兼容,以致一个体从一世界过渡( passage)到另一世界时,非经过一中间阶段不可。

评分

特别想集齐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全套。

评分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后发表见解。

评分

(五)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方法的方式来写。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读书心得体会是在读书后产生的心得与感受,以及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读书心得体会是在读书后产生的心得与感受,以及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评分

保存完好无破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