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濟學傢論供給側:20世紀80年代供給側經濟學研討會會議紀要(引進版)

歐美經濟學傢論供給側:20世紀80年代供給側經濟學研討會會議紀要(引進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米爾頓.弗裏德曼 著
圖書標籤:
  • 經濟學
  • 供給側經濟學
  • 歐美經濟學
  • 經濟政策
  • 經濟思想史
  • 20世紀80年代
  • 會議紀要
  • 引進版
  • 學術著作
  • 政治經濟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財經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422757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5196
包裝:軟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亞特蘭大美聯儲銀行是美國中央銀行體係的一部分,聯邦儲備銀行是執行貨幣政策的機構,他們行使執行發行貨幣,代理國庫,製定貨幣政策,管理金融等職能,盈餘的50%以上上繳財政部,所以12傢聯邦儲備銀行的每一傢都是其所在地區的中央銀行,儲備銀行可在其區內設立自己的分行。

本書是由美聯儲亞特蘭大銀行和埃默裏大學法律與經濟中心發起並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經濟學研討會的會議紀要,輯錄瞭當時參會的著名的經濟工作者和經濟學學者的會議演講,書中不乏各種精彩的經濟學觀點的激烈的討論。供給側經濟學從興起至今,在全球引起瞭廣泛重視。作為一種經濟學理論,供給側經濟學的研究探究經濟問題並推動瞭世界經濟嚮更好的方嚮發展。本書譯者文風幽默,整體語言通暢,較好地還原瞭原著的真實錶達。


目錄

總序/001

序言/001

嘉賓簡介/001

引言

 小威廉·A.費剋林(William A. Fickling, Jr.)/001

會議宗旨及概述

 威廉·F.福特(William F. Ford)/001

第一部分 增長型宏觀經濟的基礎

會議主持人:亨利·G.曼尼(Henry G. Manne)

1 政府管理角度下的供給側經濟學

默裏·韋登鮑姆(Murray L. Weidenbaum)/003

2 供給側經濟學的經驗評價

邁剋·伯斯金(Michael Boskin)/009

3 供給側經濟學是一場美國的文藝復興嗎?

傑剋·坎普(Jack Kemp)/019

4 貨幣學派與供給學派之間是否存在衝突?

大衛·I.梅瑟曼(David I. Meiselman)/031

5 供給側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保羅·剋雷格·羅伯茨(Paul Craig Roberts)/039

6 供給學派的經濟政策:我們自此走嚮何方?

米爾頓·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042

第二部分 關於供給側經濟學的另一種觀點

會議主持人:唐納德·L.科赫(Donald L. Koch)

1 實現穩定且無通脹型經濟增長的其他政策途徑

勞倫斯·R.剋萊因(Lawrence R. Klein)/055

2 貨幣總量在未來能否成為美聯儲貨幣政策目標?

弗蘭剋·莫裏斯(Frank Morris)/064

3 來自華爾街的觀點

艾倫·C.勒納(Alan C. Lerner)/077

4 金本位是供給側經濟學的一部分嗎?

艾倫·雷諾茲(Alan Reynolds)/086

5 消除通脹的非漸進式措施

托馬斯·J.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092

6 撒切爾經濟政策是對供給側經濟學的一場實踐?

大衛·洛馬剋斯(David Lomax)/099

7 供給側經濟學的概念基礎

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124

8 赤字對政治經濟的影響

魯道夫·S.彭納(Rudolph S. Penner)/141

第三部分 專門關於供給側經濟學的論文

會議主持人:羅伯特·E.凱勒赫(Robert E. Keleher)

1 通貨膨脹與政府赤字之間是什麼關係?

小傑羅德·P.德威爾(Gerald P. Dwyer,Jr.)/157

2 我們的經濟現在處於拉弗麯綫的什麼位置?從政治角度考慮的一些問題

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德維特·R.李(Dwight R. Lee)/162

3 邊際稅率、避稅以及裏根政府的稅收削減

詹姆斯·G.格沃特尼(James D. Gwartney)、理查德·斯特魯普(Richard Stroup)/175

第四部分 落實供給學派經濟政策

會議主持人: 威廉·F.福特(William F. Ford)

1 落實供給學派經濟政策

諾曼·B.圖爾(Norman B. Ture)/193

第五部分 媒體觀點

會議主持人:唐納德·L.科赫(Donald L. Koch)

1 裏昂納德·希爾剋(Leonard Silk)/207

2 阿爾·F.埃巴爾(Al F. Ehrbar)/211

3 喬治·R.麥隆恩(Joe Melloan)/217

4 小馬爾科姆·S.福布斯(Malcolm S. Forbes, Jr.)/220

第六部分 供給側經濟學中的政治觀點

會議主持人:威廉·F.福特(William F. Ford)

1 關於政府支齣的供給側經濟學

威廉·菲利普·格萊姆(William Philip Gramm)/229

2 供給學派經濟政策的政治含義

紐特·金裏奇(Newt Gingerich)/235

3 裏根經濟學中的貨幣主義因素

貝利爾·W.斯普林科(Beryl W. Sprinkel)/245

4 “20世紀80年代供給側經濟學研討會”與會人名冊/253

參考文獻精選/261


前言/序言

想要順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會涉及許多重要方麵,例如:産能利用率的調節,全要素生産率和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要素配置扭麯的矯正,簡政放權、減稅降成本的具體落實,等等。顯然,這是一項規模龐大且各環節關係錯綜復雜的係統性改革工程,另外,還必然會與經濟增速、通脹水平、貿易差額、就業情況以及社會穩定等硬指標存在密切聯係。在這一背景下,從理論角度,便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成熟性提齣瞭非常高的要求;而從實踐角度,也需要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藉鑒,通過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駕護航。

  總體來看,經濟發展存在其階段性與規律性,而供需失衡的結構性矛盾是其主鏇律。供給經濟學正是針對這一矛盾,從供給側入手,係統闡述經濟失衡矛盾産生的根源及應采取的政策措施的西方重要經濟學流派。作為20世紀70年代初纔於美國齣現的經濟學“少壯派”,卻已經在美國裏根執政時期、英國撒切爾夫人執政時期等發達國傢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大顯身手,為其擺脫經濟發展睏境、重新注入發展動力,實現當時這些國傢經濟的二次騰飛,發揮瞭不可估量的作用。

  供給經濟學的形成有其必然性。當供需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而傳統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失靈時,自然會促使有社會擔當的經濟學傢、知識精英去重新審視問題的本質,探索全新的解決手段,其中就不乏阿瑟·拉弗、萬尼斯基、馬丁·費爾德斯坦等代錶性人物,也形成瞭一批諸如“拉弗麯綫”的經典思想。

  供給經濟學的核心要義可以歸納為:(1)經濟失衡的原因在於産能利用率與有效供給不足,且兩者的提升並不會造成通脹、阻礙經濟發展;(2)應采取特定的減稅政策,降低經濟部門與勞動者的生産經營與納稅成本,為其注入經濟活力;(3)應減少政府乾預,即簡政放權,促進自由市場競爭;(4)薩伊定律,即供給能自行創造需求是有效的,仍應注重對經濟的供給端調節。如此看來,經濟發展的進程有其驚人的相似之處,供給經濟學無疑能為我國此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非常有價值的理論思想藉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財經大學齣版社此次精心籌劃推齣的“西方供給側經濟學譯叢”,準確把握住瞭中央大力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需求,精準對接瞭中央頂層設計在學術層麵的要求。

  此套譯叢包含6本供給經濟學派代錶性學者的重要著作:其一,對供給經濟學理論體係做齣瞭完整介紹,並注重闡述其思想要點;其二,迴顧瞭一些發達國傢的供給側改革進程及曾麵臨的問題,以藉鑒其寶貴經驗;其三,以專題形式對供給側改革中的關鍵抓手進行瞭富有啓發性的深入探討;其四,鑒於此輪改革中金融資本供給端的重要性,專選著作對此方麵進行瞭分析。



歐美經濟學傢論供給側:20世紀80年代供給側經濟學研討會會議紀要(引進版) 圖書簡介 本書匯集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關於供給側經濟學(Supply-Side Economics)的頂尖學者們在一次重要國際研討會上的深入探討與思想碰撞的原始記錄。它並非對供給側理論的通俗解讀或後續的評價性著作,而是一份忠實、詳盡的會議紀要,記錄瞭當時美國和歐洲主要經濟學派,特彆是對裏根政府經濟政策産生深遠影響的供給側學派的原始辯論、核心論點、模型構建與數據分析的現場實況。 一、 時代的背景與議題的聚焦 1980年代是全球經濟經曆結構性轉變的十年,高通脹與高失業並存的“滯脹”局麵尚未完全消退,傳統凱恩斯主義麵臨嚴峻挑戰。在這一背景下,以減稅、放鬆管製和貨幣穩定為核心的供給側經濟學思潮開始占據主流話語權。本次研討會正是在這種宏觀經濟思潮的轉摺點上召開,其核心議題緊密圍繞供給側理論的基石展開:生産要素的激勵效應、稅率與勞動供給、儲蓄、投資以及經濟增長潛力(Potential Output)的測算與政策含義。 二、 核心參與者的原始觀點呈現 會議紀要詳盡記錄瞭與會頂尖經濟學傢的原始發言和相互詰問。這些記錄呈現瞭供給側理論體係內部的細微差異和外部挑戰者的尖銳質疑。 1. 供給側理論的奠基性陳述: 與會的重要理論傢們係統闡述瞭他們的模型框架,特彆是對拉弗麯綫(Laffer Curve)在理論和實證上的適用邊界進行瞭探討。記錄中包含瞭關於邊際稅率(Marginal Tax Rate)對工作、儲蓄和風險投資決策影響的計量經濟學估計的早期版本。例如,某位關鍵發言者詳細展示瞭其團隊如何通過微觀模擬來預測聯邦個人所得稅率下調對勞動參與率的預期影響,這份紀要保留瞭原始的假設條件和初步的迴歸結果,對於研究者理解其理論的“首發版本”極具價值。 2. 貨幣與財政政策的交鋒: 供給側學派強調財政政策(減稅)的長期激勵作用,但與會的貨幣學派代錶則聚焦於通貨膨脹的控製。會議記錄展示瞭雙方在“稅收效應”與“貨幣穩定”的優先級上的激烈辯論。特彆是,關於1981-1982年美國經濟衰退期間,供給側減稅政策的實際效果(是否被緊縮的貨幣政策所抵消)的初期爭論,均被完整收錄。這些對話揭示瞭政策製定者在實踐中如何平衡供給側的長期目標與短期的宏觀穩定需求。 3. 生産力與監管的討論: 會議的另一重要闆塊關注生産率的長期增長問題。與會者不僅討論瞭減稅對資本積纍的促進作用,還深入分析瞭放鬆特定行業(如能源、金融)監管對提升全要素生産率(TFP)的預期貢獻。這些討論往往涉及跨學科的視角,將經濟學理論與産業政策的實際操作風險聯係起來。 三、 紀要的原始性與學術價值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會議紀要”的性質。它不包含後世的批判、迴顧或修正性的腳注和導讀。讀者將直接麵對: 原始數據與模型設定: 記錄瞭當時經濟學傢用於支撐其論點的具體時間序列、估計方程的初步形式,以及他們所依據的宏觀經濟數據集(例如,對“非工作時間”或“非正式經濟”活動的早期估算嘗試)。 即時問答環節的火花: 紀要保留瞭提問者對報告者論點的直接挑戰。這些即時的、未經修飾的交流,展現瞭當時學術界對新理論的接受程度、存在的知識盲區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術語的早期界定: 在供給側理論形成初期,許多核心術語的定義尚不完全統一。通過閱讀會議記錄,可以清晰地追溯到“稅收扭麯(Tax Distortions)”、“有效稅率”等關鍵概念在80年代初期的精確界定和應用語境。 四、 誰應閱讀本書? 本書並非為初學者準備的入門讀物。它是一份麵嚮特定學術讀者的珍貴檔案: 1. 宏觀經濟史研究者: 欲重建1980年代政策辯論原貌,理解供給側經濟學如何從邊緣走嚮主流的學者。 2. 稅收經濟學傢: 對邊際稅率彈性進行計量研究或比較不同稅製改革曆史影響的研究人員。 3. 經濟思想史學者: 關注特定時代經濟學派的形成、傳播與受政治環境影響的演變過程。 通過這份未被後期修飾的原始會議記錄,讀者得以深入剖析一代頂尖經濟學傢在麵對“滯脹”挑戰時,是如何構建、辯護並試圖將他們的供給側理論付諸實踐的復雜思想圖景。本書是理解現代財政政策和激勵理論發展脈絡中,一個關鍵曆史節點的不可或缺的一手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復古,深棕色的背景搭配燙金的書名,散發齣一種厚重而學術的氣息。我一直對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史很感興趣,尤其是像供給側經濟學這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引起巨大爭議和深刻影響的學派。這本書的標題直截瞭當地點明瞭內容——“歐美經濟學傢論供給側”,並且強調瞭“20世紀80年代供給側經濟學研討會會議紀要”,這讓我對書中內容的真實性和原始性充滿瞭期待。 我設想這本書會收錄當時歐美頂尖經濟學傢的發言和討論,可能會有對供給側經濟學理論的開創性闡述,比如拉弗麯綫、減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等核心觀點。同時,我也期待能看到不同學派經濟學傢之間的激烈辯論,那些不同意見的碰撞,或許更能展現齣供給側經濟學在當時所麵臨的挑戰和爭議。書中可能還會涉及一些曆史背景的介紹,比如當時全球經濟麵臨的滯脹問題,以及供給側經濟學作為一種“解藥”齣現的邏輯。 如果這本書的內容真實如我所想,那麼它將是研究20世紀80年代經濟思潮變遷的珍貴史料。我會特彆關注那些在當時看似激進的觀點,放到今天來看是否依然具有現實意義,或者是否已經演變齣瞭新的形式。而且,作為“引進版”,我也好奇譯文的質量如何,是否能夠準確傳達原汁原味的學術思想,以及編輯團隊是否在引進過程中做瞭必要的注釋和梳理,幫助中國讀者更好地理解這段復雜的經濟學曆史。這本書的厚度也暗示著內容的豐富性,我希望它能成為我書架上關於宏觀經濟學史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評分

我對於這本書的期待,更多的是從一種“案例研究”的角度齣發。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麵臨著一個嚴峻的挑戰——滯脹。在這個背景下,供給側經濟學作為一種顛覆性的理論應運而生,試圖提供新的解決方案。這本書作為當時的研討會紀要,我相信它一定能夠提供第一手資料,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供給側經濟學是如何從理論萌芽走嚮政策實踐的。 我尤其想知道,在那些學術會議的討論中,經濟學傢們是如何將抽象的經濟理論與當時的具體經濟現象聯係起來的。例如,他們是如何論證減稅能夠刺激投資和生産的?他們是否會考慮不同行業、不同人群在減稅政策下的不同反應?書中是否會探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供給側改革中的配閤問題?這些細節的梳理,將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認識供給側經濟學的理論邏輯和實踐路徑。 另外,一本好的會議紀要,除瞭記錄發言,還應該能夠體現齣思想的碰撞和演進。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經濟學傢們是如何就一些關鍵問題展開辯論的,他們的論據是什麼,他們的邏輯有多嚴謹。這種辯論的過程,往往比單純的理論闡述更能展現齣經濟學思想的活力和深度。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觀點,甚至是預見到一些供給側改革可能帶來的長期後果,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更不可估量瞭。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興趣,源於我對經濟發展史的強烈好奇。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而供給側經濟學無疑是其中最具代錶性的經濟思潮之一。這本書的標題讓我充滿瞭遐想,它像是開啓瞭一扇通往那個曆史時刻的窗戶。 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展現齣,當時西方世界的經濟學傢們是如何理解“供給”這個概念的。它是否僅僅指的是生産能力,還是包含瞭技術創新、勞動力素質、製度環境等更廣泛的範疇?那些重要的經濟學傢,比如亞當·斯密、凱恩斯等人的理論,在供給側經濟學的討論中,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書中是否會對比分析不同經濟學傢對供給側理論的解讀差異,以及他們提齣的具體政策建議? 我對於具體的政策細節也非常感興趣。例如,在減稅方麵,不同經濟學傢是否會提齣不同幅度的減稅、不同稅種的減稅建議?在放鬆管製方麵,他們會聚焦於哪些具體的行業或領域?更重要的是,這些理論是如何被轉化為實際政策的?書中是否會記錄下那些政策製定者和經濟學傢之間的互動,以及他們在決策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和考量? 這本書,我期待它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會議記錄,更是一部經濟思想史的縮影,一次對特定曆史時期經濟學界智慧的匯聚。它應該能幫助讀者理解,為什麼供給側經濟學會在當時興起,又為何會在之後引發如此廣泛的討論和爭議。

評分

我被這本書的標題深深吸引,仿佛預見到瞭一場思想的盛宴。20世紀80年代的歐美經濟學界,正值一個重要的轉型期,而供給側經濟學作為一股強勁的新思潮,無疑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這本書作為當時的會議紀要,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近距離觀察這場思想革命的絕佳機會。 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供給側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框架。不僅僅是簡單的“減稅刺激增長”這樣的口號,而是希望看到經濟學傢們是如何從微觀經濟行為齣發,構建齣宏觀經濟效應的。比如,他們是如何論證稅率變化對勞動供給、儲蓄和投資決策的影響的?書中是否會引用具體的模型和數據來支撐這些論點? 更令我著迷的是,我想瞭解當時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傢是如何看待供給側經濟學的。是全盤接受,還是有所保留?是否有來自貨幣學派、新製度經濟學等其他重要學派的經濟學傢,在會議上提齣瞭尖銳的批評或獨到的見解?這種思想的碰撞,往往更能激發齣深刻的洞見。 我還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反映齣,供給側經濟學在當時是如何被應用於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例如,在麵對高通脹、高失業率等問題時,供給側經濟學的擁護者們是如何提齣具體的政策建議的?這些建議是否會涉及到勞動力市場改革、産業政策調整、創新激勵等多個層麵?這本書,我相信它能為我們理解現代經濟政策的演進,提供一個寶貴的曆史視角。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一種穿越時空的學術氛圍所吸引。仿佛置身於那個風起雲湧的80年代,聽著來自大西洋兩岸最聰明的頭腦們,圍繞著“供給側”這個當時炙手可熱的概念,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的思想交鋒。我特彆想知道,那些在電視上、報紙上聽過無數次的經濟學傢的名字,在那個更純粹的學術場閤,是如何闡述他們的觀點,如何迴應質疑的。 書中是否會詳細解讀裏根政府和撒切爾夫人政府時期那些備受矚目的經濟政策?那些削減稅收、放鬆管製的“供給側革命”究竟是如何被理論化的?我想看的是具體的研究方法,是數據分析,是模型構建,而不僅僅是口號式的宣揚。尤其是那些在後來被證明是正確或錯誤的論斷,如果在當時就已經有人提齣瞭反對意見,書中是否會留存這些深刻的預見? 我還會仔細研讀那些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經濟學傢的發言。比如,那些信奉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傢,會如何從他們的理論框架齣發,去批判供給側經濟學?而那些早期的新古典主義者,又會在哪些方麵與供給側經濟學的核心思想産生共鳴或分歧?這種多角度的審視,纔更能幫助我們全麵理解供給側經濟學在當時的學術版圖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它所引發的深層次的經濟學範式轉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