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指南:神經病分冊(原著第4版)

治療指南:神經病分冊(原著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寫 著,[澳大利亞] 治療指南有限公司,組織 編
圖書標籤:
  • 神經病學
  • 臨床指南
  • 醫學
  • 神經係統疾病
  • 診斷
  • 治療
  • 神經內科
  • 病例分析
  • 醫學教育
  • 專業參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10477
版次:2
商品編碼:12349201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3
字數:19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是神經科醫師的理想參考書,也可供臨床醫師、全科醫師、社區醫師、實習進修醫師等參閱。
1.《治療指南》叢書由澳大利亞治療指南有限公司組織編寫,國內相關領域專傢學者翻譯,共14個分冊。
2.《神經病分冊》原著第4版全新改版。
3.內容包括神經科常用藥物簡介,常見神經係統疾病如癲癇、麵部疼痛、頭痛、運動障礙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神經肌肉疾病、神經性疼痛、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前庭功能紊亂的診斷、治療等
4.內容豐富詳盡,診療方法精要、指導性強。

內容簡介

本書共11章,包括神經科常用藥物簡介,常見神經係統疾病如癲癇、麵部疼痛、頭痛、運動障礙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神經肌肉疾病、神經性疼痛、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前庭功能紊亂的診斷、治療等內容。本書內容豐富詳實,突齣瞭新穎性和實用性,是神經科醫師的理想參考書,也可供臨床醫師、全科醫師、社區醫師、實習進修醫師等參閱。

作者簡介

趙誌剛,北京天壇醫院藥劑,主任,北京天壇醫院藥劑科主任,北京天壇醫院國傢藥物試驗機構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主要從事工作:臨床藥理/臨床藥學。現兼任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抗癌協會抗癌藥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自我藥療教育專業委員會(第二屆) 副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藥事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藥學會抗生素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臨床藥學學科委員會委員、北京腦血管疾病防治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執業藥師協會理事、北京藥學會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傢基本藥物目錄評審委員會專傢、國傢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評審委員會谘詢專傢、北京中醫藥學會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等20餘項。擔任《藥品評價》主編、《藥學服務與研究》、《中南藥學》副主編,《中國醫院藥學雜誌》、《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中國醫藥導刊》、《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中國藥學雜誌》、《中國藥房》、《中國新藥雜誌》、《藥物不良反應》、《中國藥事》、《中國卒中雜誌》、《中國執業藥師》等編委。至今發錶學術論文170餘篇,主編學術著作20餘部,參編學術著作30餘部。獲得多項科研奬勵和榮譽:“顱內生殖細胞瘤聯閤化療的臨床應用”1995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奬,1994-2008年間獲我院王忠誠基金奬二等奬5次,三等奬6次,1997年獲北京市衛生局先進個人和北京市愛國立功競賽標兵。腦血管疾病治療藥物透皮給藥技術的研究”,課題成果獲得 “尼莫地平貼片” 專利。

目錄

第1章神經科常用藥物簡介1
1.1抗癲癇藥 1
1.2帕金森病用藥16
1.3多動性運動障礙用藥21
1.4偏頭痛用藥22
1.5腦血管疾病用藥25
1.6免疫調節藥和免疫抑製藥29
1.7肌肉鬆弛藥38
1.8神經肌肉疾病用藥39
1.9治療膀胱綜閤徵用藥41
1.10梅尼埃病用藥42
第2章癲癇44
2.1首次癲癇發作46
2.2癲癇治療的一般措施46
2.3抗癲癇藥治療的一般原則47
2.4癲癇監測50
2.5全麵性癲癇51
2.6部分性(局竈性)癲癇53
2.7強直-陣攣發作(全麵性或部分性起源不詳)58
2.8其他小兒癲癇發作59
2.9難治性癲癇65
2.10終止抗癲癇藥治療65
2.11癲癇持續狀態66
2.12長時間或反復癲癇發作68
2.13女性抗癲癇藥治療69
第3章麵部疼痛73
3.1三叉神經痛73
3.2舌咽神經痛74
3.3麵部偏頭痛75
3.4顳下頜疼痛及功能障礙綜閤徵75
3.5牙痛(非外傷性)75
3.6帶狀皰疹麵部疼痛75
3.7急性青光眼76
3.8心絞痛76
3.9竇性疼痛76
3.10非典型麵部疼痛76
第4章頭痛78
4.1緊張性頭痛81
4.2偏頭痛84
4.3叢集性頭痛98
4.4陣發性偏頭痛101
4.5冰鑿樣頭痛101
4.6咳嗽性頭痛、勞纍性頭痛和性交性頭痛101
4.7頸源性頭痛103
4.8枕神經痛103
4.9巨細胞動脈炎(顳動脈炎)104
4.10物質濫用或戒斷後頭痛104
4.11外傷後頭痛106
4.12腰穿後頭痛107
第5章運動障礙疾病109
5.1帕金森病110
5.2帕金森疊加綜閤徵121
5.3特發性震顫及其他相關疾病122
5.4舞蹈癥和投擲癥125
5.5肌陣攣127
5.6肌張力障礙127
5.7藥物誘導性運動障礙130
5.8偏側麵肌痙攣131
5.9抽動131
第6章多發性硬化133
6.1診斷135
6.2預後136
6.3急性復發137
6.4基礎疾病的治療138
6.5多發性硬化的對癥治療146
6.6其他考慮151
6.7兒童多發性硬化153
第7章神經肌肉疾病155
7.1肌肉痙攣155
7.2肌肉疾病156
7.3重癥肌無力162
7.4僵人綜閤徵166
7.5麵神經(Bell’s)麻痹166
7.6周圍神經病167
7.7肌強直171
7.8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171
7.9急性臂叢神經炎172
7.10腰骶神經叢炎172
7.11神經嵌壓綜閤徵173
7.12疲勞173
第8章神經性疼痛175
8.1神經性疼痛的治療177
8.2急性帶狀皰疹182
8.3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184
8.4幻肢痛186
第9章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一級預防187
9.1高血壓的治療187
9.2戒煙188
9.3糖尿病的管理188
9.4高脂血癥的管理188
9.5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缺血性腦卒中189
9.6心房顫動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的預防189
9.7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的治療191
9.8小血管缺血性改變192
第10章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管理193
10.1卒中分類193
10.2急性缺血性腦卒中194
10.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07
10.4腦齣血209
10.5蛛網膜下腔齣血211
10.6卒中後恢復212
第11章前庭功能紊亂215
11.1眩暈215
11.2暈動病226
11.3步態性共濟失調(或失衡)227
11.4耳鳴227
附錄1抗癲癇藥治療監測229
附錄2信息來源233
附錄3神經係統藥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中的應用237
術語錶249
索引254

錶格、框和圖
錶格
錶1-1皮質類固醇治療的重要並發癥31
錶2-1癲癇發作的分類45
錶2-2兒童部分性(局竈性)癲癇發作二綫治療藥物55
錶2-3成人部分性(局竈性)癲癇發作二綫治療藥物56
錶2-4服用酶誘導抗癲癇藥的婦女中可能無效的避孕藥70
錶4-1頭痛診斷中的前兆癥狀78
錶4-2急性頭痛綜閤徵分類及癥狀和體徵79
錶4-3慢性頭痛綜閤徵分類和癥狀81
錶5-1用於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疊加綜閤徵的藥物115
錶6-1多發性硬化的分型133
錶6-2多發性硬化免疫治療142
錶7-1標準醫藥研究委員會肌力評分係統157
錶9-1缺血性腦卒中的一些危險因素187
錶9-2心房顫動患者的卒中預防190
錶10-1卒中的分類及其在澳大利亞人群中的近似發病率193
錶10-2卒中患者溶栓的篩選標準196
錶11-1中樞性眩暈及周圍性眩暈的臨床特點216
錶11-2運動誘導性眩暈的物理治療220
附錶3-1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應用的神經係統藥物242

框2-1癲癇綜閤徵的分類45
框2-2選擇抗癲癇藥需考慮的因素49
框5-1可幫助診斷帕金森病的危險信號111
框6-1多發性硬化的臨床癥狀134
框7-1炎性肌病的分類157
框11-1Cawthorne-Cooksey動作(給患者的說明)221

圖2-1癲癇的起始治療48
圖5-1運動障礙疾病的發病率(從高到低的順序)109
圖5-2帕金森病早期管理112
圖5-3帕金森病進展期的管理118
圖6-1多發性硬化的MRI錶現136
圖6-2多發性硬化的管理140
圖8-1神經性疼痛分類規則176
圖11-1Semont動作223
圖11-2Epley動作224
圖11-3Brandt-Daroff動作(患者說明)225

前言/序言

原著前言
第4版《神經病分冊》大部分以前幾版的結構為基礎,一點不同就是“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分成瞭一級預防和管理兩個主題。由此,本版對該部分進行瞭較大幅度的改動。
按照專傢組的慣例,全部章節都被審閱和更新。“癲癇和驚厥”章節有瞭更多關於癲癇的初始管理和選擇抗癲癇藥時需考慮的因素的內容,並且提齣瞭一些選藥和撤藥的實用性建議。一些新型抗癲癇藥作為部分性和繼發全麵性發作的二綫治療藥物。附錄中的抗癲癇藥的血漿藥物濃度監測錶明治療的臨床反應是檢驗的中流砥柱,而不是僅僅到達血漿藥物濃度的參考範圍。
偏頭痛一章更新並強調瞭早期治療的益處,增加瞭婦女和兒童管理的新內容。
早期和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療也有大幅度的改良。人們更重視非運動並發癥,因為它們現在被認為是造成殘疾的主要原因。
其他一些有價值的內容包括:多發性硬化管理法則、治療及其癥狀的更新;強力推薦潑尼鬆(龍)對急性麵神經麻痹的治療;幫助神經性疼痛診斷的改進算法和關於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斷的誘發試驗。
一如既往,項目啓動需要有力推動,編輯Susan Daskalakis就發揮著這種推動作用。在此過程中我們的編輯Susan Daskalakis很快掌握瞭如何協助並同專傢組成員一起保證本版修訂能夠及時、專業的完成。作為總編輯,Jenny Johnstone也提供瞭寶貴的建議。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感謝所有為此做齣貢獻的專傢組成員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地修訂。對於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而言,他們在此領域的貢獻是鼓舞人心的。最後,我很榮幸能夠主持本次工作。

Robert Moulds
《神經病分冊》第4版專傢組,主席
2011年6月
《神經病學精要:疾病診斷與治療策略》 前言 神經係統是人體最為復雜且精密的係統,其功能的紊亂往往會引發一係列令人睏擾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從微小的神經遞質失衡到廣泛的神經退行性病變,神經病學的研究領域廣闊而深邃。本書旨在為臨床醫師、神經科研究人員以及對神經係統疾病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本詳實、實用的參考指南。我們深知,在瞬息萬變的醫學領域,及時掌握最新的診斷技術和治療進展至關重要。因此,本書力求整閤當前神經病學領域的權威知識,以清晰的邏輯、嚴謹的論述和豐富的臨床實例,幫助讀者建立起對各種神經係統疾病的係統性認知,並為臨床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指導。 第一部分:神經係統疾病的診斷基礎 第一章:神經係統解剖與生理迴顧 在深入探討疾病之前,對神經係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進行復習是必不可少的。本章將簡要迴顧中樞神經係統(大腦、小腦、腦乾、脊髓)和外周神經係統(顱神經、脊神經、自主神經係統)的關鍵解剖要點。我們將重點關注神經元結構、神經遞質、神經信號傳導機製、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以及神經係統的分級控製網絡,為後續疾病的學習奠定生理學基礎。瞭解神經通路的功能,將有助於理解損傷部位與臨床錶現之間的關係。 第二章:神經係統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 細緻入微的病史采集是診斷的基石。本章將詳細闡述針對神經係統疾病的係統性問診技巧,包括主訴的性質、發病誘因、癥狀演變、既往病史、傢族史以及生活習慣等。我們將重點介紹如何識彆與特定神經係統區域或功能相關的癥狀,例如運動障礙、感覺異常、認知改變、視聽障礙、言語不清、平衡失調等。 同時,本章將詳述神經係統體格檢查的步驟和要點,包括: 精神狀態評估: 意識水平、定嚮力、注意力和記憶力。 顱神經檢查: 嗅覺、視力、視野、眼球運動、麵部感覺與運動、聽力、咽部反射、舌運動、頸部運動等。 運動係統檢查: 肌力、肌張力、自主運動、協調性、平衡能力、步態分析。 感覺係統檢查: 觸覺、痛覺、溫度覺、振動覺、本體感覺。 反射檢查: 深腱反射(肱二頭肌、肱橈肌、膝腱、跟腱)、淺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病理反射(Babinski徵、Hoffmann徵)。 小腦功能檢查: 指鼻試驗、輪替試驗、跟膝脛試驗、 Romberg徵。 自主神經係統功能評估: 瞳孔大小和對光反應、皮膚溫度和濕度、排尿排便功能。 第三章:神經影像學技術在神經病學中的應用 現代神經影像學技術是診斷神經係統疾病不可或缺的工具。本章將介紹主要影像學技術的原理、臨床應用及局限性: 計算機斷層掃描(CT): 適用於急性齣血、骨摺、鈣化以及較大的占位性病變。 磁共振成像(MRI): 提供更精細的軟組織分辨率,是診斷腦腫瘤、脫髓鞘病變、腦梗死、腦炎、脊髓病變等疾病的金標準。我們將介紹不同MRI序列(T1加權、T2加權、FLAIR、DWI、SWI、PWI、MRS)的特點及其在特定疾病診斷中的價值。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用於評估腦血管病變,如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血管狹窄和閉塞。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 用於評估腦代謝和血流,在診斷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疾病以及評估腫瘤活性方麵具有重要作用。 超聲檢查: 主要用於頸動脈和椎動脈的評估,以及新生兒顱腦檢查。 第四章:神經電生理學與腦脊液檢查 神經電生理學檢查能夠客觀評估神經係統的電活動。本章將詳述: 腦電圖(EEG): 用於診斷癲癇、腦病、睡眠障礙等。我們將介紹不同腦電圖異常模式的意義。 肌電圖(EMG)與神經傳導速度(NCV): 用於評估周圍神經和肌肉的病變,診斷周圍神經病、神經肌肉接頭病、肌病等。 誘發電位(EP): 包括視誘發電位(VEP)、聽覺腦乾誘發電位(BAEP)、體感誘發電位(SEP),用於客觀評估視、聽、感覺通路的功能。 腦脊液(CSF)檢查是診斷多種神經係統感染、炎癥及齣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章將詳細介紹腦脊液的正常值、采集方法、以及在腦膜炎、腦炎、蛛網膜下腔齣血、多發性硬化等疾病中的典型改變。 第二部分:常見神經係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第五章:腦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是導緻神經係統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章將係統闡述: 缺血性腦卒中: 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和腦梗死。我們將重點介紹其危險因素、病因分類(大動脈粥樣硬化、腔隙性梗死、心源性栓塞、其他病因)、臨床錶現、診斷方法(影像學、超聲、實驗室檢查)以及急診溶栓、抗血小闆、抗凝、血管內介入等治療策略。 齣血性腦卒中: 包括腦齣血(高血壓性腦齣血、澱粉樣血管性腦齣血、腫瘤相關性腦齣血等)和蛛網膜下腔齣血(SAH)。我們將詳細分析其病因、臨床錶現、診斷(影像學、腰穿)以及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如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動脈瘤夾閉或栓塞)的適應癥。 腦血管畸形: 如動靜脈畸形(AVM)、海綿狀血管瘤、靜脈畸形,重點介紹其影像學特徵、臨床錶現及治療(手術、栓塞)。 腦靜脈血栓形成(CVT): 介紹其危險因素、臨床錶現、診斷(MRV、CTV)及抗凝治療。 第六章:神經退行性疾病 這是一類以特定神經元群進行性丟失為特徵的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巨大。 帕金森病(PD)及帕金森綜閤徵(PS): 詳細介紹PD的運動癥狀(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不穩)、非運動癥狀(嗅覺減退、便秘、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認知障礙),以及鑒彆診斷(特發性PD、繼發性帕金森綜閤徵、非典型帕金森綜閤徵)。重點闡述多巴胺能藥物(左鏇多巴、多巴胺受體激動劑)、MAO-B抑製劑、COMT抑製劑等藥物治療,以及腦深部電刺激(DBS)等手術治療的應用。 阿爾茨海默病(AD)與其他癡呆: 概述AD的病理生理學、臨床錶現(記憶力減退、語言障礙、執行功能下降、人格改變)、診斷標準(臨床診斷、影像學、生物標誌物),以及目前已有的藥物治療(膽堿酯酶抑製劑、NMDA受體拮抗劑)及非藥物治療。簡要介紹其他常見癡呆類型,如血管性癡呆、額顳葉癡呆、路易體癡呆。 運動神經元病(MND): 包括肌萎縮側索硬化(ALS)。詳細描述其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的特徵,診斷(臨床、EMG、影像學),以及目前有限的治療手段(利魯唑、依達拉奉等)和支持性治療。 亨廷頓病(HD): 介紹其遺傳特徵、臨床錶現(運動障礙、精神癥狀、認知功能減退)、診斷及對癥治療。 第七章:癲癇 癲癇是一種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為特徵的慢性神經係統疾病。本章將: 分類: 詳細介紹癲癇的分類(局竈性發作、全麵性發作、未知發作),以及不同癲癇綜閤徵的特點。 診斷: 強調病史、體格檢查、腦電圖(EEG)以及必要時的視頻腦電監測、MRI等的重要性。 治療: 係統闡述抗癲癇藥物(AEDs)的選擇原則、單藥治療與聯閤治療、藥物不良反應的處理。同時介紹手術治療、生酮飲食、迷走神經刺激(VNS)等非藥物治療手段。 第八章:感染性神經係統疾病 腦膜炎: 包括細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真菌性腦膜炎。詳細介紹其病原體、臨床錶現(發熱、頭痛、頸項強直、精神改變)、診斷(腰穿、腦脊液檢查、影像學)及相應的抗感染治療。 腦炎: 包括病毒性腦炎(如單純皰疹病毒腦炎)、自身免疫性腦炎。介紹其臨床特點、診斷方法及抗病毒或免疫抑製治療。 周圍神經感染: 如格林-巴利綜閤徵(GBS)和Guillain-Barré綜閤徵(GBS)等。 第九章:脫髓鞘疾病 多發性硬化(MS): 詳細介紹MS的病因學、病理生理學、臨床錶現(視神經炎、腦乾/小腦癥狀、脊髓受纍、認知功能障礙)、診斷標準(臨床診斷、MRI、腦脊液、誘發電位)及疾病修飾治療(如乾擾素、共軛亞油酸、單剋隆抗體等)。 視神經脊髓炎譜係疾病(NMOSD): 介紹其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體的作用,臨床錶現及治療。 第十章:頭痛 原發性頭痛: 重點關注偏頭痛(包括先兆偏頭痛和無先兆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詳細闡述其臨床特徵、診斷標準、發作期治療(麯普坦類、NSAIDs)及預防性治療(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抗抑鬱藥等)。 繼發性頭痛: 強調鑒彆其他引起頭痛的嚴重疾病,如腦腫瘤、腦血管病、顱內感染等。 第十一章:脊髓疾病 脊髓損傷(SCI): 介紹脊髓損傷的機製、分級(ASIA分級)、臨床錶現(感覺、運動、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及早期管理、康復治療。 脊髓腫瘤: 區分椎管內外腫瘤,介紹其臨床錶現、診斷(MRI)及治療。 脊髓炎: 診斷與治療。 第十二章:周圍神經係統疾病 周圍神經病: 包括糖尿病周圍神經病、遺傳性周圍神經病、炎癥性周圍神經病(如GBS)、毒性周圍神經病等。詳細介紹其病因、臨床錶現(感覺、運動、自主神經癥狀)、診斷(EMG/NCV、基因檢測、病理活檢)及治療。 神經肌肉接頭疾病: 主要為重癥肌無力(MG)。介紹其病因(自身免疫)、臨床錶現(眼瞼下垂、復視、吞咽睏難、肢體無力)、診斷(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EMG)及治療(膽堿酯酶抑製劑、免疫抑製劑、胸腺切除)。 第三部分:神經病學研究進展與未來方嚮 第十三章:神經科學的最新進展 本章將簡要迴顧神經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包括神經可塑性、腦連接組學、神經炎癥、腸道菌群與腦的關係、基因治療在神經係統疾病中的應用潛力等,以期為讀者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第十四章:神經病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的結閤 強調循證醫學在神經病學中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關注最新的臨床試驗結果和指南更新,並將研究成果有效應用於臨床實踐,從而提升對神經係統疾病的診療水平。 結語 神經係統疾病的診療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極具迴報的領域。本書的編寫旨在為您提供一個堅實的知識框架和實用的工具。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激發您對神經科學的興趣,並為您的臨床工作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幫助。醫學知識不斷更新,願您以開放的心態,持續學習,不斷進步,為患者的健康福祉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對於一本專業性如此強的醫學書籍,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實用性和時效性。我經常接觸到一些復雜的神經係統疾病患者,他們的癥狀往往多種多樣,診斷和治療都需要非常精準的判斷。我希望這本《治療指南:神經病分冊(原著第4版)》能夠提供一套清晰、係統化的診療流程,讓我在麵對具體病例時,能夠迅速定位問題,找到最適閤的治療方案。特彆是對於一些常見但又容易被誤診誤治的疾病,或者是一些罕見但又需要高度警惕的疾病,我希望能得到書中明確的指導。此外,藥物治療是神經內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新版指南在藥物選擇、劑量調整、副作用管理等方麵,是否能提供更具指導性的建議?非藥物治療,如康復、心理支持等,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指南能夠幫助我更有效地管理患者,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不必要的並發癥,最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它不應該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要能夠真正指導我的臨床實踐,讓我能夠更有信心、更專業地應對各種挑戰。

評分

這套“治療指南”係列,我一直都有關注,主要是想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理解和應對日常臨床挑戰的工具書。這次的“神經病分冊”終於齣版瞭第四版,聽到這個消息,我還是相當期待的。我從事臨床工作也有些年頭瞭,接觸過不少患者,其中神經係統疾病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總讓我覺得需要一本能夠係統梳理、條理清晰的參考書。以往我用過的很多教材,雖然內容詳實,但總感覺在實際應用層麵不夠直接,或者說,當遇到疑難病例時,很難快速找到最有價值的信息。我希望這本新版的“治療指南”能夠在這方麵有所突破,不僅僅是羅列疾病,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治療思路和方案。我對“指南”這兩個字有著特彆的看重,它意味著一種權威性和指導性,尤其是在當前醫療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有一個值得信賴的“指南”來幫助我們撥開迷霧,是多麼難能可貴。我非常希望它能在鑒彆診斷、藥物選擇、非藥物治療以及預後評估等方麵,都給讀者帶來一些耳目一新的見解和實用的建議,能夠真正成為我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夥伴,而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堆砌。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神經內科發展動態的讀者,我對這本《治療指南:神經病分冊(原著第4版)》的齣版確實充滿瞭好奇。市麵上的神經病學書籍汗牛充棟,但要找到一本真正兼具深度與廣度,同時又能緊跟學術前沿的,實屬不易。我尤其關注近些年來神經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例如在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機製理解上,以及在腦血管病、癲癇等領域的新療法和管理策略。第四版意味著其內容必然經過瞭更新和修訂,我非常期待它能納入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比如那些發錶在頂尖期刊上的裏程碑式研究成果,以及新批準的藥物或器械。同時,我也希望能看到書中在一些棘手問題的處理上,提供更加細緻的指導,比如那些對常規治療反應不佳的病例,或者存在多重閤並癥的患者。一個好的治療指南,不應該隻是知識的集閤,更應該是思維方式的引導,它應該幫助臨床醫生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診療邏輯,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做齣最優化、最個體化的決策。我希望這本新版能夠成為我工作中一個可靠的“智囊團”,隨時提供支持和啓示。

評分

我對這本《治療指南:神經病分冊(原著第4版)》的期待,更多地體現在它能否幫助我構建一個更完善的知識體係。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神經病學領域也湧現齣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理論。作為一個學習者,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指南,能夠係統地梳理和理解神經係統疾病的最新進展。例如,在神經免疫學、神經遺傳學等前沿領域,第四版是否能帶來一些令人興奮的新內容?我更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疾病的深層機製,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癥狀和治療。能夠理解瞭“為什麼”,纔能更好地知道“怎麼做”。當然,作為一本“治療指南”,其核心價值仍然在於提供可行的治療方案。我期待書中能夠對各種治療方法進行詳盡的分析,包括它們的適應癥、禁忌癥、療效、不良反應以及最新的研究進展。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疑難病例的分析和討論,那將是對我學習非常有益的補充。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神經病學的一個堅實的基石,幫助我在知識的海洋中找到正確的方嚮。

評分

對於臨床醫生來說,一本優秀的治療指南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它能夠在你迷茫時提供方嚮,在你猶豫時給予信心。這本《治療指南:神經病分冊(原著第4版)》,我希望它能體現齣“前沿”與“實用”的完美結閤。神經內科的許多疾病,比如多發性硬化、肌萎縮側索硬化等,近年來在治療理念和方法上都有瞭顯著的進步。我非常期待第四版能夠充分反映這些最新的發展,比如新的生物製劑、靶嚮療法,以及在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方麵的最新探索。同時,我也不希望它隻是一味地追求學術上的新奇,而是要能夠真正落到實處,為臨床實踐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指導。例如,對於一些高成本、高風險的治療,指南能否提供權衡利弊的分析?對於一些缺乏充分循證醫學證據的領域,能否給齣基於專傢共識的建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最新的治療技術,從而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不辜負“指南”二字所承載的厚重意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