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尔雅疏(套装共2册)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尔雅疏(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邢昺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典籍
  • 尔雅
  • 宋本
  • 注疏
  • 古代汉语
  • 文化
  • 经典
  • 工具书
  • 字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377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951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内容简介

《尔雅》问世之后为之作注者,代不乏人。宋邢昺的《尔雅疏》(一名《尔雅义疏》,简称《邢疏》)是其中重要的单疏本。对于《邢疏》,后人褒贬不一,《邢疏》虽有不足,然之后能添列《十三经注疏》,絶非偶然,自有其学术文献价值。此次影印的宋刻宋元明递修公文纸印本《尔雅疏》十卷,为我们了解宋刊单疏本《尔雅》的本来面貌和经疏流传的古法提供了新印本,这不仅为《尔雅》的学术研究,也为经学史、印刷史和版本学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史料。

作者简介

邢昺(932—1010)字叔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宋代儒学家,擢九经及第,官礼部尚书。所撰《论语注疏》,讨论心性命理,为后来理学家所采纳。代表作《论语注疏》(何晏注)、《尔雅注疏》(郭璞注)和《孝经注疏》(李隆基注),均收入《十三经注疏》。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册

尔雅疏叙三

卷一

尔雅序四

释诂第一上一二

卷二

释诂第一下二九

卷三

释言第二五七

卷四

释训第三八五

释亲第四一〇四

卷五

释宫第五一一一

释器第六一二一

释乐第七一三七


第二册

卷六

释天第八一

卷七

释地第九三三

释丘第十四六

释山第十一五一

释水第十二五八

卷八

释草第十三六九

卷九

释木第十四一〇一

释虫第十五一一三

释鱼第十六一二三

卷十

释鸟第十七一三三

释兽第十八一四八

释畜第十九一五八

前言/序言

历代官修图书目录,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尔雅》一直被列在经部,或依于《孝经》,或附于《论语》,或列于小学训诂之属,被作为古代教育的文献和学习的工具。晋郭璞《尔雅序》对《尔雅》解古今之义、五经训诂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夫《尔雅》者,所以通训诂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揔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摛翰者之华苑也。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

古代经书流传,多有抵牾之处,究其原因,经文和注疏回互改易是其重要原因。清段玉裁十分赞赏清代校勘学家卢文弨关于这一文献流传与整理问题的见解,在为卢公所作墓志铭中说:“公治经有不可磨之论,其言曰,唐人之为义疏也,本单行,不与经注合,单行经注唐以后尚多善本。自宋后附疏于经注,而所附之经注非必孔、贾诸人所据之本也,则两相鉏铻矣。南宋后又附《经典释文》于注疏间,而陆氏所据之经注又非孔、贾诸人所据也,则鉏铻更多矣。浅人必比而同之,则彼此互改,多失其真;幸有改之不尽以滋其鉏铻,启人考核者。故注疏释文合刻似便而非古法也。”清臧庸在《臧氏宋本尔雅考证》一文中也提到:“凡诸经义疏与经注皆别行,南宋以来,欲省两读,始合载之,名之曰兼义。然经注本与义疏往往不同,分之则两全,合之则两伤。”阮元在《尔雅》校勘中也时有“援经改注”的批评,如《尔雅·释畜》“犦牛” 条校勘记中指出:“陆氏所见本已有援经改注者矣。”近人黄侃在整理《尔雅》中也指出了类似的问题,他在《尔雅音训》“厓内为隩,外为隈”条下校云:“《释文》所据郭注本往往与邢疏所据本不同,故经字颇多歧异。”“不知郭之为注,不举经字者甚多。”“《释文》所举注文,亦与邢所据不同。”“是知郭注至宋时已有脱落。又释文中有后人校语,亦可于此明白剖出矣。”因此,在经书的整理中,要达到校勘的求旧、求真、求是的目的,就应当遵循清代校勘学家顾广圻“书必以不校校之”的理念与方法,力求保留经注、音义、单疏等文献的原貌。

《尔雅》问世之后为之作注者,代不乏人。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经典释文序录》等文献记载,在唐以前,晋郭璞注前后,有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等注,另有沈旋集注,还有江漼、曹宪、施干、谢峤、顾野王等撰音。而晋代郭璞的《尔雅注》(以下简称《郭注》)成为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具影响的注本。唐陆德明《尔雅音义》即以《郭注》为本,阮元整理《四库全书》,于《尔雅注疏》十一卷提要云:“璞时去汉未远,……所见尚多古本,故所注多可据。后人虽迭为补正,然宏纲大旨,终不出其范围。”唐陆德明撰有《经典释文》,中有《尔雅音义》上下二卷,或名之《尔雅释文》。陆氏于《经典释文序录》中,对《尔雅》的条例、次第、注解传述人多所论述;于《尔雅音义》,或辨字体、注字音,或存旧注、援书证,或举异文、定是非,成为研究《尔雅》的重要文献。  

在晋《郭注》和唐陆德明《尔雅音义》之后,宋邢昺的《尔雅疏》(一名《尔雅义疏》)(以下简称《邢疏》)成为重要的单疏本。北宋经学家邢昺(九三二—一〇一〇,字叔明,宋曹州济阴人)的《邢疏》就是专门训释《郭注》的。邢昺当时曾受诏与杜镐(九三八—一〇一三)、孙奭(九六二—一〇三三)等校定诸经义疏,曾著有《论语正义》《尔雅疏》等。《宋史·艺文志》载:“邢昺《尔雅疏》十卷。”清谢启昆《小学考》认为此书已亡佚,《四库全书总目》也曾提出疑问:“岂其初疏与注别行欤,今未见原刻,不可复考矣。”可见《尔雅》单疏本在清代已十分罕见。据《邢疏》自序记载,《邢疏》为“奉敕校定”,之前“其为义疏者,则俗间有孙炎、高琏,皆浅近俗儒,不经师匠”;而《邢疏》整理之旨和方法,是“考案其事,必以经籍为宗,理义所诠,则以景纯为主”。《邢疏》还是集体合作的成果。据《邢疏》自序:“谨与尚书驾部员外郎直秘书阁臣杜镐、尚书都官员外郎秘阁校理臣舒雅、太常博士直集贤院臣利瓦伊、诸王府侍讲太常博士兼国子监直讲臣孙奭、殿中丞臣李慕清、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臣王焕、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臣崔偓佺、前知洺州永年县事臣刘士玄等共同讨论,为之疏释。”说明《邢疏》是邢昺与多位学者合作的成果。  

对于《邢疏》,后人褒贬不一,而以贬者居多,如清邵晋涵云:“邢氏《疏》成于宋初,多掇拾《毛诗正义》,掩为己说。间采《尚书》《礼记》正义,复多阙略。南宋人已不满其书,后取列诸经之疏,聊取备数而已。”(乾隆戊申[一七八八]夏余姚邵氏家塾面水层轩藏板新镌本《尔雅正义序》)然这样的批评不够公允,《邢疏》虽有不足,然之后能添列《十三经注疏》,絶非偶然,自有其学术文献价值。这些学术文献价值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可根据《邢疏》了解《郭注》旨意;二是《邢疏》多引书证而保存文献;三是《邢疏》可补《郭注》阙略;四是《邢疏》已知声义兼通;五是《邢疏》随事指陈《尔雅》释例。综上所述,《邢疏》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尔雅》发展历史上,有其学术地位和影响。《邢疏》疏释考事,必以经籍为宗,理义所铨,则以景纯为主。其援引书证,皆非今人所及睹,而其补注阙略,发凡起例,于《尔雅》不无益处,成为唐以后研究《尔雅》的重要文献。“然疏家之体,惟明本注,注所未及,不复旁搜。此亦唐以来之通弊,不能独责于昺。”《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较为实事求是。清代阮元的《尔雅注疏校勘记》六卷在广罗众本、校勘异同方面多胜于前贤,其校勘引据各本中即包括宋椠《尔雅疏》十卷。

《尔雅》单注本,存世宋刻本有《古逸丛书》所收影覆宋蜀大字本,《天禄琳琅丛书》所收宋刊监本,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刊十行本。二〇一〇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尔雅》点校本,即以宋刊十行本为底本,校以影覆宋蜀大字本、宋刊监本、雪窗本和吴元恭本、宋刊《尔雅音义》(《天禄琳琅丛书》所收宋刊《经典释文》)、宋刻宋元明递修公文纸印单疏本等,以宋刊单注、宋刊音义、宋刊单疏汇为一本,以求覆《尔雅》经注、音义和单疏宋版原貌。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新影印宋刻宋元明递修公文纸印本《尔雅疏》十卷,收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为我们了解宋刊单疏本《尔雅》的本来面貌和经疏流传的古法提供了新印本,这不仅为《尔雅》的学术研究,也为经学史、印刷史和版本学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史料。


《宋本尔雅疏》:窥探中华思想萌芽的古老智慧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文字作为思想的载体,承载着古圣先贤的智慧与洞见。而《尔雅》,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更是如同开启中华思想殿堂的一把钥匙,为我们理解先秦时期乃至更早的文化、历史、哲学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如今,我们得以翻阅《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尔雅疏》,这套精装双册本,便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尔雅》:中华词典的开山鼻祖 《尔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学研究的起点。它并非一部体系完备的百科全书,也不是一部论述深刻的哲学著作,而是一本专门解释词义的工具书。其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草木、鸟兽、器物、人体、刑罚、祭祀、建筑等方方面面,以条目式的解释,将零散的词汇汇集起来,赋予它们确切的含义。这种“训诂”的方法,为后世的文字学、史学、经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尔雅》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其内容是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并可能在汉初才最终定型。其篇章结构也颇具特色,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鸟”、“释兽”、“释鱼”、“释虫”、“释草”、“释木”、“释言”、“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田”、“释谷”、“释畜”、“释家具”、“释衣服”、“释冠”、“释履”、“释卤”、“释火”、“释兵”、“释药物”等十九篇。每一篇都针对某一类事物进行词义的解释,体现了古人分类和归纳的思维方式。 例如,《释诂》篇解释的是通用的词语,如“善,好也;恶,不好也”。《释言》篇解释的是虚词和表示功能的词语,如“亦,助也”。《释训》篇则解释一些抽象的词义,如“固,固也,固然也”。而像《释鸟》、《释兽》等篇,则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记录了大量已经消失或我们今天已不熟悉的动植物名称。《尔雅》就像一本古代的“百科词典”,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信息。 “疏”的意义:理解古籍的钥匙 然而,古籍的理解并非易事。《尔雅》虽然内容丰富,但其解释往往非常简洁,甚至有时只有一两个字。对于后来的读者来说,脱离了当时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许多词义便可能变得晦涩难懂。这时,“疏”的出现便显得尤为重要。《尔雅疏》是对《尔雅》的进一步解释和阐发,它通过引用前人的著作、考证字源、辨析异义、补充事例等方式,为读者揭示《尔雅》词义的深层含义,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疏”不仅仅是对原文的解释,更是一种学术研究的体现。通过“疏”,我们可以了解历代学者对《尔雅》的理解和认识,看到他们治学的严谨和智慧。每一次“疏”的出现,都可能纠正前人的错误,提出新的见解,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尔雅》的解读。 宋本《尔雅疏》:历史的印记与学术的价值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尔雅疏》之所以珍贵,在于其“宋本”的身份。宋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宋朝时期,雕版印刷技术高度发达,出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宋本,意味着这套《尔雅疏》是宋代流传下来的版本,它保留了宋代学者的校勘、注释和编纂的原貌,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 宋代学者在整理和研究《尔雅》方面功不可没,涌现出如邢昺的《尔雅疏》、李的《尔雅诂》等重要著作。其中,邢昺的《尔雅疏》是《尔雅疏》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的注释详尽,引证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所收录的“宋本尔雅疏”,很可能就是指宋代雕版印刷的、保留了当时学者注释的版本,或是集宋代学者校订、注释于一体的集成版本。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的贡献:传承与弘扬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的编纂,旨在将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以高质量、易于流通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这套《宋本尔雅疏》的出版,正是这一宗旨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一种传承,是对中华文明根基的一种回溯。 为何要研读《宋本尔雅疏》? 1. 探寻中华思想的源头: 《尔雅》作为一部基础性的词义解释著作,是理解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理解古代典籍的关键。通过《尔雅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古人的语言,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2. 学习古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研读《尔雅疏》,可以学习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考证功夫和深刻的辨析能力。这对于培养我们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丰富文化知识储备: 《尔雅》中所包含的古代动植物、器物、制度等知识,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储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 4. 欣赏汉字之美与语言之韵: 历代学者对《尔雅》的注释,本身就是一种文学艺术的体现。通过阅读《尔雅疏》,我们不仅能学习知识,也能领略汉字之美和古代汉语的独特韵味。 5. 重拾民族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浪潮中,重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尔雅疏》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传播,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宋本尔雅疏》的阅读建议: 配合其他典籍阅读: 在阅读《尔雅疏》时,可以结合《说文解字》、《诗经》、《尚书》等先秦经典,将《尔雅》的解释与具体文本对照,更能体会其作用。 关注版本信息: 了解不同版本《尔雅疏》的特点和差异,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其学术价值。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古籍阅读需要耐心和毅力,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入手,逐步深入。 利用现代工具: 结合电子词典、学术数据库等现代工具,可以更便捷地查阅相关资料,深化理解。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尔雅疏》,以其精美的装帧和珍贵的宋本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中华文明最古老、最根本的智慧之光。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创新的桥梁,值得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探求古老智慧的读者珍藏与研读。在这双册精装本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去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纸张触感,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从打开书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被那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深深吸引住了。虽然我接触古籍的经验不算丰富,但这本书在细节上的用心程度,即便是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清晰体会到。字体排版的考究、纸张的色泽,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的敬畏和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每次翻阅,都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古代的匠人精神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包装,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让人在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被它的外在美学所折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我非常欣赏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现代审美的结合,使得这套书在众多出版物中独树一帜。

评分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啃完第一册的内容,深感这部作品的博大精深,真不是能一口气读完的“快餐读物”。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耐心和对传统文化背景的基础认知,否则很容易在浩如烟海的注释和考证中迷失方向。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词汇时的那种严谨态度,每一个解释都力求溯源到最原始的语境中去。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古代汉语演变脉络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不过,我也必须承认,阅读过程是充满挑战的,需要反复查阅工具书,并对照其他相关文献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深意。这种“慢阅读”的体验,反而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小小的“顿悟”,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轻松读物无法给予的。

评分

从实际使用角度来看,这套书的注释和索引系统做得相当到位,这在查阅繁复的古代典籍时显得尤为重要。我经常需要快速定位到某个特定的词条或典故的原始出处,而这套书的检索便利性大大提高了我的研究效率。很多时候,我都是把这本书作为主要的参考工具书来使用,而不是单纯地从头读到尾。那种清晰的层级划分和详尽的交叉引用,让原本错综复杂的信息变得井井有条。如果说一套好的工具书是科研工作者的得力助手,那么这套书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可靠的伙伴。它让晦涩的古文研究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极大地降低了研究门槛。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购买这套书时,主要是冲着其在学术界的名声去的,但真正拿到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阅读”本身的意义。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获取知识,而这套书,则像是一个定海神针,要求你慢下来,沉浸进去。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在塑造你的思维方式,培养一种对文本的敬畏心和深入挖掘的能力。每一次翻开它,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次安静的冥想,与古人的智慧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谈。这种体验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丰富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度,并且成为我书房中最有分量的藏书之一。

评分

这套书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知识体系的窗户。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梳理和辨析不同时期学者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差异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学识和公允的立场。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近乎“学徒带师父”的方式,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对于历史系的学生或者对古代哲学、语言学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照系和深度是极其宝贵的。它不仅是知识的汇集,更是一种治学的典范,教会我们如何审视和对待古代文献的复杂性。读完之后,我对于过去许多想当然的理解都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和修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